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隋朝的棋局 第五百六十七章 約法三章
次日一早,蕭夏帶著眾將來到了海島東面,他站在懸崖上,用千里眼眺望著二十里外的對岸,海面上風浪很大,和昨晚的風平浪靜形成鮮明的對比。
來護兒對蕭夏道:“卑職來了一個月,這座海峽的風浪一直很大,皮筏子根本不行,昨晚那種海況太少見了,被敵軍抓住了機會。”
蕭夏緩緩道:“我現在在考慮,我們應該封鎖大同江,占領高句麗南面。”
“殿下的意思是說,我們暫時不進攻平壤城?”來護兒問道。
蕭夏看了一眼來護兒,歷史上,來護兒就是不聽周法尚的勸告,急于攻打平壤,最后中了敵軍的誘兵之計,四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
蕭夏微微笑道:“我們糧草足備,時間也充裕,不急這一時,另外派軍隊輪流上岸,掃蕩大同江南面!”
當天下午,三百艘戰船載著一萬水軍駛入了大同江,一艘艘戰船游弋在大同江面,大江上除了隋軍戰船外,再也看不見任何一艘船只或者皮筏子,隋軍徹底了封鎖大同江,切斷高句麗南部和都城的任何聯系。
蕭夏很清楚,大軍遠征,最忌諱久等不戰,士氣疲憊,需要激發士氣,最好的辦法就是上岸掠奪,和高句麗南部軍隊作戰。
羅士信率領一萬五千人作為第一批軍隊上了南岸,分成三軍,開始橫掃高句麗的南部平原,掠奪財物和戰略物資,摧毀一切手工業。
幾天后,蕭夏又親自統領第二批兩萬軍隊上岸了,向南面的仇乙城和長淵城殺去。
等天子磨磨蹭蹭準備好,已經是七月初了。
遼東寧遠鎮,數十萬大軍終于開始集結,在占地數畝的王帳內,百名大將濟濟一帳,天子楊廣高聲道:“出兵在即,朕要和各位將軍約法三章,第一,這次是御駕親征,朕才是三軍主帥,朕的旨意就是軍法,沒有什么‘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之事,任何人不遵從朕的旨意,就是抗旨不遵,就是違抗軍法,斬!
第二,這次東征高句麗是天朝吊民伐罪,王師出征就要有王師的氣派,你們切不可為了邀獲戰功而輕騎突進,孤軍獨斗,必須共進共退,未獲旨意擅自冒進者,以軍法斬之。
第三,王師出征以仁義為先,不得侵擾百姓,敵軍投降必須立刻停戰,又撫慰受降接收投降,不得殺降,違令者斬!”
在天子宣布了約法三章的第二天,遼東之戰終于爆發了,五十萬大軍分為十隊,利用浮橋強行渡遼水,遭到高句麗士兵的拼死反擊,箭矢如雨,火光沖天,遼東幾乎被鮮血染紅,渡河之戰從早上一直激戰到黃昏時分,隋軍付出三萬人陣亡的慘重代價后,終于渡過了遼東,高句麗軍全面后撤,進入防御狀態。
在開皇十七年隋軍進攻高句麗沒有成功后,高句麗統治者便意識到戰爭遲早會到來,便開始遼水以東險要處修建了大量防御工事,便在高山上修建了遼東城、玄菟城和新城三座堅城,并囤積大量糧食,修通了水源,每個座城都有數千士兵堅守。
隋軍在渡過遼水后,便開始艱苦的攻堅之戰,隋軍頂著雨點般的滾木礌石向上攀爬,幾乎每走一步都有大量士兵傷亡,好容易用箭矢壓制住了對方,隋軍沖上山和高句麗士兵決戰,一連攻打了三天,隋軍拿下了橫山、貴端、南蘇和白巖四個險要隘口,并攻下了玄菟城和新城。
但在攻打最大的遼東城上卻屢屢失利,傷亡慘重,遼東城太難攻打,它本身就修建在坡度很陡的高山上,倚山而建,加上城墻寬厚高大,隋軍根本就無處攀爬,云梯也上不去,只能用簡陋的攻城梯,但被對方輕易掀翻。
就在隋軍付出了近兩萬人傷亡的慘重代價,經過數日血戰,撞城車終于將城墻撞開一個大洞,有數百先登隋軍士兵率先沖進城內,眼看要攻下遼東城,就在這時,遼東城頭上響起一片投降聲,受降使劉士龍立刻下令全軍撤退下山,準備接受高句麗軍隊投降。
主將于仲文大怒,質問劉士龍道:“我們陣亡了兩萬將士,好容易才有先登者殺入城內,使君卻要我們撤退,數百先登士兵怎么辦?”
劉士龍拿出圣旨,冷冷道:“這是天子的旨意,敵軍投降,由我來全權處置,于將軍要抗旨不遵嗎?”
于仲文想起了天子的約法三章,萬般無奈,只得下令道:“全軍下山集結!”
眼看要攻下遼東城的隋軍又如潮水般撤退了,只可憐數百名先登士兵一個都沒有逃出來,全部被高句麗軍隊斬殺。
高句麗迅速修補被撞破的大洞,收集城外的滾木礌石和箭矢弓弩,后方的高句麗援軍也終于趕到了,源源不斷加入遼東城內,原本勢單力孤的遼東城立刻實力大漲,摩拳擦掌,準備痛擊隋軍的第二次進攻。
遼東城喊投降后,卻沒有了動靜,劉士龍被狠狠打臉,面對眾將的怒斥,無奈之下,他只得趕回寧遠鎮向天子回報。
實際上,隋軍已經攻下了除了遼東城以外的所有的險要之地,但沒有天子的旨意,誰也不敢擅自向南進軍。
楊廣聽說遼東守軍言而無信,他也惱火了,當即下旨道:“傳朕旨意,全軍圍困遼東城,在遼東城未拿下之前,大軍不得南下!”
這時,合水令庾質勸道:“陛下,現在已是七月初十,大暑已過,立秋將至,不能再拖下去了,臣觀天象,今年極可能秋雨多發,兵貴神速,陛下應該盡快南下。”
左候衛大將軍段文振也道:“陛下,民夫生活條件極為惡劣,微臣聽說民夫死亡極多,確實不能再拖下去,區區一個遼東城,派兩萬軍隊盯住,其余大軍應該迅速南下。”
楊廣陰沉著臉道:“區區一個遼東城都拿不下來,朕還東征高句麗做什么?傳朕旨意,十天之內若拿不下遼東城,攻城之軍皆斬!”
天子下了死令,薛世雄和于仲文萬般無奈,率領十萬大軍晝夜不停攻打遼東城,高句麗上萬守軍拼死抵抗,遼東城下死尸堆積如山,隋軍付出了死傷四萬人的代價,終于在第八天再次攻破了遼東城,城內又是一片投降聲,這一次于仲文吸取了教訓,派人堵住劉士龍,不給他喊停的機會,親自率領大軍殺進了遼東城內。
剩下的數千高句麗士兵迅速撤出了遼東城,向南撤退,大隋的黃龍旗終于插上了遼東城頭。
兩天后,天子楊廣前來視察遼東城,才發現這座城并不大,可就是為了這座城,隋軍的傷亡竟達六萬人,加上渡河傷亡和其他關隘的傷亡,總傷亡人數已超過十萬。
這時已是七月中旬,連綿秋雨來臨,楊廣心中有些懊悔了,但他卻不會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只是斥責眾將作戰不力,下令于仲文和楊義臣各率十萬大軍南下,士兵每人攜帶三十天干糧,要求全軍在八月底之前結束東征。
之前拖拖拉拉幾個月,現在卻要在一個半月內結束東征,還有長達七百里的距離,全部都是連綿大山,還有鴨淥水和清川水阻隔。
但軍令如山,士兵們只得每人背著三十斤糧食,披著沉重的盔甲,扛著更加沉重的長矛,二十萬大軍只能艱難地向南行軍。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