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九十四章 開年不利
新的一年,在漫天風雪中到來。
2032年,1月5日。
江淼來到了漠南的哲里木地區。
哲里木地區作為海陸豐集團三個早期的核心發展區域,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其經濟不僅僅非常發達,而且是亞聯內部少數還維持著露天農業的地區。
他這一次北上的行程安排,先是在京城呆了一個多星期,和亞聯高層會面和交談一些事情,之后的第二站就是哲里木地區。
從飛艇站出來。
哪怕路上是漫天風雪,仍然可以看出兩側的繁榮。
作為一個以農業為支柱產業的地區,當地分布著大量小鎮。
但這些小鎮又與傳統鄉鎮不太一樣。
其中最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交通系統上。
哲里木市并沒有其他地區那樣的核心大城市,而是以一個個中小城市均勻分布,然后通過發達的高架輕軌線相互聯通。
黃金時代末期的2025年,哲里木地區的人口大約是280萬左右。
而到了今年2032年,該地區的人口飆升到了677萬。
當然,這并不是靠本地人口的自然生育,而是有大量外來移民涌入,這些移民以華北沿海地區和黃河兩岸的農村人口為主。
車上,江淼看著漠南分公司這幾年的發展年鑒。
目前哲里木盟的露天農場面積為6473萬畝,主要經濟作物為仙豆大豆、橡膠草、玉米。
其工業也是圍繞著仙豆大豆、香橡膠草、玉米的深加工產業。
比如經過再次品種改良的橡膠草,可以每年一收,種植周期大約六個半月左右,畝產原膠大約2300公斤到2600公斤左右,另外還可以產生大約400公斤左右的菊糖副產品,以及大量有機肥原材料。
目前整個哲里木地區大約有1000萬畝左右的橡膠草,每年可以生產2300萬到2600萬噸原膠,和大約400萬噸菊糖。
從資料上了來看,目前橡膠草還發展出三個二代品種,這些二代品種主要的改良方向,除了產量之外,就是其膠質的分子結構種類了。
這么多橡膠原膠,自然產生了非常衍生的加工產業。
哲里木地區的天然橡膠產業,目前是北半球最大的。
之所以限定為北半球最大。
原因自然是因為澳洲南部的維多利亞沙漠中,也有一個大約1000萬畝的橡膠草種植基地,那邊則是南半球最大天然橡膠產地。
澳洲目前是賽里斯各大農業集團的新熱點。
一方面是因為大量東南亞沿海的低洼地區被淹沒,比如紅河三角洲、暹羅的曼谷、湄公河三角洲等,這些地區都是人口密集區,今年全球海平面已經比2025年時,上升了大約11米左右。
澳洲就成為這些被淹沒地區的人口主要流入地區。
除此之外,從歐洲和北美移民過來的理工科人才。
還有東瀛和南高麗的移民。
加起來之后,目前澳洲總人口已經突破1.84億人。
要知道,2025年的時候,澳洲本地人口才2700萬左右,在不到七年時間里,其人口就增加了1.47億,由此可見各地移民涌入的規模有多么龐大了。
好在這也是亞聯的目的之一。
現在澳洲幾乎變成了一個人口熔爐,本地白人、賽里斯人、爪哇人、暹羅人、安南人、東瀛人、高麗人、西歐人、北美人、南美人等,全部都在這里可以看得到。
而且亞聯內部有非常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單一種群建立專屬社區,必須分散居住,從而通過這種方式打破傳統的種族觀念。
如此龐大的人口,看起來對于澳洲的自然資源有很大的壓力。
然而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錯誤的觀念。
哪怕是沒有各種新技術,澳洲的自然資源稟賦,仍然可以承受1億人口,極限狀態下,可以承受3億人口。
更何況是在白金時代。
澳洲的大自流盆地,其平均海拔低于200米,周圍地形非常平緩,通過在南部沿海和北部沿海修建大型海水淡化工廠,然后利用自然落差向盆地輸水,就可以獲得一大片水資源充沛的耕地。
目前整個大自流盆地的開發度非常高,其露天耕地面積達到150萬平方公里,內部水域面積則達到12萬平方公里。
這150萬平方公里的耕地,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燕麥、大麥、小米、高粱為主。
而澳洲沿海的沙漠地區,則以種植橡膠草、仙豆大豆等耐旱經濟作物為主。
這個農業格局,是從2030年才開始全面形成的,經過這兩年的調整,現在終于發展起來了,成為和賽里斯北方相提并論的全球核心糧食主產區、經濟作物主產區。
一南一北兩個露天農業區,保證了亞聯的各種農產品,可以全年供應。
雖然室內農場的出現,讓很多蔬菜水果不再依賴露天耕地,但這并不代表露天耕地沒有價值。
比如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很多還是在露天耕地上種植。
這一點主要是性價比決定的。
室內農場確實在種植基因編輯品種的情況下,可以讓糧食畝產飆升十幾倍,但這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單位成本也不見得可以減少太多。
雖然現在亞聯內部對于轉基因農作物、基因編輯農作物的接受度比較高,但亞聯高層仍然沒有盲目推廣。
一方面是科研機構還在研究這些基因改造之后的農作物,研究其對于人體是否存在嚴重的副作用。
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以防萬一。
這個以防萬一,主要是室內農場太依賴現代工業和基礎設施了,如果一旦現代工業系統崩潰,比如電力系統無法穩定供應電力,那室內農場必然會無法維持。
將糧食生產都押注在室內農場上,亞聯高層顯然沒有那么大膽。
這可不是有沒有勇氣的問題,而是風險太大了。
現在亞聯高層的想法,或者說江淼等智庫專家的建議,是三條路線并行。
即露天農業要維持一定規模,室內農業要繼續發展,工業合成食物技術要繼續研發。
只有這樣做,才可以盡可能減少未來的風險。
比如海陸豐集團的農業新品種研發任務中,可以適應惡劣自然環境的各種農作物新品種,其研發投入仍然維持著不小的比例。
這就是未雨綢繆。
如果未來亞聯,乃至人類的工業體系崩潰了,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恢復正常,那這些可以適應惡劣自然環境的品種,就是人類文明的救命稻草。
不知不覺間,江淼的車來到了一處郊外的科研基地內。
剛剛從地下停車場出來。
黎子軒看了一眼手機,然后在他耳邊小聲說了幾句。
江淼看向過來迎接的基地負責人黃小米:“小米,先安排一個辦公室給我,今天考察你們基地的事情,下午再進行。”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是黃小米還是點了點頭:“沒問題,我馬上安排。”
不一會。
江淼一行人就來到了基地內部的一個大會議室內。
黃小米大概猜到江淼可能要處理一些緊急的事情,便帶著一行人來到這里:“老板,這邊請,會議室里面有一個小辦公室。”
“嗯。”
江淼進了小辦公室,其他人在大會議室內小聲交流著,只有黎子軒跟著進去。
坐下來,他脫下外套。
黎子軒已經拿出筆記本電腦。
江淼輸入密碼和指紋解鎖,然后通過內部專線,通過一個軟件,打開了一個視頻會議。
調節了一下收音設置,他喊道:“老張,我上線了,其他人都到了嗎?”
“江院士,你來了,還有五個人沒有到,咱們稍等一會,順便也看一下我發過去的幾份文件吧!”亞聯智庫中心負責人張少峰向他說道。
“好。”江淼隨即打開手機,找到了亞聯智庫剛剛發過來的幾份文件。
看了第一份文件,他就眉頭一皺,不過由于其他人沒有到,便沒有說什么。
辦公室內的黎子軒,給他沖了一壺茶。
大約十幾分鐘后,其他被邀請的智庫顧問們,也全部到齊了。
張少峰同樣讓他們先看文件,同時宣布半個小時后討論和提出建議。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
很快半個小時便過去了。
視頻九宮格上的張少峰看了看時間,隨即開口說道:“時間到了,大家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看法。”
有點睡眠不足的一個地中海老頭,第一個開口:“魷人在西亞的擴張,我認為必須進行遏制,雖然現在西亞是南方聯盟的成員,但南方聯盟的內部太混亂了,從情報部門的反饋來看,這一次北聯在背后支持魷人蠶食西亞地區,我們不能袖手旁觀。”
“老沈說得有道理。”
“我也是這個想法。”
另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則目光凝重的說道:“我認為事情沒有那么簡單,從種種跡象來看,這一次魷人在西亞挑起事端,可能是北聯內部矛盾太大了,他們為了轉移視線,或者說轉移矛盾,故意引導這件事的發生。”
這個時候江淼也開口了:“我們在埃及有巨大的利益,必須遏制魷人的擴張,如果讓他們破壞了埃及的秩序,那之前的投資將變成一片廢墟。”
“嗯,埃及確實不容有失。”
“是呀!我們可是在埃及東北地區,投資了上千億,如果任由戰火蔓延,這些投資肯定要打水漂。”
“我建議幫助西亞地區。”
“直接出手嗎?”
“不太適合,但可以通過租借模式,將一部分東西交給南方聯盟。”
“你們是說,西巴地區的那些東西?合適嗎?”
“有什么不合適?”
“確實,北聯如此肆無忌憚,不就是看南方聯盟手上沒有殺手锏嗎?以前又不是沒有送過,再送一次又何妨。”
“嗯,我同意,南方聯盟不能被繼續削弱了,畢竟三角關系才是最穩定的。”
眾人討論了半個小時,終于討論好了第一份文件,緊接著便開始討論第二份文件的內容。
對于第二份文件的內容,其八個人都沒有發聲,因為這是關于科學方面的內容。
江淼緩緩說道:“我不贊同這個設想。”
“江院士說一下理由。”張少峰還是非常尊敬江淼的。
“大家都看過這一份文件了,具體內容我也就不再贅述,我對于這個設想的未來不看好,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這份文件上的內容,主要描述了一種新技術,那就是通過在近地軌道布置核反應堆作為大型近地軌道加工廠的能源。
考慮到可控核聚變設備,目前體積還比較龐大,小型化技術還在研發過程中。
因此便有人提議將目前比較成熟的釷基熔鹽反應堆,應用到近地軌道的太空加工廠上。
近地軌道的太空加工廠,是未來五年內必須進行測試的一個航天項目,主要是為了通過太空加工廠生產宇宙飛船的零部件。
特別是大型宇宙飛船,由于其體積和重量的限制,從地表整體發射到外太空的方案,顯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近地軌道的太空加工廠便應運而生。
然而太空加工廠的概念提出很容易,PPT上怎么寫都可以,但實際操作起來,很多專業團隊才發現問題一大堆。
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空加工廠的能源來源。
或許有人會說,外太空不是可以使用太陽能發電嗎?加工廠的能源可以用太陽能發電呀!
然而經過研究之后,發現太陽能發電方案有點不靠譜。
一方面加工廠需要的能源非常多,這意味著如果采用太陽能發電,那太陽能電池板的面積將需要非常大。
另一方面,加工廠的原材料肯定沒有辦法自給自足,必須從地球運輸過去,這意味著太空加工廠必須經常停靠宇宙飛船。
當大面積太陽能光伏板,和頻繁進出的宇宙飛船,這兩個因素湊在一起之后,很多研究機構才發現其中的矛盾。
要知道,現在的太空設施,哪怕是有各種新材料、新技術加持,其脆皮特性仍然不改。
頻繁進出的宇宙飛船,萬一發生交通事故,那后果就一個投資幾百億的太空加工廠報廢。
而大面積的太陽能光伏板,顯然會加大宇宙飛船在附近出現交通事故的概率。
不要說不可能出事故。
隨著宇宙飛船頻繁進出,出現事故那是遲早的事情。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