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看到了一切 第三百三十七章 定制
江淼在阿海的帶領下,來到另一個種植室的觀察窗口前。
透過窗口的透明玻璃,可以看到和上一個種植室截然不同的特殊植物。
上一個種植室內的帝王蓮,是一種均衡型的人造農作物,同時也是水生植物。
而這個種植室內的植物,就是一種半水生植物。
其基因母本同樣是睡蓮科植物,更加確切一點,就是來自東亞本土的蓮屬植物。
帝王蓮的葉片貼著水面,而這種名為通天蓮的人造植物,其葉片距離地面可以達到兩三米,單片葉片的面積可以達到兩三個平方米,其支撐葉片的主桿,就和樹木一樣。
通天蓮被插入了一部分榕樹和水稻的基因,因此可以扎根在水里。
其葉片一般就四到五片左右,葉片表面和帝王蓮差不多,也是密布厚度達到三四厘米的海綿結構細胞,這些海綿結構細胞內,含有超級葉綠體。
比起帝王蓮,通天蓮進入成熟期之后,并不需要大量的氮磷鉀和微量元素,因為江淼對其進行了特異化改造,讓通天蓮只分泌油脂,不產生淀粉和蛋白質。
阿海在一旁匯報著情況:“目前這些通天蓮的氣根,每天可以產生大量的植物油脂,畝產大概在每天16公斤左右。”
江淼看到通天蓮葉片底部垂下的氣根,大概有筷子粗,實驗室使用塑料軟管連接這些氣根,然后源源不斷接收通天蓮葉片每天合成的植物油脂。
由于植物油脂的核心成分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主要構成元素就是碳、氫、氧。
因此進入成熟期的通天蓮,只需要水和二氧化碳,就可以源源不斷在葉片之中合成植物油。
現在這些通天蓮還沒有進入成熟期,按照江淼在其基因序列之中的設計,通天蓮需要六個月的生長周期,才可以進入成熟期,其生命周期大概在10年左右。
一旦進入成熟期,每畝通天蓮每天大概可以生產30公斤左右的植物油,每年可以生產植物油12噸左右。
這是一種解決燃料的高效方案。
目前賽里斯內部的燃油消耗量,仍然是一個比較高的比例,這主要是因為這么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燃油車和燃油船舶、飛機,才導致燃油消耗居高不下。
比如去年2028年。
全國消耗掉各類非生物衍生的燃油總量,差不多就是4.2億噸,其中汽油1.62億噸、柴油2.05億噸、煤油4052萬噸、船舶重油1977萬噸。
這還是生物柴油強勢崛起的情況下,才讓普通汽油柴油失去了繼續增長的內在動力。
去年全國一共生產了5749萬噸生物柴油,其原材料就是廢棄的植物油脂、榨油廠直銷的轉基因大豆油。
如果不是遇到全球糧食危機,去年國內的生物柴油產能,還可以再增加兩三千萬噸。
而有了通天蓮之后,如果國內需要將絕大部分石油煤炭的提煉燃油替代掉,即替代4.2億噸石化燃油的規模來計算。
全國只需要開辟3500萬畝室內耕地,每年就可以生產大約4.5億噸生物柴油。
當然,這是以種植區在熱帶和亞熱帶來估算的,如果是在溫帶和亞寒帶,那種植規模要翻倍才可以。
但這個種植規模對于此時的賽里斯而言,其實并沒有什么大不了。
哪怕陸地沒有種植空間,也可以考慮在海面布置浮島種植區。
比如海陸豐集團在南海各個群島的淺海區,布置的那些大型浮島,如果改造一下,完全可以作為通天蓮的種植基地。
通天蓮的畝產經濟價值還不錯,目前國內的燃油價格,經過好幾次沖擊之后,無論是化石燃油,還是生物柴油,每噸零售價都在4500華元左右。
而作為生物柴油原材料的轉基因大豆油,每噸采購價格一直維持在2700元左右。
如果通天蓮油的出售價格也是每噸2700元,那一畝通天蓮每年就可以產生3.24萬元的經濟價值。
這個畝產價值還可以,扣除各項成本之后,大概每畝可以盈利兩萬塊錢左右。
其實大力推廣生物柴油,也有利于全球大氣層的碳平衡。
只要將通天蓮從空氣之中抽取的二氧化碳,以燃油燃燒的方式,再次排放到大氣層之中,那就可以保證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區間。
江淼繼續向下一個種植室走過去。
他一共創造了5種全新的人造植物,分別是帝王蓮、通天蓮,以及接下來要去考察的傘木蔗、傘木瓜、傘木豆。
從名字來看,就知道接下來這三種人造植物的特點了。
傘木蔗,就是在木蔗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其可以源源不斷產生糖液,每年每畝可以產生大約15噸左右的蔗糖。
傘木瓜,則是在木瓜、南瓜、栗子、菠蘿蜜等植物的基礎上,通過基因工程改造出來的人造植物,其可以結出富含淀粉的木瓜,每年每畝可以生產大約15噸左右的淀粉。
傘木豆,則是豆科植物的基礎上,改造出來的人造植物,其特點是可以結出富含蛋白質的果實,每年每畝可以生產出8噸左右的蛋白粉。
這就是生物和基因技術的厲害之處。
怪不得有些人會說,二十一世紀是一個怪誕的時代,這里有落后的社會制度,也有宛若神明的科技,這何嘗不是一種賽博朋克。
江淼研發這些人造植物的目的,并不僅僅是為了糧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還有更深層次的考量。
比如外太空的開拓,就需要用到這種技術。
江淼心心念念的金星開拓計劃中,這些人造植物就有可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要知道金星大氣層氣體總質量是地球大氣層的93倍。
其表面附近大氣密度約是地球的50倍,表面氣壓約為地球的93倍。其中二氧化碳約占96.5、氮氣約占3.5。
也就是說,金星大氣層之中,有幾乎取之不盡的二氧化碳。
不過要通過植物固碳,金星大氣層或者地表,還缺乏另一個重要條件,那就是水,或者說含氫化合物。
由于金星遠古時代出現了嚴重的溫室效應失控,導致金星表面的液態水早已蒸發殆盡,并逃逸到了外太空,變成了太陽系的星塵。
因此如果要大規模開發金星。
必須解決水資源的供應問題。
目前科學界主要有三個方案,分別是:星塵收集、金星地殼深層開采、小行星運輸。
星塵收集方案,就是一個聊勝于無的方案,哪怕是氫氦粒子濃度比較高的太陽風,每平方米的收集器,每年也收集不到幾毫克氫氦粒子。
金星地殼深層開采方案,這個方案是距離比較適合,也可以獲得大量含氫化合物的方案。
唯一的麻煩,就是這個方案必須進入氣壓極高,還含有大量硫酸氣體的金星地表,而且金星地表的地質活動非常頻繁,增加了建設采礦基地的難度。
最后的小行星開采方案,同樣可以獲得大量含氫化合物,但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時間成本。
目前含冰比較高的小行星,主要集中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之中,要將含冰小行星從小行星帶推到金星軌道,距離實在是太遙遠了。
甚至還不如去更近的水星上開采含氫化合物。
畢竟水星的極地陰影區域,存在永久性的冰層。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
要在金星開啟大規模的基建工程,必須就地解決建筑材料的供應問題。
因此他的想法,并不是使用含氫材料作為建材,而是要采用單純的碳材料,比如碳纖維、碳納米管、石墨烯等材料。
畢竟金星大氣層的二氧化碳太多了,哪怕是建幾百個天空之城,都沒有辦法顯著降低其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濃度。
其實如果不考慮重力,木星也是比較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當然,這個木星并不是指木星本星,而是指木星的那些天然衛星,因為這些天然衛星上面,含有大量的水資源、甲烷、二氧化碳之類,可以作為碳基生物生存的原材料。
金星最大的優勢,就是其重力和地球非常接近,可以讓人類在上面長期定居。
江淼看過科研事業部和藍鯨航天的技術攻關列表,上面就有利用太陽能發電,然后抽取二氧化碳作為原材料,提煉出碳單質,進而合成出各種碳材料的科研項目。
只是單純的碳材料,也只能勉強在金星大氣層上層使用,根本進入不了其地表。
沒有辦法,金星地表的氣壓太高了,而且溫度還非常高,同時含有大量腐蝕性氣體,這妥妥的地獄環境。
單純的碳材料,進入這種環境之中,很快就會被腐蝕。
除非可以讓金星大氣層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到比地球大氣層還低,讓其失去超強保溫能力,不然很難在金星地表使用碳材料。
哪怕是碳纖維、碳納米管之類的材料,可以耐受兩三千攝氏度的高溫,仍然扛不住金星地表的各種不利因素疊加摧殘。
看了剩下的三種人造植物之后。
江淼并沒有離開,而是吩咐了阿海一些注意事項。
同時他也在思考如何進一步提升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
目前對于超級葉綠體的基因工程改造,其實已經到了一個瓶頸,這個瓶頸主要出現植物光合作用的光吸收波段上。
一般情況下,植物只能利用一小部分可見光,江淼通過基因工程的改造,讓超級葉綠體可以吸收全部的可見光波段,加上疊層結構和特殊光能儲存機制,才將人造植物的光合作用能量利用率提升到14.3的上限。
如果要繼續增強。
唯一的辦法,就是將植物無法吸收的紅外光,也納入植物可以吸收的光譜范圍內。
畢竟太陽光中的紅外光,其能量占比達到了50左右,比可見光的43還高。
如果植物的葉綠體可以吸收紅外光,那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率就有可能提升到30左右,這也代表植物的各種產出,可以再次翻倍。
至于植物利用紅外光進行光合作用的設想,是否是異想天開,其實這個設想是有可能完成的。
江淼調閱過全球的科研數據庫,知道一些藻類在近紅外光下,也能進行某種程度的光合作用,這是因為它們含有特殊的捕光天線復合物葉綠素f,可以吸收近紅外光,但這與一般植物的光合作用機制有所不同。
因此他接下來,就要研究藻類的光合作用機制,將其縫合到人造植物的體系之中。
當天晚上。
江淼回到了總部這邊。
陪家人吃了晚飯,他和書雅帶著女兒在新鄉這邊的街道上散步。
“人造植物已經發展到這種程度了嗎?”書雅非常驚訝。
江淼背著女兒,看著日落西山的殘陽:“這是無排異器官的衍生技術,在無排異器官研發成功的那一刻起,就意味著人造植物技術沒有什么難度了。”
聽到丈夫的輕描淡寫,書雅笑著吐槽起來:“這個沒有難度,是相對于你來說,如果是其他人,估計沒有十年八載的埋頭研究,也沒有辦法搞定。”
“你那邊的研究如何?”
“我這個月完成了火腿發酵菌種的研究工作,目前國內的4種主要火腿,共計15種火腿發酵有益菌,都完成了菌種人工培育和量產,至于如何調配菌種種類,我沒有深入研究,交給了其他研究員去做。”
書雅稍微一出手,也是其他研究員難以企及的高度。
這種發酵食品的特種菌種,對于她而言,并沒有什么難度,只要公司有需要,書雅并不介意親自出手。
“哦?看來以后我們要實現火腿自由了。”江淼開玩笑起來。
書雅薅了一把路邊的狗尾巴草:“那還用說,以前發酵火腿要看天吃飯,幾乎是賭博行為,這可不是現代農業的模式。”
這其實就是海陸豐集團一直以來在推動的事情,那就是農業現代化、農業科學化、農業機械化。
傳統火腿是典型的非標產品。
而現代化比較好的火腿品種,其風味發酵情況并不理想,為了工業化生產,舍棄了很多東西。
因此海陸豐集團的商業研究中心,才特地立項了“金腿”項目,專門請求書雅出手搞定那些特種發酵菌。
在完成了最難的那一部分之后,接下來的事情,只需要交給科研事業部和商業研究中心就可以了。
不知不覺,一家三口來到了鹽町村的煙墩山飼料廠附近。
這個工廠雖然還維持著生產,但是主要工作已經轉移到了科研方面。
“咦?老板!”
江淼轉過頭看向不遠處,發現是飼料事業部的經理方易:“老方,這么晚才下班?”
方易解釋道:“剛剛開了一個會,我順便在廠里吃晚飯,這就要下班了。”
“原來如此。”江淼知道公司并不倡導加班,因為公司現在的日常加班費,就是正常工作時段的3倍,節假日是5倍。
因此公司寧可多招聘一些員工,也不愿意讓員工加班。
他和方易聊了一會,對方就告辭了,畢竟看到老板娘也在一旁,方易可沒有想當電燈泡的想法。
江淼也看時間差不多了,便背著女兒往回走。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