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我的計謀模擬器 第327章 諸侯會盟
而對于如今風起云涌的整個大漢而言,“刺董義士”曹操在逃亡過程之中遇到死士伏殺,根本就不足以引起任何的波瀾。
相反,在曹操挾刀試圖刺殺董卓之后,董卓反倒是后知后覺地意識到了就算掌控了洛陽,掌控了朝廷,掌控了天子,同樣也不足以服人心。
為此,董卓以著朝廷的名義對名望之士開始了大肆封賞,韓馥、袁紹、袁術、孔融等等俱是封為各方刺史郡守不說,更是大肆為靈帝劉宏期間遭到迫害的黨人或名士大儒平反,以圖獲得各方支持。
其中,如今身居吳郡的蔡邕、盧植亦在其中,俱是有詔書送至吳郡,請蔡邕與盧植入朝為官。
若是原軌跡之中的蔡邕,身居吳會之地流放多年,朝不保夕,全憑各方士人資助得以度日,還可能會心懷感激地入朝為官。
可如今仁德書院的建立已然成了蔡邕畢生心血所在,又如何可能會入朝為官?
至于盧植,對于董卓的任命更是嗤之以鼻,甚至指著前來宣讀圣旨的宦官怒罵道。
“汝乃天子之犬?亦或是董賊之犬?”
只是,蔡邕與盧植會拒絕,并不代表其余人就會拒絕這名義上來自于大漢朝廷的封賞。
荀爽、韓容、陳紀等名士紛紛入朝為官,袁紹、袁術、韓馥、劉岱、孔伷、張邈等人亦是各自擔任各地空缺的刺史、郡守等職務。
對此,李基不得不感嘆董卓蠢不可及!
此舉非但不會讓董卓獲得袁紹等人支持,反而是進一步加劇了地方上割據,且讓袁紹等人可以名正言順地割據一方,積蓄實力。
不過,當李基細細思索著如今的洛陽局勢之時,發現或許這并非完全是董卓所為,與如今名義上的三公太傅袁隗或有著脫不了的干系。
董卓原本就是借了袁氏所起的勢,即便董卓率兵入洛,讓袁氏徹底掌控不了董卓,但袁隗依然能夠穩坐三公太傅之位。
且董卓如何懂得治理朝政?
自然,朝政之事實則多數仍然還是袁隗所操持。
以著過去的情份以及太傅袁隗的精明程度,恐怕董卓往往根本不知此舉深意,還以為是袁氏愿服從于他的一種示好。
復雜!
毫無疑問,如今的洛陽局勢可謂是復雜之極,看似是董卓一手掌控,實則多方勢力亦是開始在其中暗自角力。
而也在風云變幻的局勢之中,分別來自于揚州吳郡以及冀州渤海的書信,送到了劉虞的面前。
在府衙之內,劉虞看著面前一左一右的書信,微微閉目。
右側的書信,乃是吳郡郡守劉備所寫,言及之內容便是希望劉虞出面呵斥董卓亂政,廢帝弒后,天地不容,然后號召各方宗親諸侯起兵征討董卓,以扶天子劉辯重坐帝位。
左側的書信,則是渤海郡郡守袁紹所書,言及內容同樣是痛斥董卓禍亂朝綱……
然,袁紹所提出的卻是當今天下劉協乃董卓所立偽帝,而是提出劉虞宿有德望,乃宗室最賢,已聯合韓馥、孔伷等忠漢之士,愿擁立劉虞北面稱帝,而后揮兵西政,誅殺董賊。
由此可見,劉虞在大漢以及宗親之中的威望之高,足以讓袁紹等人認為他有資格直接代董卓所扶的劉協為帝,且能使天下人信服的地步。)
下一刻,劉虞拿起左側袁紹的書信,重重地往著地面一砸,怒喝道。
“今天下崩亂,主上蒙塵,吾等身懷漢恩,未能為國除賊已是恥辱,安敢言這般讓國有二帝之言?”
“老夫若行此事,豈非致使大漢東西而分乎?端是其心可誅!其心可誅!!!”
說罷,怒得頜下白須都抖了好一陣的劉虞,方才氣喘吁吁地坐了下來,然后拿起著劉備所書的書信,陷入到了久久的深思之中。
靈帝劉宏在位期間,劉虞便已是宗正,且不乏勸說劉宏勵精圖治之言。
只是,靈帝劉宏完全不聽劉虞所言,這讓劉虞無疑是心灰意冷的,甚至可以說以著劉虞的聲望與地位前往幽州擔任州牧,非是升遷,而是某種意義上的流放。
靈帝劉宏已然厭煩了劉虞,劉虞亦是深感無力勸說天子,不如前往一方保境安民,亦不算負了此生所沐漢恩。
而若是依劉備之言,劉虞無疑需要拿出畢生所積累的名聲與威望……
‘臣無力勸說先帝勵精圖治已退至幽州,如今先帝子嗣為董賊所控,臣若是再退,又能退至何處?’
良久過后,劉虞幽幽地嘆息了一聲。
劉備書信所寫之言,就恍若是最后一根稻草那般,壓倒了劉虞心中的天平,讓劉虞徹底下定了決心,然后取出一卷竹簡書寫起了起來。
其名為:《討國賊檄文》。
而后,劉虞則是讓府衙小吏迅速抄寫《討國賊檄文》,然后以自己的名義,遣人送至大漢各州郡之中。
劉虞所書檄文經過之處,無疑是引發了一片驚濤駭浪,甚至看得已逃回譙縣之中準備研究矯詔的曹操,良久方才緩緩地回過神來。
與曹操所擬準備號召各方諸侯聯合討董的矯詔不同,矯詔本質上就是遮羞布以及借口。
人人都知曹操不可能得到天子密詔,但各懷野心的各方諸侯卻能裝傻充愣,將矯詔當密詔開始聯合討董。
而劉虞所書的檄文,可沒有半分虛假,所代表的更是大漢宗親這一群體對董卓的斥責。
從義理上完全扯下了董卓的遮羞布,將董卓所扶的劉協定義為偽帝,號召各方宗親與諸侯進京勤王,重新扶立劉辯為帝。
而當這一檄文傳至益州、荊州之時,原本早早就收到了劉備書信,卻始終無動于衷的劉焉、劉表二人,神色均是大為變化。
劉虞斥董卓所扶的劉協為偽帝,這在某種意義上即代表如今大漢并無真正的皇帝。
而東漢皇帝多有絕嗣無后者,因此類似于劉虞這般的宗親掌握著極大的權力,往往能商定該選何方宗親為帝。
先帝劉宏,本就是在恒帝劉志駕崩了之后,由外戚竇武與宗親劉鯈從河間國一眾漢室宗親之中選了世襲解瀆亭侯的劉宏為天子。
因此,這在某種意義上無疑代表劉焉、劉表這一類漢室宗親,也未必沒有機會。
至于其余的地方諸侯們,即便不是漢室宗親,也明白其中的好處之大。
一時間,幾乎是群雄并起,紛紛奉行檄文,大量諸侯率兵朝著《討國賊檄文》之中所定的結盟之地酸棗而去。
各路諸侯距離酸棗距離各有不同,抵達時間自然也是各有差異。
由于曹操原本在逃回譙縣后,就在陳留郡之中廣募兵勇,訓練士卒以圖后計,再加上曹操的刺董之名,也讓曹操的名聲大振。
而曹操自然不會放過這么一個與諸侯們交好,且宣揚名聲的機會。
因此,在收到《討國賊檄文》后,曹操便是主動地在酸棗開始建立營寨,以迎各方諸侯前來結盟。
每有一路諸侯抵達,曹操每必親迎之,且輔以安營存糧。
而隨著抵達酸棗的諸侯變多,也幾乎是肉眼可見地變得熱鬧起來,其中更是不乏諸侯之間的相互試探以及交好。
只是,劉虞的號召力顯然并非原軌跡之中的曹操可比。
一路路諸侯不斷抵達,所率兵馬數量亦是各不相同。
多者有數萬,少則只有一兩千的也不在少數。
這讓導致原本曹操提前所立的營寨變得相當擁擠不堪,甚至就算是以著曹操的能力調和四方,營寨之中各方勢力的大小摩擦亦是不斷。
而曹操僅有名聲卻無威望,根本就不足以服眾,且曹操根本也不愿意當這么一個惡人。
直至袁紹率軍抵達酸棗,被曹操迎入營寨之后,曹操當即便是面露苦色地朝著袁紹大吐苦水。
袁紹聽聞此事,朗聲道。
“阿瞞,這不過是小事耳,何至于如此苦惱?”
“還請本初教我。”曹操答道。
威儀十足的袁紹頗有幾分盟主的自覺,朗朗而道。
“此事易耳,此番響應太尉號召征討董賊,乃是為大義而來,且董賊麾下有并州、涼州以及司隸三州精銳,甚是強悍。”
“若是一般烏合之眾,恐怕非但不能有所助力,反而會被一擊而潰,壞了盟友的陣勢。”
“故以,為大計而慮,亦為了保全那些忠勇之士,宜篩選可入營寨結盟者為主力。”
曹操眼中閃過一絲喜意,然后又故意請教道。
“本初覺得如何篩選之?”
“嗯……”
袁紹沉吟了一下,道。
“所率兵力過萬者,可入營寨;不足一萬者,便可在酸棗他處自行結營,而后待盟軍西進討賊之時,隨行于后,以作援軍聲勢即可。”
此言一出,曹操的臉色頓時就黑了幾分,萬萬沒想到袁紹所定的標準居然這么狠。
畢竟,曹操如今麾下亦沒有一萬兵馬。
如此說來,第一個要被踢出營寨,徹底遠離盟軍中心的便是他曹孟德。
這讓曹操不禁懷疑袁紹所提的這個條件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
PS:過渡章節可太難寫了,需要顧及描述各方動向與反應。(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