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抗戰:野獸們的榮耀 第六百六十九章 老許屯田
其他地方分地的根本原因是啥,許朝陽不管,217分地,就是為了征兵。
而‘軍屬優待’四個字,則讓新建的征兵處擠滿了人……
為啥?
因為劉根兒他老丈人兒都給兒子送來當兵了。
這一切的行為,就是為了單純的‘軍屬優待’。
那,軍屬優待有啥呢?
打個比方,普通百姓如果能分到八分地,軍屬能分到的地,就是一畝二。
為什么不是一畝,而是一畝二?
許朝陽太了解老百姓了,多出來的四分地到了老百姓嘴里,尤其是和人閑聊天兒的時候,立馬就能變成掐著腰從嘴里說出來的:“額們家有軍屬,連分地都比你們家多半畝,半畝,那得多打多少糧食?”
老百姓么,好吹個牛逼。
數學上的四舍五入,到了老百姓嘴里全變了,變成了大差不差,就這四分地的優越感,能讓所有人側目、能讓他們從身份上發生最根本的改變。
當然還有其他好處,比如,優先建房。
忻縣還沒有重建完,可你家里如果有軍屬,等春天一開化,甭管你以前的戶籍在不在忻縣,只要家里有人當兵,那就能在忻縣分到屬于自己的房子;
還有部隊里下發的免費種子,和免費農具。
許朝陽兵工廠都要建起來了,給老百姓打造點農具,還不是手拿把掐的?可你家里如果沒有當兵的,不好意思,發給你的種子,叫‘借’,等秋收的時候得還,去部隊上申請農具也叫‘借’,使喚完了依然得還。
最關鍵的,是217有馬,犁地、翻地的時候,普通老百姓借馬耕地得排在軍屬后頭。
這就是軍屬的全部優待,盡管看起來沒啥玩意兒,可光憑這幾條,硬是讓劉根兒他老丈人給兒子都送來當兵了。
為啥?
就為了四分地嗎?
不是因為劉根兒他老丈人找到縣政府的時候,問了這么個問題:“縣太爺,額們家劉根兒明明在隊伍當著兵呢么,為甚不算軍屬?”
縣政府沒和他爭‘縣太爺’這幾個字兒是否符合規定,回答的也非常簡單:“不明白?劉根兒姓劉,和你不是一個姓,更何況劉根兒結婚以后已經自己頂門立戶了,所以啊,你姑娘算軍屬,你們家不算;也不是不完全算,你要是被欺負了,隊伍上照樣按軍屬的優待為你出頭。”
“就不能通融通融么?”
“也不是不能,你們家不算軍屬的話,咱打個比方,如果普通百姓分地的標準是八分,那你們家能有八分地,劉根兒家一畝二,合計兩畝地;”
“要是算,你的八分地收回,你們家攏共分一畝二。畢竟你們家要是算軍屬,那你們就得是一家人,一家人哪能分兩份地,是不是這么個理兒?”
“那額們家要是再出一個當兵的呢?”
“軍屬!”
這還是半畝地的事么?這里外里多了一畝二!
當然,這個數字只是個比方,可事兒,那是實打實的!
不到半個小時,劉根兒他老丈人就給自己家孩子送去了征兵處,眼下,已經成了新一團‘新兵營’的一名戰士了,每天都在訓練和接受‘教導員’的思想教育中度過。
而許朝陽,在這些日子也忙了一個不亦樂乎!
縣政府的官員到軍分區辦公室找他說:“首長,忻州的地可馬上就要不夠分了,咱們這兒分地的事一傳出去,好么,太原的窮苦百姓都恨不得搬來忻州,咱這兒哪有那么多地給大伙分啊?”
“再加上原來的忻州百姓,連靈山山溝里的地都規劃出來,那也不夠分的啊。”
許朝陽還真沒經歷過這回事,問了一句:“那你怎么辦的?”
縣長低著頭一笑說道:“軍屬優先,其他人排隊,我將忻口之外的地,像茹越口、雁門關的地,全規劃出來了,原本是想讓他們等著,等那些地方解放了之后……”他臉上不好意思的笑容越來越盛了。
許朝陽一聽這事就不對,這不等于寅吃卯糧了么?等真打下來那些地方,當地的老百姓還不得造反啊?
“死腦筋!”
“山就不能分了?”
“山上種果木、種木材,就不能過日子了?河就不能分了?河里養魚,圈魚塘,不一樣過日子么?”
“另外,太原的窮苦百姓上咱們這兒來,咱們歡迎,是吧,可不能和忻縣同等待遇吧?分地是應該的,排號也是應該的,那排的、分的,不也應該是太原周邊的地么?”
“太原?”
縣長撓了撓頭發:“首長,您這是……”
“那你別管,你就按我說的做,錯了算我的。”
他是害怕這件事會跟嚴老西子產生誤會,制造摩擦,可許朝陽心里有數,他們之間根本就不是摩擦的問題。
是早晚都得解決的一次大戰!
春天,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悄無聲息的來了,與此同時,延安又派過來了一百人的隱蔽戰線戰士,背著許朝陽忻縣印鈔廠的紙幣奔赴粵州。
眼下,以這種頻率往美利堅運送紙幣的話,只要等到小鐸他們回來,那往后回來的人就會每個月都有一批,也就是月收入將會達到整整五百萬美元的級別……這是什么概念?
這要是成了規模,往后美利堅亂不亂得他許朝陽說了算!
當然,第一批出去的小鐸依然聊無音信,眼瞅著都過去一個月了。
“朝陽!朝陽!”
“忻縣是不是該動工了?地可見軟啊。”
這是楊靜宇回到軍區辦公室之后的第一句話,他那意思是,天正在逐漸變暖,地里已經開化了,眼下城里還是一片廢墟,總不能就這么撂著吧?
許朝陽則望著房頂‘滴滴答答’流淌而下的水滴,望著正午的艷陽嘀咕了一句:“是得動工了……”
“傳我命令!”
“明日起,217軍分區三個團加炮營、騎兵營、警衛營、新兵營全體戰士由全日制訓練改為半日訓練,訓練時間,定在上午,吃過午飯,所有戰士及百姓開始清理忻縣廢墟,替百姓蓋房!”
“各營、連、排政工干部對戰士們的思想教育工作全都放在晚上,另外……”
“老楊啊,你和縣政府的同志們溝通一下,在忻縣辦幾個‘掃盲班’,除了教授文化之外,也教教老百姓關于種地的事,讓常年種地的老把式也傳授傳授種地的經驗,講講什么叫‘光合作用’……”
“啥作用?”
許朝陽是80后,他上小學的時候,課本上就有關于‘光合作用’的介紹,也就是通過合理的密度充分利用光能可以有效提高產量的知識。可在這個時代,那都是老把式手里的絕活!
即便是給兩戶人家發一樣的種子,種同一片土地,經歷完全相同的天時,兩家人的產量也完全不同。除非是碰上災年,所有人都絕收,否則,你就是不如人家老把式。
這不是說咱們國家的人不會種地,是有那個聰明的真把手里這點地兒當親兒子伺候,而有些人呢,卻依然把種子往地里一扔就完事,根本就不在乎種地的技巧。地這玩意兒是最實惠的,你怎么對待它,它就怎么對待你,一點不參假,可產量一旦到頭了,那則誰也沒招,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雜交出太多高產量的東西。
而真正為‘光合作用’命名,那是1897年出現的事,命名原因還不是為了提高地里的產量,是發現了植物在吸收地下水分后,通過光能,能夠釋放氧氣。
許朝陽開始屯田了,在小鐸他們沒回來的時候,于忻縣大刀闊斧的建房、領著百姓們耕種、挖水渠,就連李萬朝都好奇的問了一句:“徐州打的那么熱鬧,你就不惦記參與參與?”
此刻,許朝陽只是回頭看著這只老狐貍微微一笑,什么都不說的搖了搖頭。
他怎么參與?
是,眼下的217又通過‘軍屬優待’湊了將近三千新兵,總兵力達到了四千之眾,可當隊伍里多了整整四分之三的新兵,還是在只訓練半天連新兵營都沒出的情況下,帶著這群人去打仗,那不等于找死么?
徐州那是什么規模的大戰?
于雪忠的部隊和李宗人的部隊幾乎全都砸了進去,他217怎么打?
許朝陽不打了,不光不打了,他還在等!
等小鐸回來以后,由組織上去毛子那兒收購一家礦業公司,眼下最重要的事,是趕緊讓兵工廠轉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