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眉山蘇氏,蘇允最賢 第四百二十二章 無理辯三分
聽得蘇允這般說話,呂惠卿只是冷笑不已。
蘇允倒是沒有想著一次性能夠勸降呂惠卿,示意手下將呂惠卿等人羈押起來。
雖然擒賊擒王,但太原軍大部分兵力尚存,他還得去處理此事呢。
只是臨走前,蘇允笑著道:“呂公若愿歸順,某將以熙寧舊制委公重整朝綱,太師之位虛席以待。
今公獨木難支,若執迷不悟,他日靜塞軍破長安,公何以自處?程頤已持半符為證,望公三思。”
說完此話,蘇允便抬腳出了帳篷。
鄭年安緊隨其后,跟著蘇允出了帳外,湊近低聲道:“經略,你為何要勸降這呂惠卿,這呂惠卿背信棄義、禍國無恥,人格低劣,為世人看不起,他若是真降了,豈不是要壞了咱們的名聲?”
蘇允聞言笑道:“所謂背信棄義、禍國無恥,人格低劣云云,不過是舊黨污蔑,呂吉甫實則是個有卓越才能的政治家,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甚至比王安石還要厲害。
若得呂惠卿來投,我延安府不僅得一老辣政治家,關鍵還給大宋文人打了一個榜樣,連曾經的宰執都投了我,可見大宋朝已經是到了末世,而我延安府,才是中國之未來,這一點比任何別的東西都要珍貴。”
鄭年安恍然大悟,道:“明白了,您這是千金市馬骨!”
蘇允笑了笑,算是默認了,不過他沒有說其他的。
其實蘇允看重呂惠卿的是呂惠卿在變法上的能力。
王安石變法之中,諸多變法條文,比如說青苗法等等,雖然是王安石提出,但實際上落筆的卻是呂惠卿。
王安石甚至曾評價他“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并稱其為“吾之顏回”,足見對其政治才能的高度認可。
而呂惠卿不僅協助起草變法文件,還在王安石罷相后主導政策調整,比如說完善青苗法執行細節以平衡強制性。
在蘇允看來,這是個具有豐富變法經驗的變法大臣。
現如今蘇學會很快便要拿下西北,拿下西北之后,便要迎來一個大規模的發展時期,這個發展時期跟變法也沒有差太多,急需要有一個有過豐富經驗的人來協助才行。
雖然說蘇允自己見多識廣,亦是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且還有蘇門六子等諸多賢才襄助,但在這種重大事務之中,有一個有這豐富失敗經驗的人來協助,可以讓他們走更少的彎路!
這才是蘇允想要勸降呂惠卿的原因。
蘇允翻身上馬,輕喝一聲:“走!”
此番蘇允先是襲擊石敏帶領的大軍,隨后又奇襲呂惠卿,將其虜獲,太原軍一下子失去了指揮,頓時陷入大亂之中。
蘇允這會兒便是要去徹底擊潰太原軍!
蘇允騎馬奔馳而出,三千騎兵緊跟其后,朝太原軍混亂的大營沖擊而去。
太原軍聽聞呂惠卿被虜獲,頓時一個個驚慌失色,頓時大營中有數千騎奔馳而出想要救援呂惠卿。
呂惠卿乃是朝中重臣,若是他被俘獲而軍隊無所作為,那么之后軍中將領可就要被治罪了,這樣的大罪他們可不敢當。
數千騎奔馳而出,便當頭與靜塞軍撞上了!
蘇允見狀大喜。
打野戰啊?
打野戰好啊!
他這番輕騎突襲,攻城略地有點困難,但打野戰卻是再合適不過了!
蘇允拔出長槍,寒芒映著天邊殘陽,將臉龐鍍成血色修羅。
三千靜塞軍的馬蹄聲如戰鼓轟鳴,他目光如炬,盯著前方煙塵中若隱若現的太原軍騎兵。
“結雁形陣!”
一聲令下,騎兵們迅速變換陣型,如同張開的羽翼,準備將獵物撕裂。
太原軍的數千騎兵雖然慌亂,但憑借著人多勢眾,仍是氣勢洶洶地沖了過來。
雙方甫一接觸,頓時喊殺聲震天,兵器相交的鏗鏘聲、戰馬的嘶鳴聲、士兵的慘叫聲交織在一起。
蘇允一馬當先,長槍舞動間,寒光閃爍,所到之處,太原軍士兵紛紛落馬。
混戰之中,蘇允突然瞥見對方陣中一員將領,身披重甲,手持長槍,正在奮力指揮。
蘇允心中一動,認定此人必是太原軍的關鍵人物,若能將其斬殺,定能瓦解太原軍的抵抗意志。
蘇允一招手,頓時有數十騎兵跟著他一起往那個將軍蜂擁而去,那將軍看到蘇允朝他而去,亦是面無懼色,直接帶著數十騎亦是突襲而來!
蘇允呵呵冷笑,隨即大聲道:“射面!”
他一聲令下,登時數十騎兵齊齊射箭,那將軍大驚失色,但如此近距離之下,卻是再難避過,頓時被射落墜馬!
此時鄭年安率領一隊騎兵從側翼殺來,沖入太原軍陣中,頓時攪得對方陣腳大亂。
太原軍士兵們見勢不妙,開始出現潰散的跡象。
若此時那將領尚在,那他及時抽身回去,說不定能夠穩定局勢,但這將領已死,其余人群龍無首,只能由各都頭帶領孤軍奮戰,數千騎兵頓時被分割成為一小塊一小塊!
蘇允抓住時機,將太原軍大旗斬落,太原軍士兵們見將旗墜落,頓時軍心大亂,紛紛丟盔棄甲,四下逃竄。
蘇允乘勝追擊,率領靜塞軍如秋風掃落葉般,將太原軍的殘部徹底擊潰。
與此同時,被羈押的呂惠卿就在戰場外看著這一場大戰的進行,他的心中五味雜陳。
他看著蘇允在戰場上的英姿,不禁暗暗佩服,他忽而蘇允對他的評價和勸降之語,也在他腦海中不斷回響。
他開始思考,自己是否真的應該重新審視當前的局勢,或許,蘇允所說的延安府,真的會是一個新的出路……
便在他思索之時,他的幕僚向俊道:“呂公,這蘇允果然如傳說一般悍勇無比,著實是項羽一般的大英雄啊!”
“哼!”
“哼!”
向俊這話才剛說出來,便同時聽到兩聲哼聲,他頓時有些詫異,呂惠卿冷哼倒是可以理解,在他看來,大約蘇允就是一個叛賊,跟項羽這樣的大英雄是不能比的。
但你一個靜塞軍的年輕將軍又哼什么?
向俊與呂惠卿同時看向看護他們的小將。
小將面對二人的逼視卻是毫不畏懼,嗤笑道:“你這腐儒,打得什么比喻,我家先生又豈是一個莽夫能夠相比的。”
呂惠卿聽得這小將不屑的話語,忍不住道:“項羽天生神力,英勇善戰,在戰場上幾乎無人能敵。
據《史記》記載,他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在巨鹿之戰中,他率領楚軍破釜沉舟,以少勝多,擊敗了秦軍主力,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勇氣和戰斗力。
而在楚漢相爭的多次戰役中,他常常親自率軍沖鋒陷陣,讓敵人聞風喪膽。
而他可不是什么莽夫,一個莽夫怎么會有那么卓越的軍事才能卓。
他擅長指揮、善于運用騎兵作戰,更是創造了一系列經典的戰術。
他在戰爭中常常能夠出其不意地攻擊敵人,取得勝利。
例如,彭城之戰中,他率領三萬騎兵迅速回師,大敗劉邦的五十六萬聯軍,成功扭轉了自己在齊地作戰不利的局面,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和對戰場形勢的敏銳洞察力。
而領導能力更是出眾,在反秦起義的早期,項羽能夠憑借自己的威望和能力,聚集起一批忠誠的追隨者,形成了一支強大的軍事力量。
他的楚軍在當時是反秦的主要力量之一,他也被各路諸侯尊為“霸王”,成為諸侯聯軍的領袖,這充分說明了他在領導和組織方面的才能。
雖說最后被困垓下,敗給了劉邦,那是因為劉邦以及他的那幫功臣著實厲害,可即便是如此,在四面楚歌的絕境中,他仍然帶領八百余騎兵突出重圍,展現出了頑強的戰斗意志。
這再怎么說,也不是你所說的莽夫,蘇允能夠被向先生拿出來與項羽相比,這已經是抬舉他了!”
小將聞言嗤笑道:“論勇武,我先生不遜色當世名將。
論戰場指揮,你剛剛也該看到了,我先生指揮如神。
這些就算我先生稍微遜色一些,可我先生的長處,又豈是項羽能比的?”
呂惠卿呵呵一笑道:“你先生還有比項羽還厲害的長處?”
小將瞥了一下呂惠卿道:“虧你還是大宋相公,連我先生的成就都不知道?我先生《四書章句集注》一書,其光芒便足以照耀千古!
后世學子讀書,或許會記得項羽之英雄,但卻都不得不埋頭研究我先生之學說!”
呂惠卿呵呵一笑道:“你們現在乃是叛逆,叛逆的學說是傳承不下去的,以后你們都會是遺臭千年的人物,可能以后你先生可不能夠跟項羽比,而是得跟呂布那三姓家奴相比。”
向俊頓時神色一變,頗有些緊張看向小將,生怕小將惱羞成怒動人。
豈料那小將饒有興趣地看了一下呂惠卿,笑道:“你說得沒錯,所以,只要我們奪了天下,那先生就是開國君主,自然不會是遺臭千年的人物,那學說自然也要傳承下去。
倒是你呂相公,為我先生俘獲,還成了我先生的刀下之鬼,屆時名聲可是真不好聽了。”
呂惠卿哈哈一笑道:“幼稚至極的想法!就你們還想奪天下?
別看你們現在看似氣焰囂張,也不過是暫時而已,我大宋人才輩出,富有天下,人口更是萬萬,又豈是你們這些叛逆能夠比擬的。”
小將聞言搖頭,臉色有些鄙夷,道:“我聽說之前先生還在招攬你,我還以為這呂相公是有幾分能力的人,沒想到眼界也實在過于淺薄。
若如你這般所說,那么大宋與西夏之間的戰爭,肯定是大宋贏得多,肯定大宋已經將西夏給滅了吧?畢竟大宋之人口乃是西夏數倍,經濟乃是西夏數倍,國土更是數倍之!
哦,是了,還有燕云十六州也肯定收回來了吧,畢竟大宋一樣數倍遼國之國土人口經濟……”
小將斜睨了一下呂惠卿以及向俊二人的,接著道:“……哦,現在西夏與遼國仍在,一定是大宋不想滅了他們,想陪著他們一起慢慢玩三國游戲是么?”
呂惠卿呵呵一笑道:“你這種話也激怒不了老夫,因為你的角度還算可以,但換一個角度來說,西夏很厲害,遼國也很厲害,但他們可曾滅了大宋?
你們蘇學會逆賊,打仗的確是不錯,但想要滅掉大宋,卻是癡心妄想啊!
你們這樣的叛賊我見多了,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只要大宋扛過最初的困難,跟你們穩扎穩打的對抗,不過數年時間,你們便自己漸漸消亡矣!”
小將聞言臉色一變,道:“糟糕!”
呂惠卿一笑道:“怎么,知道害怕了?”
小將一拍大腿,道:“我家先生不該俘獲你啊,應該讓你建功立業,回去宋朝當宰相啊,若是你當宰相,那我們這些逆賊可就有好日子過了,贏得數年的發展時間,到時候打你們可就更加輕松了!”
呂惠卿聞言臉色都黑了下來。
小將見狀放聲大笑起來。
呂惠卿被懟得臉色無光,便將目光投向戰場,蘇允正騎著馬過來,其余的士兵則是在做戰場善后。
呂惠卿看著蘇允,只見其身材雄壯,一身甲胄滿是血污,但依然掩飾不住其風流。
蘇允遠遠地便見到小將仰天大笑,而呂惠卿二人卻是黑著臉,自然知道肯定是發生了口角,頓時笑道:“呂公莫要跟我這弟子計較,我這弟子,人稱無理辯三分,你跟他斗嘴,可是斗不過他的。”
小將聞言頓時有些不滿道:“先生這話說的,學生可是秉持的蘇門風格最好之人,辯論之才能乃是我蘇門弟子都要掌握的,弟子不過是掌握的好一些罷了,怎么能夠如此污蔑弟子?”
蘇允斜睨了一下小將,跟呂惠卿笑道:“呂公你看,他連我都要辯駁上三分。”
呂惠卿臉色有些緩和,道:“太原軍騎兵盡皆被你擊潰,剩下之兵馬,恐怕也不是你的對手了,你打算怎么處置他們?”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