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創業因果道 第112回 股權如棋布鐵陣,智破儒門三重關
事業部制并非什么新鮮玩意兒,早有不少企業將其奉為圭臬。陳莉娜在和客戶打交道時,也接觸過采用這種模式的企業,自然不算陌生。不過,知道歸知道,能不能付諸實踐是一碼事,會不會做更是另一回事。瞧見趙不瓊給出的建議竟是獨立事業部。
“不瓊姐,這獨立事業部我也聽說過。”陳莉娜眉頭微皺,語氣里帶著幾分試探,“我有三個問題:第一,聽說獨立事業部的股份其實是虛擬干股,命脈還是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并沒有真正的股份,說話自然也沒分量;第二,即便獨立事業部相對獨立,但真正拍板的事情,歸根結底還是老板說了算;第三,獨立事業部賺的錢和成本怎么核算?這些問題如果解決不好,怕是會變成畫餅充饑,到頭來竹籃打水一場空。”
趙不瓊沒有直接回應陳莉娜的問題,而是話鋒一轉,拋出另一個問題:“小娜,要是你和小剛自己開設計公司,而且公司經營得順風順水,你覺得一年賺多少錢就心滿意足了?”
陳莉娜心里清楚,王雋謙工作室一年的凈利潤有兩三百萬,她之所以動了創業的心思,正是眼紅人家這業績。至于超越王雋謙工作室,她還真沒敢想。
“一年凈利潤300萬吧!”她咬了咬唇,報出這個讓她心跳加速的數字。
趙不瓊接著問道:“這目標其實不算高,做服裝的上市公司海瀾之家董事長年薪剛好就是這個數。要是再加上績效薪酬,其實你去一家服裝上市公司做設計總監,也能拿到這個數,為啥還要考慮創業呢?”
正說著,竹園餐廳的門簾一掀,走進一群派頭十足的人物。為首的老教授正殷勤地引著個肚滿腸肥的老板,那架勢活像是領著財神爺進香。陳莉娜瞥見那老板油光發亮的后頸,不由得皺了皺鼻子。
“不瓊姐,要爬到上市公司設計總監的位置,那得等到猴年馬月啊。就算我有那個本事,也有那份耐心,可未必有那個命。”陳莉娜指了指走進包房的那群人,“像大老板身邊的那些高管,光靠能力可不夠吧?我沒那命,也不樂意點頭哈腰、卑躬屈膝地掙錢。”
陳莉娜那句簡單的回答,在趙不瓊耳中已如明鏡般映照出全部心思:“不過是個打工人的天花板夢想,看來她對自己的設計才華,也并非那般自信滿滿。”這倒正中下懷。
趙不瓊心念電轉,深知勸說如同“趕鴨子上架”,越是強按頭,越要撲棱翅膀。須得換個法子,讓這丫頭自己往套里鉆。
“小娜,”她忽然壓低嗓音,像是要分享什么見不得光的秘密,“可曾想過……挖墻腳?”那尾音輕飄飄地上揚,恰似一片羽毛落在心尖上,“比如,把工作室的客戶,都挪到自家碗里來?”
陳莉娜瞳孔驟然一縮。這念頭她何止想過,早就在暗地里鋪好了路,只是從未敢宣之于口。此刻被趙不瓊點破,竟有種“瞌睡遇上枕頭”的竊喜。她故作驚慌地左右張望,聲音壓得比趙不瓊還低:“這話可不敢亂說……不過,客戶嘛,倒是備了些。”
“挖墻腳可是門學問。”趙不瓊笑得像只偷到油的狐貍,“我這兒有個絕妙的故事,專講如何神不知鬼不覺地……”她故意拖長聲調,“想聽么?”
陳莉娜的眼睛亮得能當電燈泡使,腦袋點得如同小雞啄米。于是,趙不瓊又開始了她的“故事會”,只是這回講的,是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戲。
潮汕某村子里,有一戶姓趙的人家。家主趙雄是個老實巴交的莊稼漢,平日里靠著幾畝薄田勉強度日。這一天,他把四個成年的子女——趙剛、趙強、趙莉和趙娜叫到堂屋前,神情嚴肅地說:“你們都長大了,可咱家一直沒本錢做生意,全靠這四堵墻撐著。這些年,我東拼西湊攢下了四萬塊錢,現在分給你們,每人一萬元。這是家里最后的一點積蓄了,如果能用這點錢闖出點名堂來,就去做生意吧。”
趙剛聽罷,皺起眉頭:“爸,一萬元本錢?哪夠做生意啊!這不是讓我們去送死嗎?”
趙強也附和道:“是啊,這點錢連個攤位租金都不夠。”
趙莉嘆了口氣:“就算勉強開始,也得餓上幾個月才能見到收益吧。”
趙娜則干脆搖頭:“我看還是別折騰了,萬一賠光了,連飯都沒得吃了。”
趙雄臉色一沉,冷笑道:“你們要是覺得不夠,那就明天跟我下地種田吧!反正這些錢也是從汗水里擠出來的,總不能讓它們爛在家里!”說完,他站起身,背著手走了出去,只留下一句擲地有聲的話:“成與不成,看你們自己的本事!”
四個孩子面面相覷,沉默半晌后,趙剛首先打破僵局:“既然這樣,咱們不如把錢合起來用,四萬塊總比一萬塊強。”
趙強點頭表示贊同:“沒錯,分開各自做,根本什么都干不了。但問題是,做什么呢?”
“我覺得可以做小百貨生意。”趙剛興奮地說道,“這種商品利潤高,周轉快,適合我們這種小本經營。”
“你太天真了!”趙強立刻反駁,“越是流通快的商品,工廠越要求大批量采購才有價格優勢。咱們這點本錢,連人家的門檻都摸不到。倒不如走小眾路線,比如工藝品或者定制禮品,不需要壓庫存,風險也小得多。”
趙莉聽到這里插了一句:“其實,做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市場需要什么。如果我們盲目選擇一個方向,結果發現沒人買,那不是白忙活一場嗎?”
趙娜聽完姐姐的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對,但我們也要考慮到實際情況。咱們村子就那么大,就那么幾個有錢老板壟斷了所有好項目,萬一我們搶了他們的飯碗,他們非但不會放過我們,還會想盡辦法打壓我們,到時候別說賺不賺錢,怕是連老本都要賠進去。所以,與其硬碰硬,不如跟他們合作,當他們的代理商,這樣既安全又省心。”
這一番話讓其他三個人陷入了沉思。趙剛撓了撓頭,不甘心地嘟囔道:“可是,給別人打工有什么意思?咱們自己創業多帶勁啊!”
趙強卻嘆了一口氣:“話雖如此,但現實就是這么殘酷。村里的那些老板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手眼通天,隨便動動手指就能把你玩死。而且,他們背后還有人脈關系網罩著,咱們斗不過他們的。”
趙莉拍了拍桌子,斬釘截鐵地說:“不管怎樣,先別急著下結論。今晚大家都回去好好想想,明天再決定到底怎么干。記住一句話:天上不會掉餡餅,地上卻到處是陷阱。”
夜幕降臨,月光灑在破舊的瓦房上,映照出一家人各自的憂慮與期待。趙剛滿腔熱血,卻不知如何施展;趙強心思縝密,卻也感到力不從心;趙莉渴望成功,卻又害怕失敗;而趙娜,則默默祈禱自己的提議能夠幫助大家避免掉坑。
第二天清晨,陽光從窗戶斜射進來,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將房間劈成明暗兩半。桌上的四疊鈔票,在晨光下泛著微弱的金光,卻顯得格外刺眼。這四疊鈔票,是他們所有夢想的起點,也是現實壓力的縮影。
兄弟姐妹圍坐在一起,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復雜的情緒——有希望,也有無奈。經過一夜的爭吵、妥協和權衡,他們終于達成了共識:暫時擱置獨立創業的想法,先潛入一家公司進行“情報刺探”。這種做法雖然帶著幾分卑微,但對他們來說,卻是最實際的選擇。
于是,他們瞄準了村里的王雋謙老板的公司。憑借極低的薪水要求,他們順利地混了進去,就像幾顆不起眼的小石子,悄然落入池塘。
趙剛被安排在公司做保安,他的工作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每天,他都認真地登記往來客商的資料,一絲不茍地記錄每一個拜訪者的信息。他不僅知道誰來了,還清楚誰成功談成了生意,誰又空手而歸。這些信息在他腦海中逐漸拼湊成了一幅完整的商業地圖。
趙強在公司做板房雜工,這是一個既辛苦又容易被忽視的角色。但他并沒有因此懈怠,反而更加用心。他默默記錄著每一件商品的設計圖紙,無論是最終開發出來的成品,還是那些被廢棄的草稿,他都一視同仁地保存下來。漸漸地,他積累了大量的樣板模具資料。
趙強的工作態度讓同事們刮目相看,可他卻始終保持著低調。他知道,這些資料的價值遠超表面,它們是公司運作的核心密碼。而對于那些嘲笑他“浪費時間”的人,他只是笑笑,心里默念一句俗語:“撿芝麻的人總有一天會攢成西瓜。”
趙莉在公司做客服,她的職責是處理客戶的咨詢和投訴。她天生有一副好脾氣,總是笑容滿面,待人接物既禮貌又真誠。很快,她便贏得了眾多客戶的信任,成為他們心中的“知心姐姐”。
通過與客戶的深入交流,趙莉不僅了解了他們的需求,還掌握了他們對公司產品的各種吐槽。她把這些反饋整理成一份詳盡的報告,悄悄存放在自己的筆記本中。她深知,這些看似瑣碎的意見,實際上隱藏著巨大的商機。
趙娜負責幫公司追討貨款,這是四人中最辛苦的一份工作。她經常面對客戶的刁難,甚至遭受白眼和嘲諷。但正是在這種惡劣環境中,她學會了如何分辨真假客戶。
有些客戶表面上風光無限,實際上卻靠忽悠賒賬度日;而另一些客戶雖然低調,卻背靠實力雄厚的集團公司,信譽良好。趙娜把這些信息一一記錄下來,形成了一份詳細的客戶檔案。她常說:“世上的騙子千千萬,但只要抓住一個老實人,就夠咱們吃一輩子了。”
一年后,四人再次聚在一起,氣氛比以往更加凝重。這一次,他們要做一件大事——利用公司在這一年中獲取的情報,開始悄悄地挖墻腳。
趙剛率先發言,他指著桌上的一份客戶名單,語氣平靜卻充滿力量:“我注意到,有個叫李一杲的客戶經常來找王老板談生意,但每次都空手而歸。為什么呢?因為王老板只愿意接大批量訂單,根本不屑于小單。”
趙莉接過話頭,補充道:“其實李老板的生意完全可以和我們貼合,只是王老板的態度太過傲慢,錯過了機會。如果咱們主動出擊,說不定能打開局面。”
趙強點點頭,接著說道:“我查過公司倉庫,發現很多設計都被束之高閣,完全可以用作小批量生產。與其讓它們閑置,不如拿去供應給李老板。”
趙娜最后總結道:“李老板背后是一家大集團,商譽良好,絕對值得信賴。咱們可以嘗試跟他合作,先把第一筆生意做起來!”
果然,當他們主動聯系李老板時,對方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不久之后,李老板隨后給王老板下了一張由眾多小單拼湊而成的大單。這張單子讓王老板陷入了深深的糾結之中。不接吧,實在可惜;接吧,又麻煩得很,人力物力耗費不少。見王老板愁眉不展,李老板提議道:“王老板,實不相瞞,我這訂單最大的難題在于無法大規模機器生產。您不妨問問公司里有無員工愿意接私活,私下完成,不算在公司正常工作范疇內。如此一來,大家都有利可圖,您無需額外支付人工費用,員工還能賺點外快,對您感恩戴德。”
王老板一聽,嘿,還真有道理!卻不知這“妙計“正中了四兄妹的下懷,在公司經過幾輪篩選,最終這張訂單,落到了趙強的手里,由他組織人手完成,然后以公司的名義交貨,賺到的利潤二八分,百分之八十歸趙強。
這一年,李老板在公司的訂單交付逐漸步入正軌,像一列準點運行的火車,穩穩當當。不僅如此,新客戶的小訂單也如雪花般陸陸續續飄來。王老板瞧著這些訂單,心里泛起了嘀咕:“嘿,這些訂單利潤看著都挺可觀的,咋就便宜了趙強那小子,讓他賺了大頭呢?”于是,他盤算著收回訂單,由公司親自操刀。
可公司剛做了一個小訂單,王老板就悔得腸子都青了。他仔細一算賬,好家伙,這人工成本簡直是個填不滿的窟窿。趙強做這些訂單,自家人不算工資,自然賺得盆滿缽滿。但公司做,那可得一分不少地給足人工,這么一折騰,最后賺的還沒趙強做的時候多。沒辦法,王老板只好去找趙強商量:“小強啊,公司眼下有不少這種小批量訂單,要不你組織些人手,專門負責做這些,咋樣?”
趙強一聽,滿臉的不情愿,苦著臉說道:“老板,我之前愿意接這些小單子,那是念著您平日里對我好,給我鍛煉的機會,所以我才不計較得失,連加班費都不要,還拉著家人一塊兒幫忙。但要是成立個部門專門做,員工們可不像我這樣義務勞動,這人工開支可不是個小數目啊……”
正說著,李老板又拋出一個建議,王老板一聽,眼睛頓時亮得像燈泡:“王老板,要不您成立個新公司專門做小訂單。新公司名義上歸趙強,實際上您來投資,股份還是按原來的二八分,只不過您占八成,趙強占兩成……”
王老板和趙強都覺得這建議可行,當下就成立了新公司,專門承接小訂單。時間一晃,這一年下來,業績竟做到了上千萬。可仔細一瞧,利潤卻薄得像紙,資金占用還大得嚇人。王老板思來想去,把趙強喊過來商量:“小強啊,你那小公司客戶資金占用太大,劃不來啊。今年就別再拓展新客戶了,維持現狀就行。”
趙強一聽,面露難色,拿出一大摞客戶合同:“老板,您瞅瞅,這些客戶都簽了合同,要是不履約,那得賠老多錢了。光李老板那兒新增的訂單就不少,要是毀約,恐怕得賠好幾百萬吶。”
李老板得知消息,火急火燎地趕過來。聽完情況,他立馬又給王老板出主意:“王老板,這家小公司當初也就投了一百萬,您干脆按一百萬的價格,轉讓50%的股權給小強。這樣小強就成了名義上的控股股東,周轉資金的事兒,他自己就能想辦法解決。要是生意繼續翻倍做大,您哪怕當個小股東,也能賺得腰包鼓鼓;要是生意做不大,您也沒啥損失,您看這主意咋樣?”
王老板一拍大腿,嘿,這主意妙啊!可緊接著又犯愁了:“小強哪來這么多錢呢?”李老板笑著支招:“這還不簡單,用公司賺的錢給您當股權轉讓金唄。要不,我給你們做擔保,咋樣?”
趙強和王老板都覺得這主意靠譜,當下就簽了新合同,把事兒給定了下來。等趙強走后,王老板的老婆忍不住埋怨道:“老公,咱村里還有倆競爭對手呢,萬一趙強拿了控股權,跑去跟他們合作,咱不就虧大發了?他那小公司,得掛在咱公司名下才行啊。”
王老板一聽,覺得老婆說得在理,趕忙又把趙強喊回來,要求在合同里補充一條協議:趙強的小公司掛在王老板的公司名下,以獨立事業部的形式對外。
“行!”趙強一口答應,不過提出一個要求:“要是這樣,我就沒法開拓別的合作客戶了。能不能把公司那些不接的小客戶、小訂單,都交給我這獨立事業部來做?”
王老板略一思索,就答應了。反正那些單子自己也不做,與其放著浪費,倒不如便宜自家人。
一年之后,趙強以獨立事業部名號運營的小公司,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掙到了一百萬。在給王老板支付完股份對價后,他順理成章地拿到了公司控股權。至此,趙家兄弟姐妹四人,終于能名正言順地干一件大事:打造屬于他們自己的生產工廠!
可要搞工廠,那可得不菲的投資,他們從哪兒籌措資金呢?原來,趙娜早與一些信譽良好的優質客戶密謀好了,將給客戶的賒賬做了質押,這才拿回一筆資金。
他們的工廠與眾不同,專接那些被大廠嫌棄的“芝麻單子“。別人笑他們是“撿破爛的“,卻不知這“打樣即大貨“的模式,正暗合了市場的新脈搏。那些曾靠手工小作坊勉強維持的訂單,在他們手里竟煥發出新的生機——智能化的流水線上,小批量訂單如溪水般源源不斷。
歲月如梭。當王老板的廠房里機器聲日漸稀疏時,趙家的車間卻燈火通明。昔日威風凜凜的村里三巨頭,如今竟被零碎小單拖得舉步維艱。趙強站在王老板的辦公室窗前,看著老人佝僂的背影,忽然想起那個遞給他第一筆生意的雨天。
最終,趙家兄妹以高出市價三成的價格,接過了王老板的工廠鑰匙。簽字那天,王老板的手在顫抖,不知是喜悅還是悵然。而趙強望著老人遠去的背影,忽然覺得那蹣跚的腳步,竟像是踩在他們四兄妹的良心上。
這世道啊,大魚吃小魚不新鮮,倒是小魚學會了借東風,才真叫人牙根發癢。
趙不瓊的故事講完時,已是正午。竹園餐廳里人聲鼎沸,座無虛席,熱氣騰騰的飯菜香味彌漫在空氣中,與窗外林蔭的冷清形成了鮮明對比。然而,在這熱鬧非凡的氛圍中,聽故事的兩人卻各自陷入了截然不同的情緒。
周剛強仿佛置身冰窖,冷汗順著額頭悄然滑落,他緊抿著嘴唇,臉色蒼白得像一張宣紙。而陳莉娜則相反,她渾身上下都燃燒著一種近乎狂熱的激情,仿佛周圍的喧囂只是為她量身定制的背景音樂。她的眼中閃爍著狡黠又興奮的光芒,嘴角掛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好像已經看到了未來的輝煌藍圖。
“打樣即大貨“——這五個字在他們心頭炸開,分明就是照搬了他們“五件起訂“的生意經。至于為何起初不賺錢?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趙家兄妹的算計,硬是把個獨立事業部熬成了王老板手中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周剛強皺起了眉頭,他性格單純耿直,聽完后心里泛起一陣不安。“可是,這種做法……會不會太不地道了?”
“恰恰相反!”趙不瓊立刻循循善誘,“下個月你們倆研究生畢業出去創業,要是還做手辦服裝同款的模式,這不就等于直接挖坑,跟王教授搶生意嘛。你說說,哪種做法對你們導師傷害更大呢?其實啊,故事里的王老板在商場摸爬滾打多年,他難道就想不到遲早會有這樣的結局?不是想不到,而是沒人愿意輕易舍棄現有的一切,重新開始。所以啊,與其說故事里的四兄妹坑了王老板,倒不如說是救了他。”
如此狠辣的手段,竟被趙不瓊說得這般冠冕堂皇、道德高尚,陳莉娜不禁大喜:“不瓊姐說得太對了!就是這個理兒。不過,就怕老板不肯啊。”
那不正合你們心意?“李一杲突然插話,手指輕叩桌面,“你們大可以心安理得地另起爐灶,搶客戶,挖墻腳。“
陳莉娜的目光在夫妻二人臉上來回掃視,忽然附在周剛強耳邊低語。只見周剛強喉結滾動,終于重重地點了點頭。兩人齊聲道:“不瓊姐,還請您出面促成此事。“
李一杲聞言,猛地一拍桌子:“服務員!上好茶!把招牌菜都端上來!“聲音洪亮得驚飛了窗外棲息的麻雀。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