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創業因果道  >>  目錄 >> 第104回 謎樣情絲纏宿命,巨石劫火淬新生

第104回 謎樣情絲纏宿命,巨石劫火淬新生

作者:無問齋主  分類: 免費 | 現實 | 時代敘事 | 無問齋主 | 創業因果道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創業因果道 第104回 謎樣情絲纏宿命,巨石劫火淬新生

陳莉娜到底對周剛強有沒有好感?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連她自己也說不清。命運如同一場精心編排的戲劇,總是在不經意間將人推向意想不到的方向。讓我們暫且放下猜測,先把這個故事講完——畢竟,只有聽完整個故事,一切才會真相大白。

王雋謙教授倘若得知十年后自己的公司會被兩名學生高價收購,怕是既會后悔又會竊喜吧?畢竟,若非他當年讓趙不瓊講這個故事,恐怕也不會有后來的一切。而故事中的另一位主角,則始終銘記著命運這份看似殘酷卻又充滿善意的“厚禮”。

十年后,周剛強回到四川老家,慷慨解囊為母校捐贈了一千萬。隨后,他發起了一場高中同學與老師的聚會。當同學們爭相詢問他的成功秘訣時,他只是淡淡地笑了笑:“因為一個故事,我贏得了女神的青睞,從此命運的大門為我敞開。”

此言一出,眾人好奇心大起,紛紛追問:“到底是什么樣的故事,竟能有如此魔力?”周剛強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從口袋里掏出手機,將那個故事轉發給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故事的關鍵轉折點出現在第三幕——李一杲讓男女主角登場了。男主角名叫賈昌朝,女主角叫清虛。有趣的是,這兩人在歷史上都有跡可循,但在李一杲的筆下,他們被“拉郎配”湊成了故事中的一對兒,上演了一場跨越時空的奇緣這一安排,既是對歷史的調侃,也是對命運無常的隱喻。

無問齋志異·凡·第十六篇·黃汴帝女花·第三幕

舟行若箭,瞬息已近岸。瞥見一白衣士子,獨徘徊于碼頭之上,空寂無船,唯見波濤蕩漾。白衣士子遠見帆船駛來,喜形于色,揮臂招呼。船近岸,白衣士子向李一杲長揖而問曰:“船家,可否搭載小生出海?”

李一杲心萌奇念,遂探問之:“敢問公子,尊姓大名?此何地也?”

白衣士子含笑而答曰:“小生失敬矣。吾姓賈,名昌朝,字子明,出身正定獲鹿山。今所在之處,即為白洋淀。吾志在前往武當,尋師訪藝。”

趙不瓊側聞其語,愕然曰:“此果為白洋淀乎?武當山處白洋淀之西南隅,而公子何反其道向東行?”

賈昌朝苦笑曰:“欲赴西南,必經黃河。然黃河有冰夷水族作祟,吾乃凡人之軀,實難逾越。故思先向東航海,循渤海而南下,過大江,抵鄂州,而后再登武當。”

趙不瓊愈覺其異,乃問曰:“賈公子,白洋淀乃內陸湖泊,安能通渤海乎?”

賈昌朝環顧二人,笑而答曰:“船家豈非不知地理?白洋淀通易水,易水通渤海也。”

趙不瓊面露尬色,笑謂:“吾夫婦但知運輸于白洋淀中,未嘗出海。”

賈昌朝聞之,笑曰:“原來如此,然不知可否賃汝舟以出海乎?”

李一杲復又詰之:“賈公子何意堅決欲往武當?”

賈昌朝切齒答曰:“吾欲深諳屠龍之術,誓必誅冰夷,以安天下!”

李一杲密音傳于趙不瓊而詢之曰:“四師妹,今冰夷既已被鎮,吾二人皆已結丹,黃河之妖豈能害我?吾等宜直赴武當,或循賈公子之策揚帆出海?”趙不瓊沉思片刻,忽憶無問仙師臨別之囑:“命之所以為命,以其不可變,不可違,唯有順其自然,方顯天數之玄。”乃頷首,回音曰:“我等不宜露鋒,宜從其計,先航海,入大江,抵鄂州,依此道而共赴武當。”

李一杲聞之點頭,乃向賈昌朝招手而呼之曰:“賈公子,請登舟,吾等亦欲往武當,不妨結伴同行。”賈昌朝聞之喜出望外,亟登船。趙不瓊問之曰:“賈公子,有輿圖否?”

賈昌朝連聲應諾,于囊中出輿圖一幅以授趙不瓊。趙不瓊一瞥之間,已了然于胸,遂指揮船上之傀儡舵工,轉舵向東而行。

趙不瓊未施法力以助帆船,故船速但稍快于常船。旅途中,李一杲與賈昌朝情投意合,互稱兄弟。李一杲深諳制器之術,而賈昌朝亦頗具此道天賦。二人常相與探討,李一杲屢為賈昌朝之奇思妙想所驚艷。乃問賈昌朝曰:“子明兄,汝于制器之道天賦異稟,何不專精此道,而欲修道習武乎?”

賈昌朝長嘆而語于李一杲曰:“李兄,世間有八大道:道、武、佛、儒、士、農、工、商。制器之道,乃工之屬,其位頗后。即使制器之術已達化境,又豈能翻云覆雨、參透天機,更談何誅冰夷之惡乎?”

李一杲聞言,放聲大笑,應之曰:“萬事萬物,至極則通天道,此乃常理。子真明命運、天道之真諦耶?”

賈昌朝愕然,遂整衣冠,向李一杲深施一禮,道:“愿聞李兄高論。”

李一杲問曰:“今我帆船何向而行?”

對曰:“東向行也。”

又問:“今何風?”

對曰:“東南風也。”

李一杲引賈昌朝至甲板,此時風勢愈猛。賈昌朝扶欄而立,方得穩身。復問:“子明兄,若釋手,風將汝吹向何方?”

對曰:“大風將吾吹向西北。”

李一杲指前方而告之曰:“子明兄,此大風,人不能易其向。故,于凡夫俗子而言,此大風即天道,而人被風吹向西北,即命運。然,觀我帆船,載數人而逆風進,何也?”

賈昌朝沉吟片刻,似有所悟,復問:“李兄所言甚是,然此帆船巨大,非大風帆不能行。凡夫之力微薄,如何能逆風而行?”

李一杲指桅桿而問:“汝敢攀之乎?”

賈昌朝稍思,“若得繩索,應無難。”此時,趙不瓊亦出艙至甲板,聞言令一傀儡船工持繩索以助賈昌朝。賈昌朝取繩系于桅桿與己身,緩緩攀之。

而李一杲密語趙不瓊,趙不瓊依言行法,暗中布置。

時帆船將出白洋淀,臨入易水之古河道。李一杲舉首問賈昌朝曰:“子明兄,視易水尚有多遠?”

賈昌朝處桅桿之巔,遠望東方,見蘆葦深處,有白帶如練,橫亙天際,疑為易水也,乃答曰:“穿過前之蘆葦蕩,約十余里可至。”

“善,子明兄,有異狀即告我。”

賈昌朝唯唯應諾,緊抱桅桿,注目易水之口。帆船疾行,不逾半時,昌朝已清晰視易水之口。然河口之景,令其驚愕。瞠目細觀,心愈驚悸,大呼曰:“李兄,易水之口,有巨石崢嶸而立,三尖八角,向著入口處異常鋒利,巨石最高處約三十丈,寬近五十丈,幾將易水半堵矣!”

李一杲聞之,神色不變,問曰:“巨石之側,帆船能得過乎?”

賈昌朝遙望遠處,復視帆船,緊張答曰:“李兄,須得小心翼翼,方可繞過。”

李一杲笑曰:“子明兄,何不將巨石移去,我等便可順風順水而過?”

賈昌朝驚愕曰:“李兄莫開玩笑,此石大如山丘,恐河神亦難移之。”

李一杲復問曰:“汝再觀巨石之旁有何物?”

賈昌朝細視巨石四周,驚愕答曰:“李兄,見黑壓壓之群,乃無數黑蟻也!”

此時,帆船已穿蘆葦蕩,距易水之口不足一里。參天巨石,已近在咫尺。李一杲令趙不瓊停船,抬頭向桅桿上之賈昌朝笑曰:“子明兄,于黑蟻觀之,汝比河神更威猛。汝隨便一指,皆可捏死彼等。今汝安坐桅桿之上,靜心賞戲可也。”

賈昌朝聞之,昂首諦觀蟻群,但見群蟻紛至沓來,于山林間嚙咬搬運,不旋踵而積葦干木材如山。群蟻相連,若長蛇之陣,投入河中,首尾相銜,綿延至巨石之側。觸石之蟻緣石而上,后者繼之前者,蟻串漸粗,如拇指之壯,其上可容數蟻并行。群蟻抬葦而前傳,葦桿連綿,竟與巨石相連。葦桿日見其粗,不日已有臂之圍。數日后,葦桿如林,密集成橋,寬逾三尺。群蟻絡繹不絕,將木材運至巨石之巔。

時光荏苒,不知幾許,賈昌朝瞥見巨石上木材堆積如山,高過巨石,井然有序,中留空隙。群蟻又搬石運泥,于木材間筑一巨巢,狀若蟻窩。復于江邊以泥、木、小石筑高臺,巍然矗立,高于巨石。

賈昌朝甚感奇異,驀見岸邊蟻巢之下,火苗微現,頃刻間燎原之勢,然群蟻視而不見,繼續搬運不輟。又不知何時,火漸熄滅,群蟻復運水至蟻巢之巔。賈昌朝于桅桿上遙望,見蟻巢之上有一黃泥水池,經火煉已成堅質,池旁有管道直通巨石之頂。忽見巨石下火光再起,頃刻間巨石四面楚歌,火光沖天,映照天際。

群蟻早已撤離,忙于給岸邊蟻巢水池注水,水漸盈滿。而巨石之火,已將各處石峰燒得通紅。賈昌朝又見群蟻嚙咬懸水池擋板之繩,頃刻間擋板落下,池水洶涌而出,通過管道直瀉巨石,火勢頓熄,巨石上升起茫茫水汽。忽然間,巨石內傳來一陣開裂之聲,白霧散去,但見巨石各處石峰已然開裂,而群蟻堆于巨石上之黃泥亦被燒成陶瓷狀,伴以眾多木炭。

群蟻復從上方管道中運送黃白粉末至巨石各處,歷時良久,似已完工,遂悉數撤回岸邊。

此時,甲板之上,李一杲昂首而指,目視河中巨石,謂賈昌朝曰:“子明兄,今移巨石之重任,交于汝矣。”言罷,手拋一火石予昌朝,“汝取此火石,燃一紙鳥,擲之前方即可。”

賈昌朝聞言愕然,半信半疑間,乃折一紙鳥,更為之添一大尾。燃其尾,奮力擲向巨石。紙鳥乘風,疾飛而去,及至巨石前,已成熊熊烈焰,墜于石上。須臾,巨石上數條火線蜿蜒而起,恍如生靈,徐徐向石內蔓延。片刻之后,一聲轟鳴震耳欲聾,沖天巨浪騰起,巨石瞬間崩裂成無數碎石,隨浪四散。其間數塊碎石,直向帆船飛來。賈昌朝大驚失色,魂飛魄散,失手自桅桿墜下,驚恐呼號:“吾命休矣!”

李一杲,手指輕揚,飛石隕落,賈昌朝隨之安然落于帆船之甲板上。賈昌朝心神初定,乃向李一杲揖首致謝曰:“李兄原來身懷絕技,多謝援手相救。”李一杲微微一笑,詢之曰:“子明兄,汝復觀前方河口乎?”

賈昌朝再望易水河口,巨石已渺無蹤影,白洋淀之水滔滔匯入易水河,而河畔之蟻群亦已煙消云散。賈昌朝呆望河口,陷入沉思。

趙不瓊揮手指揮傀儡船工揚帆前行,船速略增。不一日,帆船已達入海口,駛入茫茫渤海,向南航行。

李一杲與趙不瓊不顧賈昌朝之沉思,回至船艙中共商大計。李一杲問曰:“夫人,吾等當何以為之?”趙不瓊答曰:“吾等在赴此界之前,恩師有命,不得干預此界之事。故,吾等唯能啟迪引導之。而此界之重,在于真帝之承嗣,及能根治黃河、消滅冰夷之人。若此二事得成,則可啟迪彼等經營事業,世界將逐步昌盛而升級,吾等亦有望突破化神,重返吾等之世界。”

李一杲頷首道:“夫人所言甚是,吾有一策,不知可否。若啟迪彼等經營事業與之并行,則經濟繁榮,可助其更有力對抗冰夷。夫人以為如何?”趙不瓊點頭稱善,“夫君之策亦有道理,然此事更難,需得合適之人與機緣。”

二人細商片刻,議定之后,各自打坐練功。

旬馀,帆船駛至揚子江口,一路前行,至中江江城,入夏水,向北而行,終抵武當山下之丹江埠頭。三人離船登岸,詢諸土人,乃知武當山有宮觀二所。五龍靈應觀,道力最盛,修士千馀,其中結丹之士十馀人;紫霄宮則規模宏大,修士近兩千,結丹者七人。五龍靈應觀以招男弟子為主,女弟子鮮少;而紫霄宮則主招女弟子,男弟子寥寥。

李一杲問賈昌朝曰:“子明兄,汝欲何往師事乎?”賈昌朝沉吟片刻,答曰:“吾欲往五龍靈應觀。”李一杲然之,三人遂雇車與向導,詣五龍靈應觀。

至五龍靈應觀,峻山門立,仙鶴舞空,修士乘靈獸游其間。見三人來,守門修士聲色俱厲:“此乃仙家重地,凡俗豈得擅闖!”聲震云霄,令人膽寒。

賈昌朝趨前致禮,言欲拜師求藝,且奉上一錠銀元。二守門修士細觀三人,竊竊私語,其一令稍待,即喚仙鶴上山稟告。三人候之一時辰,有道長仙風道骨,乘鶴而來。細詢三人,驗其靈根,搖頭嘆息,語賈昌朝曰:“爾無靈根,修道無望,習武亦難。”復語李一杲、趙不瓊曰:“汝等五靈根俱全,雖可修煉,然其路漫漫,惟單一靈根者,方易感悟天地。恐汝等百年亦難筑基,可決意上山學藝否?”

李一杲笑曰:“道長,若子明兄無緣修道,吾二人亦不拜師。”道長搖頭,不以為意,乘鶴而去。李一杲詢賈昌朝:“子明兄,今何所圖?”

賈昌朝心有不甘,咬牙道:“或紫霄宮能納我。”李一杲不阻,三人遂往紫霄宮。至則情況如初,賈昌朝再被拒之門外,心灰意喪,無所適從。李一杲笑曰:“子明兄,既至武當,何不一覽其最高峰金頂之風光?”賈昌朝聞之,頷首應允。

乃詢紫霄宮守門修士金頂之路,修士愕然曰:“武當最高峰為天柱峰,并無金頂。”李一杲恍然大悟,此界異于往昔,遂再詢天柱峰之道。修士指之,三人遂啟程,前往天柱峰巔。

沿途怪石嶙峋,云氣繚繞,如入縹緲之仙境。三人心曠神怡,贊不絕口。至峰頂,但見云海翻騰,群山皆俯首稱臣,宛若置身天界之中。賈昌朝跏趺坐于峰頂巨石之上,遠眺云海,心潮激蕩。

忽有風來,吹散云霧,遠處峭壁懸崖若隱若現。峭壁之上,一株孤松挺拔而出,根植石縫,枝葉搖曳于風中,盡顯生命之堅韌。松枝之上,一株凌霄花緊緊纏繞,藤蔓依依,紅花似火,綠葉如碧。陽光穿透云霧,照耀其上,凌霄花翩翩起舞,熱烈如火,絢爛如霞。

賈昌朝心潮澎湃,思及自身之志在征服黃河,遂取紙筆于囊中,揮毫題詩凌霄志:

披云似有凌霄志,向日寧無捧日心。

珍重青松好依托,直從平地起千尋。

黃河滾滾東流去,水患頻仍苦萬民。

吾立誓言除此厄,誓化狂瀾為甘流。

李一杲瞥見賈昌朝所題詩篇及落款,心弦一動,似有天啟,乃含笑而問賈昌朝曰:“子明兄以詩言志,可否將此佳作贈予小弟?”賈昌朝聞言而笑,答曰:“此行多得李兄扶持,昌朝感激不盡,此詩便為李兄所有。”言訖,卷詩而遞之。

李一杲欣然接過,轉手予趙不瓊,又暗中傳音,述說計謀。趙不瓊領會其意,將詩篇納入儲物袋中,暗運法力,頃刻間,詩卷化作一蜂鳥,體型雖小,卻神采飛揚。趙不瓊微彈一指,蜂鳥振翅而起,徑往紫霄宮方向飛去。

蜂鳥掠云越巒,穿空而過,徑飛紫霄宮中。宮中仙鶴亭亭,立紫霄殿之巔,自梳羽翎。蜂鳥翩躚而至,與鶴共鳴,啾啾而啼,鶴亦和鳴相應,似通靈性。蜂鳥頷首,振翅往后山而去。

沿途道姑如云,或閉目靜坐,或手持法器,各自行功。至后山深處,見一道姑,身著黑紫道袍,正凝神煉氣。蜂鳥盤桓其頂,鳴聲清脆。道姑目力過人,瞥見蜂鳥,遂停功而注目。

蜂鳥忽作人語,曰:“忘了!忘了!忘了!”其聲若銀鈴之搖曳,清脆入耳,沁人心脾。道姑聞之,愕然無措。

此道姑者,乃趙氏妙元也。昔年,她別母弟,赴武當,投于紫霄宮大長老門下,取道號清虛。清虛修道已逾七載,因身具五行靈根,筑基之路難如登天。雖師長悉心教誨,自身亦刻苦鉆研,然十年光陰荏苒,煉氣期竟未能突破,至今仍徘徊于煉氣巔峰之境。

清虛日思夜想,盼道法大成,以報父仇,斬冰夷之首。然現實殘酷,道途渺茫。聞蜂鳥之言,憶及父兄之仇,悲傷如潮,淚水滂沱而下。

蜂鳥瞥見,復吐人言曰:“不如歸去!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清虛頷首,拭淚而起,歸至舍中,整飭行囊。遂至紫霄殿,尋其師明心師太。見師太,乃雙膝跪地而拜曰:“恩師,弟子有負厚望。苦修七載,筑基無望。欲歸開封,助我弟一臂之力,聊表心意,勝于此處終老。”

明心師太深知清虛之郁結,聞言無奈嘆息,曰:“善哉,汝且稍待。”遂于儲物袋中取一法寶,賜之清虛,道:“開封雖不遠千里,然汝法力尚淺,未能騰云。水陸迢迢,此紫霄玄鑒可護身矣。即使筑基修士相遇,亦可自保。且此鑒能照人心,歸去后必有所用。”

清虛恭敬接過紫霄玄鑒,復叩首致謝。與師太依依惜別,轉身離去。

甫出山關,蜂鳥又掠其頂,唧唧而鳴,“泛舟,泛舟,泛舟”。清虛駐步,取紫霄玄鑒,向蜂鳥一照,蜂鳥驚鳴而墜。清虛俯視之,蜂鳥已渺,唯見一紙卷于地。展卷視之,內錄凌霄志一詩,字跡遒勁,落款賈昌朝之名。

清虛心中暗忖,“觀此詩意,賈昌朝矢志治水,拯民于困厄,與我志趣相投,然不知其法力如何?”又憶及蜂鳥先前之語,遂運神行訣,向丹江之畔疾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創業因果道目錄  |  下一章
創業因果道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548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