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創業因果道 第43回 蘑菇房里話艱辛,一畝三分悟人生
趙不瓊輕輕頷首,旋即便與思思一同步出了那會議室木屋。屋外,濃霧依舊濃稠得如同牛乳一般,彌散在空氣中,遲遲未曾散去,仿若一位執拗的守望者,恍惚間似是在靜靜等待著她們的再度重逢。
思思抬手指向那南邊濃霧籠罩之中的草棚木屋,一雙眼眸里閃爍著如星子般璀璨的光芒,滿臉興奮地說道:“四師姐,那邊便是蘑菇房啦,我帶你去瞧瞧好不好呀?”
趙不瓊略帶訝異地看著思思,嘴角微微上揚,漾出一抹笑意,打趣道:“喲,你是怎么知曉這些的呀?”
思思脆生生地回應道:“我在這兒可是住過好幾年呢,這些花兒呀,可都是我親手栽種的喲。不瓊姐,我這就帶你四處去轉轉吧。”言罷,她便如同一只活潑靈動的小兔子一般,蹦蹦跳跳地往前走去,那步伐輕快得好似帶著某種雀躍的韻律。與此同時,她還一邊走一邊興致勃勃地給緊緊跟在身后的趙不瓊介紹著周遭的一切。趙不瓊細細聆聽著思思那繪聲繪色的介紹,過了好一會兒,才漸漸明晰這究竟是個怎樣的地方,也終于明白了為何思思和王禹翔對這里會如此熟稔。
原來呀,這附近的山林名為滴水巖森林公園,雖說稱作是森林,實則也就僅有那幾千畝地的規模罷了。不過,這兒的樹木倒是生長得極為郁郁蔥蔥,那參天大樹亦是隨處可見,數量著實不少。他們此刻所在的這個蘑菇農莊,乃是張金枇舅舅的產業。這蘑菇農莊位于滴水巖森林公園的北邊,南邊緊挨著青峰山的山腳之下,左側便是那綠道以及龍灣涌水道,所處的地理位置倒是頗為獨特且別具一番韻味。
張金枇的舅舅可是一位種植蘑菇的高手,同時亦是一位經營蘑菇生意的老板呢。他在福建老家擁有一個規模頗為龐大的蘑菇種植基地。為了便于與客戶們打交道往來,他便在番禺這邊開設了一家銷售公司,還特意精心打造了這么一個小巧精致的農莊。這農莊占地三十多畝,里面吃喝玩樂一應俱全,餐廳、會議室、茶室、宿舍等,十幾棟建筑錯落有致地分布其中,宛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片土地之上。這些建筑呀,清一色全都是草棚木屋的樣式,僅有少數幾棟帶有一些磚混基礎,所以壓根兒無需擔憂違建之類的問題。當然了,這農莊里最為特別的,還要數那幾座保留著原生態古法的蘑菇養殖房了,那可稱得上是這里的招牌特色,仿若熠熠生輝的瑰寶一般,散發著獨特的魅力。
那么思思為何會在這山溝溝里安家落戶長達好幾年之久呢?這說來可就話長了。想當年思思前來投奔張金枇的時候,張金枇自己也是手頭拮據,囊中羞澀得很,哪有能力在城里給思思置辦一處能夠滿足吃喝拉撒、遮風擋雨需求的地方呀。于是乎,她靈機一動,便想到了這個宛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一來呢,在這兒居住無需花費一分錢,仿若一處天然的避風港;二來呀,吃的喝的都可以自己動手,豐衣足食,思思本就是山里長大的孩子,這些活兒對她來說簡直就是輕而易舉的小事兒,如同她與生俱來的本領一般;三來呢,張金枇給思思找到的那所入讀的高中就在近在咫尺之處,騎上自行車,不過十分鐘便能抵達,極為便利。最為關鍵的是,她原本只是打算暫時將思思安頓在此處,可思思住了沒幾天,便立刻深深地愛上了這里。思思覺得這兒和自己大山里的老家頗為相似,出門便能瞧見山林,屋外就有菜田,菜田旁邊還有水塘,不遠處便是城鎮,這簡直比自己的老家要好上十萬八千倍呢,卻又有著老家那種熟悉的、令人眷戀的味道。
于是乎,張金枇當機立斷,一拍板,便讓思思在這兒的小木屋就此安居了下來。高中三年、大學四年,思思都是在此處居住的。即便在工作之后,雖說回來的次數少了些,但每逢年過節,她依舊還是會回到這里居住,這里既是她度假休閑的好去處,亦如同她的另一個溫暖的家一般呀,承載著她諸多美好的回憶。
趙不瓊聽完思思的這一番講述,不禁打趣道:“那這里差不多就算是你的娘家了吧。”
“什么差不多呀,這就是我娘家!”思思卻是一臉正經,語氣堅定地說道,那神情仿佛在捍衛著一份無比珍貴的歸屬,不容許有絲毫的質疑與褻瀆。
兩人邊聊邊走,不知不覺間已來到了草棚木屋的盡頭。思思從口袋里摸索出一把古樸的銅鑰匙,鑰匙上布滿了細小的劃痕,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她輕輕一擰,門鎖應聲而開。門扇吱呀一聲推開,一縷塵埃從門楣上飄落,在晨光中緩緩舞動。思思不以為意地用手輕輕一揮,便大步流星地跨進了屋內。
趙不瓊跟隨其后,跨過門檻,目光不由自主地在屋內逡巡。映入眼簾的是一張木質床鋪,緊貼著墻角擺放。雪白的床單平整如新,褶皺都熨燙得一絲不茍,仿佛在訴說著主人對生活的細致用心。床邊是一張略顯陳舊的書桌,木質表面已被歲月打磨得如同鏡面般光滑。桌面上沒有任何雜物,唯有幾支鉛筆整齊地排列在筆筒中,似乎在等待著主人隨時提筆書寫。
書桌旁擺放著兩張小板凳和一把椅子,椅子雖舊,卻透著一股歲月的溫度。椅面微微凹陷,仿佛記錄著無數個夜晚,一個倔強的山里姑娘在這里奮筆疾書、思考人生的模樣。書桌上方是一個小巧的書柜,挺拔如哨兵般佇立。柜內整齊碼放著十幾本書籍,每本書都細心地套著書套。書套雖有些破損,卻依然潔凈如新,仿佛在訴說著主人對知識的珍視。
床的另一側,一床疊得整整齊齊的被褥宛如豆腐塊般方正。被子旁是一個鋁合金衣柜,拉鏈輕輕一拉,便露出幾件簡單卻干凈的衣服。衣物雖不多,卻都熨燙得筆挺,散發著淡淡的樟腦香氣。
思思輕輕推開窗戶,窗外的濃霧如同一層薄紗般飄然而入。她連忙又將窗戶關上,生怕這調皮的霧氣擾亂了屋內的寧靜。隨后,她拉開抽屜,取出一條舊毛巾,輕輕擦拭著窗臺上因霧氣凝結留下的水珠。她的動作輕柔而專注,仿佛在撫摸一件珍貴的寶物。
趙不瓊也被這股溫馨的氣息感染,拿起另一條毛巾,加入了打掃的行列。兩人配合默契,一言一語間盡是默契與溫情。思思一邊擦著窗臺一邊笑著說:“這兒啊,梅雨季節總是濕漉漉的,但其他時候都挺舒服。我最喜歡的是梅雨季節的花兒,開得跟畫里似的,五顏六色的,漂亮極了。“
隨著她們的動作,屋內的霧氣漸漸散去,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在地板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兩人的笑聲與擦拭聲交織在一起,為這個老舊的木屋注入了新的生機。
打掃完畢后,思思輕輕鎖上門,轉身看向趙不瓊時,眼中閃爍著一絲懷念與感慨:“我好些年沒回來住過了。本來這房子該還給大叔的,可張金枇姐說不用著急。不在的時候,她還經常過來幫我打掃,保持著這兒干干凈凈的。“
蘑菇農莊里,樹木與草棚木屋交錯分布,形成了一片幽深靜謐的空間。在這片綠意盎然的林間,一排排矮墩墩的蘑菇房格外引人注目。這些小房子比普通木屋矮小許多,僅比一個人略高,全都沒有窗戶,頂部卻都加蓋了一個尖尖的雨擋,宛如一頂頂古樸的小帽子,為蘑菇房增添了幾分童話般的趣味。
思思帶著趙不瓊走到一間蘑菇房前。木門簡陋得不能再簡陋,甚至沒有上鎖。兩人輕輕一推,便踏入了這神秘的小屋。一股悶熱潮濕的氣息撲面而來,趙不瓊微微皺了皺眉頭。然而,當她的目光落在屋內整齊排列的木架上時,瞬間被眼前的景象驚艷了——密密麻麻的蘑菇正在木架上茁壯生長。這是她第一次親眼目睹蘑菇生長的過程,不禁驚嘆連連。
“這里的蘑菇房可是有講究的。“思思見趙不瓊一臉新奇,得意地說道。她一邊說,一邊指向頭頂的風口,“喏,這些風口是可以調節的,保持恒溫28度。整套溫控系統都是自動化的,確保溫度和濕度恒定。這樣一來,蘑菇就能長得又快又好。“
趙不瓊的目光在木架間來回掃視,發現每一層的蘑菇生長狀態都不盡相同。有的剛剛冒出小傘,有的已經亭亭玉立。“這些都是什么時候能采收的?“她好奇地問道。
“每一層都有不同的成熟期。“思思一邊說,一邊示范性地拿起一個盤子,“像這一排已經長得差不多了,可以采摘了;而那一排還需要再等兩天。“她的動作熟練而利落,顯然是個采摘蘑菇的行家里手。
不一會兒,思思手中的盤子里便堆滿了新鮮肥美的蘑菇。她將一盤遞到趙不瓊面前,又繼續采摘第二盤:“四師姐,這些蘑菇可都是純天然、無污染的寶貝。中午我就給你做一桌蘑菇大餐——蘑菇湯、蘑菇炒青菜、蘑菇燉雞……保管讓你吃得心滿意足!“
趙不瓊看著思思忙碌的身影,忍不住莞爾:“好啊好啊!不過你這廚藝可得名不虛傳才行。“
兩人說笑著走出蘑菇房。繞過一排排矮小的蘑菇房后,眼前豁然開朗——一個面積約兩三畝的小水塘出現在她們面前。水面上碧波蕩漾,在陽光的映照下泛著粼粼波光。微風拂過,水面上泛起層層漣漪,仿佛無數顆鉆石在閃爍。水草在岸邊隨風搖曳,遠處還能看到剛剛插秧的稻田一片翠綠。
正當兩人陶醉在這片田園風光中時,思思突然指向遠處一棟古老的磚木屋:“看!大師姐已經開始做飯了!“
那是一座典型的嶺南磚木結構老房子。紅磚砌成的外墻略顯斑駁,卻透著一股歲月沉淀的古樸美。屋頂上的青瓦爬滿了厚厚的青苔,在陽光下泛著翠綠的光澤,仿佛被大自然精心點綴了一層綠色絨毯。高聳的煙囪正冒著裊裊炊煙,在藍天白云間勾勒出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
“走吧!“思思拉著趙不瓊的手,朝磚木屋跑去,“大師姐的手藝可是沒得說的!“
推開廚房的門,一股柴火香撲面而來。張金枇正在爐灶前忙碌著,火苗歡快地舔舐著鍋底,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響。她的身影在爐火的映照下顯得格外溫暖而親切,宛如一位從舊時光走來的農家婦女。鍋碗瓢盆在她手中叮當作響,奏出一曲悠揚的生活交響樂。
當兩人輕盈的腳步聲在廚房門口響起時,張金枇像是被這聲響驚動,微微轉過頭來。她的眼神瞬間亮起一絲驚喜的光芒,旋即綻放出溫暖的笑容:“你們回來啦!“
窗外的陽光艱難地穿透層層霧霾,透過半開的窗戶灑進廚房,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這溫柔的光線仿佛為這片充滿煙火氣的空間披上了一層溫暖的紗幔。張金枇的身影被拉長投射在兩人腳邊,宛如一幅生動的剪影畫。
張金枇看到思思和趙不瓊手中提著的新鮮食材,眼中閃過一絲欣喜:“喲!看來今天我們要大展廚藝了!我剛才也采了些蘑菇,這可真是巧得很!“
思思放下手中的食材,利落地系上圍裙,拿起菜刀在砧板上忙碌起來。刀刃與砧板的碰撞聲清脆悅耳,仿佛在演奏一首歡快的鄉村小調。張金枇則站在爐灶前,專注地用火鉗調整著火候,鍋中的蘑菇湯咕嘟咕嘟地冒著泡,香氣四溢。
趙不瓊一邊幫忙擺弄著調料瓶,一邊饒有興致地問道:“大師姐,我剛才看到水塘那邊有片剛插上秧的水稻田,那是誰的地盤啊?“
張金枇一邊翻炒著鍋中的菜肴,一邊笑著回答:“那是我舅舅這農莊的地。前幾天我和舅舅、思思還有小師弟一塊兒插的秧,累得跟老狗似的,到現在老腰還酸痛呢。“
趙不瓊聽罷,趕緊遞上一張紙巾:“哎呀,您可別累壞了身子。“她又好奇地追問:“你舅舅應該挺有錢的吧?咋還親自下田插秧呢?“
張金枇接過紙巾擦了擦額頭的汗珠,解釋道:“我舅舅說,皇帝還得親自耕種一畝三分地呢,咱們農家出身的人更不能忘本。所以他定下一個規矩:只要用這個農莊,就得自己動手種一畝三分地。那邊總共三畝田,我、思思還有我舅舅仨人分著種,每個人都不夠一畝地,結果累得夠嗆。“
趙不瓊聽后哈哈一笑:“我說呢!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張金枇點點頭:“說得好!就是這個理兒。“
趙不瓊想起自家老爺子也有個農莊,種著各種瓜果蔬菜,但那些活兒全都是雇人干的。老爺子偶爾去指點一下種什么,回來就說這是他自己親手種的。趙不瓊也曾裝模作樣地拿起鋤頭種種地,結果沒兩天就累得直不起腰來,手腳酸軟了好幾天才緩過來。她怎么也沒想到,竟然還有老板每年親自下田種地,這得是對農耕有多深的感情啊?
這時,思思插話道:“對啊!大叔常說,那些不懂得靠自己雙手自給自足的人,就算再有錢也會覺得心里不踏實。“
這句話一下子觸動了趙不瓊的心弦。她若有所思地點頭,隨即掏出手機,迅速將這句話記了下來。隨后又走到水塘邊的稻田旁,拍了幾張照片發給李一杲。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