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刑警日志 第1690章 尸體拼湊
“挖!”楊林抄起工兵鏟,泥土翻飛間,一個銹跡斑斑的鐵箱逐漸顯露。箱子上纏著幾圈鐵絲,鎖孔處有撬動的痕跡。楊森用老虎鉗剪斷鐵絲,打開箱蓋的瞬間,兩人都屏住了呼吸里面是一具完整的軀干,胸腔被剖開,內
臟不翼而飛,只留下空蕩蕩的腔體。
“死者生前遭受過殘忍對待。”楊林聲音低沉,鏡頭對準軀干上的切口,“切口平滑,兇手可能有醫學背景,或者熟悉解剖流程。”他注意到軀干腰部的紋身,是一朵正在燃燒的蓮花,“這個紋身很獨特,或許能作為辨認身份的
線索。’
楊森取出便攜式X光機,對軀干進行掃描:“肋骨有多處骨折,是生前傷。”他調出影像,指著胸腔內的陰影,“這里有個金屬異物,形狀像是子彈。”兩人對視一眼,意識到案件的復雜性遠超想象。
當晨光再次染紅天際時,楊林和楊森已經在現場奮戰了整夜。斷肢、軀干被妥善封裝,準備運往法醫中心;數十份土壤、血跡樣本整齊排列在勘查箱內;而現場的三維建模數據,也已實時傳輸到刑偵支隊。
“還差頭部。”楊林望著泛著魚肚白的天空,“沒有頭部,確認死者身份會很困難。”楊森擦拭著臉上的汗水,目光堅定:“繼續找,兇手既然選擇分尸拋尸,就一定會留下破綻。”兩人收拾好裝備,又朝著廢棄工廠的方向走去,
那里,或許藏著解開謎團的最后鑰匙。
解剖室的無影燈在凌晨兩點鐘將不銹鋼操作臺照得雪亮,張凱戴著N95口罩和防濺護目鏡,雙手在乙醇消毒液中浸泡至指尖發白。當他掀開覆蓋軀干的白布時,胸腔內的空洞像只漆黑的眼睛凝視著天花板,腰部那朵燃燒的蓮
花紋身因為皮膚松弛而扭曲變形,墨色在青白的尸肉上顯得格外刺目。
“先拼裝尸體。”張凱對著錄音筆開口,聲音透過多層防護裝備顯得悶悶的,“右下肢缺失,左上肢自肘關節離斷,右手、軀干完整,恥骨聯合與骶骨分離,需判斷是否為同一體。”他戴上手術手套,指尖輕觸斷肢截面,電鋸切
割形成的骨茬在冷光下泛著森白,“斷面生活反應不明顯,推測分尸發生在死后24小時。
助手將軀干與斷肢擺放至解剖臺的人體輪廓線內,張凱用骨科鑷子夾住恥骨聯合軟骨,在體視顯微鏡下觀察:“恥骨聯合面背側緣骨化結節融合,腹側斜面形成,符合SucheyBrooks分級第五期。”他調出數據庫對照,“對
應年齡4555歲,但需結合其他指標修正。
接下來是顱骨部分雖然尚未找到頭部,但通過軀干頸椎斷面的椎體形態,張凱仍能進行年齡推斷。“第4頸椎椎體鉤突骨質增生,椎間隙變窄,”他指著CT影像上的白色陰影,“符合長期勞損性改變,年齡應在40歲以
上。”顯微鏡下,肋骨橫截面的骨單位數目減少,哈佛管直徑增寬,“骨重建活動減弱,提示年齡超過45歲。
最關鍵的年齡判斷來自牙齒。盡管死者下頜骨缺失,但張凱在右手掌指關節處發現一枚脫落的磨牙。“牙冠磨耗達琺瑯質深層,”他將牙齒固定在顯微操作臺上,100倍物鏡下可見咬合面的dentine暴露區呈不規則凹陷,“根
據Smith牙齒磨耗分級,屬于四級,對應年齡4050歲。”紫外線燈照射下,牙根表面的透明牙本質層厚度達0.3mm,“進一步支持4550歲區間。
在確定身高時,張凱測量了完整的左肱骨長度:“34.7cm,根據中國人長骨回歸方程,”他在計算器上快速輸入數據,“身高2.97x肱骨長62.56±3.72,計算得173179cm。”結合軀干肌肉附著點的發達程度,他在記
錄中補充:“體型偏瘦,體重約6570kg,生前可能從事輕體力勞動。
死亡時間的推斷充滿挑戰。由于尸體被分尸且拋入水中,傳統尸溫測量已無意義。張凱轉而觀察肝臟表面的腐敗靜脈網:“暗紅色網狀血管形成,結合腸管內硫化氫氣味,”他參考近期日均氣溫22c,“水中尸體腐敗速率約為
陸上的1/2,死亡時間應在發現前35天。”更精確的證據來自斷肢肌肉中的昆蟲幼蟲楊森從蘆葦叢帶回的樣本中,發現處于2齡期的水蠅幼蟲,“發育積溫計算顯示,幼蟲存活時間4872小時,修正死亡時間為7296小時
前。”
死亡原因的判定讓張凱眉頭緊鎖。軀干胸腔內的子彈異物直徑7.62mm,彈道斜穿第3、4肋骨間隙,卻未傷及主要臟器;而右手腕的捆綁勒痕顯示生前遭受拘禁,指甲內的皮膚組織DNA分型與斷肢不符,“可能為反抗時抓
撓兇手留下。”最終,他在解剖報告中寫下:“機械性窒息合并失血性休克,分尸行為發生在死后早期,兇手具備基礎解剖知識或接觸過相關工具。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爬上解剖室的百葉窗時,張凱摘下護目鏡,鏡片上的霧氣在玻璃表面留下人形的水痕。他望著操作臺上尚未完整的尸體,腰部的蓮花紋身仿佛在火光中重新綻放這個獨特的標識,或許能成為辨認死者
身份的關鍵。而那些通過恥骨聯合、牙齒磨耗、骨骼微觀結構得出的年齡數據,正像拼圖般逐漸勾勒出死者生前的輪廓,等待著偵查員們在茫茫人海中找到那個屬于他的名字。
在消毒燈啟動的藍光中,張凱翻開新的筆記本,開始記錄下一項檢測:“提取紋身處皮膚組織,進行黑色素顆粒成分分析,排查是否為特定紋身店使用的色料。”解剖臺上的不銹鋼器械仍帶著體溫般的余溫,而窗外,陸川帶領
的偵查小組已經帶著“4550歲男性、身高175cm左右,腰部有燃燒蓮花紋身”的特征,踏上了尋找尸源的漫漫長路。
晨霧在水渠溝上空彌漫不散,楊林的勘查靴陷進淤泥里,發出“咕唧咕唧”的聲響。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