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七十五章 如何醫天下
八月初旬,劉備處理完冀州諸多事務,敕令云陽宮城里的中書臺、尚書臺、御史臺、九卿與六部等官署,于建興七年歲末前,逐漸遷至雒陽城。
在此之前,還是由尚書令荀彧領群臣留在關中,處理益、雍、涼三州,及河西鮮卑與西域諸國事宜。
讓荀攸與郭嘉在雒陽將各官署的架子搭建起來,日后兩京都官署合并后,能適應得更快。
就在此時,劉備收到荀攸送來的急奏,陳元龍的病癥復發,讓太醫官署的醫者皆束手無策。
而華佗與張仲景兩人,一人提倡剖開腸道,冒著風險去醫治,另一人則建議先用草藥去腹蟲,接著再從天下醫者送來的良方中篩選出治蟲之術。
使獄里死囚試用藥方,觀察藥性而治之。
荀攸先是詳細說了兩位名醫的治療法,然后在奏章結尾附上了他與郭奉孝的想法。
他們比較贊同張公的方法,華元化的治療法風險太大,連陳登也不愿意剖開肚子,來刮腸洗胃,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一般拒絕。
陳登目光瞥見華佗的行醫征橐里,常放置數把小刀與針線,專用來給病患開刀治療,他可不想遭此一痛,因此極度贊成張仲景。
“元龍啊,這叫我如何救你?”劉備見奏書也不由搖頭嘆息。
他只知道使君子仁,除去外殼取凈仁,炒熟而食之,可以去除蛔蟲。
當年在徐州時,就派遣商賈去江東四郡尋找使君子果實,用來為陳登驅蟲。
奈何陳元龍肚子里的腹蟲,卻不是蛔蟲,接著他一邊讓陳登停止生食魚膾,一邊尋醫者想辦法為其治療。
不承想一晃多年過去,還沒有根治蟲病,現在變得更嚴重。
“元直,為我撰寫詔書,令天下州郡太守留意各縣,凡善治蟲病的醫者,出財帛與粟米,將其辟來京畿雒陽。”
“傳令雍州刺史劉虞,敦煌太守張恭,他們那里西域胡商頗多,可以向其打探西域諸國,以及更遠處的貴霜、安息、甚至西海各國有無治療腹蟲之病的良藥,獻出者皆有重賞。”
“雒陽太醫官署將編撰《醫經》一事暫且擱置,從雒陽附近開始尋專治腹蟲之病的良藥,亦可在朕之前給的藥方中研究,能治腹蟲病癥者,賞千金,后嗣三代錄太學名額。”
劉備將奏章放下,肅然說道。
如今只能這樣了,調動天下醫者的積極性,去為陳登治病。
原以為華元化與張仲景兩人與太醫官署的名醫,能治好陳登腹中頑疾,沒想到還是莫可奈何。
說到蟲病,劉備驀地想起一件事。
這些年他常在北面治理胡人部落,收拾單于、可汗,險些忘記想要開墾南邊的耕地。
長江水域里的水中蟲病也是一種阻礙,與南邊的瘴氣同樣能致人于死地。
“孔明,立即為我找出荊、揚兩州各郡太守、縣令送來有關水中蟲病奏表……我要看看當地官吏上計的病患人數統計,以及在何處水域染病。”
劉備轉頭吩咐道。
“臣遵命!”諸葛亮拱手作揖,應聲答道。
沒過多久,中書臺的屬吏就用肩膀擔來三筐奏表,劉備打開仔細一看,果然看到了不少關于此病癥的描述。
零陵郡泉陵縣的望鄉有農婦常飲用河水,一二歲之間便全身水腫,不久后又腹堅如石,其丈夫以為農婦有身孕,不料想半月過后便暴斃而亡,死后蟲從口鼻而出,附近鄰居為之驚悚。
荊州醫者探察后得知,此疾病常發于每年的六、七月,其中以武陵郡、零陵郡、桂陽郡三地最多,南郡、江夏郡、長沙郡、南陽郡病患較少。
無論豪族還是百姓,患病后皆會身形水腫,然后暴瘦且食而不肥,長則數年,短則半年,便遭毒蟲啃食五臟而亡,男女老少皆脹肚如盆,死后蠱蟲從肛門與口鼻爬出。
因荊州北部的官吏奉行朝廷詔書,為了防止疾病瘟疫以及開墾耕地為重,令黔首百姓多主動砍伐柴草,好用來生火燒水。
各郡醫者給出推斷,或許正是因此緣故,長沙郡以北的郡縣,患蟲病者漸漸少于荊州南部的三郡。
可即便如此,也沒有辦法治療此病癥,以及如何預防,也是一籌莫展。
劉備看到此處,眉頭不覺皺起,這就是后世所描述的血吸蟲病啊,而荊州南部的水域就處在血吸蟲病的頻發區。
“開墾南邊的耕田,果然比想象中更為棘手啊!”劉備內心感慨說道。
也就幸好碰上他知曉,不然開墾耕地不知得搭上多少人的性命。
記得聽過血吸蟲寄居在是形狀似于釘的螺中,不僅是飲用生水有感染的風險,就連皮膚觸碰那一片水域,都有患病的風險。
“元直,再提筆為我撰寫一道詔書,令荊州各郡縣的太守與縣令,告知百姓不可再飲用生水,待到枯水季節,征發役夫到各地尋形狀類似于釘的螺,焚燒成灰燼,以此遏制水中蟲病。”
劉備又吩咐說道。
避免不了百姓不接觸水,只能下令掃除釘螺,盡量減少被感染的風險種,不然日后再往荊州遷移黔首百姓向南開墾耕田,又會有不少人因病而亡。
就算在云夢澤附近墾垛田,也很難避免接觸江水,以此刻的醫治手段,一旦感染此病癥,那就是等于絕癥。
那可比陳元龍的腹蟲病,還要棘手許多啊!
“沒有了戰亂之禍,也會有瘟疫疾病,讓人頭疼不已……”
劉備搖了搖頭,皺眉思索著培養出更多的醫者,除了在各地設官署,還要讓鄉里豪族子弟與軍士子弟多出一條道路。
“看來除了農官學,還要在各縣先增設醫官學,先讓天下醫者變多起來,再過數十年或者數百年,才能有幾分成效啊。”
學醫可不像學農,不管是脫產習字,學習醫書,還是實際診斷看病,所要付出的精力將遠超過學農事,一旦開錯藥方,搞不好就是一條人命。
普通百姓根本沒有財力和精力去學,只有先從有盈余之家培養。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