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七十二章 益州豪強反劉備,興漢室
蜀郡屬國的旄牛縣道路極險,河水從西面的群山中沖出,浪花水聲滂湃,河道略如翻身欠腰,舒張骨節格格作響的一條伏龍。
山巒綿延起伏的西面,正是外羌遷徙而來的故地。
舉目四望只有孤鷹緩緩地盤旋狩獵,一記啼鳴,振翅飛過高山脊背。
“哎,此處當真難討平。”
張飛帶著近百軍士騎馬來到河畔邊,望著群山忍不住嘆了口氣。
也不知當年于文則是怎樣憋住那口氣,帶病翻山越嶺追擊羌胡,哪怕士卒因山脈陡峭,途中病倒三分之一,也強行剿滅了反叛羌族。
如今他麾下可沒有那時的百戰精銳之師,輔卒都是新征召的不說,戰兵也只有一半久役之士。
按照漢軍此刻的訓練程度,攻打附近的蠻夷,幾乎是不費吹灰之力。
無奈對方不和他野戰,光用數萬人和他在山里拉扯,而此刻又是雨季,大半月下來搞得漢軍身心疲憊。
“若非那數千豪強部曲逃進了此山中,羌人又怎會變得如此難攻。”
參軍張承望著高山,也不禁感慨說道。
居住在此地百年的羌族比漢人更熟悉地形,外羌遷徙至此,除了在山上放牧,也有選擇在平地耕種。
此處山高少有漢人涉及,旄牛道往西邊幾乎都是羌人部落,他們不喜與漢人接觸,只有數十年與他們貿易交換貨物的豪族,才逐漸得到了他們信任。
聽聞漢軍嗜殺成性,將涼州附近的羌族剿滅過半,甚至深入群山也不放過。
這些消息早就流傳到了益州西南的羌族部落里面,在故事之中把漢軍描繪成兇神惡煞,喜愛食人為樂,又殺人盈野,所過之處血雨腥風,比群山里的外羌還要野蠻的部落。
驚恐不安之際,好在有豪族派遣略微懂得羌語的人前去安撫羌人,這才止住了動亂。
可惜安穩的日子才過了短短數年,又有豪族派人爬山涉水來告知漢軍將要如剿滅涼州羌族一樣,把遷徙到蜀地的外羌部落也屠戮殆盡。
然后再占據群山開拓耕田,這可把連漢語都聽不懂的外羌嚇得魂飛魄散。
有的外羌首領派親信去附近的縣城了解情況,卻在半道被“漢軍”襲殺,割去了頭顱,殘軀則任由野獸啃食殆盡。
只有寥寥無幾的數人,命大躲過箭矢逃了回來。
這下外羌人徹底相信豪族的話,又驚又怒之下,直接帶部落族人,背著弓箭短刀,穿著藤竹編織而成甲,下山襲擊附近的黔首百姓,接連殺了數千人。
又恰好被擊破的豪強部曲,往蜀郡屬國逃竄,故而張飛分兵追擊到此處,準備將蠻夷與豪強剿除,嚴道縣外二十里一役,斬首四千余。
張飛自以為解決了羌族,將蠻夷之膽殺破,準備回成都休整。
結果沒走多遠,羌人立馬帶著仇恨卷土而來。
得知此事的張益德,只好率軍回來與其交戰,誰知對方卻主動撤回了山里。
還召喚更多的羌外部落前來助戰,從各處襲擊漢軍,以及屠戮百姓。
導致張飛不得已再度分兵,陷入了被動。
“車騎將軍……”張承拱手嘆道:“此處山勢連綿,各地易守難攻,又有豪強部曲教授羌人安營扎寨,囤積滾木礌石,強攻下我軍定會損失過大。”
“何況此刻又是雨季,不利于火攻,群山頂端皆會結冰,寒冷猶如冬季,各處百姓遷移也需要時間。”
“若有援軍去收復越巂郡縣,從邛水北上繞路至外羌諸多部落的身后,必然扭轉局勢。”
三千二百余人冒著寒冷的雨水,把數萬羌人壓在新道南山的北部,已是漢軍極為奮力了。
張飛也沒想到,都已然是夏季,益州西邊的群山,竟還有雪未融化。
“早知會追擊到此,就在漢中多帶些衣袍來御寒。”張飛沒好氣的罵咧道。
正月得知蜀地叛亂,他就率軍從漢中郡出發,借道白水關,輕而易舉地擊破了廣漢郡與蜀郡的豪強,將數萬人的部曲在野戰之中打得哭爹喊娘,紛紛聞風而逃。
兩次大敗后,兩郡豪強一蹶不振。
接著又聽了參軍法正與張承的建議,在雒縣分兵南下,不去解成都之困,反順河擊破圍攻犍為郡武陽的軍府叛軍,截斷豪強逃往南面的道路。
又與沿著漢水破敵,剿滅了安漢縣的趙氏與陳氏孫策遙相呼應。
讓孫伯符將降卒打散安置,令其攻充國縣與閬中縣。
二月與三月間,可謂連戰皆捷,士馬旌旗甚盛。
就算有豪強里應外合攻占了縣城,用武庫軍械裝備了部曲,且人數眾多,亦不可阻擋漢軍雷霆兵鋒。
以迅雷肅殺之勢,攻破各處縣城和豪強莊園,豪族抱頭鼠竄逃往深山,巴郡、廣漢郡、蜀郡、犍為郡縣的賊軍盡數遭破。
連中書臺來的法孝直都撫掌,笑稱贊道:“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戰之后,皆迎刃而解,可乘勢長驅矣!”
結果往南邊打就開始吃力了。
一是蜀中各縣軍府也有叛軍參與其中,各地軍府需要重整,軍吏、法吏也需法正帶掾吏去整頓。
二則是從剿滅叛軍變成了搜剿蠻夷部落,加上大半的益州豪族拒絕交出部曲與僮客,不愿意度田清點人口繳賦稅,彼此抱團反叛。
剩下沒參與的宗族也冷眼旁觀,只有黃氏、顏氏、吳氏響應朝廷詔書作向導,策應漢軍剿除叛亂。
益州反叛之聲愈演愈烈,北邊數郡雖說初定,南部各郡卻是越發糜爛。
豪族深知自己打出旗幟反叛,還造謠天子劉備并非高祖后裔,亦如當年王郎,詐稱自己為孝成帝之子劉子輿,不過是圖謀大事而已。
又稱天下士族與豪族,不過畏懼其兵鋒勢銳,想攀龍附鳳,欲并乘天衢,方才坐視劉備廢除光武一脈諸侯王。
昔年朝堂的三公九卿與眾多大臣,也遭罷黜驅趕回鄉終老此生。
號召眾人趕緊響應舉旗,扶劉興漢在此一時。
益州豪強把荒誕故事說得有鼻有眼,還散播到鄉里之間,絕對無被赦免可能,只得拼死抵抗。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