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七十章 陛下救了儒家
二月二十五日,各郡雨水漸漸平息,雖偶有輕風細雨,但總歸天晴氣朗。
信都附近的農夫與農婦忙碌穿梭于田地間,揮灑著汗水用鋤頭,重新犁平土地,鏟除洪流攜帶來的亂石和莠草。
黔首百姓忙碌過后,終于將麥種播植下,心里算計半年后的收獲,并且期盼青禾能在無旱無澇下緩緩生長,那份踏實的情感,不由讓人笑語殷殷。
劉備站在遠處的土坡,望見了這一幕不覺抿嘴而笑。
如今各地宗族已經在做遷移的準備,再多囤一些糧食便可以逐漸遷徙。
軍府戰兵與輔也在有意識地巡視鄉里,防止有人狗急跳墻,聯合起來又興反叛。
什么時候都有拎不清的人,這種人除非刀真架在脖子面前,才懂得跪地求饒。
“天下興盛在于農事,想讓農耕愈發便利,就要讓工匠鉆研鐵器農具,養好牛和驢、騾,觀天時變換,修建水利渠道。”
“在研究土地貧瘠與否,如何肥地,如何增加收成,若是能培育出優良的種子,必將養活萬民無數,到那時,盛世近在眼前。”
劉備抬手指著前面的廣闊耕地,對身后的中書臺眾吏感慨說道。
只有把農業做起來,養活了百姓才能干其他的事,不然什么都白搭。
此時漢家連跨海擊滅公孫度,都不能隨心所欲,還不是因為各州耕地收成遠未恢復,囤積的糧草也不夠出海。
何況就算魯肅在東萊建造了十余艘大船,他也不敢下令立即使其沿海北上數萬里,就怕出師未捷先折在了公孫度的手里。
劉備望著東北方向,很想自己去征討公孫氏,順便剿滅高句麗,再南下將三千里河山盡數攬入懷中。
奈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去歲出擊匈奴加上安置數十萬牧民,已然把他幾年的糧草積蓄消耗殆盡。
四五年內,漢家是沒辦法拉出數萬大軍,遠征遼東與高句麗,還有南邊的三韓了。
“還是要想辦法把海運發展起來,不下西洋,就要往北洋而去,最好能數十年內為大漢尋回,耐旱、耐貧瘠、產量高的種植物回來。”
“否則時間一長,航海之事便會廢止了。”
劉備望向遠處東邊,默默在心中思量著。
沒有人會在看不見收獲的事情上投入太多,朝廷亦是如此。
現在還能憑借他的威望推行各種事情,等漢家傳到太子手中,就算聽從他囑托一直推行下去。
到了三代天子之時,也會停下航海尋物之事。
那時又是小冰河正式到來……
就在劉備思索之際,他的身后恭敬地站著蒯良、蒯越、諸葛亮、曹昂、曹真、曹休、孫權,以及不久前趕來的徐庶、龐統、董允、劉巴、伊籍等人。
此刻皆挺起胸膛般站立,目不斜視地望著前方,聽著天子的耳提面命,豈敢有人不嚴肅對待。
大漢天子帶他們走訪鄉里,察看春耕事宜,這是多少士人做夢都想的事情。
這樣的場景,凡讀過儒家經典的士人不知盼望了多久,尤其像諸葛亮與董允對自身有嚴格要求的士人,見天子如此愛民,恩及四海,眼睛更是神采飛揚。
就算當今陛下忽地問一句:“朕何如主也?”
他們也會立即回答道:“陛下為漢中興之主。”
回答得絕對比當年的侍中爰延還要誠懇。
“嘚嘚嘚……”
恰逢其會,有馬蹄聲在不遠處響起,守衛在旁的銳沖營軍士立即上前阻止信使,然后仔細檢查有無身藏器械,確定無誤再將其放開。
中書臺的徐庶與孫權也快步走下臺階,去接過遞過來文書,兩人互相監督處事,待確認了泥印完好無損,再拆開檢查有無藏物,接著趨步上前,雙手呈獻奏表,遞出而拜道:“稟陛下,平原太守王脩送奏表!”
“遞過來吧。”劉備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轉身回頭說道。
徐庶聞言,小心翼翼地向前雙手把奏表遞上,而孫權則回到了中書臺的隊伍之中。
劉備見狀笑了笑,拿起王脩的奏表,直接在原地看了起來。
平原郡的百姓聽聞天子巡視到了河北冀州,于是興高采烈,驚喜欲狂,圍著太守府邸請求王府君上書天子來平原縣享用美酒肉食。
自從陛下前往雒陽,后面又進兵關中震懾三輔,收復長安,就再也沒回平原縣。
倘若是錯過了這一次,等到下回路過青州,那就不知道是多少年后了。
不少年近七旬須發皆白的老丈,拄著劉備賜下的鳩杖,推開攙扶他的人,直接找上王脩,拱手行禮說道:“王府君治理平原郡,賞罰分明,整吏扶弱,得百姓稱道。”
“奈何我等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疾,如日落西山,日少一日,常仰天嘆息關中路途之遠,此生無再見陛下之時。”
“今耳聞天子率軍巡視天下,已至冀州安平,而平原卻接壤三郡之土,距信都不過數百里而已。”
“膽敢請求王府君上書天子來青州巡視,百姓將自出美酒、肉食犒勞王師。”
“老叟余生之愿,還望府君替我等上書請求。”
說罷,還打算再度躬身下拜,嚇得王脩趕緊將領頭的老丈扶起。
別說這些老丈有天子賜的鳩杖在手,讓他不敢輕視。
就算沒有鳩杖,憑著高齡便不敢讓對方朝著他禮拜。
如今大漢官吏可不同于桓靈之時,可肆意以權勢欺壓百姓,何況還是在平原郡,更沒人敢這樣做。
“老丈快請起,上書之事我可以行之,但陛下來冀州也有要事處理,究竟會不會來青州,脩亦不敢作保。”
“為人臣者,豈敢窺君之意?還望諸位老丈理解一二。”
王脩搖了搖頭,不由苦笑說道。
漢家以忠孝治天下,《孝經》是士人必讀之書,朝堂每逢歲末都會讓各郡呈上孝、悌、廉、力田者的名錄到尚書臺。
然后再發放美酒、肉食、布帛作為獎賞。
孩童七歲至十四歲的口賦皆已廢除,產婦亦會免算賦三年,免其夫算賦一年。
這便是漢家欲興商稅,而減免算賦與口賦之策。
如此治國,又怎會不得百姓愛戴。
“陛下把搖搖欲墜的儒家重新拉了起來,避免其墜進清談之中啊!”
王脩在北海郡習儒家典籍已久,怎可能沒看出來儒者將陷入窘境。
若不是天子身體力行,幫儒者重新找準方向,誰又能知曉日后將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
這也是包括王脩在內的許多士人不敢想象的事。
人一旦沒有了目標,也沒有了心中奉行的信念,要么徹底擺爛,要么任何事都干得出來。
請:m.llskw.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