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四百六十章 劉備總有人鋌而走險
“子龍,觀賞如此美景,為何還臉色凝重乎?”
劉備和步騭說著鮮卑之事,目光偶然瞥見旁邊的趙云眉頭久久未能舒展,不禁好奇笑問道。
攀爬的時候,趙云都沒這么擰著雙眉,現在是何緣故,劉備望到趙云時不時看向南面,頓感了然于胸,原來如此。
他遂止步,抬手指向南邊,笑問道:“子龍可是懷念常山真定?”
“陛下……”趙云有些難以啟齒,最后還是咬了咬牙說出實情,拱手作揖道:“陛下,兩日前常山太守張燕私底下書信于我,真定趙氏這幾年大肆購買附近的豪族陂田,以低價在常山郡的各縣鄉里購得耕田,以此暗中結交豪族。”
“如今真定趙氏的良田多達千余頃,用地租借給黑山百姓,役使數千家。”
趙云在看到了張燕書信那一刻,先是難以置信,沒想到真定趙氏宗長如此膽大,竟然敢瞞著他結交常山豪族。
這些年他隨天子待在云陽宮殿,幾乎沒時間返回常山祭祖,都是讓長子趙統回真定縣,代替他祭拜。
長子每次回來,他都尋問真定趙氏有無驕而為奸,借著衛將軍之名在常山郡肆意妄為?
而趙統每次都搖頭說沒有。
現在卻發現趙氏居然在弄虛作假,用他趙云的名義結交豪族收其田地,若非張燕在書信說真定趙氏并未遺繳朝廷賦稅,他都忍不住讓張燕不用顧及他的顏面,直接上門度田即可。
消息太突然,讓趙云一時間沒搞清楚,到底是趙統也被宗族欺騙,還是長子與宗長沆瀣一氣來騙他。
聽見趙云直言不諱的說出真定趙氏用購買耕田的方式,私下來結交豪族的事情。
不僅劉備微微一愣,就連旁邊的步騭也臉色略變,這種事可不小啊。
如今天下度田各地都在清繳賦稅,收攏部曲與僮客,讓民有貧困而嫁妻賣子者皆歸鄉里,各地遭饑荒或被賊寇所掠為奴婢下妻者,俱放回自由之身。
朝廷各種政令,就是為了使黔首百姓重新回去耕地,由官府發放耕田。
陛下想方設法使奴婢成為庶人,來削弱士族豪族的實力,還能杜絕黃巾之事重演。
在漢家政令的優待下,多少奴婢都想重新成為庶人。
更要命是御史臺與張燕等官吏,遇到有豪族奴役百姓,卻沒有上書至尚書臺,反而先私底下書信給衛將軍趙云。
也就是趙云性格耿直能直接說出來,那其他人呢?
此刻又有多少權貴開始兼并田地?
步騭忍不住心中一悸,恐怖的猜想在心頭纏繞。
他手掌下意識冒汗握緊,在內心祈禱淮陰步氏子弟不要以為步氏女進了后宮,而此時又生育了一子,就以為已得天子寵愛,可以在徐州下邳郡倨傲起來。
“我好不容易在幽州苦熬數年,才終于成為二千石太守,你們可別害我跟著一起遭殃啊。”
想到這里,步騭的心臟就不由跳動厲害。
天下安穩了數年,有些人的膽子就會逐漸大起來。
莫非忘了前漢的光武與孝明是怎么打擊權貴了么?
就算忘記了,建興元年朝堂詔書下發的御史六問也忘了嗎?
只要碰了不該碰的東西,哪怕御史官吏沒有找上門來,但只要天子認真起來,隨時可問罪下獄。
一把明晃晃的刀已架在脖頸之上,何時斬下去,不取決于豪族權貴,而是取決陛下算總賬的時間。
趙云與步騭皆是眼中滿是擔憂,唯獨最邊上的典韋依然咧著嘴,愜意且輕盈。
他家宗族早就在黃巾之亂時,被黃巾直接打散,想用他的名義去結交豪族,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直親宗長死而復生。
劉備用余光不動聲色地打量著眾人,以及附近其他官吏的反應。
他用手扶起趙云,笑起來說道:“子龍何須如此,真定趙氏結交豪族是真定趙氏所為,而衛將軍是衛將軍。”
“子龍為匡輔漢室之功臣,朕豈能用他人的罪責,反怪罪漢家功臣的道理?”
“趙氏宗長購田地之事,我早已知曉,與子龍無關。”
“待巡視完幽州各郡,路過冀州時,再行律法處理此事。”
劉備把趙云從真定趙氏私交豪族的事情里拉了出來。
也明確向眾人表明了態度,宗族是宗族,功臣是功臣,就算有罪者也會分開處理,讓大家不用擔心。
多行不義必自斃,已經給了很多人機會,要還是執迷不悟,就別怪他日后頒布遷陵令,把各地豪族、士族遷徙到司隸。
自董賊亂漢室以來,導致長安與雒陽的陵園遭受盜掘和大火焚燒,為了防止將來再出現,此不可饒恕的事。
只能把食漢家四百年俸祿的宗族世族,遷移到漢室歷代天子陵園附近,為所有天子守陵。
以后的天子皆要執行此令,一旦開始修陵園,便要準備遷世家大族。
當然這種遷移之事,朝堂自然會出錢補償,再出錢財購買豪族原來鄉里的田地。
對于積極配合的宗族表率,冊封亭侯或都亭侯爵,還能擇出幾家子弟給予重用。
若是有人不肯去,那就要好好拷問此宗族的忠孝之心。
大漢以忠孝治天下,其先祖食漢祿久矣,后嗣子孫不思報效,則為不忠不孝。
至于遷移到司隸,各家宗族祭祖之事,那就由留下的一支脈來祭祀,不放心亦可每年派人往祖地鄉里參與祭禮。
“諸君,治國必以奉法為重,法存則國安,法亡則國危,而法立貴于必行,立而不行,徒為虛文。”
“自建興元年起,御史臺行走天下,以六問察天下官吏,一察豪族、士族有無以強欺弱,以眾欺寡者。”
“二察官吏有無不奉詔書與不遵典章制度,而僅利門戶徇私者。”
“三察不明斷獄案,只嚴刑峻法,濫用律令殺戮者。”
“四察官吏、宗族阻礙科考,以及徇私舞弊者。”
“五察聚眾散播謠言,教唆百姓違反律令者。”
“六察赴任官吏與當地宗族沆瀣一氣,行賄受賂,割損政令,侵犯百姓耕田者。”
“漢家治國圓不失規,方不失矩,本不失末,為政不失其道,若有觸犯律法者,無論身后有何權貴,法必罰之。”
“為官艱苦,莫要言之不預,落得流放交趾或西域之罪啊。”
劉備似笑非笑地敲打了在場的代郡官吏。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