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 目錄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法孝直 |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法孝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八十一章 法孝直 六月十七日,隨著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治下三十八縣的賊寇亂兵,悉數為漢軍蕩平,關中霎時煥然一新,遭受十年兵禍的司隸,總算安定了下來。 在亂世里幸存下來的黔首百姓,終于可以放下驚恐的心,安然的在鄉里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關東近七萬大軍駐扎在關中三郡,不僅百姓心安神定,遠近的大小諸侯以及胡人部落,都變的噤若寒蟬,斂色屏氣,有些戰戰兢兢。 雍州、涼州、益州的官吏面對泰山壓頂之勢,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內心忐忑無比,望著僅用月余時間就平關中亂象的漢軍,幾乎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誰要敢這時候跳出來惹事,就要遭受騰出手的漢軍雷霆萬鈞一擊。 正如班固所言:雷霆之所,無不摧折,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 就算董賊最強勢時,挨了這一擊,也得去半條命,更何況此刻的他們。 做著小動作的韓遂也趕緊派人前往長安,向漢王解釋一切皆為誤會。 并非他要聯合羌胡反叛,而是右扶風馬騰與北地郡、定安郡、武威郡的羌族部落準備反漢。 希望漢王不要被馬騰蒙蔽,他韓文約才是心向漢家的忠臣,也愿意送質子來長安作保。 韓遂發現自己不低頭已經不行了,沒有馬騰參與對抗漢室,他聯合羌胡的效率要下降很多,尤其是想和東面的羌族呼應,卻被馬壽成所阻攔。 何況金城、隴西、武都三郡還讓馬騰隔斷了道路,根本威脅不了三輔地區。 且漢王整頓關中的速度實在太快,據聞青州與荊州的糧草、豆料、軍械沿著大河源源不斷運輸到關中,減少了陸運的谷米消耗,可讓漢王更長時間的駐扎在這里,討平有不臣之心的諸侯。 這時誰先冒頭,誰就必死無疑。 韓遂也并非愚蠢糊涂之人,此刻最好辦法便是上表歸服,與馬騰互相潑臟水,再想辦法拖到漢軍撤離為止。 而身處長安的劉備也知曉大漢西北的頑疾,不可能到兵不血刃便能迎刃而解的地步。 于是一邊在尋找熟悉各地的向導,一邊安撫馬騰、韓遂等人,然后憑借大軍的威勢,與“自愿”度田的豪族一拍即合,在關中掀起了度田和均田的聲勢。 同時調任述職留在雒陽的滿寵、毛、高柔等法家,直接赴任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三郡,施以冷酷的鐵腕手段,整頓不法豪強。 許多豪族能在董卓以及李和郭汜涼州賊的接連侵害下,依舊屹立不倒,不說沆瀣一氣,至少也是桴鼓相應,罪孽不少。 只要有人出來檢舉,一個個都跑不掉。 當然那是對于不配合的豪強,需要重拳出擊,態度極好的豪族,則施以柔和手段,寬猛相濟,軟硬兼施。 劉備既辟用其宗族子弟為吏,也要使其釋放賣身為奴的百姓,右扶風的法氏便是其中之一。 在看到法氏宗族遞上來的名錄,赫然出現法正二字,劉備立即尋問屬吏,得知此乃名士法真之孫,法正字孝直后,便有些忍俊不禁,然后提筆鉤稽了這個名字。 接著對攜帶書信前去辟任的屬吏,笑著叮囑說道:“此法孝直若辟來,可讓他先來見我。” “此人與大王有淵源乎” 屬吏有些摸不清狀況,大王不是出身涿郡,興起于平原,怎么在關中好像也有故友,這法孝直難道是漢王的故人之后………………… 屬吏轉念一想,還是決定問清楚比較好,待對方到京都長安,也知如何安排傳舍。 劉備想了想,吩咐道:“你們尋常對待即可,只是到了長安,再告知我便可。” 負責傳令的屬吏頓時明白,隨即拱手告退。 法正就這樣隨著法氏宗族的其他子弟,從右扶風乘坐馬車一起來到了長安。 一來便發現長安附近的郊外,許多黔首百姓正在火熱的重新開墾耕田,挖掘引水渠道,還有工匠在指點百姓伐木,搭建水車。 鄉間小吏忙碌于百姓之間,拿著紙筆不知在記錄什么,關中的口音與荊州、雒陽、河北的方言摻雜在一起,來自青州的工匠說話時手指比劃,才能把話向當地百姓解釋的稍微清楚。 這讓從未見過天下各州都這么多方言口音的人皆聚在一塊來重新治理關中的法孝直,站在遠處越看越覺得津津有味。 “老丈,這種耕田方法太費力氣,不能再這么耕了,而且我們也有新的農具鐵器,再過些時日由漕河運到關中,發放下來就輕松多了。” 后邊調來的各州郡農學少年們,正在教導關中百姓,如何更便捷的開荒田,以及傳授青州花費多年總結出來的耕田經驗,還有如何提高收成產量的方法。 沒想到不僅語言不通順,不少老農硬要固執己見,喜歡用自己數十年學會的方式來耕田,把農學們氣的胸口疼,去過這么多地方,也就關中的百姓最有股控勁兒,怎么勸都不聽。 “你們那是河北是青州,和我們關中水土不同,再說老叟耕了數十年的田,這田地是好是壞,一眼就能看出。” “鐵器雖然好用,可那都是大族所有,哪會輪得到我們去擁有哩” 看著年約五旬的老丈稍微停歇,擦了額頭的汗水,感慨說道。 “老丈你有所不知,今時不同往日,在大王的政令下,鐵器農具已遍布青、兗,待天下平定后,減少軍械的消耗,就能推行到各州。” “況且關東沒些州郡的口賦,往上降了八年,沒漢王在,你等百姓只會越過越壞,等田地收成增加,料想是出數十年,必沒盛世來臨。” 農學僮忍住笑起來說道。 那番話一出,把老丈聽得詫異有比,眼神外充滿了難以置信,連忙抓住對方手臂,緩迫問道:“小王當真會增添口賦” 而是待對方回話,旁邊其我農學僮聽見此問,立即笑起來,昂首挺胸的向長安一拱,咧嘴笑道:“那是自然,小王以安天上為己任,胸懷小志,撫綏萬方,憐貧恤苦,乃當世圣王也,天上誰能比之” 這孝靈一脈的天子對天上,能沒那么小的恩惠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