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慢著,請別叫我昭烈帝 第三百十六章 公孫瓚復來
五月二十日,一則訊息從魏郡傳來,關羽和呂布已攻破鄴城,斬殺了文丑。
緊接著率部兵指趙地邯鄲,梁期縣不戰而降。
邯鄲要是丟失,趙國剩余的諸縣就不足為慮了。
這樣的好消息讓劉備欣喜,至于那些豪族寫來的書信,他也沒多在乎,眼下渤海郡、魏郡、甘陵國、安平郡、還有半邊河間國都在他的手里。
即便被迫度田的豪強們想依靠部曲攻破縣城,也是癡心妄想,沒有各地武庫來武裝部曲、僮客,拿什么來和他打。
把各地收繳的部曲、僮客,全部分散調度到青州、兗州、甚至送豫州填補中原人口缺失。
剩下的常山國、中山國、趙國、巨鹿郡等地,許多官吏能不能齊心協力先不說,豪族與士族也更難相合為一,看似氣勢洶洶,實際則各家皆心懷鬼胎。
只須設策分而擊之,就能使對方二三其意,臨陣叛戾。
許諾先歸附者可保留三百部曲,殺敵立功則有封賞,后降者無赦免。
世上還是有不少聰明人,能夠看出各地豪族的劣勢所在,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
沒有人能夠站出來統一調度,看似人數眾多,實則各自為戰,不過是一盤散沙,待大風吹起,便沙礫飄揚。
劉備特意抽出空閑設宴款待主動投靠的豪族,又使其各家留置三百部曲,待隨軍征戰后,撥回到各家宗族,先前的田地賦稅也無需再補交,這讓準備割完肉的河間豪族驚喜交集。
沒想到這還沒完,漢王接著又肅然說了句:“但凡協助剿滅叛亂,與舉告作亂者,皆有軍功封賞,若功勛過大,日后必不失關內侯也。”
無疑讓眾人心中一喜,先前隨著漢統衰落,侯爵的地位也下降了許多,按照漢王的強勢,先前買來的爵位,必然會被廢除。
聽說漢王對各郡諸侯王削減錢谷賦稅之事,恐怕還會再廢諸侯王。
那天下除了劉氏天子外,當以侯爵最為尊貴……
何況以軍功封賞,便意味著田地,迫于無奈交出的耕田,只要立下軍功,就能重新回到自己的手上,在這過程中不過用部曲舍命廝殺罷了。
他們則可以在家中坐享其成,如此何樂而不為。
劉氏、束氏、東鄉氏、張氏、邢氏五家宗長、族長相互對視一眼,心里極為竊喜,只是礙于場合不好表達出來。
先前有過的齟齬頓時云消霧散,眼眶濕潤的起身對漢王重重下拜:“大王,以龍虎之姿,遭風云之時,奮迅拔起,以寡擊眾,無有不勝,行重賞甘餌,可聚人也,徒以恩德懷之,是故眾士樂于依附,我等豈敢不效力哉?”
要知道漢王對歸降如此慷慨,他們一早就來了,或許還能蹭上攻打廣川縣的功勞。
東鄉氏宗長還在心里暗暗嘆息,袁氏投降的太快了,要等過幾日他們攜帶部曲攻城再降,那該有多好。
“袁尚啊,虧你還為袁公之子,竟然毫無氣節地投降,為何不多負隅頑抗幾日,讓天下人知曉袁氏的剛烈……”
幾家宗長皆不由得怒其不爭,連連感慨袁氏已無半分血性可言。
當年留在雒陽的袁氏一族,寧可遭受董卓誅殺,也不愿向董賊低頭,為何你就不能學點?
本來有立功的機會,現在卻沒了,這讓眾多宗長忍不住想捶胸跺腳,不由對袁尚更痛心疾首。
劉備坐在堂上,瞧見諸多豪族主事人神色各異,立馬心知肚明。
用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方法,是他對豪族與士族一貫做法,就是為了不讓各地鄉里豪族抱團。
如今他坐鎮信都,分派諸將校尉先穩定安平郡,再攻取河間國剩余六縣,然后再收復巨鹿、中山,常山放在最后。
倘若真有豪強能率部曲擊敗他麾下漢軍,那他便親自前往破賊。
就在劉備為豪族設宴杯觥交雜之時,堂外一陣腳步聲響起,調來隨軍的諸葛瑾快步走來,對眾宗長揖禮陪罪,接著向漢王遞去一卷文牘,低頭細聲說了幾句。
劉備不禁露出幾分高興,立即擺手道:“子瑜,快請田君進來,當年備從幽州購得馬匹,多虧了田君運送悉心照料,不然一路上馬駒不知要死多少,可謂故人之交啊。”
側身典韋吩咐說道:“典君再讓人設一案臺,搬來的席坐就放在距離我堂下不遠處。”
然后抬頭對劉氏、束氏、東鄉氏、張氏等豪族宗長笑起來,解釋道:“諸公有所不知,來者為我多年舊友,特意從渤海繞到甘陵,一路千里迢迢趕來拜見備,因許久不聞音訊,一時間有些激動,還望諸公恕罪。”
“豈敢!豈敢!!我等豈會介意乎?酒宴必定人多,才更為熱鬧,此君來的正是時候啊!”
“既然是大王昔日之故交,又是從渤海而來,或許我們也曾認得,此刻躬逢可謂是有緣也,快請進來相聚。”
“大王,敢問此君姓名乎?張氏居河間多年,鄰近郡縣無有不相熟者,或亦為我等之故友也。”
劉氏、束氏、張氏的宗族主事人聽到,紛紛喜溢眉梢,一個個揚眉抵掌,看不出任何芥蒂的欣喜道。
他們只隱約聽見什么買馬匹運輸之事,其他的倒沒有聽清,也沒想到漢王所謂的故人,竟是從幽州而來,依舊在熱情地招呼道。
劉備聽罷,面色頗為古怪,本來還想解釋一番,既然河間諸公都不曾介意,那他就更不介懷了,遂笑道:“如此正好,那我就為諸公引見引見,來者便是幽州公孫伯圭治下掾吏,田楷田君也。”
劉備話音還未落下,堂席間的眾人就已然此起彼伏地倒吸涼氣。
“什么?來者是公孫瓚治下掾吏?”
“公孫伯圭又要復來乎?”
束氏與東鄉氏更是大驚失色,將心中所想脫口而出道。
他們兩家在公孫瓚攻打冀州時,以糧草犒軍,望風而降,結果沒想到公孫氏不堪一擊。
以至于兩家遭受袁本初以此作為借口,每逢攻打幽州,便肆意來征調錢糧與布帛、細絹,幾年間便將宗族百年積蓄消耗殆盡。
可以說除了袁紹外,最恨的就是公孫瓚,搜刮了他們的錢財,還打不贏袁本初。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