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綁定慈母系統后,我擺爛了 的754章有大魚
顧南夕擾亂一池春水后,就沒再關注此事。
《云州周報》由文鈺負責,接收書冊有顏同初,建萬書樓有王子庭。
她在看各地送來的文書。
扁鵲安終于出山了,據他說,他終于找到了青霉素的制作方法。
先是從發霉的食物中,收集青霉素霉菌,然后放在煮過的大米汁中,再過濾,攪拌,加入菜籽油等等。
步驟很復雜,扁鵲安寫到一半就懶得寫了,直接提出要求。
第一,青霉素要用到大蒜和菜籽油,他希望春耕的時候,能合理安排大蒜的種植。
顧南夕撓撓頭,大蒜怎么種?算了,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顧南夕另寫一封信給許老,讓他看著安排。
扁鵲安還在文書中提到第二個要求,青霉素沒大量在人身上試驗過,他要驗證下青霉素的效果,
顧南夕秒懂,就是藥物上市前第三期臨床實驗嘛!
目前,河南府的傷員比較多,但顧南夕不打算讓扁鵲安去前線。
剛打下河南府沒多久,顧南夕對那塊的掌控力遠不如北面,她可不放心扁鵲安去那里。
顧南夕從一堆文書中找到王安石的密折。
謝家罪孽罄竹難書。雍州城內,云州新政名存實亡。雍州官員五分之四,是謝家附庸……
雍州的情況比顧南夕預料的,還要糟糕。
明明是云州方面撥的款,修橋修路,減稅,但落實下去,就變成謝家修路剿匪,還要征稅。
本應收歸國有的土地,在當地官員和謝家的配合下,則變成謝家私產。
自家有五千人的家軍,城內十多萬百姓依附他們生存,健康的人租他們家的田地,健壯的人則加入他們的家軍。
王安石的意思是,已經沒有收集罪證的必要了。證人阿桑那在謝家,被當眾毒殺,他阿媽也被人趁夜扔到城外,被活活凍死。
雍州官府給出的調查結果是阿桑那的阿媽想逃住院費,所以趁夜逃跑了。
這屬于,把人害死,還要給死人潑盆污水。
經過這件事后,雍州百姓更無人敢出來作證。
謝家非雍州毒瘤,乃整個云州,整個北面的毒瘤!謝家不除,何以服眾?
一個字,就是干!
幽云一共十六個州,其他的州也在看著雍州呢。
若顧南夕輕拿輕放,如謝家這樣的情況,很快就會在其他各個州出現。
顧南夕用筆沾上朱砂,在王安石申請調兵的文書上,有力地寫下一個大字準!
同時,顧南夕還給扁鵲安回信,讓他先去找西路將軍阿勒川,等到雍州動亂后,扁鵲安就可以去找人做實驗了。
試驗對象當然不能是云州士兵。
顧南夕還征調了陸紅娘,等雍州事定之后,她要在幽云十六州重新丈量土地。
幽云十六州,只有武州在馬家的帶領下,積極配合云州新政,其他的州進展很緩慢。
顧南夕考慮到幽云十六州情況復雜,沒過于強迫,不過現在看來,有些人著實是給臉不要臉。
解決完這兩件事,顧南夕還是沒辦法放松。
蘇云煙正式進入西夏,他們打算直接去萬統城,那是一座新城,至少比京都新很多。
馬南天找了一些商隊的交易伙伴哈克斯,拜托他幫忙牽線。
據哈克斯說,逃到西夏的韃子投靠西夏貴族姜湯文,不再和西夏打仗。
顧南夕皺眉,這可不是個好消息。
當初,自己是希望韃子和西夏彼此消耗,云州坐收漁翁之利。
最開始走勢確實也如顧南夕所預料的那樣。
沒想到竟然蹦出來一個姜湯文,居然能收服韃子。
顧南夕用朱筆圈住姜湯文這個名字:“需要重點關注。”
顧南夕擰擰眉心,隨著地盤的擴大,云州好似長大的巨人,行動不如以前靈活,牽一發而動全身。
“主子,休息會兒吧,小心壞了眼睛。”綠梅端來小點心。
“我看完下一封的。”
這封是李明德寫的,看日期,是在十天前。
他們去高麗,可以選擇北上,過鴨綠江,也可以從渤海灣的港口坐船過去。
北上的話,要過燕山山脈,聽御夷鎮的人說,那里有許多少數民族,很是驍勇,不大安全。
所以,李明德父子決定轉道薊州。薊州臨渤海灣,興許會有港口。
顧南夕站起身,活動筋骨,問剛進來的王不喜:“薊州什么情況?”
王不喜:“被韃子稱為南京析津府。他們對冀州采取因俗而治的政策,保留旱地農耕經濟,同時推行他們的制度。”
韃子對薊州很看重,因為薊州地理位置優越。
如果不是顧南夕騰空出世,他們基本上就能封死大周北上之路。
這么多年下來,韃子和漢人,在薊州的融合程度十分高。
顧南夕搓搓牙花子,懂了,又是一個麻煩的州。
顧南夕和王不喜又對視一眼,俱是苦笑連連。
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
王不喜:“別催我成親了,實在是分身乏術。”
顧南夕……
兩人長長嘆了一口氣,認命地伏案工作。
云州的基層官吏勉強夠用,缺的是高端人才,要求有全局眼光的戰略家,最好還能拿得起實務。
王不喜面無表情:“韋孝之帶來的人,過幾日就能出師。您打算把他們分配到哪個府?”
哦,這話的意思是那群人屬于中層人才,進不了核心圈。
“留著去雍州。”
“嘶嘶。”王不喜筆一頓,雍州官僚機構大換血,人才又要緊缺了!
王不喜掙扎片刻,最終還是不想猝死:“大人,你應該招人了。”
顧南夕生無可戀:“是我不想嗎?是我招不來呀!看看孝之的計劃效果如何。”
王不喜:“應該會有效果吧?”
“肯定會有效果!”
也許是上天都感受到了顧南夕的求賢若渴,竟然給她送來了如此大一條魚。
撫冥鎮外,車隊蜿蜒如長龍,每輛車上面都用繩子捆綁著數個大木箱。
幾十個年輕的精神小伙,正站在車旁左顧右盼,交頭接耳,交流著一路的見聞。
顧南夕握住領頭人的雙手,眼淚汪汪,喜極而泣:“您終于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