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小富則安 第431章 奸妃
程文惠十分幽怨:“你當真沒有一點舍不得我?”
“沒有!你在家我還天天要張羅你飯食呢,煩死了!容我清靜清靜行不行?”
氣得程文惠臨出發前又跑到陸家門前罵了一早上。
憑一身鋼筋鐵骨在袁州呆了半年,真是碰的火花四濺,硝煙四起。
起初他每月一封信,多則十幾頁,少則七八頁,前面幾頁說辦事,中間幾頁罵陸階,末了幾頁才是嘮家常。
后來程夫人懶得回他的信,他索性把寫信的功夫全花在跟地頭蛇較勁上。
他先以毒攻毒拿下了幾個刺頭,轄內治安明顯好轉。再做掉了幾個盜匪,又修了幾條溝渠,水患控制住了,糧食也有了豐收,不管是嚴姓還是陽姓的百姓,都逐漸臣服官府。
再后來三年期滿后調回京城,程文惠已經榮升吏部左侍郎。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就在程文惠遠赴袁州后,除夕夜里,皇帝昏迷了一回。
陸珈覺得他爹反正也是孤家寡人,于是攛掇他進宮照顧了一宿。
第二天皇帝醒來了。
賜了陸階幾個古董。
還順了他的意,賜了一道圣旨。
但圣旨是給東宮的。
上面說從即日起,允許太子監國,協理朝政。
再過幾日,皇帝又病倒了。
這次都不用陸珈勸,陸階自己顛顛地跑到宮中去侍奉湯藥。
隔日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同意設立東宮詹事府。
將戶部員外郎沈遇調任詹事。
陸階得意洋洋跑來太尉府宣旨的時候,陸珈覺得他更像個奸妃了。
自從合力解決皇帝危機,沈太尉和陸階開始了光明正大的交往。
至于說皇帝還在意嗎?
他在不在意,已無人在意。
自從受了嚴家逼宮的折磨,打臉被打的太狠,皇帝瘋魔了一陣。
在太醫全力救治下他清醒了,但已脆弱到隨時都會碎掉。
只是礙于綱常,大家都還給他面子,折子都還遞到他面前來,凡事也都還會問他一聲。合適的就聽,不合適的就勸,勸到合適為止。
也有喜事。
春天里太子妃生產了,果然是個皇孫。
只是在過去多年里太子夫婦被宮廷陰影所籠罩,耗神太多,太子虛,太子妃也虛,小皇孫生下來也瘦弱。
好在沒什么大問題,太醫仔細用藥調養著,陸珈也讓秋娘貢獻了些民間養娃的土方子,效果還不錯,百日后,娃娃嗓音就明顯洪亮起來了。
太子妃到底體弱,明中有人弱弱提出給太子納側妃。
這個時候沒有人贊成,也沒有人明言反對。
后宮和睦重要,皇嗣傳承也重要,從皇帝下來,皇子皇孫寥寥無幾,太子本身也不是多強壯,能多幾個皇嗣候選,于國祚也有益。
皇位穩當,天下也少幾分禍亂。
對了,嚴家事敗后,剛剛接到嚴梁的消息而踏出王府的寧王立刻就被捉回去幽禁了。
其實多年來寧王也算安分守己,哪怕心有不甘,也未曾行差踏錯。
可惜遇到了嚴梁。
幽禁之后,寧王府這一支自然不能做打算了。
為了國祚綿延,所以皇家還是要開枝散葉。
太子還是決定先理政。
詹事府張羅起來后,他首先分管了工部事務,在沈輕舟的提議下,率先重點治理河運。
而治理和運的重點之一,就是南北各地的碼頭。
沈輕舟和郭翊曾經在潭州暗訪得到的除了周勝等人的罪證以外,還拿到了不少有關河道運輸本身的史志,這些都為思謀新的舉措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而陸珈因為從小在碼頭長大,更是成為了東宮的座上賓。
在盛開著紫藤花的涼亭里,她會幫太子妃抱著小皇孫,一面走動著哄他入睡,一面說起碼頭上各行各業謀生的人們。
太子他們總是聽得津津有味,有時太妃也會來,還好奇地點上幾出,而沈輕舟跟隨她而移動的眼眸里總是閃爍著光芒。
后來太子覺得不能光他們幾個聽,別人也得聽。于是他又喊來了詹事府的其他人,以及郭翊,程議等等他們這些新晉的士子。
就在這一屆的春闈里,程議已經中了進士,如今在戶部觀政。被家變耽誤了的梁宓,去年秋天也已經考中了舉人,如今家境變好了,他正在全力以赴準備下屆會試。
謝誼也不錯,早早考過了秀才,也在備戰鄉試。他文采不算特別出挑,但是陸階評估過,中個舉人還是頗有希望。而謝誼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李常無心仕途,一心一意地鉆研經商之道。進京這三年里,謝家商鋪的盈利在他的手上竟然翻了一番。
而李道士早就不做道士了,他現在與李嬸改養雞,因為秋娘說當歸雞的藥效不錯,不光女婿吃了身子骨見好,送了給三公主的駙馬幾只,吃了也說好,那值得推廣,于是讓他們在城外租了一片山,專門養當歸雞,后來又養了山藥雞,人參雞。
說回東宮,聽故事的人多了,陸珈也覺得自己將來不夠過癮,于是推薦了比她更熟悉碼頭的劉喜玉。謝家母子和李家人先后都受邀光顧過東宮。
頻頻有新政出來,又禮賢下士的太子,終于不再是個虛空的符號,如今他無意間一咳嗽,底下也立刻會有人緊張地觀望他。
東宮的紫藤涼亭,就這樣從春天一直繁盛到隆冬,皇帝似乎不太滿意,而陸階還特意跑到他面前給這個涼亭賜名,他就更不滿意了。
于是陸階又在乾清宮伺候了半晚上湯藥,凌晨出宮的時候拿了幅親筆御書。
這一年臘月十五,迎來了陸階的四十大壽。
陸家已經沒有老太爺老太太了。
升任首輔的時候也沒有請客。
陸珈跟楊伯農一合計,決定給他操辦操辦,而陸階沒有反對。
他說,官做到了一定位置,需要接接地氣,一絲接近的機會都不給下面人,也不好辦事。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懷著一腔熱血報效國家,也不必強求所有人都光風霽月,大部分人兢兢業業只是為了妻兒老小,向上走動,也只是希望有個機會摸摸上峰的底,從而落個心安。當官的把自己架得過高,也是不行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