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國院士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對不上的帳~
米國對于時空蟲洞的研究如何展開暫且不談,另一邊,華國星城。
在CRHPC機構的總部,一場有關于時空蟲洞曲率存在性驗證對撞實驗的慶功宴正在展開。
作為足夠改變人類文明發展進程的史詩級成果,其慶功宴自然不會少,而且規模必須要大!
或許在一些人眼中大規模的晚宴會各種鋪張浪費,完全沒必要。
但對于國家與政府來說,這種全世界頂級學者聚集的晚宴,不僅僅能夠提升這個國家的學術影響力和榮譽,更是他們對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張名片,能夠極大的增加華國對國外學者的吸引力。
花費個幾十幾百萬,舉辦一場這樣的晚宴,能起到的收益和效果至少是投入的十倍甚至是百倍。
無他。
舉辦這種級別的宴會,要湊齊如此多的頂尖學者,需要的至少是一項重大的前沿性成果突破。
其他國家想辦,都還沒法舉辦呢。
對于徐川來說,今天晚上的慶功宴他毫無疑問是主角。畢竟時空蟲洞曲率性存在理論和驗證幾乎都他一手完成。
CRHPC機構的晚宴會場中,參加這場盛會的眾多物理學家們穿著正裝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端著香檳或其他酒水互相交流著。
很快,時間便已經來到了晚上七點。
穿著定制的改良版中式禮服,徐川走上了宴會的舞臺。
很快,會場中便安靜了下來。
并沒有讓人們等待太久的時間,目光落在宴會大廳中,徐川臉上帶著洋溢的笑容,開口道。
“今晚,我們相聚在此慶祝的不僅是一項研究成果的誕生,更是人類知識邊界上一次微小卻堅定的跨越。”
“這份榮譽屬于每一位為之付出心血的人,請允許我以最誠摯的心意,向所有同行者表達感謝。尤其是CRHPC機構中無數為此奮斗的工作人員、科研人員、以及來自各國的學者。”
“今天我們在物理學領域取得的一切重大成果,都離不開合作的力量。更要感謝各國政府在基礎研究的長期堅守,在功利主義盛行的時代,這種甘為人梯的精神如同暗夜燈塔,守護著純粹探索的火種。”
“學術星空的璀璨從不是剎那光芒,而是代代學者以生命為薪柴的永恒接力。”
“請允許我以這杯酒,敬那些在故紙堆中播種真理的先驅,敬所有為人類認知拼圖填補空缺的勇者!”
“他們的理論,將由我們與后人共同傳承,一起見證;并將為人類的未來,開拓出一片全新的世界!”
話音剛落,偌大的宴會廳便被如潮水般的掌聲填滿。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值得載入史書的時刻,時空蟲洞的存在性得到了驗證,意味著什么根本就無法用語言來進行描述。
即便是縱觀整個物理學界的發展史,恐怕也沒有幾個成果能與之相媲美。
如果真要說,恐怕也就只有牛頓的經典力學體系、麥克斯韋的電磁理論、愛因斯坦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體系和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這幾個能與之相提并論了。
牛頓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電磁感應帶來了電力革命,而相對論改變了時空觀念,量子力學直接推動了現代科技如半導體和激光的發展。
這些成果對于人類的發展都是跳躍性的革命提升。
至于其他的,即便是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的發現,即便是開啟核物理研究的盧瑟福原子核模型,亦或者是構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數學框架,預言弱電統一與希格斯機制的楊米爾斯規范場論.
都很難將它們放到一起比較。
宴會廳中,特意從金陵那邊趕過來的陳正平院士正和愛德華·威騰教授站在一起來,兩人互相碰了一下酒杯,抿了一口香檳后交流著‘培育’學生的經驗。
“他在物理學上能有今天的成就,還得多感謝威騰你在普林斯頓對他的培養啊。”
目光落在自己那個學生的身上,陳正平感慨著說道。
在他看來,徐川能走到今天,領先整個學術界,他在普林斯頓留學的那兩年半至關重要。
尤其是愛德華·威騰和皮埃爾·德利涅兩位教授對他的栽培,無疑是徐川人生中至關重要的學習經歷。
前者教給了他磅礴的物理學識后者則教導了他渾厚的數學知識,兩者結合,才有了如今那個站在學術界巔峰的第一人。
聽到陳正平的感慨,威騰臉色有些古怪。
他操著一口標準流利的中文開口道:“難道不是陳教授你在南大的時候給他打下的基礎嗎?在普林斯頓的時候,他在物理領域的研究就已經非常深入了,我一直以為這是你的教導來著。”
“啊?”
聽到威騰的回答,陳正平一臉的茫然。
開什么玩笑?他在大學的時候給徐川打物理基礎?
那小子大學的時候都沒上過他幾節物理課來著,怎么打基礎?
他那時候的確很想引導徐川走物理領域,但大學的時候徐川展現出來的數學天賦實在太過于驚人了,以至于他不忍心強迫對方跟著他學習物理。
畢竟那可是大一就解決了一道世界級數學難題的天賦。
一旁,端著香檳的威騰臉色更加古怪了。
“難道不是嗎?我記得在普林斯頓的時候,他攻學的主要領域是數學來著。盡管在物理學上有所深入學習和研究,但絕大部分的時候,他都能自主的完成各種物理研究。”
“就比如以前還在CERN的時候,他就親自帶領團隊完成了對質子半徑之謎的實驗觀測,還結合數學與物理做出了一份能夠探測高能粒子通道的數學工具。”
“我一直以為這些基礎是你在南大的時候給他打下的。”
對面,陳正平又愣了一下,搖搖頭道:“怎么可能,他在南大僅僅呆了一年的時間,這期間都沒上過我幾堂物理課。”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在南大的時候他主要是跟著周海教授學習數學并且研究韋爾貝里猜想來著。”
“他在解決了這個猜想后,差不多就直接去了普林斯頓,我根本就沒什么時間教他,盡管我的確很想引導他學習物理。”
聽到這話,宴會廳中,兩人同時沉默了下來,互相對視了一眼,確認對方沒有欺騙自己后,臉上的神情都變得古怪了起來。
他們都以為徐川的物理基礎是對方打下的,結果現在一對賬,雙方都沒教?
什么鬼!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他那比整個物理學界幾乎所有物理學者都渾厚的物理學識是從哪來的?
自學?
就算是自學也應該有個限度吧?
尤其是在實驗物理上,很多東西沒有導師的教導和經驗幾乎是不可能自學到的。
就比如一個從未見過大型強粒子對撞機的物理學者,別說指揮它完成對撞實驗了,就是對撞機的結構,粒子的加速方式到底是怎樣的恐怕都弄不清楚。
這小子,到底是從哪里學到的這么深厚的物理知識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