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寒門國舅 第六百七十二章 首功之臣
大明兵馬陸續開始回撤。
追擊到半途,突然聽到鳴金聲,很多人其實都不情愿就此撤離戰場,因為就連素來畏畏縮縮的京營士兵都知道,當兵的一生中能碰上這么一回順風仗,那是八輩子修來的福氣,如此退卻,別說是這輩子,下輩子都未必有機會能再體會一番。
大明士兵就是這樣,一旦交戰雙方勢均力敵,戰場上真刀真槍地干,沒有人愿意去送死。
但如今己方占據上風,正是趁火打劫的好時機,沒人愿意放棄眼前的肥肉,哪怕他們也知道繼續追擊下去的風險很大。
不過軍令當前,好歹各路人馬還是收回來了。
最先撤退的是偏關鎮這邊的邊軍,也就是百戶朱玉的手下。
然后就是大同鎮千戶王方的手下,他們也擁有豐富跟韃子周旋的經驗,知道韃子勇猛且狡詐,繼續追擊下去跟韃子主力迎頭撞上,可能連自己的小命都丟了。
京營兵一看連邊軍都撤退了,想到邊軍在應對韃靼人方面經驗豐富,他們一定是發現了什么難以被常人洞察的危機,于是乎,就算京營士兵再不甘心,也不得不撤走。
大明各路人馬收攏回去時,韃靼人也不是只顧著倉皇逃命,他們在經過短暫混亂后,重新聚攏了人馬,并且開始組織反擊。
至少韃靼人負責殿后的兵馬,用騎射給了大明追兵一個教訓,十多騎傷亡讓大明將士感受到了無比巨大的壓力。
人馬撤回。
天亮時,營地里正鬧哄哄地收拾,牧民能將能帶走的東西全都帶走。
經過半宿折騰,李孜省仍舊不覺得困倦,拉著覃昌和王方等人大談特談,全然不顧朱玉等人的催促。
“大人,再不走的話,可能要遇到麻煩。”朱玉道,“卑職已派人潛入谷外幾十里地,探查到韃靼人正組織人馬往這邊趕來。
李孜省詫異地問道:“經歷了昨夜慘敗,他們還敢來嗎?”
“呵呵。”
一旁的王方和覃昌等人笑個不停。
此時軍中上下驕縱的情緒正在蔓延。
李孜省稍微冷靜了一下,起身道:“是該走了……如我先前吩咐的那般,趕緊把人馬撤往偏關,等到那兒再跟陛下報捷。”
覃昌不滿地道:“眼下不報捷更待何時?及早讓陛下知道好消息才是。”
“覃公公認為應該盡早嗎?”
李孜省笑了笑,道,“那就聽你的,現在就著信使騎快馬回京報捷。”
覃昌感慨道:“營地內斬敵二十二,俘虜十八,追擊中又斬落十六級,如此巨大的功勞,放到任何時候都可以大書特書……李尚書果真乃大明棟梁。此戰您理所當然居首功,就如此上報,行嗎?”
“不行、不行。”
李孜省竭力擺出一副謙遜姿態,擺手否認,臉上卻難掩得意的欣悅笑容,“都是陛下教導有方,還有張國丈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外,更有覃公公鼎力相助,以及將士們英勇殺敵,我李某人何德何能敢居首功?”
王方勸解道:“此戰全賴大人堅持,不居首功實在說不過去。”
李孜省這次放低了姿態,一臉認真道:“上奏表功時,一定得說明事情原委,這一切都源自于張國丈洞悉天機,要不是他讓我們在這里埋伏,等著韃靼人自投羅網,有我們獲勝的機會嗎?”
覃昌一怔,想了想,點頭道:“如此說來倒也有幾分道理。”
此時王方和朱玉等人這才出聲附和。
“可有收拾停當?”
李孜省看向一旁的京營百戶呂六。
呂六恭敬地道:“回大人的話,該收拾的都收拾妥當了,那些牧民都把牲口趕上了,說要跟我們一起入關……是不是真要帶他們一起走?”
覃昌皺眉不已,問道:“帶上他們還走得成嗎?”
李孜省擺擺手道:“話不能這么說,畢竟之前我跟他們做過承諾,以后讓他們到大明庇護的草場去放牧,有河套肥美的草原供他們放牧作為獎勵,才讓他們傾力相助,豈能言而無信?”
“是,是。”
覃昌點了點頭。
那表情好似在說,你是大功臣,你說了算。
朱玉也趕緊替那些人說好話,道:“是啊,大人,經此一役,韃子若再來,一定會找他們報復,沒我們在,只怕這些個牧民只有引頸就戮的份兒。”
李孜省道:“那不就得了?看來朱將軍還是很體諒他們的……這就是道義和仁心。陛下不一向強調要寬仁嗎?將心比心,咱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只要他們心向大明,咱就成全他們吧!”
“不敢當將軍之名。”
朱玉急忙道,“卑職不過區區百戶而已。”
覃昌笑道:“李大人說你是你就是,有今日的功勞,少得了給你們加官進爵?你們可別小瞧了咱這位李尚書,朝中多少達官顯貴乃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莫說是區區將軍之位,就算是尚書、閣老,也必須要仰仗咱這位李尚書。”
“是,是。”
朱玉聽到這里,更覺振奮。
我不過是收了那群牧民的賄賂,希望以后能以他們部族中的男子來我麾下效力賣命,這才給他們說話。
怎么到了李大人眼中,我卻成了陛下推崇的仁義之士?
李孜省突然想起什么,又說道:“昨天夜里,那個沖出去對著韃子隊伍放冷箭之人呢?一早就說讓他來見我,為何現在還沒來?”
“大人。”
朱玉提醒道,“那人一早就來了,就是先前跟您介紹營地狀況的那個少年……小小年紀卻英勇得緊,雖然漢話說得不是很麻溜,但有一膀子力氣,且英勇無畏,培養好了絕對是有項布之勇的悍將!”
李孜省道:“那挺好,把人帶上,咱繼續西去送東西時,讓他護駕在旁。等回到京師后,我要為他跟陛下表功。”
朱玉請示:“要不要讓他進來磕頭謝恩?”
“謝什么恩?我不過是帶大家伙兒出來打仗,你們替我賺取了功勞,還有那少年郎,幫助朝廷天兵引誘韃子進入陷阱,才有此大捷,我代表朝廷表彰他,哪里用得著謝恩?
“各位,一定不要嫌棄啊,我這人說話粗鄙不堪,畢竟不是什么文縐縐的人,想裝也裝不來。咱先往偏關去,半路上,由覃公公為各位表功……放心,全軍上下,一個都少不了,功勞有的是!”
“得令!”
在場的人無不被李孜省的禮賢下士所感動。
打了勝仗,不驕不躁,對我們這些當兵的也沒絲毫嫌棄,這么好的主帥上哪兒找去?
誰說一定得文人當都御史才能帶我們打仗?
這位方士出身的高官,更讓我們覺得親切。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