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寒門國舅 第六百六十六章 出關
李孜省居然真的帶兵出關了。
莫說是山西鎮的守邊將士不理解,就連他身邊的覃昌等人也不支持他這么做,畢竟把全軍上下置于險地,這事放到現如今以防守為主要戰略的大明,會顯得很另類。
別人都想龜縮防守,唯獨你一往無前,這不叫特立獨行,也不叫逆流而上,你純粹就是傻逼。
但就連覃昌也沒想到,李孜省通過一通嘴炮,配合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段,竟真的讓一大群人跟著他出關,并接受了他在關外谷地伏擊韃子軍隊的戰略。
“李道長是個能人啊。”
經過一天的行軍后,隊伍開拔到了約定的設伏地點。
這是一個群山環繞的谷地,東西方向各有一條狹道與之相連。由于北面的高山阻擋了南下的寒流,再加上南邊半山腰有幾口常年不結凍的泉眼往外噴涌泉水,其匯聚成的溪流貫穿了整個谷地,使得這里的氣溫比起谷外要高出好十幾度,許多地方竟然沒有上凍。
谷地邊緣,一路跋涉而來的覃昌停下腳步歇息,一邊拿著皮囊喝水,一邊觀察山谷的地形地貌。
接下來只要韃子不現身,白天都不能生灶,就算是尊貴如覃昌,也只能喝涼水。
水是剛從服侍他的小太監小蓮子懷里取出來的,因為放到外面,從冰天雪地一路行來,皮囊里的水很容易上凍,故此喝到覃昌嘴里,水猶自帶著幾分溫熱。
小蓮子嘴唇皴裂,卻只能看著覃昌愜意地喝水,他自己那份還要繼續焐熱才能喝。
這時一名錦衣衛總旗走了過來,到了覃昌跟前后小聲問道:“覃公公,這仗能打嗎?李大人說已去偏關調守軍助戰,但這兩天沒見動靜啊。”
覃昌擦了擦嘴角的水漬,問道:“咋的,不想打仗?”
“弟兄們從未有過打仗的經驗。”那名錦衣衛總旗也很憋屈,“這地方不比京師,天寒地凍的,就這天……簡直是……”
“少了你的被褥還是怎的?”
覃昌喝斥道,“沒讓弟兄們多裹幾件棉服?”
“早就說了,不過現在這兒,倒也不是很冷……”
這個錦衣衛總旗一時間竟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畢竟這路人馬就是專門運送布料、棉服這些物資來西北的,雖然多數東西已讓本地駐軍轉運到就近的土堡儲存,但在此之前士兵們已經取了足夠多的御寒之物帶在身邊。
干糧可能不夠,但過冬的衣服絕對管夠,甚至想要多少就有多少。
李孜省的意圖也很簡單,大家伙兒辛辛苦苦出關塞來守株待兔,就等著跟韃靼人搏命,生死關頭還能讓你凍著不成?
覃昌搖頭:“咱家也很好奇,你們既然都心存顧慮,那為何不去跟李孜省說,非要到咱家這里來叫苦?他讓你們出關隘時,你們一起反對,他能奈何你們還是怎么著?”
“不是皇命在身嗎?”
總旗苦著臉道,“臨陣退縮,論罪是要當誅的。”
覃昌無語道:“法不責眾,難道你不知道嗎?”
總旗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李大人還說,回京后大家伙兒都會加官進爵,且此番也不用真的搏命,只要我們藏得好,把獵物引誘到陷阱里,到時一擁而上,逃跑的一定是他們,砍一個韃子腦袋回來那就是天大的功勞,他會上疏為我們表功。”
“你們就這么信任他?”
覃昌皺眉不已。
總旗顯得很尷尬,卻還是硬著頭皮道:“一邊是皇命,一邊是李大人的許諾,不信也沒別的選擇不是?
“再者說了……李大人的話,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畢竟他背后站著的可是陛下最器重的張國丈。
“況且,就算李大人違背諾言,不還有您老嗎?您老曾是司禮監印公,我們能跟著您出來打仗,那得是多大的榮幸?”
覃昌哭笑不得:“好家伙,李孜省那廝是能用上的一個都不放過啊,連我都被他算計進去了!”
“您說什么?”
總旗茫然問道。
“我說,李尚書是個能人哪,蠱惑人心上可真是一把好手,難怪當初朝中那么多人聽信他,就連先皇……唉!算了!來都來了,只能期望韃子如期而至,再便是咱埋伏得當,賺個軍功……不虛此行!”
覃昌眼見回頭是不可能了,只能學著李孜省,盡可能讓自己相信當前他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夜深人靜。
當晚皓月當空,亮如白晝,致使軍中依然沒法生灶,士兵們都只能躲在巨石后邊,裹著厚重的冬裝,枕戈待旦。
因為史書上只記載了韃靼毀偏關的時間是在甲辰日,所以張延齡只能由此往前推算時間,預估在三四天前,韃靼人南下,所以時間并不能具體到哪一晚,這幾天都算得上是“危險日”。
此處山谷是前往南面關隘的必經之地,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所以只要歷史不出現偏差,那韃子遲早要來。
覃昌睡得很早。
半夜時分,他凍得渾身發抖,卻在此時有人用手指頭懟了他額頭幾下,他迅即睜開眼來。
“覃公公,起來了。”
卻是李孜省。
覃昌聲音有些沙啞,看看周圍,然后問道:“你來此作甚?”
李孜省輕聲道:“韃子來了。”
本來覃昌身上帶著很重的起床氣,聽到這里,他身體瞬間激靈了一下,腦袋一片清明,人馬上就不困了,改而是一種帶著莫名激動的喜悅、恐懼所夾雜的復雜情感,讓他整個身體都忘記了當下正在承受的酷寒折磨。
“真來了?”
覃昌忍不住咽了口唾沫。
李孜省拉起覃昌就往外走。
營帳外,士兵們大多從睡夢中驚醒。
原本貓在山坳中守株待兔,每個人心中都跟覃昌一樣帶著疑惑,沒有人認為這種等待有其必要性,很多人都在抱怨,希望能早日回京。
京營中的老爺兵實在太多了。
“韃子的騎兵……”
李孜省帶著覃昌來到高處,拿起望遠鏡看向遠方。
覃昌瞅了一眼,隨即驚訝地問道:“這是……?”
李孜省道:“望遠鏡啊,難道覃公公不認識?”
“怎會在您手上?”
覃昌很好奇,“當初不都送來西北了么?難道您私自截留了一個?”
李孜省拿著他雙筒可對焦的望遠鏡,目光不離遠處正在移動的目標,隨口道:“我那延齡侄兒說,眼下這東西要多少有多少。”
覃昌皺眉:“先皇時張來瞻可不是這么說的。”
“先皇時,我不也沒淪落到這般田地么?”
李孜省道,“造這玩意兒最重要的原材料不就是黃山云母嗎?可能是找到礦了吧,總歸我這里還有……小點聲兒,莫要讓韃子察覺了。”
覃昌問道:“敵人距離這兒有多遠?”
“三四里的樣子,也就是今天月朗星稀,否則夜晚行軍,他們還沒舉火把,真就難以察覺了。”
李孜省一邊觀察韃子的動向一邊說道。
旁邊有人貓著身體而來,正是邊軍千戶王方。
王方此時眼睛里反射著月光的皎潔明亮,就好像一頭深夜里等待捕食的豺狼一般,對李孜省有了一種發自內心的莫名敬佩,他低聲道:“大人,韃子這隊人馬尚不清楚是前軍或是中軍,人數至少得有四五百。”
“能打得過嗎?”
覃昌問道。
王方道:“看他們那松散的隊形,似乎并不是專門為牧民營地而來,也不知是沒發現還是壓根兒就不以為意……
“如果我們與他們正面交鋒,勝負難料,但若是他們直逼營地而去……我們在營中埋伏了大量人手,許多營帳內都藏有我們的人,到時近距離放火銃,韃子絕對意想不到。”
“很好。”
李孜省道,“韃子南下就是來掠食的,碰到獵物,豈有空手而歸的道理?”
覃昌謹慎地問道:“那些牧民立場不明,會不會有人跑去通風報信?”
李孜省搖頭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眼下我們也沒更好的選擇,不是嗎?”
王方笑著道:“公公放心就好,要是韃子知道他們前方的牧民營地里有我們的人,怎可能如此閑庭信步而來?就他們那閑散樣,根本就不像是做好了隨時戰斗的準備……”
“這些牧民以及他們的牛、羊,不就是上佳的獵物嗎,為什么韃子打不起精神來?”
覃昌皺眉問道。
王方解釋:“跟咱們邊軍打和跟族里連男丁都沒幾個的小部落打,能一樣嗎?不過據說被他們盯上的部族牧民,只要繳納一定數量的牲口和財貨,就可以幸免于難,所以他們才會顯得不慌不忙吧。”
“為何會這樣?”
覃昌面帶不解。
李孜省笑道:“韃子也明白竭澤而漁的道理,通常情況下不會趕盡殺絕……草原上,只有青壯可以打仗,但只要是個人就能放牧。你權且把眼前這個部族,看成是韃子散養的牲口,只是替他們打理產業的奴隸,可以予取予奪那種。”
“又靠近了……”
覃昌音調都有些變了。
“噓,聲音小一些。”
李孜省很不滿,用喝斥的口吻道,“覃公公,這一戰你可一定要鎮定,下面的將士們正看著咱,切不可自亂陣腳!”
王方忍不住打量了一下覃昌。
作為大明的司禮監太監,身份何等尊貴?這么被一個外臣訓斥,竟然還服服帖帖?
連王方都難免會想,這大概就是中丞大人的威嚴吧。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