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從電影抽取技能 第七百六十三章 浪子回頭
新聞發布會當天,
洛杉磯政務署門口早就被笙fans們圍得水泄不通。
粉絲們穿著紅衣服、舉著燈牌,把整個大廳變成紅色海洋,場面比電影首映還熱鬧。
不少媒體記者到場時發現自己的坐位都被擠占了。
他們只能站在后排或者干脆靠墻站著。
現場氣氛火熱到爆,仿佛不是來聽新聞,而是來看演唱會。
這場發布會由索尼電視臺和政務署聯合策劃,全美同步直播;
合眾國際社LME平臺也拿下了網絡直播權,提前架好攝像機,生怕錯過任何一個鏡頭。
發布會一開始,熱度就沖上熱搜第一。
首先登場的是洛城警署副署長萊恩特。
他先是客套了一番,然后話鋒一轉,把重點全都放在杜笙身上。
他激情澎湃地說道:
“杜笙雖然是一位國際巨星,但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洛杉磯人——什么是真正的強者精神!
無論你面對多大的困難,只要你挺直脊梁,勇敢面對,努力拼搏,最后你就能贏!”
只有把場面搞大,襲擊事件鬧得人盡皆知,他們這些人才能撈到足夠的政治資本和好處。
所以今天萊恩特這番話,完全是發自肺腑。
現場掌聲雷動,熱烈程度遠超他晉職上臺演講現場數倍不止。
不得不說,這位亞洲人的北美知名度徹底打開了。
哪怕是與昔日巔峰期的程龍相比,也不逞多讓。
等掌聲稍微平息,萊恩特繼續說道:
“杜笙這次挽救成百上千人,對洛杉磯的意義非凡。
他的勇氣、他的堅持、他在文化與藝術領域的成就,都是這座城市寶貴的財富。
為了表彰他對洛杉磯的杰出貢獻,我們決定授予他‘洛杉磯榮譽市民’稱號!”
話音剛落,全場再次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掌聲。
粉絲們激動得幾乎跳起來:
“他是我們的!他是我們的!”
因為這一刻起,意味著偶像算是半個自己人了。
萊恩特笑著宣布:
“下面有請杜笙!”
隨著這句話響起,聚光燈打在后臺,
杜笙從幕后走上舞臺,一邊走一邊向觀眾席揮手致意。
掌聲如驚雷炸響,震得整個政務署都在顫動。
坐在前排的合眾國際社記者正低頭記筆記,突然感覺額頭一涼。
她抬頭一看,天花板因為掌聲震動,居然簌簌往下掉塵埃。
杜笙一上臺,萊恩特立刻熱情地迎上去:
“你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值得我們銘記!”
這位政壇老將也是演技派高手,擁抱、握手、感動流暢自然。
杜笙也很配合,臉上掛著標志性的微笑,頻頻向觀眾揮手示意。
隨后,萊恩特鄭重其事地遞上一把金色鑰匙和一份證書,正式授予他“榮譽市民”身份。
杜笙雙手接過,高高舉起,在鏡頭前展示得清清楚楚。
這一刻,作為一個外國明星,他在這座城市的認可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
接著,杜笙走到麥克風前,語氣真摯地說道:
“洛杉磯是一座充滿自甴皿煮與活力的城市,我非常榮幸能在這里……”
一套場面話說完,鞠了個躬,又贏得一片歡呼。
接下來幾天,即使杜笙已經重新進組,但關于他的各種報道仍舊火熱。
媒體不斷翻炒這次襲擊事件及新聞發布,爭著吃完魚尾流量。
而杜笙的公關團隊也沒有閑著,《孤膽特工》劇組在全力配合,持續為沖擊威尼斯最佳男演員獎造勢。
海報、采訪、專題報道輪番轟炸,熱度只增不減。
這場“榮譽流量”的雙重攻勢,正在悄然改變國際娛樂圈的游戲規則。
這一天,姐妹旅游團在北美玩了大半個月,一個個神采奕奕、心滿意足的回國了。
她們走后,杜笙開始忙碌起來。
周一到周五拍戲,周末到奇跡影業,開始給即將上映的英文版《颶風營救》配音。
午飯后,杜笙來到了華納制片廠。
他身邊跟著馬姚偉和另一名保鏢,
三人一起朝《盜夢空間》劇組所在的攝影棚走去。
路過《鋼鐵俠》的拍攝棚時,杜笙忍不住停下腳步多看了幾眼。
畢竟,《鋼鐵俠》可是當下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話題之作。
不說別的,光是那超過兩億美元的預算就足夠吸引所有人的眼球。
更何況,這部電影還是漫威電影宇宙的開篇之作,
且由小羅伯特·唐尼和格溫妮斯·帕特洛領銜主演。
這時期漫威影業與華納兄弟還有合作關系,所以在這里拍攝并不奇怪。
只見攝影棚門口站著兩名安保人員,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樣子,
雖然今天是周末,但從門口守衛森嚴的情況來看,估計里面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中。
不知道小羅伯特·唐尼這條‘毐蟲’打造的浪子回頭,能否憑借這部影片成功轉型?
如果一切順利,《鋼鐵俠》或許會成為他的翻身之作。
由于與華納影業關系密切,杜笙之前看過《鋼鐵俠》的最終劇本,雖然具體細節記不太清了,但大致情節和他記憶中的版本相差無幾。
“希望這部片子搞砸了。”
杜笙心里默默祝福一句。
都是差不多時期拍攝,差不多時候上映,死道友不死貧道了。
事實上,即便這部電影失敗,對華納來說也只是個小挫折。
畢竟他們只投了幾千萬美元。
但對于小羅伯特·唐尼而言,情況就不一樣。
盡管大部分剩余預算由派拉蒙和ConcordeFilmverleih承擔,但唐尼自己也投入了不少資金,
甚至抵押了一些別墅與經營資產來獲得貸款。
在攝影棚外駐足觀察片刻,杜笙搖搖頭繼續向前走去。
馬姚偉和另一名保鏢始終緊跟其后。
對于安全問題,杜笙現在倒沒那么擔心了。
自從襲擊事件發生以來,已經過去近半個月,
警方和FBI針對洛杉磯的黒幇和毒販展開了多次行動。
雖然沒能徹底清除所有威脅,但那些犯罪分子已經成了驚弓之鳥,惶惶不可終日。
根據FBI的分析,策劃此次襲擊的主要人物基本都被一網打盡。
這么長時間過去,杜笙也沒再遇到任何實質性的威脅,足以證明目前的安全措施是有效的。
“第二場,第四鏡,第五條,Action!”
華納制片廠的攝影棚里燈光昏暗,氣氛沉靜。
杜笙背對著主攝像機站在操作臺前,正低頭擺弄著什么。
這時,布萊克飾演的角色阿德里安——也就是“筑夢師”助手,緩緩走進鏡頭范圍,
她剛好站在畫面邊緣,好奇地望著杜笙的背影,然后慢慢朝他走了過去。
“柯布,你在干嘛?”
她開口問,語氣中帶著點奇怪:
“你打算獨自進夢境?”
被突然打斷,仿佛秘密被人撞破了一樣,杜笙下意識瞇起眼:
“當然不是。”
他語氣隨意,說道:
“我只是在做點測試,沒想到實驗室還在運作……”
杜笙看向布萊克那張略帶疑惑的小臉,
在昏暗的燈光下,她的眼睛格外亮,眨了幾下,顯得有些緊張。
“你怎么來了?”
布萊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抱歉啊……其實我剛才在弄我的圖騰。”
說著,她晃了晃手里的小玩意。
就在這時,頭頂的燈光忽然又亮了一些,照得杜笙下意識地眨了下眼睛,但還是裝作若無其事地往前走了幾步:
“夢境圖騰?讓我看看。”
布萊克卻迅速把手藏回口袋里,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容:
“你說過的,有些東西只能自己珍藏。”
杜笙停住腳步,嘴角一揚:
“腦筋急急轉挺快嘛。”
兩人對站著,杜笙身形挺拔,布萊克則顯得嬌俏可愛,像一只剛闖入狼群的小兔子。
她模仿起杜笙的動作,卻只能踮起腳:
“這種區分夢境和真實的方法真的很酷,是你想出來的嗎?”
杜笙的表情微微一暗,聲音低了下來:
“是梅爾的想法。”
說完,他拿出一個小小陀螺,輕輕放在掌心,抬起來遞到布萊克面前:
“這個陀螺一旦開始轉,如果它一直不停,說明我們在夢里。”
布萊克睜大眼睛,伸手想去拿,但又猶豫了一下,把手縮了回來。
杜笙沒在意,走到桌邊,輕輕一撥,陀螺開始旋轉。
布萊克眼神中充滿好奇,輕聲問:
“聽亞瑟說,梅爾……去世了?”
這個問題讓杜笙明顯沉默了一下,他不想深談,轉移話題道:
“你的迷宮懸浮安排得怎么樣?”
正當布萊克要回答時,導演克里斯托弗突然喊了一聲:
“停!都先停下!”
現場演員和工作人員立刻停止動作。
克里斯托弗沖著燈光師那邊喊:
“打光師!你過來一下!
剛剛給杜笙的眼神光怎么打得這么亮?!”
電影這行,可以說是一門光的藝術。
光線的把控極其講究,雖然很多細節可以在后期調整,但拍攝現場的光源控制直接影響演員的狀態和畫面質感。
助理趕緊跑過來,給杜笙處理妝容。
杜笙指了指眼睛:
“剛剛被燈晃得有點不自然。”
直到助理輕輕幫他拭去眼角淚痕和水光,他這才感覺舒適不少。
布萊克知道不是自己的問題,關切跑過來:
“還好嗎?”
杜笙眨眨眼,笑著回答:
“沒事,只是燈光太刺眼了點。”
布萊克站在他身邊,輕聲吐槽:
“我還以為是因為我演得不好呢……這角色比拍青春劇《緋聞女孩》難多了。”
杜笙聳聳肩,沒說話。
布萊克撓了撓頭:
“這劇本太深奧,千層餅似的,我都快暈了,到現在都沒搞懂行為邏輯。”
杜笙莞爾一笑:
“這是科幻燒腦片,初看是會看得迷迷糊糊。”
如果不是他之前看過原版電影,單靠看劇本的話,估計也抓狂。
畢竟,圖像展示有時候比文字清晰得多,
當然,那些獨立特行,故意將畫面拍得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導演除外。
布萊克看著他:
“可你演起來很輕松啊,回來第一天就入戲了,有什么秘訣嗎?”
杜笙輕輕搖了搖頭,笑了笑:
“哪有什么訣竅。”
他頓了頓,像是在組織語言,然后認真地說:
“不去想整個故事到底講了個什么,先看這場戲里角色想要表達什么。
每個角色都有他的動機和情緒,抓住這個,就容易多了。”
布萊克眨眨眼,繼續追問:
“就這么簡單?”
杜笙回過神來,笑著點頭:
“當然前提是,我已經跟道姆·柯布建立了足夠深的情感連接。”
看到布萊克一臉認真、求知若渴的樣子,趁著導演克里斯托弗還在和燈光師討論光線問題,杜笙干脆多說幾句。
“譬如我這,先要搞清楚男主角柯布為什么要做這件事?”
他攤開雙手:
“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任務,而是為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動機。”
布萊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我的角色,動機也不是金錢。”
杜笙笑了:
“你看過我的幾部電影吧,還有那些經典影片角色,主角的驅動力從來都不是錢。
真正打動觀眾的,是情感。”
布萊克想了想,認真說道:
“好像真是這樣。”
杜笙繼續說:
“情感的力量遠遠超過金錢。
‘家’和‘孩子’這兩個詞,在全世界人心里都是很重的。
柯布最大的愿望,就是歸家。
他要糾正自己的人生,與家人重拾舊時光。”
布萊克皺眉:
“聽起來沒什么特別。”
杜笙點頭:
“是沒什么特別。
但就是這種‘普通’,恰恰是人類最真實、最高級的情感紐帶。”
不光是演員要理解角色,劇組也在為他量身打造。
就像克里斯托弗專門為柯布設計動作戲一樣,
幾位編劇也根據杜笙的表演風格、說話方式、甚至一些小習慣,調整了柯布的臺詞和行為。
這套“定制服務”,全劇組只有杜笙一個人享受得到。
說實話,克里斯托弗細化后的劇本,比他當年看過的原版電影還要復雜得多。
別說布萊克這些演員了,連克里斯托弗有時候都亂得暈頭轉向。
兩人私底下聊得不少,杜笙對克里斯托弗的工作也了解很多。
據他說,拍這部片子時,克里斯托弗一度被劇情繞暈了。
他在白板上畫滿了密密麻麻的時間線、夢境層級圖,試圖理清轉換點。
有段時間,克里斯托弗自己都打趣說:
“我感覺自己的腦細胞死了好幾億,比一個月的精子消耗還多!”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