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諜影:命令與征服 第1692章,歡迎加入契卡
順利返航。
安全降落。
張庸走出機艙。有參謀等著。
又是朱可夫的參謀。雙手捧著一把TT33手槍。
又叫托卡列夫手槍。63毫米口徑。使用和駁殼槍一樣的子彈。
目前是蘇聯紅軍的制式手槍。后來新中國仿制,就是五四式。威力很大。穿透力很強。
雖然口徑較小。但是威力和9毫米勃朗寧不相上下。
忽然想起東條英機的手下。
它們用的都是這種手槍。不知道是從哪里搞來的。
難道是蘇聯人也有人走私?
不奇怪……
大千世界,無所不有。
“專員同志,這是總司令送給你的。”
“謝謝!”
“總司令要單獨見你。請你跟我來。”
“好。”
張庸點點頭。
將托卡列夫手槍接過來。
里面有子彈。撞針也是完好的。沒有問題。
估計是這次見面有點敏感。朱可夫擔心自己誤會。所以,先送自己一把槍。
首先表明自己是沒有惡意的。請他張庸不要多疑。
奇怪,不知道是要談什么?
來到朱可夫的大帳篷外面。
雷達地圖顯示,里面還有一個人。身份不明。但是沒有槍。
朱可夫自己也沒有佩戴手槍。里面沒危險。
外面的警衛在二十米外。
“報告!”
“進來!”
參謀打開帳篷。
張庸穩步進入。
看到另外一個人。胖乎乎的。西裝革履。
要說有點滑稽。也確實有點滑稽。但是,對方細小的眼神,偶爾爆發出精光。
張庸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大胖子不好對付。
“總司令。”
“張,我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從莫斯科趕來的馬卡農同志。是克里姆林宮派來的特使。”
“馬卡農同志,你好。”
“專員同志,請坐。”
“謝謝。”
張庸坐下來。
朱可夫隨即告辭離開。
帳篷里面,只剩下兩個陌生人。
安靜。
沉默。
“張,我是內務委員會的。就是俗稱的契卡。”
“你好。”
“你最近有見過娜塔莎嗎?”
“她?”
張庸有些狐疑。
對方怎么忽然提到娜塔莎?
契卡……
內務委員會……
來者不善啊!
“我很久沒有見過她了。”
張庸實話實說。
確實很久沒見。
自從日寇占領上海以后,就沒見過了。
如果推測沒有錯,她應該是和紅黨的人在一起。可能是在協助紅黨做事。
“如果你看到她,麻煩告訴她,她已經安全了。”
“我會的。如果遇到的話。”
“你不用如此警惕。我是她的親哥。”
“嗯?”
“我也是剛剛從監獄里面出來。我們契卡自己的監獄。”
“呃……”
這個話題不好接。
無論說什么,都非常敏感。
就連朱可夫都要避嫌。對馬卡農也很警惕。
提前給他張庸一把手槍,其實是冒險的。萬一情況不對,真的開槍……
估計他以后很難有機會晉升元帥了。
沉默。
安靜。
“你要跟我說什么?”
“涉及到一點點比較敏感的問題。需要和你商量。”
“什么問題?”
“我們向日本人提出了釋放全部抗日分子的要求。日本人被迫答應了。并且答應在哈爾濱集中釋放。”
“和我有什么關系?”
“我想你和我一起去接收。由你負責甄別。”
“我?”
“對。我們不希望有日寇諜報隱藏在抗日分子里面。俗稱鉤子。你應該懂得。”
“懂。”
張庸點點頭。
確實是老本行。當然懂。
日寇肯定不會心甘情愿的釋放全部抗日分子。
肯定會在里面安插奸細的。
“這是你的證件。名字是我給你取的。軍銜少校。舍甫琴科少校。”
馬卡農說著,拿出一本藍色證件。
張庸接過來。發現是內務委員會的特別通行證。
現在的蘇聯諜報機構,是叫做國際安全總局。契卡是早期的稱呼。
不過,因為契卡這個名字深入人心,令人心悸,所以,一直沿用。
直到后來,簡稱克格勃。契卡的叫法才逐漸消失。
“這是……”
“歡迎和我們合作。專員先生。”
“怎么合作?”
“只要你帶著這本證件,在我們蘇維埃聯盟共和國的影響范圍內,我們都會提供一切的便利和幫助。你可以放心的提出合理的要求。”
“謝謝!”
張庸將證件收起來。
對方的話,聽聽就好。真信就是有病。
沒錯,這本契卡的證件,的確可以提供很多便利。但也要幫契卡做事。
比如說,眼下,就需要幫忙甄別可能隱藏的奸細。
但是也沒有非常抵觸。
相互利用,乃是常態。
“所以,只要我帶著這本證件,我就能出入你們蘇聯境內。”
“是的。除了克里姆林宮的某些特殊所在。其他地方都能去。希望我們給你復原的照片,你還滿意。”
“挺滿意的。技術不錯。”
張庸將證件舉到眼前。仔細看上面的照片。
應該是從報紙頭版上面截取下來的。然后經過技術處理。很清晰。
證件上面的鋼印也有很多不同的凹點。判斷是特殊的防偽標志。契卡自己內部的人肯定能識別的。
沒有特別留意。
這才是開始。以后可能還會經常打交道。
毫無疑問,在契卡的眼里,自己是很有利用價值的。所以,不會有敵對行為。
“張,歡迎加入契卡!”
“謝謝。”
張庸將證件收好。
感覺自己似乎是在考證。越多越好。
德國人的證件,他有。美國人的也有。英國人的也有。
“什么時候出發?”
“我們和日本人約好了,明早就出發。直飛哈爾濱機場。”
“我明早還要出動轟炸……”
“很遺憾,沒有轟炸了。這個消息,由我代為轉達。”
“為什么?不是說好三天……”
“克里姆林宮更改了決定。所以,由我通知你。否則,朱可夫總司令會很尷尬的。”
“這……”
張庸默默蹙眉。
然后回復冷靜。
克里姆林宮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但是,又能如何呢?
決定權是在別人的手里。你只有接受的份。
你自己沒有足夠強大的實力,只能仰仗別人的鼻息。這種情況當然是很常見的。
要說眼下最慘的,其實不是華夏國府。而是華沙。
華沙那邊眼淚都要哭干了。
日盼夜盼,希望王師(英法軍隊)前來拯救,結果,望眼欲穿,望穿秋水,王師都沒動靜。
雖然宣戰了。軍隊也在集結。但是始終沒有向德國發起攻擊。
估計此時此刻的華沙,已經心如死灰。
“作為補償,我們會免費贈送你兩個SB2轟炸機大隊。”
“所以,你們是要撤走人員和裝備了?”
“是的。這是協議規定的。”
“知道了。”
張庸點點頭。
多說無益。國際法則,就是實力說話。
實力不濟。說什么都是白搭。就好像巴黎和會那樣。你連上桌的機會都沒有。
但是到2025年,你不讓我上桌,那我就另開一桌。
“當然,我們有很多武器裝備都不小心丟失了。這是不可避免的。”
“丟失?”
“張,我們還會繼續合作的。克里姆林宮相信,你能夠有效的幫助我們削弱來自東方的威脅。”
“好。”
張庸察覺到了對方的言外之意。
就是人員會撤走。但是裝備可能會留下。包括那些伊16戰斗機。
準確來說,不是留下。是戰損了。丟失了。
反正就是糊弄日本人的。
日本人也不可能細查。更加不可能翻臉。
否則,繼續開打的話,它們會繼續吃虧。
而他,張庸,就是蘇聯人的殺手。
蘇聯人要用他繼續削弱日本人的實力,以防止威脅到遠東地區。
或許,這就是他張庸個人的價值。
告辭。
默默走出帳篷。
被參謀告知,朱可夫已經接到回去莫斯科匯報的命令。
“專員同志,總司令已經走了。”
“我知道了。”
張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原來,朱可夫送他一把手槍,還有贈別禮物的意思。
本來說好三天自由發揮的,結果朝令夕改。對于朱可夫來說,確實有點尷尬。但是決定權也不在他。
眼下的朱可夫,還是一個小人物。雖然已經綻放出一點點光芒。但確實剛起步。
他走了。可能還帶著一絲絲的內疚吧。所以,不辭而別。
以后還會再見面嗎?只有天知道。
回去休息。
第二天起來。馬卡農已經準備就緒。
同時出發的,還有大約一百名蘇聯特種部隊士兵。剛剛調來的。
人員很精干。和一般士兵完全不同。裝備很多AVS36全自動步槍。配搭15發彈匣。除了故障多,其他都很好。
“張!”
馬卡農給張庸準備了一套嶄新的蘇聯紅軍軍裝。軍銜標志也是少校。
換上。
感覺還不錯。
“張,我們剛剛接到情報,關東軍司令官換人了。”
“梅津美治郎?”
“沒錯。就是他。你是怎么知道的?”
“猜測的。”
張庸當然不能細說。
馬卡農半信半疑。狐疑的盯著張庸。
這里是蘇聯人的地盤。沒有人會告訴張庸這個消息。
事實上,這個情報,他也是剛剛得知。沒想到,張庸居然知道了。果然很神奇。
難怪克里姆林宮非常欣賞這個人。
甚至,對張庸的個人欣賞,還在蔣某人之上。
如果是其他人,甄別抗日分子的事情,不可能交給對方。
完全是因為張庸的個人能力而決定的。
“我感覺我們此行會非常順利。”馬卡農笑著說道,“日本人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希望如此吧!”張庸含糊其辭。沒有說的太細。
事實上,馬卡農沒猜錯。
日本換上梅津美治郎,就是要決心停戰。
不能繼續打下去了。否則,關東軍的損失會非常大。帝國消耗不起。
植田謙吉不聽話,那只有換一個聽話的。
正好,梅津美治郎就很聽話。愿意積極協助大本營履行停火協議。
對于張庸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他還是希望日寇繼續打下去的。然后繼續被重創。
結果沒想到,才剛剛轟炸了兩天,日寇就求饒了。
估計是日寇高層做出了很大的讓步,才會讓克里姆林宮收回三天的自由發揮決議。
沒勁……
怎么就不繼續打了呢?
繼續打啊……
我都還沒有打夠。還沒轟炸奉天……
“張,你沒事吧?”
“沒事。”
張庸收回思緒。
發現有更多的蘇軍精銳部隊到來。
裝備的都是AVS36全自動步槍。
一部分的蘇軍,攜帶有大盤雞。數量還挺多。
還有一部分蘇軍,甚至還攜帶有大口徑的德什卡重機槍。
“他們這是……”張庸疑惑。
“駐守領事館周圍。”馬卡農回答,“五百人。”
“哦。”張庸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果然,日寇就是要打。
打的越狠越老實。
被打怕了,就什么都讓步了。
之前對蘇聯人百般刁難,各種摩擦,各種挑釁。
現在,被蘇聯人打的丟盔棄甲,不但要求停戰,還允許蘇聯人駐軍哈爾濱。
雖然是只有五百人。那也是很強大的力量了。
城市巷戰,其實能支撐很久。
關鍵是,有這500人在,以后,日寇就無法一家獨大了。
或許,這就是日寇做出的讓步之一。
登機。
五架運輸機。
直接從戰場飛往哈爾濱。
具體怎么聯系,怎么不清楚。那是馬卡農的問題。
估計此時此刻的日寇,應該很著急的想要停戰。所以,明面上的刁難,是不可能有的。
起飛。
因為是單程航行,所以油料充足。
沒有日寇戰斗機起飛。
安全靠近哈爾濱。然后緩緩降落。
雷達地圖顯示,機場周圍有很多的紅點,有武器。
顯然,這邊有很多的日寇。
事實上,日寇在哈爾濱周圍駐軍很多。重重監視。
停穩。
走出機艙。
看到很多穿蘇聯軍裝的人。
都是蘇聯大使館的武官。還有警衛什么的。
人數倒也不少。有足足三十多人。都有槍。
馬卡農上前和人打招呼。
張庸默默觀察四周。沒有發現異常。
機場周圍的日寇,人數很多,也有步槍。但是沒子彈。
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自己看錯了。怎么可能沒子彈呢?后來仔細看,確實沒有。
都是空槍。嚇唬人用的。
看來,日寇確實不敢亂來。生怕爆發沖突。
于是干脆命令附近的日寇全部將子彈卸掉。上交。這樣就相對安全了。
不得不說,它們確實是被蘇聯紅軍打怕了。著急停火。
有油料車到來。給運輸機加油。
它們會繼續起飛。然后運送更多的蘇軍精銳到來。
每次大約運輸一百人左右。需要運輸好幾趟。加上裝備物資,可能需要好幾天的時間。
接下來,如果返航的話,還可以將抗日分子帶走。
一批一批的帶走。直接空運。
“張!”
馬卡農朝張庸打招呼。
張庸上前來。和蘇聯總領事拉瑟德會面。
他現在用的乃是舍甫琴科的身份。是特種部隊少校。負責和日寇憲兵對接。
第一個任務,就是前往日寇憲兵監獄,接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