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大唐天將軍 >> 目錄 >> 第四百二十一章 追謚,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天策府,都錦衣衛 |
第四百二十一章 追謚,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天策府,都錦衣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天將軍 第四百二十一章 追謚,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書監、天策府,都錦衣衛 李瑄向文武大臣表明即將要開啟以變革為主的時代后,暫未提起其他具體事宜。 今日是他登基大典,等明日正式上朝,任命新宰相后,再開始提出朝廷策令。 “今朕登基,天下當慶。十幾年來,朕與義父同心協力,如同親父,惜義父年邁,不勝朝廷實務,傳大位于朕,故當拜義父為圣文神武太上皇帝。望諸卿一如既往敬之。” 李瑄開始告訴群臣,對李隆基的安排。 太上皇帝,但前面加了“圣文神武”的尊號。 圣文神武是李隆基當皇帝時眾多尊號中最大的兩個。 李瑄將這兩個尊號放在太上皇帝前面,也算一片孝心。 “臣等拜見太上皇。” 文武百官起身向李隆基行禮。 他們雖不清楚李瑄所加封號的用意。但關于立太上皇帝的事宜上,文武大臣是無法插手的。 “眾卿平身。” 李隆基難以用喜悲來形容此時的心境。 李瑄這不孝賊子終究封他為太上皇。 但他清楚,這可能是文武百官對他最后一次拜禮。 今日以后,他將回到興慶宮中,難以踏出一步。 華清宮的溫泉,大明宮的蟬鳴,都會與他無緣。 看朝野的態度,李隆基不得不承認,他的時代過去,他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了。 想要刺殺李瑄更是癡心妄想。 已經竊取皇位的李瑄,即便暴斃。文武百官也會扶持李瑄的兒子繼位。 “朕之生父宋王,撫育朕長大,教導朕習文練武,諄諄教誨,對朕的恩情,如終南大山之厚重,如滄溟大海之深廣。春秋幾逝,時光易老,朕無時無刻,不想著秉持孝道。宋王的品性如含霜履雪,淵渟岳峙,朝野人盡皆知,今朕加大位,封宋王為慈德仁孝太上皇帝,望諸卿待之如朕。” 相比于封李隆基,封李適之的時候,李瑄言語動情,這是真孝順。 慈德仁孝,這尊號適配李適之。 此言一出,朝臣皆驚。 沒想到陛下連封兩位太上皇。 但太上皇加尊號,只是陛下孝感天地,沒有權力。 李適之曾為宰相,含辛茹苦將李瑄撫養長大。 李瑄又靠李適之的門蔭入仕,直接為五品將領。 當李瑄軍功漸重時,李適之又以壯年之齡辭去宰相之位,為自己的兒子讓路。 現李瑄登基稱帝,不提高李適之的身份,也會顯得不合適。 “拜見太上皇!” 李峴帶頭向李適之拱手拜見后,文武大臣硬著頭皮去拜見李適之。 慈德仁孝太上皇帝。 百官也漸漸接受這個事實。 以后李瑄和李適之的父子關系,絕對是歷史上“父慈子孝”的第一流。 “平身!” 當李適之開口讓文武大臣平身后,李隆基才反應過來。 李適之何德何能,敢與他平起平坐? 李瑄真會搞事情,等他升天就這么難嗎? 雖然現在太上皇沒有絲毫權力,但與分享,還是很別扭。特別是與李適之。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現在李適之是李隆基最恨的人之一,以至于李適之之前做過的事情,在他眼中都異常虛偽。 現在李隆基只想快點結束此次登基大典,回到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遠離這對令他崩潰的父子。 他的念想很快就被李瑄滿足,李瑄又勉勵群臣一番后,登基大典暫且結束。 大典雖不奢華,但極為隆重。 當有一日,國富民強,他會舉行一次真正的盛典,邀請天下百國的國王、酋長,在天下壯麗的建筑,萬象神宮之中。 當前的大唐在李瑄眼里,只是兵強馬壯,威震萬邦,當不上繁華。 李瑄登基稱帝的消息,將以最快的速度,傳至天下郡縣。 現在南下將領已經就位,正在招兵買馬。 他隨時可以組建剩下的九個都督府。 他知道,江南、山南、嶺南等道,會因為他稱帝,進行觀望。 事到如今,以長安為主的關中地帶,不可能因為李瑄稱帝而動亂。 以洛陽為主的河南地帶,是由李瑄率領兵馬掃平,也不可能動亂。 更何況河南、河北已被李瑄免去兩年賦稅。 邊疆的郡縣,特別是隴右河西,是李瑄的基本盤。 安西、北庭,則以都護府的方式存在,以胡人國家、部落為主。 他們仰慕強者,天將軍已經神話。 李瑄登基后只是一道安撫的詔書,他們就會派遣使者,將貴重的珍寶,進獻給李瑄。 江南嶺南的地方官吏,對朝廷觀望,對李瑄反而是好事,只要他們不動亂,就會給李瑄充分的時間。 在李瑄稱帝的第二日,追封生母為孝穆皇太后。 封李適之的續弦王氏為太后。 并擬定詔書封裴靈溪為皇后,嫡長子李奕為皇太子。 于二月十五日進行儀式,文武百官拜見皇后,皇太子。 二月十六日,李瑄封姜月瑤為貴妃,封長離為麗妃,封霜兒為華妃。 封次子李淞為燕王,長女李蓁蓁為永樂公主。 同時下詔為自己的姐姐妹妹封公主,公主以國封,以李玉瑩為蔡國公主。 為兄長封王。 李霅為許王,李琦為桐王,李季卿為沈王,李瑯為庸王…… 李瑄的封號,都是虛封,沒有食邑。只有賜田和衣賜、俸祿。 他以身作則,包括自己的兒女都沒有食邑。 邊界是一步步被打破的。 自大唐立國以來,就有規定大唐公主的食邑不得超過三百五十戶,但武則天首次破例封太平公主食邑超過三百五十戶。 而李隆基的女兒太華公主更是食邑千戶。 李瑄已經停止這些食邑。 即便如此,他也認為臃腫的皇室,衣賜、俸祿,加田產也有點太多了。 李瑄不想封李適之兄弟的子女,因為李瑄一面都沒見過。 這種憑白無故耗費國家資源,讓李瑄想到后世明代的“朱氏天下”和清代“八旗子弟”。 但這個時代,又有道義上的問題,如果不封,顯得李瑄六親不認。 于是,李瑄讓任宗正卿李霅找縣候、縣子、縣男給他們安排上。 推恩令,推兩次就能把他們的爵位推沒。 關于太子李承乾和李象的追封,也是有必要的。 因為李瑄要將他一脈連接到太宗皇帝李世民身上。 但讓李瑄頭疼的是,李承乾的行徑,和小宗代替大宗的行徑,使李瑄猶豫如何為李承乾追謚。 他私下還找宰相們商議。 謚號分為美謚,平謚,惡謚。 李承乾美謚肯定會遭受非議,惡謚又顯得李瑄不敬重先祖。 最終,李瑄追李承乾為思皇帝,廟號:懷宗。 執義揚善曰懷;慈仁短折曰懷;慈仁知節曰懷;失位而死曰懷;慈仁哲行曰懷;民思其惠曰懷。 唐懷宗,有一些同情的意味在里面。 李瑄追封李象稍微好辦一些。 謚號為康皇帝,廟號:孝宗。 唐孝宗。 當然,沒有當過皇帝的人,和皇帝還是有所不同的。 最多就是在宗廟的時候,依次排列。 而李瑄還是大唐名義上的第八帝。 該封的封完后,李瑄于二月二十日的朝會上,進行拜相事宜。 現如今宰相只有李峴一個,肯定是不行的。 李瑄提拔裴遵慶為尚書左仆射。 為二號宰相。 將中書侍郎劉晏提拔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 為三號宰相。 將京兆尹盧奐提拔為中書省長官中書令,參知政事。 為四號宰相。 將門下侍郎楊綰提拔為侍中,參知政事。 為五號宰相。 另外,李瑄提拔張巡為京兆尹,以剛強的張巡,整治關中。 五位宰相,面面俱到。 有李瑄一手提拔的心腹,楊綰,劉晏。 特別是楊綰,從一屆白身,十幾年一步步成為宰相。 他如今也才四十歲,是宰相中最年富力壯者。 從治理邊郡就能看出,楊綰對政務得心應手。 同時,楊綰對禮法、科舉有獨到見解,并精于鑒別、考察人物。 而李峴代表宗室,且是素有威望,改革先驅大臣。 裴遵慶是朝中老臣,資歷雄厚,能斷大事。 他是被李瑄從清流大臣中硬生生掰過來的。 而盧奐比較奇妙,他與李瑄倒不是很親近,只是盡職盡責,遵從朝廷策令。 沒有人認為盧奐會拜相。 連盧奐自己都無法理解,本來身體不好的盧奐,在自己拜相的那一刻,也陡然精神。 父子同為宰相,且素有清名,可當千古佳話。 李瑄拜盧奐為相的原因很多。 最重要就是盧奐清廉。正應李瑄提倡節儉,禁止奢靡的作風。 雖然李峴、裴遵慶、劉晏、楊綰也是清官,但沒有像盧奐一樣,對自己苛刻,基本上和他父親一樣,把俸祿都讓給親友,自己縮衣節食。 另外,朝臣中有一部分如盧奐一樣,心中對李瑄耿耿于懷的大臣。 李瑄能用盧奐,向朝臣證明,只要能力足夠,任何人都有拜相的可能。 五宰相制。 李瑄平衡宰相的權力,讓他們輪流在政事堂當值,執政事筆。 不再是由一個宰相,直接處理所有政務。 防止宰相專權,也減輕宰相的壓力。 在李瑄的心中,已有一條紅線,誰違抗就敲誰! 秘書監也正式改革,成為李瑄的私人內侍機構。 以前內侍省宦官能干的事,秘書監都可以去做。宦官不可做的,秘書監也能做。 連中書舍人,都歸屬于秘書監下。 現秘書監為王維,少監為賈至。 現秘書監已被李瑄提為正三品。 其內有常袞、李勉、楊炎、嚴武、顏季明等年輕的屬吏。 將來秘書監必會有人拜為宰相。 另外,秘書監中還有監察機構,會奉命出巡地方,職責大于監察御史。 以后,每有進士及第,必會選擇幾個入秘書監。 相當于皇帝的機要秘書,將來一定會優先提拔。 至于內侍省,暫時管理著宦官,有名無實。 尚食局、尚藥局、尚衣局、尚舍局、尚乘局、尚輦局等,這些皇宮的職位,依舊以正五品待遇。但會進行稍微改制。 秘書監和天策府、錦衣衛,是在當前能直接繞過政事堂的機構,不受任何管轄。 其長吏由皇帝直接任命,不受宰相推薦。 即便是治罪,也先由皇帝觀看,再交給刑部審理,大理寺復審。 三月一日。 李瑄以皇帝兼天策上將的身份,宣布對天策府的改制。 原本的天策府屬吏,現皆已位極人臣。 現在天策府設中央軍校,由皇帝兼任校長,任命兵部尚書封常清兼任祭酒,按照李瑄的方針,進行軍事訓練安排,和思想教育。 每年武舉及第者,不必再經過經過兵部銓選,直接進入中央軍校學習三年,然后任命到各都督府為低級將領。 同時,武舉不僅錄取武進士,還增錄武舉人,增加入中央軍校的名額。 另外,各地都督府的副都督、主將、裨將、郎將、衙將,也會以地區為單位,入中央軍校,進行短期的培訓。 所以中央軍校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機構。 但李瑄不會重新大興土木。 他會選一座宮殿,改造一下,作為中央軍校的駐地。 中央軍校的教師,也會從軍中老將中選擇。 李瑄會經常到中央軍校執教。 天策府中,中央軍校只是一個機構。 另外,天策府掌管所有禁軍,包括天策衛、羽林軍、龍武軍、飛龍禁軍、皇家馬廄。這些是皇帝的直屬兵馬。 等完成除賤為良運動后,還會增加禁軍數量,并將神策軍調遣至長安。 天策府,又設樞密院,參謀軍事,調動全國兵馬。 樞密院分十房,各領其事。 任何都督府征伐,必須由樞密院軍令。 樞密院與軍校緊密交流,各種訓練方式、駐軍布防,都會第一時間,由天策樞密院,傳至全軍。 都督必須執行。 設輜重院,管理后勤。 輜重院設八房,分別負責諸都督府調軍建設,統計和審議各都督府的錢糧、衣賜、兵甲等軍費消耗,負責在戰事組織農夫、團練,與地方、戶部對接錢將事宜,將新兵帶入都督府等,另外就是統計各都督府軍屯和營田。 設兵器院,管理兵甲。 兵器院分八房,負責建筑攻城器械、弓弩兵器、戰車盔甲等,并通過諸都督府審計,分配諸軍。 任何一具鎧甲、兵器,將更嚴格事實,實名建造制度。 使用的士卒,也必須登記自己的名字,無故丟失者重懲。 押蕃院,分四房,負責唐軍與諸胡部落的緊密聯系,統計諸胡兵馬,在戰事可調動的具體數量。 以確保以大唐為主的蕃漢體系。 監察院,分四房,區別于御史臺。監察院作為純粹的軍事機構,負責監察軍隊紀律,確保都督府不會違抗天策府命令。 天策府的改制,分擔了兵部的壓力。 也使天策上將完全擁有兵權。 趁著李瑄有無上權威的時候,大幅度削弱都督府的權力。 同時,天策府也成為各地都督的升遷機構。 都督升遷,不僅僅可以成為兵部尚書、侍郎,也可以成為五院長吏,或軍校祭酒。 一旦軍銜設立,他們的軍銜也一定會高于都督。 當前,李瑄只是讓張興主持,一點點將天策府的框架搭起來。 三年后,開始升遷都督,到達諸院之中。 天策府和秘書監的改革,大臣們只意識到皇帝在加強權力。 還有就是軍政分家。 以后御史臺都沒有資格去插手軍隊事情。 李瑄沒有大的調動變動,只是在制度上打下根基,然后在兩三年后填入。 如果沒有足夠的威望,肯定不能這么改的。 這損害了許多人的利益。 但文臣武將又無法去反駁李瑄設立的天策府。 安祿山叛亂剛發生。必須加大都督府約束力。 這種約束,使邊將沒有召兵權,沒有財政權。 但如果忠心耿耿,他們掌征伐之事,比以往會更加流暢。 登基以后,李瑄于三月十五日,頒布新常平新法。 還年初的時候,商議的事宜,不單單有常平糧倉、常平鹽倉,還要用十年時間,做到常平百貨。 慈幼堂第一個五年計劃已出。 現大部分郡都有慈幼堂,只是看郡守如何看待。 現更加嚴格對待慈幼堂,并將其視為官吏考核的政績。 五年以內,每個縣必須有慈幼堂。 且義倉與慈幼堂聯系在一起,可以從義倉中直接取糧食,周濟慈幼堂。 安祿山叛亂發生,但有一點值得慶幸。 當初李瑄拜相的時候,捐獻兩千斤黃金,建立的濟生堂已經近十年。 按照計劃,由大醫陳藏器和王冰主持。并從皇宮調遣諸多御醫。 每年都招收數百名學生,并首次招收女醫者。 這個時代的學生學醫非常認真,不少成材。 這些醫生中,有軍醫,還有婦科。 軍醫學成后,頒發濟生堂身份牌,會以極優的待遇,調遣至諸都督府。 其余醫生,則開始到達郡府,在郡設立濟生堂,培養郡內的醫生。 李瑄要求太守府必須傾斜錢糧給郡的濟生堂。 如果不足,則朝廷會補貼。 接下來,長安的濟生堂,每一年都有數百名醫生畢業。 郡府中的濟生堂,最少得十幾名醫生作為老師,因為他們剛出師,還要互相學習。 他們培養的學子,如果有優秀者,會送往長安再造。 而郡濟生堂培養的醫生,多會在各縣,各鄉里開設醫館。 現在大唐醫學界面臨的嚴峻問題,依舊是過高的嬰兒夭折率。 李瑄需要濟生堂中培養的醫生,親身去鄉里言傳身教。 新的常平新法公布后,文武百官本以為李瑄會頒布考成法、一條鞭法,宰相們私下在商議此事,如何完善。 但李瑄卻只字不提。 他現在更在意整飭吏治、河北河南的恢復、慈幼堂、濟生堂,以及道路修建的事宜。 王公大臣,一度以為李瑄要選擇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豪強大族松一口氣,他們也不希望李瑄打破之前的秩序。 之前李瑄當天策上將、秦王時候,江南豪強甚至還建筑塢堡準備自守。 畢竟李瑄的狠辣是出了名的。 沒有豪強大族想將百年基業拱手相讓。 好在李瑄安分,似乎還像李隆基在位時一樣,江南嶺南賦稅收不上來,也不太在乎。 不過也有一些豪強嗅到危機。 因為李瑄取消了郡兵。 眾所周知,豪強大族最容易滋生于郡兵之中。 天下郡縣,有一個算一個,郡兵的將領無一不是豪強大族子弟。 而解散郡兵,對豪強大族打擊巨大。 但李瑄以剿賊的名義,令十萬大軍南下。 太守哪敢不聽命令? 現豪強大族只能掌控一些縣卒。 相比于郡兵,縣卒一個縣也就一二百人,緝拿盜賊還行。 嗅到危機的豪強,也不免會聯系黨羽,齊心協力,對抗可能到來的暴政。 李瑄遲遲不動,是在做充足準備。 四月十日,李瑄召錦衣衛指揮使廖崢嶸到甘露殿。 “臣拜見至尊!” 廖崢嶸入殿向李瑄一拜。 從曾經的游俠,以刺殺吐蕃金字告身將領為起始,到現在的虞國公,不可謂不傳奇。 當上錦衣衛指揮使的那一刻,就意味著與文武百官斷開聯系。 他只聽一個皇帝一個人的命令。 自天寶六載起,李瑄就將錦衣衛手冊寫給廖崢嶸。 他現在是最會搞錦衣衛,最會監察文武百官的人。 李瑄已經抓到數十個地方太守、二百多縣令的黑料。 其他官吏更是不計其數。 甚至還有李瑄親信官吏的貪污受賄證據。 只是被李瑄壓住。 他剛掌權,親信還是不能動的。以后再收拾他們。 李瑄眼中不揉沙子。假如李峴在相位上變得利欲熏心,李瑄將來定會清算他。 只要有能力,李瑄不吝嗇宰相的位置,甚至封郡王都有可能。 但是那些士族,與李瑄沒有關系的太守縣令,長史縣丞等,動不動陽奉陰違,把朝廷的策令,告訴豪強大族。 幫助豪強大族隱瞞戶口,魚肉鄉里。 李瑄是不會放過他們的。 他明白現在的他是“軍政”時代,他牢牢掌握的中央軍、都督府軍,超過七十萬。 除了波斯王國外,他能直接號令的胡人部落兵馬,也超過三十萬。 必要的時候,李瑄能將胡部調到中原。 這些兵馬,待遇優渥,自然不能去加劇財政。 那就只能是向豪強大族開刀。 “不必多禮,崢嶸,現在各郡縣錦衣衛人數有多少?” 李瑄請廖崢嶸坐下,揮手讓宮女上茶,并向他詢問道。 “回至尊,臣改編原來的常平新兵,新募退伍士卒、人員,現錦衣衛總計有十八萬人,按照至尊的吩咐,錦衣衛只招募退伍士卒、游俠、佃農、平民、奴隸,無一豪強大族。”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