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唐天將軍 第三百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后的法令
曲江暮春,像是一幅色彩漸淡的畫卷,花褪殘紅,綠肥紅瘦。
那柳岸如舊,微風輕拂,柳枝搖曳,落花隨水漂流。
李瑄提前到達曲江柳岸,看著如遲暮美人一樣的曲江,回憶曾經在這里與賀知章和李白相遇。
物是人非,賀知章早已逝去,李白現正在睢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他多次給李瑄寫詩,李瑄也回贈。
李白知道自己回不到長安,從未讓李瑄幫他向李隆基求情。
朝野都明白李白是被李隆基趕出長安的。
“賜金放還”,只是對李白離開宮廷的美化說法,是世人對李白才華的認可和補償。
同時,李隆基以此表現他對李白的寬大處理,體現皇帝的恩德與仁慈。
李隆基完全可以將李白貶到郡縣為官,但他沒有。
李瑄在柳岸徘徊大概一刻鐘后,李隆基的車駕,從夾道到達曲江。
此行,李隆基特意召集他的兒孫跟隨,這是他在暮春時間,最后一次在曲江游玩。
當然,楊釗和“五楊”也跟隨其中,他們現在就像李隆基的家人一起,逢宴必請。
五楊表面上與李瑄相安無事,實際上在李瑄一年多的壓制下,不滿的情緒到極點。
連楊釗都受制于虢國夫人,遠離李瑄。
此時的楊釗,已經改名為“楊國忠”。
去年的時候,他認為圖讖上有“金刀”,與他的名字“釗”吻合,是為不詳。
所以他請求李隆基賜名,以示忠誠。
自改名楊國忠后,李隆基對楊國忠愈發喜愛。
“臣拜見圣人,拜見娘子!”
李瑄到達曲江的夾道旁,向李隆基拱手拜道。
“七郎免禮!”
李隆基請李瑄平身。
他的身體看起來硬朗,實際上兩鬢斑白。
或許是沉浸在溫柔鄉中,每日快樂,使他的精氣神遠非同齡人可比。
“適逢暮春,天氣清爽,召七郎來,與我結游,賞曲江最后春光!”
李隆基捋了捋胡須,向李瑄說道。
歌舞升平,滿朝花錦,他認為這是李瑄治理天下的功勞。
“愿圣人和娘子可以盡情盡興。”
李瑄向李隆基和楊玉環祝福道。
“哈哈……”
李隆基大笑一聲后,吩咐兒孫們在曲江隨意玩樂,自由宴飲。
他和楊玉環一起,帶著楊氏姐妹,游覽芙蓉園。
李隆基一直邀請李瑄并行,游覽風光景色。
在這種情況下,楊國忠和五楊也得退后一步。
李瑄能感受到銳利的目光,直視他的背后。
但他卻沒有一點如芒刺在背的感覺。
楊玉環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這是她最美好的時刻。
在此花中,楊玉環千般裊娜,萬般旖旎,似垂柳在晚風前。
她也是曲江中最迷人的一景,雖然她時不時搭一句話,但她沒有刻意去看李瑄,只是用心。
大概游覽一個時辰,李隆基也累了。
他與李瑄、楊玉環一起登上紫云樓,這里已經提前備好美酒和點心。
此在樓外的廊上,李隆基讓李瑄陪坐,憑欄而望曲江的潭水和花樹。
“三郎,我要去做櫻桃饆饠,你們在此稍等……”
楊玉環沒有落座,而是向李隆基一禮后說道。
“玉環且去!”
李隆基向楊玉環回話后,又向李瑄說道:“七郎有福氣了。玉環所作的櫻桃饆饠,為天下一絕。”
“這是圣人的厚德賞賜。”
李瑄笑著回答。
饆饠是一種包有餡心的面制點,需油煎而成,里面的餡料以肉為主,一般都是羊肝饆饠、蟹黃饆饠等,以葷餡為主,呈卷狀,兩邊開口。
李瑄來大唐這么久,還沒有見過水果饆饠。
“看曲江子孫滿堂,我也算享盡天倫了。七郎是孝子,覺得我這些兒子中,誰最孝順。在我百年之后,會好好侍奉玉環!”
李隆基在廊上指著下方以家庭為單位,嬉戲的兒女子孫。
他們或大或小,多已成家立業。
他甚至已經有重孫。
有的時候,李隆基是清醒的,知道人生不過百年,秦皇漢武追逐癡迷長生,不免一場空,他要為楊玉環的將來考慮一下。
“圣人洪福齊天,必然千秋萬歲。”
李瑄面對李隆基的問題,不好回答。
因為這句話中的牽扯很大,他如果說壽王最孝順,難道李隆基還會廢李亨,立壽王為太子嗎?
“七郎不要再跟我說這種話了。你聽到的消息,肯定比我聽到的多得多。”
李隆基強要李瑄回答。
“恕臣直言,諸王恭孝,皆不如太子。太子能孝順,滿朝文武看在眼里。”
李瑄只好如此回答。
李隆基的話也可能是在試探他。但李瑄早有自己的計劃,太子李亨也是他的唯一答案。
“我也如此認為。張太師曾說過,太子英姿穎發,儀表非常,雅類圣祖,此社稷之福也。”
李隆基含笑點頭。
他最近聽說李瑄和李亨有矛盾,現在看來,這是風言風語。
李隆基心底里認為李亨是孝子,所以忽視了曾經李瑄救他,讓李亨與皇位失之交臂,從而引發一系列悲憤。
最起碼在表面上,李亨的孝順,是朝野中出了名的。
自成為太子后,李亨行事謹慎,處處小心,就連生活中的一些細枝末節也從不敢大意。
天寶二年的時候,宮中專門負責膳食的尚食局做了一桌熟食,其中有一個烤羊腿,當時李亨正好被召見,他就讓太子李亨割來吃。
李亨奉命割罷羊腿,手上全是油漬,他就順勢用旁邊的餅子把手揩凈,這一動作,李隆基看到很不高興,他認為李亨還未即位,就如此浪費,如何治理天下?
但忍著沒有發作。
李亨裝作沒有看見李隆基的怒色,待慢慢將手揩拭之后,又不緊不慢地把擦過油漬的餅子拿起來,大口地吃起來。這一下大大出乎李隆基意料,不禁喜上眉梢,對李亨道:“福當如是愛惜。”
李隆基如此態度,也是李林甫整不死李亨的原因。
“有圣人這樣的開拓之主,哪怕是守成之君,可以繼享萬世。圣人可以無憂無慮,頤養天年。”
李瑄舉杯一飲而盡,向李隆基祝福。
“有理!今日我還想問七郎一事。祿山久在東北,鎮邊有功,又是我和玉環的干兒子。我覺得他當封為郡王,授玉麟勛章,七郎以為如何?”
李隆基向李瑄問出這個問題。
李瑄是郡王,天下唯一的玉麟勛章。
此時李隆基卻要封安祿山為郡王,授玉麟勛章。
他不是心血來潮,是認為安祿山守衛邊將有功,值得此封。
“封王是圣人的事情,宰相也無法干涉。臣也覺得安將軍勞苦功高。”
李瑄昧著良心說道。
此時的李隆基,一旦決定一件事情,九頭牛都拉不回來。
更何況,安祿山封王,其野心將更加膨脹,這是李瑄愿意看到的。
但在朝野,一定會引起巨大的爭議。
安祿山已經不是異姓王那么簡單,他是胡人。
按照大唐貴族的說法,安祿山這種粟特人和突厥人結合生下的子嗣,為“雜胡”。
一個雜胡封王,且有李瑄珠玉在前,誰會服氣呢?
李瑄知道,歷史上的天寶九載,安祿山因為各種阿諛奉承,將范陽、河北的寶物,不斷送往長安,使李隆基為安祿山開先河,封“異姓王”,這是大勢所趨。
“善!”
李隆基大贊,有李瑄同意,他就可以沒有心理壓力地下詔書,封好干兒為郡王。
他已經想好安祿山的封號,為“西平郡王”。
“七郎,昨夜高仙芝發捷報,說擊破朅師國。而昭武故地的石國無番臣禮節,又請求攻擊石國。”
李隆基又向李瑄說道。
他認為軍政大事,有李瑄商議足夠,不必要在中書門下堂。
去年吐火羅(今阿富汗北部)向大唐申請安西兵馬進攻朅師國。
李隆基允許高仙芝出兵。
吐火羅雖然分裂,卻是蔥嶺西的最強勢力。正常情況下,大唐的兵馬很難到那里。
但朅師(今巴基斯坦奇特拉爾)是一個彈丸小國,他就在蔥嶺西。
高仙芝一舉攻克朅師國,成為繼蘇定方之后,第二個翻越蔥嶺的大唐名將,將大唐的強大施加到蔥嶺以西。
然而蘇定方遠征,帶來的是整個大西域臣服。
就看這一世的高仙芝,會怎么做了。
此時黑衣大食未站起來,他們雖然還控制著昭武舊地,但對蔥嶺西吐火羅一帶數十個國家的影響力減弱。
這些國家和部落,通常是誰強大,誰能影響到他們,就投靠誰。
“如果真是無番邦之禮,臣同意進攻石國。就怕邊將貪功,壞我大唐在西域的好局勢。”
李瑄模棱兩可的說道。
他意思是,相信高仙芝說“無番邦禮”,而非石國主動挑釁。
石國(今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為昭武九姓之一,是粟特人建立。
同時,石國也是距離蔥嶺最近的國度,拿下石國,將打開昭武故地的門戶。
但壞就壞在,如果石國沒有投靠大食,沒有侮辱大唐,高仙芝貿然攻破,大唐在西域的聲望,將一落千丈。
更何況李瑄知道,歷史上的高仙芝還不止這些……
“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強,無禮而辱大鄰,可亡也!直接詔令高仙芝發兵朅師,務必生擒朅師王,我要處死幾個西域國王,來震懾大食。”
李隆基話語中充滿戾氣。
以往大唐俘虜異域君主,李隆基往往網開一面,甚至還會給予大將軍、將領這樣的虛職,讓其在長安了卻余生。
哪怕讓李隆基咬牙切齒的小勃律王,在被押送回長安后,也只是幽禁起來。
現在卻想殺死他國的君主,可見李隆基心態的轉變。
“圣人……英明……”
李瑄只是凝重地點了點頭。
“今年春,關中有大旱,常平新法派上大用,使大族難以兼并。七郎需要什么獎勵呢?”
李隆基癮犯了,又想給李瑄獎賞。
這一年多來,李隆基賞賜過李瑄五次,每次都有金銀玉器,李瑄將其中的一部分贈給濟生堂。
“新法還未穩定,慈幼堂未建立,糾婚有眾多遺漏,圣人恩德深厚,臣不敢再討要獎勵。”
“只是臣發現承平日久,各地官吏松懈,安于現狀,以為無功無過,就能高人一等。地方貪腐依然存在,即便現在震懾一時,然難改后世。”
“臣想出策略,希望能永久杜絕這種現象……請圣人過目……”
李瑄說話的時候,取出一份文書,遞給李隆基。
李隆基沒有猶豫,接過李瑄遞來的文書。
他從頭到尾讀完以后,眉頭微皺。
第一條為《考成法》。
李瑄羅列清晰,條理分明,并且解釋大唐承平日久后,官吏的懈怠,和難以遏制的貪腐現象。
甚至還有皇權不下鄉,朝廷法令無法執行,圣人意志無法傳達的情況。
針對實際情況,李瑄希望推行考成法。
第一,登記造冊:朝廷六部和御史臺等府衙將擬辦之事按地域遠近、時間緩急登記造冊,限期完成,按月考查。
第二,逐月檢查:六部和御史臺按賬簿登記事項,逐月進行檢查。每完成一件登記一件,未完成必須如實申報,陳述因果,否則論罪處罰。
第三,中書門下堂監督:宰相們根據賬簿登記,對六部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確保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考成法的最終目的,是整飭吏治,改變輕浮風氣,提高官吏辦事效率,為民謀福。
通過設立詳細的考核標準,考成法能督促官員履行職責,減少腐敗現象,提高了各地官府的行政效率。李瑄希望能形成一套完善的官員考評機制。
這是在逼迫官吏有為。
李瑄的第二條,改租庸調為一條鞭法。
將各郡縣的田賦、徭役及其他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絹錢,按畝折算繳納,簡化稅制,方便征收稅款。
最重要的是,地方官員難以作弊,增加財政收入。
這是把地方官吏的命根斷掉。
一條鞭法有利于減輕百姓的負擔,使百姓擺脫了一部分勞役束縛。
更讓百姓對大族、豪強的依附減少。
兩法在大唐非常理想,若成,國家必然走向新臺階。
但李瑄知道,大唐和后世的大明不同,兩法必須要軍隊保駕護航,隨時鎮壓。
否則既得利益者一定狗急跳墻。
李瑄的常平新法他們能忍,那是因為常平新法損害的是大族和豪強的利益。
沒有地方官府撐腰,他們只能忍。
但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損害的是官吏的利益。
當地方大族,官吏,一起得罪。
必然會有動亂發生。
“法令嚴苛,恐地方不可承受。”
李隆基緩緩向李瑄說道。
曾經姚崇、宋璟的法令,和此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臣一直強調治吏,然而對于治吏的法門,依舊是以往的考核、審查,此雖能揪出一些濫竽充數者,但依舊有許多隱藏更深的害群之馬。長此以往,官吏會想法設法逃避,越來越腐朽墮落。現臣拿著錘子,站在大唐的地圖上俯視,臣一直緊繃著弦,地方官吏已經知道臣落錘的位置,和臣捉迷藏……”
“吏部的考核,他們合格,不代表他們能力;御史臺監察,他們無罪,不代表他們明凈;他們欺上瞞下,陽奉陰違,地方百姓不知道他們的貪婪,將怨恨指向朝廷,而他們賺得盆滿缽滿,用這些民脂民膏,萌蔭子孫。這是豪強的誕生……”
“臣和圣人想象的一樣,兩法很難成。但臣愿意排除萬難,敢當人先。整飭吏治一定會像常平新法一樣順利。”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臣手持錘子,就是在揚湯止沸。一旦一條鞭法和考成法完成,是為釜底抽薪。我李唐對江山的統治,也必然固若金湯……”
李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繪聲繪色地忽悠李隆基。
他了解李隆基,只要在李隆基心中種下種子,畫上藍圖,讓李隆基認為一條鞭法和考成法能實現。
就算朝廷文武百官反對也沒用。
“七郎言之有理!”
李隆基信了李瑄的鬼話,主要是常平新法的順利,慈幼堂和濟生堂帶來的聲望。
讓李隆基對李瑄的能力深信不疑。
可以試試!
反正都是由李瑄一手推動,失敗也有人背鍋。
“那明日早朝,臣提出考成法和一條鞭法,與群臣說明。文武百官一定會反對,但臣會與他們辯論。”
李瑄試著向李隆基說道。
暗示李隆基明日要早朝。
“可!明日我會參加早朝。”
李隆基點頭說道。
他的想看看李瑄怎么贏得文武百官的支持。
“櫻桃饆饠來了……”
就在這時,楊玉環親自用端著一個水晶盤從門內走出。
水晶盤上,摞著整整十個櫻桃饆饠。
一上來,清新的香味,便掩蓋玉案上的其他點心。
李瑄沒吃過櫻桃饆饠,只見和印象中的油炸饆饠不同,楊玉環所做的櫻桃饆饠似乎是蒸的。
“七郎嘗一嘗……”
楊玉環坐下后,先為李隆基遞一個櫻桃饆饠,然后素手拿起一個櫻桃饆饠,遞給李瑄。
“多謝娘子賜膳……”
李瑄向楊玉環微微一禮后,接過櫻桃饆饠。
此時李隆基已經吃起來,看起來滿臉陶醉。
在楊玉環嫵媚又清正的目光中,李瑄也咬了一口櫻桃饆饠,薄餅裹著櫻桃肉,甜甜的,香嫩爽口。
李瑄覺得還不錯,回去可以試著做一下,給姜月瑤、裴靈溪她們嘗一嘗。
“七郎覺得這櫻桃饆饠和其他饆饠相比如何?”
楊玉環很在意李瑄的感受。
“回娘子,這是臣吃過最美味的點心。”李瑄回答道。
“七郎還是這么會說。”
楊玉環淺淺一笑,心中非常高興。
這是她根據原有的饆饠,特意發明的水果類型饆饠。
區別于油膩的肉饆饠。
李瑄說好吃,讓楊玉環有一種成就感。
接下來,李瑄又吃了三個,這才作罷。
宮女送上金盆和絹巾,示意李瑄洗手擦拭。
“因七郎的《水調歌頭》,近段時間,長安多有填詞。但皆不如七郎的詞有味道。七郎可否就暮春時節,發揮想象再寫一首詞。”
興致罷,又飲幾杯美酒,李隆基向李瑄詢問道。
“提起暮春,不外乎教坊名曲《蝶戀花》,臣重改格律,前幾日新作一詞,還未傳出。不知圣人和娘子是否愿意觀讀?”
李瑄沉吟一下,向李隆基說道。
為維護自己大才子的名聲,李瑄這一年多自己做了幾首詩,又抄襲幾首符合場景的詩。但始終未抄襲一詞。
“蝶戀花!來人,上筆墨……”
李隆基更來興趣,急于讓李瑄展示。
楊玉環也眼波明亮,充滿期待。
高力士立刻從紫云樓內,拿出筆墨紙硯。
不一會兒,宮女將墨磨好。
李瑄長舒一口氣,紙筆寫下《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李隆基和楊玉環就近一字一句地讀。
詞立意清新,堪稱絕佳,果然只有李瑄才能作出這樣的詞。
特別是“墻里”、“墻外”這一段,詩詞最忌諱重疊,但這三句讀起來錯落有致,難人尋味。
但這一句話,卻讓他聯想到楊玉環還是壽王妃時,他愛而不得,最終千方百計的場景。
不論是“天涯何處無芳草”,還是“多情卻被無情惱”,看似是寫暮春場景。
但李隆基總感覺其中有一種情緒。
但李瑄如日中天,不該有這種情緒。
難道是他多想,李瑄僅僅是在惋惜暮春嗎?
旁邊的楊玉環則想法不同,她一度心跳加速,是她太敏感了。
實際上,需要等幾年后,朝野學者才自認為“完美”解讀這首詞,傳授后世。
“七郎的才華,蓋王維、李白啊!有沒有填曲?”
李隆基只以為李瑄的寓意是對那些反對新法的人。
這段時間,許多人也是這么認為的。
想通以后,李隆基再看這首詞后,就愛不釋手。
“臣才拙,還未填曲。”
李瑄回答道。
詩詞就是通過作者所處的環境去賞析。
在大唐,只有李瑄能作出這種別具一格的詞,人們的聯想自然會不同。
而“多情卻被無情惱”,本就包含太多。
“我親自為此詞填曲,流入教坊,可否?”
李隆基藝術細胞在發燙。
“這是臣的榮幸。”
李瑄不敢向李隆基要版權費,恭維一聲。
“玉環,你覺得這《蝶戀花》如何?”李隆基看楊玉環不說話,問她一句。
“七郎的詞,總令人驚訝。”
楊玉環掩蓋情緒,向李隆基回道。因為慌張,她不敢再多看李瑄一眼。
可惜李瑄不知,否則心中一定會無語。
一場游玩,至中午以后,偃旗息鼓。
李隆基和惆悵的楊玉環一起,擺駕從夾道回興慶宮。
兒孫們也各回各家。
“楊中丞。”
楊釗和虢國夫人膩歪在一起,他準備離開上馬車的時候,被李瑄叫住。
而且李瑄還是當著楊氏姐妹的面叫住他。
“相公有何吩咐?”
楊國忠看了一眼生氣的虢國夫人后,只能硬著頭皮來問候李瑄。
“待日昳時分,來我府中,有事商議。”
李瑄淡淡地說道。
“下官身體……有些不適!”
楊國忠吞吞吐吐地說道。
他此時按理說勢已成,但看到李瑄依舊心虛。
剛才李瑄能和李隆基一起在紫云樓憑欄盡歡,他只能下方火熱的看著。
貌似李瑄的權勢越來越穩固,李林甫之流,已經不足為懼。
但他的身份是“楊”,楊國忠清楚李瑄在防止楊氏斂財,但五楊都不是省油的燈。
他們的私第建筑一半,不得不停下。奈何李瑄能討好楊玉環,五楊無法扳倒李瑄,只能在心中暗恨。
楊國忠是投機者,他權衡利弊,覺得楊氏的身份,對他更重要。
現在他不想與李瑄走的太近,但更不能得罪李瑄。
“也沒什么,明天我會在朝會上頒布兩條新法,圣人已經同意,明日希望楊中丞能支持!”
李瑄向楊國忠透劇一些消息。
“相公放心,我一定是第一個為相公擊笏的大臣。”
楊國忠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他抓住關鍵詞,圣人同意!
明天就算李瑄說的新法再離譜,他也會為李瑄搖旗吶喊,以博得圣人的好感。
“好!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楊中丞可要注意身體啊!”
李瑄拍了拍楊國忠的肩膀,關心一句。
“多謝相公!”
楊國忠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
兩人在比誰的演技更好。
李瑄乘車回天水王府后,立刻派遣親衛和奴仆,去邀請變革派的官吏到府中一聚。
日昳時分。
與李瑄最親近的上百名在京大臣,再次來到后花園的梨樹下相聚。
包括趙奉章、楊慎矜、楊璹、韓朝宗、顏真卿、李峴、裴遵慶、顏杲卿、韋見素、杜琎、路嗣恭、上官青、杜甫、呂諲、張鎬、崔顥、李霅、李季卿、李琦等等。
地方上、御史,也有許多李瑄任命的大臣。還有劉晏、楊綰那樣的宰相之才。
不知不覺,李瑄“兵強馬壯”。
其中,杜甫已經被李瑄升任為侍御史。
這種位卑而權重的官職,是無數官吏想要擔任的。
李瑄要讓天下人知道,杜甫是他的親信。
在不斷隨風飄落的梨花下,李瑄向趙奉章、李峴等講述考成法和一條鞭法。
新法實施,必先說服他的支持者。
如趙奉章這種悍吏,對李瑄的考成法和一條鞭法拍手叫好。
他主持吏部之事,明白許多地方官吏狡兔三窟,且處事消極。
他是秉持強法政策的人。
還有一些支持李瑄的官吏,盲目跟從,他們把李瑄的話奉為圭臬,認為李瑄說什么都是對的。
一條鞭法和考成法,都是整飭吏治,懲治貪腐,為國增加財政。
好的法令為什么不能實行呢?
而李瑄的支持者中,不乏精明且富有智慧的能人。
他們非常清醒,覺得李瑄太草率,這個時候下藥太猛烈并非好事。
常平新法看似有成就,但實際上還要再等幾年,驗證成果。
已經得罪了天下的豪強、大族。
現還要得罪天下的官吏,這不是明智的舉動。
“啟稟相公!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現就實行,有些操之過急。下官覺得此法一出,地方官吏將人心惶惶,可能會葬送相公苦心經營的大好局勢。”
現任戶部侍郎的李峴起身向李瑄說道。
他是站在李瑄為“良相”的角度考慮。
平時信奉佛道的李峴,語氣卻非常激烈。
因為料定此二法一出,于李瑄不利。
“李侍郎言之有理,地方上錯綜復雜。哪怕監察入郡縣,所見所聞,不過冰山一角,請相公三思。”
現任工部侍郎的路嗣恭也向李瑄說道。
他從地方上回來,雖有懲處,但深知地方上勢力龐大,特別是那些山高皇帝遠的地方,監察御史和采訪處置使能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
“相公,兩法幾乎鎖住地方官吏,不僅僅是貪官污吏,那些清明的官吏也會因為考成法的嚴苛而激烈。如果要實行,也只試著先實行一條鞭法。”
吏部郎中裴遵慶也出來勸說李瑄。
同時,張鎬、顏真卿、杜甫等,也認為有不妥之處。
李瑄很欣慰有這么多人指出錯誤。
這幾年來,他苦心營造的局勢,都在為他今后所鋪墊。
隨著執宰的時間變長,他不再感情用事。
當所有官吏望向李瑄的時候,李瑄沉默片刻,才娓娓說道:“天下郡縣百姓皆知長安繁華,然舉頭見日,不見長安。”
“我也知道現在頒布新法,時機不成熟。但一個宰相能執政幾年?除我以外,接下來的宰相,還會實行我的新法嗎?我覺得一定不會。”
“既然如此,我為何不趁為相的時間,將新法描繪,試著實行一下?”
“縱千萬人吾往矣,當年我率領豐安軍,被突厥五萬騎兵包圍在土丘上,日夜圍攻,突厥卻不曾戰勝我。誰能料到那樣的勝利呢?”
“諸位覺得我可以等一等,但我認為我不能等。如果事不可控,我不過是貶到邊疆,重新騎上戰馬,拿起馬槊罷了。重新來過,我一定還會如此,上不愧蒼天,下不愧黎庶。”
“我曾說過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我是在追求道義啊,我很渺小,但我敢向蒼天伸出拳頭。”
“比起蕓蕓眾生,宰相、天水郡王、吏部尚書,又算得了什么呢?”
李瑄的話除了表達為天下百姓以外,還在說明他不可能一直是宰相。
在場的官吏很容易聯想到,李瑄指的是李隆基百年之后,太子登基。
想成這一點后,他們就有點理解李瑄為何急于頒布新法了。
因為李瑄怕將來沒有機會!
經過這么一說,連李峴都不再說話。
但他覺得不對勁。
君子不立于危墻之下,他以前一直認為李瑄穩扎穩打,現在卻將自己置身于不利。
他相信以李瑄的智慧,會有更好的策略。
是以,李峴也陷入迷茫之中。
只有李瑄的岳父裴泛欲哭無淚。
為啥這么著急搞這些呢!當初就應該聽他的,用魚腸劍給李亨上一課。
李瑄的操作,讓懂得和不懂的,都懵逼了。
“請諸位支持我,讓此二法能順利實施。”
李瑄最終又動情地向眾人說道。
“想成為官吏的士人如過江之鯽,我認為殺雞儆猴后,考成法和一條鞭法不在話下……”
正式成為大理寺卿楊璹無條件支持李瑄。
“我支持相公,法令實施后,天下繁盛。以我性命換法,亦心甘情愿。”
趙奉章自是支持李瑄。
“做任何事情,都有困難,只是分大小罷了。”
楊慎矜同意一條鞭法和考成法。
接下來,韋見素也同意。
“必跟隨李相澄清天下……”
有這些三品大臣支持,其他無條件支持李瑄的臣子就更多了。
他們看到困難,但更愿意相信李瑄能帶著他們克服困難。
李峴、路嗣恭、裴遵慶等,心中也被感染,他們看梨花落在李瑄肩頭,產生期望。
或許一條鞭法和考成法,會如常平新法一樣順利呢!
不論怎么樣,在朝會上李瑄會鼎力支持。
變革派官吏離開李瑄的府邸后,已經是日落。
李瑄不顧宵禁,乘車前往裴寬的府邸。
告訴裴寬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的事宜后,裴寬有和李峴一樣的顧慮。
李瑄向裴寬擔保,只需要裴寬的支持,其他事情李瑄,哪怕是罷相,他一力承擔。
裴寬最終同意!
如考成法這種,考核官吏,為民得利。
李瑄肯定不需要真正實施,但必然要讓天下百姓知曉,這是被譽為‘小相公’的李瑄所為。
今年春天的時候,李瑄以使職繁多為由,卸任常平新兵指揮使,推薦廖崢嶸接替。
除了朝廷的文書,常平新兵更能將此事傳到鄉里。
翌日,興慶殿,朝會。
隔了五日,李隆基終于通知文武百官上朝。
由于些許大事,此次朝會李隆基沒有像之前那么慵懶。
此時此刻,坐在文官首位的李林甫一臉老態,雖戴著官帽,但能看到他兩鬢皆是白發。
任誰都能看出李林甫風燭殘年。
他自年入花甲后,一直飽受李瑄打擊。
去年還得了一場大病。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就成了如今的模樣。
李瑄還感慨過,李林甫本來還能活了兩年,現在看樣子不一定活到歷史上上的歲數。
李林甫此時已經心灰意冷,李瑄穩如老狗,讓他根本沒機會再對付李瑄。
而他在恍惚間,似乎經常夢到生命的盡頭。
明面上是李林甫主持朝會,實際上許多日常政務和地方事宜都是李瑄來決斷。
天平傾斜后,現在李瑄處理的事情,連保守派都懶得去反駁。
“啟奏陛下,當今地方官吏敷衍、貪腐嚴重……在稅務上,租庸調紊亂,已經不適合朝廷,當頒布新的稅法……臣思索考成法整頓風氣,一條鞭法為新稅法,望陛下同意……”
日常事務處理完畢后,李瑄按照慣例,將昨日的文書,重新呈給李隆基。
高力士接過文書后,李隆基裝模作樣地看了一番,然后由高力士念給朝堂的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得知李瑄要頒布新法,側耳傾聽。
但得知新法的內容后,臉色愈發精彩……
李瑄這是變著法整地方官吏。
雖然利國利民,然組成天下的是士,而非民。
李林甫枯瘦的身體突然一抖,渾濁的目光變得清明。
“一條鞭法欲將各州縣的田賦、徭役等雜征總為一條,合并征收絹錢,按畝折算繳納。考成法能督促官吏恪盡職守,眾卿對此有何看法?”
高力士念完以后,李隆基開口向文武大臣問道。
“啟奏陛下,如今官員辦事拖沓,政務堆積,考成法能明確職責,督促官員按時完成任務,于國于民皆有益處。而一條鞭法的稅務改革也勢在必行,拋除苛捐雜稅,不僅減少貪腐,還會對國家有利。”
禮部尚書韋見素在李瑄的示意下,出列贊成,并說出理由。
正三品的官吏,話語很有份量。
“卿所言與朕一樣。”
李隆基認同韋見素的話。
“啟奏陛下,臣對此有所擔憂。不論是考成法,還是一條鞭法,但操作起來恐過于嚴苛,易使官員為完成任務而急于求成,忽視郡縣百姓,災禍橫生。”
中書侍郎宋渾出列拱手道。
此法令將損害的利益太多,宋渾是李林甫的親信,他本很少站出來,現在他不得不辯解。
他還是老一套說辭,明明是于國民有利的策令,卻用“人心”去質疑。
而對于宋渾的話,李隆基沒有回復,顯然想讓李瑄開口。
“如果是宋太尉在此,一定會毫不猶豫同意新法,因為宋太尉問心無愧。”
李瑄面對宋渾,答非所問。
宋渾的父親是與姚崇并稱的宋璟。
李瑄知道宋渾斂財眾多,在歷史上是巨貪。
只是現在他收斂許多,李瑄沒有找到把柄問罪他。
“家父在天有靈,也一定不會同意。”
宋渾有些不自然,但他面不改色地說道。
“之前宋侍郎說一條鞭法和考成法會使官吏急于求成。但是在頒布常平新法的時候,許多文武大臣也這么說,現在常平新法良好運行,那些阻撓新法的郡守、縣令都已被處死,而阻撓一條鞭法和考成法的官吏,也會如此!”
李瑄剛才提起宋璟是先聲奪人,現在則正言正色地厲聲質詢。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