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朕能走到對岸嗎 第522章 郭嘉病重,馬良馬謖
“奉孝!”
劉協大驚失色,這一呼聲也讓在場的歌舞都戛然而止,所有人紛紛將目光投來。
當他們看見郭嘉捂著嘴、鮮血不停地從指縫間流出時,也具都變了臉色。
郭嘉的低頭看著自己手心間的鮮血,神情有些恍惚,抬頭看向劉協,嘴唇微微翕動:“陛下,臣……”
話未說完,他就倒在了劉協的懷中。
劉協抱著昏迷的郭嘉,神色猙獰地大喊道:“快傳太醫!”
“快——!”
一刻鐘后,溫室殿。
宮中沒有其他的床位,劉協將郭嘉安置在了自己平時在溫室殿內休憩的床上。
這毫無疑問是不符合禮制的,不過此時此刻劉協已經顧不上這么多了,他關心的只有郭嘉的安危!
華佗、張仲景二人都被請了過來,正在床榻邊上為郭嘉進行診治。
而劉協以及賈詡、諸葛亮、司馬懿、法正等一眾臣子們都圍在一旁。
郭嘉臉色蒼白,雙目緊閉。
嘴角還有未干的鮮血。
張仲景為他號脈,神色十分凝重,許久后方才將手收回,然后長嘆一聲。
“先生,奉孝的情況如何?”
“可有性命之虞?”
劉協見張仲景號脈結束,當即開口問道,聲音中透著難以掩蓋的緊張。
這么多年的帝王生涯,已經讓他養成了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色的城府氣度。
但事關郭嘉性命,他不得不擔心。
張仲景起身行了一禮,然后說道:“回稟陛下,郭司徒暫無性命之虞,但身體的狀況極為糟糕。”
聽到郭嘉的命還在,劉協才松了口氣,但后面那句話卻讓他的一顆心又提了起來。
賈詡更是忍不住問道:“奉孝的精神一直很好,怎么會突然如此?”
“他昨日還在內閣與我們通宵達旦地處理政務來著。”
郭嘉以前身體雖然很虛,但后來經過調理后,身體已經改善了很多。
今日突然吐血昏迷,又被告知身體狀況極為糟糕,這太不符合常理了。
華佗搖頭道:“郭司徒的身體其實一直都不怎么好,他早年被五石散還有酒色侵蝕太深,即便老朽為他開了藥調理身體,但也只是治標不治本。”
“再加之郭司徒身居要職,殫心竭慮,責任繁重,更加重了身體的負擔。”
“今日郭司徒情緒起伏太大,導致氣血紊亂,方才會吐血昏迷。”
聽完華佗之言,所有人都沉默了。
眾人的目光看向病榻上的郭嘉,心情既欽佩又悲痛,法正、魯肅等人更是眼眶微紅。
身為同僚,他們與郭嘉的關系都不錯,如今看見郭嘉這幅模樣,怎能不感到心酸?
劉協微微抿著嘴,遲疑著開口問道:“奉孝他……還有多長時日?”
這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但他不得不問。
張仲景嘆道:“郭司徒能保住一命已是不易,至于還有多長時日……臣只能說全看天意。”
“郭司徒接下來必須要靜養,萬不可再勞累了。”
得到這個回答,劉協再度陷入沉默。
半晌之后他才點頭道:“有勞兩位先生了,還請不要遠去,就在溫室殿附近候著吧。”
“是,陛下。”
華佗和張仲景拱手行禮,起身離去。
而在他們離開不久,郭嘉也從昏迷中悠悠轉醒,只是眼神分外渾濁無神。
“奉孝。”
見到郭嘉轉醒,劉協走到床榻旁坐下,握住了他的手,自責地道:“都是朕不好,朕不該讓你喝那杯酒,更不該讓你這般勞累……”
劉協的聲音讓郭嘉原本渙散的目光逐漸凝聚,他微微扭頭,望向身邊天子那熟悉的容顏,勉強扯出一絲笑意。
“陛下……”
“朕在。”
劉協眼眶通紅,輕聲說道,生怕說話的語氣大了一些,就會將郭嘉的精氣神給吹散。
郭嘉吃力地將另一只手放在劉協的手上,用虛弱的聲音說道:“科舉……孔明……”
劉協聞言心中一酸,他與郭嘉相處多年,君臣早已一心,哪里會不知郭嘉是什么意思。
即便到了這般境地,郭嘉心心念念的依然是科舉制改革,這個他畢生為之努力的夢想。
“你放心,朕會讓孔明全盤接手科舉改革一事,你好好休息,切勿再說話了。”
“科舉改革尚未完成,太子你也還沒有教導,怎么能棄朕而去?”
“你休想偷懶。”
劉協的聲音都有些哽咽。
諸葛亮更是上前深深行禮,顫聲說道:“請郭司徒放心,亮定會將科舉制改革進行到底、讓春闈順利舉行!”
郭嘉病的這么重,卻仍不忘交給他這一重任,他怎能不竭力而為?
聽到劉協和諸葛亮的話后,郭嘉方才釋然一笑,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擔,沉沉睡去。
他實在太累了。
劉協伸手探了探郭嘉的鼻息,發現雖然十分微弱,但依然存在,這才放下心來。
只要活著就好。
劉協將他的手輕輕放下,又仔細地為他塞好被角,方才起身離開內殿。
眾臣緊跟其后,一起來到前殿。
劉協走到龍椅上坐下后便一言不發,群臣也都低著頭不說話,大殿內靜得可怕。
最終還是賈詡上前一步,打破沉默道:“陛下,接下來該怎么做?”
他知道劉協現在心煩意亂,但此時天子是主心骨,所有人都需要聽從天子的吩咐。
劉協摩挲著大拇指上戴著的一枚玉扳指,聞言緩緩起身道:“召集百官——”
“升朝!”
郭嘉病倒,劉協對科舉制改革再無任何拖延。
他當日便舉行朝會,正式向文武百官宣布廢除名存實亡的察舉制,并且用科舉制度取代。
對于劉協做出的這一決策,朝中不少臣子都提出了反對的聲音,為首的自是各大世家。
但劉協卻久違地展現出了霸道的一面,將一切反對的聲音都壓了下去。
郭嘉不知道還能活多久,現在時間就是郭嘉的生命,他不想再浪費半點時間。
他想讓自己這位真正的臂膀在臨死之前完成夢想,看見這場改革的成功。
很快,這個消息以長安為中心,如風一般向天下各地散播而去。
無數士子得知此事后都歡呼雀躍!
察舉制作為朝廷正統的取仕路徑,雖然近些年來變得衰微,但地位仍然不可撼動。
只要朝廷一日不廢除,那它就依然是壓在所有士子頭頂的一座大山!
可如今,天子正式宣布廢除察舉制,并以科舉制取代,這代表著他們新學成為了正統!
意義之重大,言語難以表述。
同時隨著這個消息傳開的,還有朝廷將在長安舉行春闈以及殿試一事。
原本國子監的晉升路徑,就是小學升中學、中學升大學,大學再通過考試進入國子監。
總體來說,此前進入國子監的難度并不高。
因為朝廷需要大量培養教育性人才,散播到大漢各地的學塾,培養讀書種子。
所以之前一直采用的是寬進寬出的政策。
不過從這場春闈開始,國子監將會采用嚴進嚴出的方針,開始培養真正的高端人才。
具體考試章程郭嘉他們早就擬定好了。
想要進入國子監,必須要在春闈考試中榜上有名,而每年僅僅篩選三百人。
這還僅僅只是考入國子監的條件而已。
等到進入國子監,經過三年學習后,還要通過一輪考試才能畢業。
其中前二十名,將會得到天子的親自面見,并且對他們進行考校,這叫做殿試。
殿試第一名授予狀元之稱,賜科舉第一甲牌匾、修狀元牌坊、賞狀元儀仗,允游街長安之榮,通報天下,永載大漢史冊。
而殿試第二、第三名亦授予榜眼、探花之銜,可與狀元共同游街,而春闈和殿試每年將會共同舉行。
這個消息傳開后,天下士子沸騰!
狀元,這是何等的榮耀!
天下士子苦讀是為了什么?為了光耀門楣!為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自古以來文無第一,但是科舉卻給出了第一,那就是殿試榜首,狀元郎!
只要你能取得狀元,那么你便是所有士子中的頭名,并且會直接載入大漢史冊,且直入內閣!
光耀門楣、青史留名、治國安民!
三個愿望一次滿足!
試問哪個文人能拒絕這等殊榮?
許多已經從國子監畢業的學子們都大呼后悔,簡直對當今以及以后的士子們羨慕嫉妒死了。
他們畢業太早,若是能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絕對要去爭一爭這個頭銜!
除了國子監外,大漢皇家軍事學院那邊的選拔機制也差不多相同,也同樣有春闈和殿試,而殿試的頭名為武狀元。
不過還是文狀元引起的關注度更大。
“殿試!而且由陛下親自考校前二十名的士子,那豈不是說我等都能成為天子門生?”
“天子門生!天子門生!”
“陛下欽點頭名為狀元,而且還能入內閣佐政,這是何等的殊榮!”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治國平身安天下,此乃我輩文人之理想!”
“我一定要奪得頭名!”
“但聽說春闈的考試難度不同以往,殿試更是難上加難啊。”
“難又如何,我也要爭上一爭!”
一時間,天下各地考入大學的士子們,紛紛往長安趕來,還有一些士子雖然沒有考試資格,但也趕來參加這一場舉世矚目的盛會。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日看盡長安花!
這短短的一首詩道盡了所有士子們心中的風流與追求。
誰不想在春闈和殿試上金榜題名、光宗耀祖、平步青云?這是所有學子的夢想!
長安城本就繁華非常。
因為春闈的到來,使得長安城的人流量暴增許多,大小客棧都住得滿滿當當。
街上隨處可見年輕的學子,而長安各大青樓和畫舫的老板則笑開了花。
因為來趕考的學子哪個身上沒幾個錢?
而且士子嘛,大都喜歡風流玩樂,呼朋喚友結伴出去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
不過還是有很多學子待在客棧里面繼續溫習,為不久之后的會試做準備。
“季常,別老是呆在房里看書了。”
“聽說那賞碧閣來了十幾位新的姑娘,還有位擅長唱曲兒的花魁呢,一起去看看吧,我請客!”
一名年輕人站在房間門口,朝房間里另一名眉毛有些發白的年輕學子邀請道。
然而后者聞言只是嘆了口氣,無奈道:“我不太喜歡去青樓那種地方,還是你們去玩吧。”
“不過我覺得幼常你也該收收心了,春闈在即,你還是好好準備準備吧。”
這兩人,正是馬氏的兩兄弟。
一名馬良,一名馬謖。
馬良還沒說完,馬謖便不屑一笑:“區區春闈而已,又不是殿試,對我而言還不是手到擒來?”
“我一定會進入大漢皇家軍事學院的,你就好好準備畢業考試吧,我可走了。”
馬謖大學剛畢業,這次是來參加春闈的。
而馬良已經是國子監的學子,他這次參加的是國子監的畢業考試,最終的目標是取得前二十名、進入殿試。
馬謖說完后便直接轉身離開,喊上其他人結伴出去游玩了。
望著他離去的身影,留在房間里的馬良苦笑一聲,神色有些復雜。
馬謖能夠輕松,他卻不行。
這次國子監畢業考試的競爭太大了,無數英才都會競爭進入殿試的資格,并且爭奪前三名。
可他又不得不去競爭。
因為馬氏受到馬超造反的牽連,雖然沒有被天子降罪,但名聲也極大受損。
尤其是在前些年馬騰去世后,馬氏更是就此沒落,再也沒能在朝堂中占據一席之地。
所以他必須要在殿試中取得亮眼的表現。
從而振興馬氏!
想到這里,馬良神色越發堅定,收回思緒后便準備關上房門,回去繼續看書溫習,
然而就在這時,忽然有一名白袍士子抱著一摞書從他房門前走過,其中有一本不小心掉在了地上,而后者毫無察覺。
“兄臺等一下,你書掉了……”
馬良注意到了這一幕,彎腰將這本書撿起來后并對那名士子喊道。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