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社畜逆襲:從小米開始反卷互聯 第990章 你們的項目,我陳默投了
“賠?”
陳默聞言颯然一笑,“你們可能不了解,郭帆導演雖然此前經驗不算豐富,但他是個極具天賦又肯鉆研的人。
再加上劉慈欣親自監制、徐工集團全程技術支持、國內外頂級特效團隊加持、金牌編劇團隊把關——這么BUFF迭加在一起,沒有理由不成功。”
他語氣從容,繼續道:“當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即便真的失敗了又如何?收集反饋、復盤分析、解決問題,這個流程我們一直在踐行。
一次不成,就再來一次,總會有成功的那天。”
眾人聞言,紛紛若有所思地點頭。
隨后陳默不介意透露了一些幕后花絮,
陳默也不介意多分享些幕后花絮:“我記得拍攝進行到三分之一時,郭帆導演通過我聯系了徐州重工,獲得了專業的技術支持。
后來還特地組織了一批軍事和科學領域的專家參與論證。所以影片中無論是行星發動機、重型工程機械,還是空間站的設計,都經過了相對嚴謹的推敲……”
他頓了頓,補充道:“再加上國內外數十家頂尖特效團隊的合力打磨,才最終呈現出銀幕上的效果。你們都去看了嗎?感覺如何?”
問完這句話,陳默才發現,除了他自己之外,在場的人幾乎無一例外都已觀影。
其實這群技術出身的創業者平時并不熱衷看電影,總覺得有那時間不如多鉆研技術來得實在。
但這次,正是因為聽聞《流浪地球》被廣大影迷譽為“華夏首部硬科幻”、“國產科幻片里程碑”,才紛紛慕名走進影院,結果觀影體驗遠超預期,大呼過癮。
隨后,眾人你一言我一語地熱烈交流起觀后感
聽完反饋,陳默笑的很是豪邁,舉起酒杯,“連你們這些硬核觀眾都說好,那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退一萬步來講,區區5個億,我賠得起!”
今晚這頓飯,某種意義上成了汪滔精心安排的一場“群面”。
陳默清楚他的意圖——投資這些高新企業,就像一場高回報、長周期、高風險的科技遠征。
不到終點,誰也不敢斷言結果。
大疆雖能作為孵化引擎推動一程,卻難護航全程。
汪滔之所以組這個局,正是因為他清楚,自己正是那個能陪跑到最后的人。
彼岸不僅擁有充沛的現金流,更秉持長期主義理念,不會為短期回報犧牲戰略定力。
散席前,陳默對這群與他年齡差不了幾歲的年輕創業者們說道:
“剛才聊下來,我對大家的業務確實很感興趣。
但彼岸創投自有一套完整的調研與背調流程,我能做的,是給你們一個入場的機會。
至于最終能不能成——我說的不算,你們的產品和技術說的才算。”
“謝謝默總!”
回到酒店,陳默將初步意向轉達給投資負責人吳旦,后續自有專業團隊對接。
他之所以爽快應下,并非因為幾杯酒下肚,或是看在誰的情面。
而是彼岸的投資邏輯本就追求多元布局——不只是為了盈利,更是為了造風。
其實他最擅長的不是讓一頭頭豬去搶占風口,而是創造風口,看著它們扶搖直上。
從戰略布局來講,早期的投資能在技術爆發前卡住關鍵位置,一旦被投企業成為行業巨頭,您將享有巨大的技術紅利和生態影響力,甚至能參與制定行業標準。
從生態協同來論,彼岸投資機器人公司,其技術(如AI視覺、傳感器融合)可以反哺彼岸的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核心業務。
這相當于用外部投資為內部研發安裝了“多個引擎”和“外部大腦”。
而且可以建立一個覆蓋頂尖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才雷達網”。
同時還能獲得最前沿的技術趨勢、市場動向的一手信息,這是任何商業情報機構和合作都無法替代的價值。
最后再算利潤,這些高科技企業一旦技術突破或商業模式得到驗證,其估值會呈指數級增長,投資可能獲得成百上千倍的回報,這是傳統行業無法比擬的。
這些好處,他陳默能看到,同在深圳的老任和小馬這種級別的人來說也都能看到,但為什么他們不投呢?
一是這些企業規模太小,對方隨隨便便復刻感覺就能搞定,就像當初坊間傳聞還未發跡的小馬哥想要把QQ數百萬賣給張朝陽,后者嫌貴,這點軟件,隨便找技術團隊分分鐘就能研發出一款,根本沒必要.
二是投資失敗的風險太高,高科技研發“九死一生”,成功概率,不比買彩票中大獎高多少。
技術路徑有太多因素導致走錯,實驗室成果無法工程化、量產,或很快被更優的技術顛覆,投資可能血本無歸。
而且從研發到商業化盈利,周期極長,一般以5年為一個迭代周期,期間需要持續投入巨資,對投資方的現金流和耐心是巨大考驗。
就算最終科技成果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終于落地,沒有足夠大或愿意付費的市場買單,或者全球巨頭和資本都在布局,競爭激烈,導致商業閉環無法形成。
這些都是令所有投資人對科技新興領域投鼠忌器的原因。
但陳默清楚,隨著外掛將要到期,為了贏得下一個時代,這就要求他必須擁有超越尋常的眼光、耐心與戰略定力。
如今的彼岸創投財大氣粗,行事風格猶如一位“海王”,在國內外物色看得上眼的“對象”。
有合適的,便“春風一度”,留下一筆資金;
有潛力的,便保持聯系;沒有潛力的,就當是一場你情我愿的萍水相逢。
為此,彼岸創投數千人規模的投資團隊在世界各地活躍著、忙碌著、物色著、跟進觀察著
陳默抓大放小,只看重兩塊:一是篩選機制,二是財務審計。
所幸這些年前有周受資栽樹,后有吳旦操盤,彼岸創投發展得穩中有進,頗有幾分“重劍無鋒”的態勢,令他頗為滿意。
若不看報表,陳默甚至不清楚這些年他們為彼岸撒下了多少種子。投資范圍鎖定在與彼岸主業相關的衍生行業,每年投資案例數百家,年投資額超千億。
即便這些投資最終失敗,陳默把這些看作‘墊刀’,失敗多次,總有一次會成功,而且即便失敗積攢下的技術積累與經驗,終有重開之日。
而彼岸所付出的,無非是時間與資金。
時間陳默有的是耐心,而資金,他就更有了,換句人話就是“哥們不差錢兒!”
如今彼岸每年都會留出雷打不動的兩千億現金,這還是扣除集團運營支出、科研投入與投資等項目之后的凈結余。
不少高管曾疑惑,為何集團要留這么多現金,即便是之前他提出的預留一年員工工資,也用不了這么多。
只有陳默清楚,這是他為未來幾年預留的“戰略儲備金”。
陳默感覺自己現在就像在玩一局大航海游戲。
上半場,他操控名為“彼岸”的小舢板,開全圖、搜刮資源、積攢家底,一步步打怪升級,終打造出一支戰斗力驚人的航母艦隊。
進入下半場,面對一片充滿戰爭迷霧的全新地圖,彼岸將憑借上半場積攢的殷實家底,以資本為燃料,以戰略為羅盤,向未知領域駛去。
他有信心這注定是一次足以載入史冊的偉大航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