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孟海又有新活,陶大強再來合作
注冊公司這事,在法制健全的時候,真就不好搞,畢竟像孟海帶人這樣的連草臺班子都算不上的工程隊,說烏合之眾差不多。
不太可能注冊成功。
但在這個時候,不說百廢待興吧,至少許多手續沒后世那么嚴,找一找關系還是能辦起來的。
越往后自然越嚴,所以才會有許多掛靠出現。
李龍得了李向前的指點,讓孟海按程序去辦。
孟海這里最主要缺乏的是工程技術人員,還有注冊資金。注冊資金這方面李龍來想辦法,而工程技術人員,就需要他來找了。
他一開始還想著看能不能從國營單位里找一些,不過接觸了兩個之后就放棄了,因為這些人太傲,誰愿意舍棄國營單位的鐵飯碗去和一個還沒成立的草臺班子合作?
孟海這邊只能在零工里淘,另外就是去聯系中專里剛畢業的學生。
哪怕兼職也行。
他這邊還沒把人員湊齊,那邊李龍又給他聯系了一個活。
活是李向前幫著聯系的。上一次李龍找李向前打問辦公司手續的問題,李向前給說了之后,后面就把李龍叫到了供銷社問了情況。
李龍明說了自己要和孟海合伙搞個工程公司,攬一些活給工程隊來干。
李向前沒想到李龍還有這個想法。這時候私人搞工程隊基本上也都是草臺班子,從國營公司手指頭縫里接一些漏出來的活來干。
當然,這些工程隊都沒什么資質,合則聚不合則散。東南沿海那邊的許多工程隊都是內地老鄉聚在一起搞的。北疆這邊的多數也是口里來的人組織起來搞的,最開始都是沒資質,慢慢干著干著人多了,要么掛靠公司,要么自己成立公司。
李龍的事情李向前就惦記著呢,有一次縣里開會閑聊的時候聽畜牧局領導說從上面要來一個項目,給一些貧困牧民建棚圈,定居放牧。
李向前就問位置在哪里,那個領導說在清水河子,李向前就說起來李龍搞的這個工程隊主要的人就是清水河的,還搞過農渠和路。
棚圈本身不是什么太有技術含量的活,本身又是清水河的,這時候搞這些東西也不需要招標什么的,領導直接就能定。
而且工程也不大,所以那領導半開玩笑的直接就給李向前給了五十戶棚圈的活。
一個棚圈的工程款是一千塊,五十個就是五萬。
反正按那個畜牧局領導的意思,蓋一個棚圈七八百塊錢足夠了,剩下的就是利潤。
李向前就給李龍說了。
李龍自然高興啊,立刻就去清水河找孟海。
孟海不在,這幾天他都在找人。李龍給了他機會,他自己也不想憋在這里呆著繼續當農民,所以天天開著嘎斯車在零工市場找人,同時也不停托人找技術人員。
現在技術人員也缺,那些有鐵飯碗的他找不到,就開始聯系那些退休的。
退休之后不說給高工資,只要差不多給點錢,基本上都能掛個名,畢竟退休工資想要在這個物價還在漲的時間段想過得很好也不是很容易,有額外的錢拿,為什么不賺呢?
還別說,真讓孟海聯系到三個退休的技術工人。
他是信心大增,于是就繼續跑。李龍到他家里沒找到人,就只能回到縣里,然后在零工市場碰到了孟海。
“你說又來活了?”孟海有些意外。
這水渠的活干完還不到十天啊。
“就你們清水河,給牧民蓋五十間棚圈,一間一千塊錢的預算,能不能干?”
“當然能干了……有標準沒有?”
“那肯定有了。”李龍笑了,“能蓋的話,明天跟我去畜牧局簽合同,看標準,然后先支取一部分資金開蓋。”
“好好好,太好了。”孟海很興奮,“我今天還在聯系一個技術人員,他很猶豫,那我就先不等了,先回去把這事通知一下……真太好了!”
李龍也挺開心的。
第二天孟海穿的挺整齊,跟著李龍去了畜牧局。畜牧局的局長已經知道這個工程隊是李龍當老板,李龍好歹也是縣里的名人,所以局長也挺客氣,和李龍閑聊幾句后,就叫人帶著孟海去辦手續簽合同,他則和李龍說著其他事情。
畜牧局想要買車。
要買新車的話,桑塔納他們買不起,沒那么高的經費。李向前搞了二手的伏爾加,縣里不少中層領導都挺羨慕的。
不過他們也知道和李龍關系沒李向前那么好,搞不到那么便宜的車,但從單位公賬上買二手車,幾萬塊錢擠一擠還是能拿出來的。
這時候各縣局辦公還真就沒小汽車,能搞一臺,那也是面子。
“行啊。”李龍笑著說,“我那里現在有嘎斯六九、拉達和伏爾加,努局長,我建議你們還是買伏爾加,雖然貴一點兒,但牌子在那里擺著,坐出去能顯身份。”
畜牧局長叫努爾蘭,他自然也是這個意思,不過這車子他還要問價錢。畜牧局也不是什么有錢單位,所以太貴了,他也買不起。
“那你的伏爾加是多少錢的?”
“我那里的幾臺伏爾加雖然是二手的,但車況不錯,進口過來的時候都是檢修過的,年限也不久,說實話伏爾加比桑塔納好看多了……”
李龍鋪墊了不少,努爾蘭局長聽著就有點膽戰心驚的,這車好,價格肯定不低吧。
“但是呢,努局長這么給面子,給我們工程隊搞了這么個工程,再怎么說咱們也算自己人,這車呢,我給外地客商賣都是按十萬往上的,但咱們自己人嘛,就不往那么高的喊了,這車六萬塊錢,怎么樣?”
一聽這個數字,努局長嘴角都有點壓不住了,不過他還是挺謹慎的,說道:
“那我得試一下車吧——說實話,這個價格,非常公道了。”
李龍心說豈止是公道,這樣的價格北疆根本沒地方去找。
孟海在辦手續,看標準,拿資料,李龍則開車帶著努爾蘭局長去到收購站看車子。
努爾蘭不會開車,但不代表他不會看車。停在車棚里那幾臺車子看著都挺新,不說和新的一模一樣吧,至少在努爾蘭局長眼里,比桑塔納好看多了,看著就豪華、大氣。
對了,縣里已經有人買桑塔納了,私人的。
買車的也是個先富起來的,對外宣稱看不上那些二手車,要買就買歐美的,老毛子的車不時髦。
說實話八八年的桑塔納,樣子也就那樣吧。
反正李龍看不上。
努爾蘭局長是坐過李向前的伏爾加的,所以才他會有這樣的想法。
李龍把車門打開,讓努局長坐進去感受一下。
“嗯,看著真就挺像新車的。”努爾蘭仔細的觀察著車里面的狀況。
李龍笑了。每臺車拉回來之前在哈加盟那邊是檢修過的,回來之后又會讓孫家強和梁雙成兩個里外都好好的收拾一通。
說實話,也就是現在車子太少,不然的話讓兩個人搞個汽車美容啥的,都能應付得來。
把車子整個檢查完,努爾蘭局長一臉笑意,他很滿意。
雖然不會開車,但至少從表面上看,這車子沒問題。原車主很愛惜,車子沒什么損傷,里面看著也幾乎跟新的一樣。
六萬塊錢,非常值——開出去比桑塔納有面子。
然后這筆生意就確定了下來。
辦手續還有個過程,努爾蘭也需要找個司機,畢竟目前畜牧局還沒司機這個編制,他得去看看機關有誰會開車。
接下來的事情就順利的多,孟海拿到合同和標準后,立刻回去組織人手開工干活。因為干活的地方就在清水河鄉——哦,先前忘記說了,清水河鄉全名為清水河哈薩克鄉,所以這里生活著不少哈薩克牧民。
瑪縣要搞定居興牧,這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地方。
地點都是畜牧局選好的,孟海他們開著七十五拖拉機就可以直接打地基,開干了。
李龍過去看了一下,就沒再多管。這地方本身距孟海他們村子不遠,吃住都能在家里,所以不需要李龍這邊多操心。
而且他也很忙,自畜牧局買走一臺伏爾加之后,像是推倒了多米諾骨牌,縣里接二連三的局都來找李龍買汽車,而且指定要伏爾加。
明明有新的比較便宜的拉達,但他們就要伏爾加。
李龍自然開心了,伏爾加最后一臺沒剩下,倒是武裝部買走了一臺嘎斯六九,說這車比較符合他們的氣質。
對了,這時候武裝部還算縣里面的一套班子。
三四十年后,縣里一般是加上人大和政協,算四套班子,但在零零年往前,是五套班子,要加武裝部的。
八六年之前,武裝部是現役,八六年之后劃歸地方,十幾年后又改了回來,重歸現役,不過是雙重領導。
嘎斯六九車李龍也是半賣半送,這臺車開了不到三年,很新,武裝部要,李龍就出了兩萬五千塊錢的價格,算是給了份人情。
那邊自然也清楚,武裝部那邊有司機,而且本身也有一臺212,只不過因為目前工作比較多,所以還需要一臺工作用車。
這樣下來,收購站的院子里就只剩下兩臺拉達還沒賣出去。
不過李龍不愁,富起來的人越來越多,想買車的人也不少。國內的桑塔納挺貴,夏利還沒出來,哪怕出來,其價格和其外貌也打不過拉達。
當然現在還能買到面包車,但一些富起來的老板覺得面包車配不上他們的氣質,這就有點難搞。
拉達對他們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劉高樓的再次前來,給了這些人更多的選擇——這趟劉高樓帶來了兩臺二手卡車,一臺鏟車,三臺伏爾加和一臺拉達。
皮子這趟比較少,只有兩千張,羚羊角一千對。
鹿角倒是有五百對——數量雖然少,但重量可不輕,而且比羚羊角占地方占的多。
李龍得給劉高樓再付一大筆錢,當然,因為白糖和水泥,他會再次進賬一大筆美元。
“鏟車價格不高,五千美元。”劉高樓說道,“二手卡車價格也不高,一千美元。其他的價格不變。目前那邊情況不是太好,我二叔說可能后面皮子和羚羊角的數量會繼續減少。”
這一點李龍沒意見,他現在囤了不少的羚羊角,再多也就是錦上添花,沒有也無傷大雅。
和劉高樓結清交易,把他送走之后,李龍算是輕松下來。
收購站這邊活不多,現在主要收購的是黑虎掌菌,所以李龍能輕松一下。明明昊昊已經放假了,李龍就帶著他們到四隊里,把兩個孩子交給老娘。老娘看不住的時候,就由李強來管著他們。
兩個孩子對這個哥哥還是很信服的,天天跟在李強后面,一天天弄得滿身泥土,顧曉霞周末回來看到了,又是嫌棄又是心疼。
李龍卻一點也不在意,孩子嘛,多和大地接觸一下沒啥壞處,別養得跟溫室里的花朵就行。
下午,李龍準備回縣里的時候,陶大強來了。
這兩年他和陶大強接觸的少了,或者說,不像最開始那兩年那樣了。那時候基本上就是李龍帶著陶大強在干,謝運東、梁大成這些人還不在這個圈子里,或者那時候還沒形成圈子。
只不過后來陶大強更希望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常生活,李龍也不勉強,便各干各的事情。
倒不至于漸行漸遠,只不過陶大強已經跟不上李龍的步伐了。
當然兩個人的關系并沒怎么變,非常好。陶大強也非常尊敬李龍這個“龍哥”,有啥好東西也會想著李家這邊。
“你咋有空過來了?”李龍笑著問道,“沒帶孩子?”
陶大強頭胎是個女兒,等五年后,按政策可以再要一個。這個是個兒子,還小。
“蘋蘋在帶。”陶大強走到李龍邊上,手里拿著個東西說道:
“龍哥,你看。”
“咦?長這么大了?”李龍看著陶大強手里拿著的是一個螃蟹,他立刻就反應過來,這應該是小海子里自己放的螃蟹苗長起來的。
通過黃磊和趙輝,李龍先后放進去十來撥螃蟹,數量實在是不少。
六月份他還時不時的關注著,后來因為忙著收購站和孟海他們的工程隊的事情,就很少去小海子了。另外現在棉花也到了打頂的關鍵期,這兩天他還在指導著李俊峰他們干活,更沒時間了。
“昨天我去稻子地里,看到有娃娃拿網子抓呢,就過去看了看,然后就看到他們撈到的螃蟹。我把娃娃趕走了,螃蟹留下來了——不小了。”
的確,這螃蟹不算爪子和鉗子,有小號月餅大小,吃是肯定能吃了——或者說,其實北疆伊犁河谷后來本地螃蟹投放市場,大都是這么大的螃蟹。
能長這么大,應該算是第一波投放的螃蟹,后面的應該長不了這么大。
李龍頓時就來了興奮,把那螃蟹翻過來覆過去看了看,說道:
“這么大了,能吃了啊!大強,晚上咱們逮螃蟹,去不去?”
“去啊。”陶大強自然樂意,“不過……咋逮?”
“拿個手電,提個水桶,最好再戴個手套,不然這玩意兒夾手可疼。”
后世都用頭燈,現在還買不著。或者說李龍沒去找——他也用不著,想不起來。
但在這邊抓螃蟹,最好就是晚上戴著頭燈,去海子邊上。
上一世他喜歡抓螃蟹,是在大海子。
大海子那邊曾經有好幾個內地人放網箱養螃蟹,網箱里螃蟹越獄逃出去,在大海子里安了家,然后一年年就那么生存了下來。
大海子南岸是緩坡,水最淺處只能沒過腳背。七八月份的晚上,戴著頭燈到南岸淺水區,慢慢走的時候,透過頭燈能在清水區看到趴在水里的螃蟹。
戴上防刺手套,一抓一個準——李龍曾經一晚上抓了七八公斤!
沒辦法,多的時候是真多。
他是真的懷念。
當然,現在肯定沒那么多,也沒那么大,但既然有了,有人也抓了,那自己自然是得趕緊把螃蟹弄回來。
讓黃磊和趙輝弄了那么多螃蟹苗子過來,為的不就是吃這么一口嗎?
再說了,這些螃蟹,至少六七成以上是渡過不了這個冬天了,洞挖的淺了都會被凍死,不如讓自己抓來給家人吃。
“那幾點開始抓?”陶大強問道。
“十一點往后吧。”李龍說道,“現在天長,十點多天還沒黑,十一點半最好。那時候螃蟹出來在淺水區,好抓。”
“行,我知道了。”陶大強有些興奮的回去了。他還是挺懷念跟著李龍一起逮魚的日子的,可惜有好幾年沒有過了。
今天突然有這么個機會,他興沖沖的回到家里,就開始準備東西。
楊蘋蘋看他翻箱倒柜找東西,便問干啥,陶大強笑著把事情一說,楊蘋蘋撇了撇嘴。
螃蟹有啥好抓的?那玩意兒昨天她就見了,看著怪嚇人哩。而且身上都是殼子,估計也沒啥肉。
李強帶著明明昊昊回來,聽李龍說晚上要抓螃蟹,他們也要跟過去。
“不能去。”李建國已經回來了,直接制止,“小海子邊上就是壩,那水可深,你叔要抓螃蟹,看不住你們,萬一掉下去咋辦?這晚上可不比白天,不能去!”
李建國這話一槌定音,李龍也只能給李強投去愛莫能助的眼神。
小伙子,幫不到你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