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劉山民的心思
劉山民接到侄子的電話后,并沒有意外。
和李龍雖然只見了三面,但他覺得這個年輕人很聰明,很能把握住事情的關鍵。
自己的侄子做事中規中矩,優點是在目前這個復雜的環境下(跨國)不至于出事,缺點也很明顯,不好變通。
有些需要打通關節的渠道,他走不到這一步。
至于另外那個比較聰明的侄子,他不敢叫過來,是因為那個容易亂來,同樣是這樣復雜的環境下,他有可能把握不住度,說不定就會成為被鎮壓的對象。
所以讓劉高樓做這件事情,雖然賺得有限,但穩妥。
劉山民在那邊已經穩定了一定的勢力,能夠源源不斷的把國內需要的一些重要零件、器械等東西通過正常渠道運回去,但他在那邊需要的,可也不僅僅是錢。
雖然那個老大帝國還有幾年才會垮掉,但是就在目前,它已經展現出了一些混亂的跡象。
在它的歐洲部份,吃不起飯的情況已經頻頻出現,而哈國雖然是農業國,但輕工業制品還是很缺的。或者說本身這個老大帝國的輕工業體系就不很健全,所以從目前的角度來看,什么都缺。
雖然在那邊也缺美元,但從黑市是能搞到的,白這些生活物資也能搞到,但價格奇高,通貨膨脹一直在持續。
所以劉山民需要那三車作為引子,以后可能還需要更多的東西。
但現在,能拿到三車,說明他有渠道,就這一點來說,他和李龍是有合作基礎的,而且希望繼續和李龍合作下去。
這也是雙贏。
從這里拓展開去,劉山民已經開始想著現在這邊缺的,國內有的都有些什么東西了。
而換了一個思路后他發現,原來自己是沒基礎,所以在那邊打拼了幾年,走的是用錢換東西的路子。
但如果現在的角度去走,就用國內普通的生活用品拉到那邊去,然后再換成國內需要的那些物資——其實那些東西,至少在明面上是不允許運到中國的。
但這個時候的邊境管控,物資管控已經不是表面上的那么嚴格的。
生活物資的缺乏讓一些人開始鉆空子,而管控的那些人拿到一些好處后,對一些事情也視而不見。
沒辦法,都要生活。
現在還算好的,等那個老大帝國倒下去后,那個時候才叫混亂呢。
劉山民自己也沒意識到,在李龍這個變量出現后,他即將踏上一個和正常歷史軌跡完全不同的路子。
而因為擁有了物資,他在那邊的日子會越來越順,能接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甚至于一些以前想都沒怎么想到的東西,他都開始接觸。
而一切的一切,都是從三車白開始的。
或者說,從山里的一個小木屋開始的。
而現在,他只是在計算著三車白拉到哈加盟國后,能換來多少東西,轉換到黑市換成美元后,是盈利了還是虧了?
因為需要支付的美元并不多,所以劉山民覺得就算虧自己也虧得起。
但在和自己在這邊的合作者商量,討價還價之后他發現,這三車白能換來的美元,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的多!
這就妥了!
他已經開始期待以后會從李龍那里換更多的東西了。
當然,前提是平安的把三車運到那邊去。這方面,他有渠道,不需要擔心。
李龍帶著劉高樓去了廠,裝了三車十二噸的白砂后,目送他們離開。
他現在也希望得到的是雙贏。
廠需要外匯,李龍需要羚羊角,劉山民需要白。
三方合作共贏。如果這一次合作成功,接下來就不止一次。所以劉高樓走后,李龍并沒有離開,而是又去胡科長那里坐了一會兒。
胡科長對這次合作也抱很大的希望,現在和李龍坐著談事,已經不再像以前了。
以前胡科長和李龍坐一起,還是有點優越性的。畢竟作為一個大廠的科長,級別和資歷在那里放著,看李龍頗有點俯視的態度。
現在呢,短短幾年,李龍已經開始做跨國生意了,雖然目前頭一單還不一定能成功,但李龍在他那里,已經從一個年輕小輩,升格為平等的合作者了。
所以這談話的語氣和態度自然而然的就發生了變化。
李龍倒沒在意,他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這樣的事情發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胡科長自己也沒意識到,但和李龍說話就不是那么隨意了。
胡科長主要還是想問一下劉高樓他們在那邊的情況,李龍就說了自己和他們的前兩次合作,然后有意無意的透露了一下,劉山民上次過來,是縣里領導作陪一起吃飯的。
胡科長就自己聯想起來了。
這種事情不能說的太透,李龍也不好把劉山民在烏城火車站說的那些拿出來,那話劉山民說給自己聽,當時完全是出于傾訴的需要。
所以李龍就只能把這些話都藏起來。
因此在李龍的描述里,胡科長覺得劉山民就是一個執行特殊任務的人,有官方背景,在哈加盟國那邊有很大的影響。
不然不可能隨意就送過來幾車藥材。
聊完李龍就回去了。
李龍沒有直接回家,而是去到了供銷社。
李向前已經給他打了電話,大掃把的任務活來了。
“今年咱們縣里還是四萬把。”李向前給李龍說,“一把六塊錢,價格不變,質量還是那樣。時間今年放寬一些,十月中旬前完成就好。”
李龍笑著說道:
“還是都我來做嗎?”
“嗯,會上我就說了,如果有人能保證質量比你做的好,那我抽一部分給別人做,但沒人接這個活說實話,這兩年縣里大掃把的質量讓你一下子給提起來了,托你的福,咱們社里用的也是你給提上來的大掃把。
大家都是行家,用這大掃把就知道,想要一把,十把達到這樣的質量是沒問題的,但想要一千把一萬把都是這樣的質量,那就難了。”
李向前沒繼續說,但李龍明白他的意思,既然達不到發,那就沒人碰這個灰。畢竟李龍這兩年把上面的胃口養刁了,如果有人做了,質量下降了,那挨批是必然的。
“行,那我這就接了,現在回去就布置這個任務。”
以李龍目前的身家,每年大掃把這個活李龍賺的不多,但這事必須得做。
因為關系著三個村兩個兵團連隊不少人的生活質量,就算李向前不給李龍,他爭也要爭過來的。
給李向前留了兩包肉干和兩對羚羊角,李龍開著車子離開了。
他回大院子吃了午飯,然后開車去了清水河村。
孟海在保養東方紅七十五拖拉機。
李龍吉普車開到院子后,他就笑著說:
“李龍同志,想著你也該來了。”
“再不來你們是不是急了?喲,你這不錯啊,準備了這么多桿子?還有這么多芨芨草?”
“沒辦法,不提前準備,等來通知的時候就沒了。”孟海實話實說,“其實八月份就有人開始割了,好在我們這沿山坡一大片,芨芨草灘不少。更遠的地方也有,就是沒路不好過人。”
“今年任務和去年差不多。”李龍說道,“還是你組織著干,到時我到你院子里來收。當然,還是那句話,質量一定要高。實話說,兵團兩個連隊的質量是真的高,我不要求你一定達到他們那個質量,但差不多吧。”
“行,”孟海笑笑說,“我努力。”
孟海還是挺喜歡做這件事情的,能給大家辦事,這是從公社時期延續下來的習慣,有好處,李龍會給管理費,一舉好幾得。
這件事情是做熟了的,所以李龍沒多說,給孟海安排完后,就離開了。
孟海這邊去找何玉清,用大喇叭通知,其實也是給村里人吃定心丸,其實許多人已經開始扎大掃把了,只不過不敢扎太多,怕今年沒活。
現在活下來了,那就努力干吧,當然孟海也著重強調了質量標準,不合格的堅決不要,就是把丑話放在前頭。
李龍接著去找了梁文玉。雖然梁文玉那邊每年扎的大掃把不多,但蒼蠅再小也是肉。他們那邊村子里地不多,能賺錢的渠道少,這扎大掃把算是比較重要的一條。
然后就是四隊,李龍其實是可以打電話的,不過李強馬上要去拾了,他干脆開吉普車過去一趟,看一看,順便把扎大掃把的活就給說了。
李強是明天吃過中午飯去學校,學校租的大巴車拉人到兵團連隊,然后由連隊分給各職工家里,安排晚飯和住宿。
后天一早就開始拾。
全鄉目前還沒種的,所以李強和同學們都是頭一回拾,沒經驗。
李龍到的時候,李強正在問李建國關于拾的技術問題,因為全家就李建國拾過。
其實李龍的經驗更豐富,不過他沒提。這是難得的平時總習慣板著臉的李建國和兒子的交流時間,不能打擾。
等李強問完了,李龍才過去和李建國說了扎大掃把的事情。
“大哥,呆會兒我去隊長那里,用大喇叭給隊里人說一下,如果你這邊沒事,到時收大掃把的活還是放在這里吧。”
“行。”李建國是知道這是弟弟在給自己賺錢的機會,他也沒拒絕,這也是一份責任。
“價錢和標準都沒變,不過質量還是要把嚴一些。”李龍又說道,“強強那邊,你給王明軍連長打電話沒有?”
“還沒打,強強說他要好好鍛煉一下,我就沒說。”
“該鍛煉鍛煉,但出去吃苦就沒必要了。”李龍笑笑說,“明天我去那邊說一下扎大掃把的事情,正好把強強給他們介紹一下。”
“也行。”李建國不是那么死板的人,李龍把這個事接過來,他也就沒再多提。
被褥什么的梁月梅已經準備好了,李建國還給李強塞了五塊零錢。雖然只去半個月,但保不齊到那邊會有啥事情。
李龍看這邊沒啥事,就去了許成軍那里,把要扎大掃把事情說了一下。
“你通知吧,隊里不少人都已經割了芨芨草了。海軍前段時間就進山砍桿子去了,他說你今年肯定還能接到這個活。”
李龍沒想到許海軍的敏銳性還挺強,便笑著說道:
“他也是個能賺錢的。”
“瞎折騰,折騰不出名堂來,就只能借著你的勢子。”許成軍看得很明白,“又驕傲的很,不想請教你。其實找你打問打問,不比他自己在那里瞎琢磨吧?”
是這個道理,但許海軍就是抹不開那個面子。
當然無所謂了,等過幾年,全四隊都在種,再有再多的點子,也就只是輔助了。
“人各有志嘛。”李龍自然不好拆許海軍的臺,“說不定他就搗鼓出啥好東西了呢。”
“反正我是不信。”許成軍擺了擺手,“我們四隊能出你一個能人就不錯了,是這四隊的風水好。再不可能出第二個了……”
李龍沒想到許成軍能說出這種話來,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了。
“趕緊通知去吧,不少人家里都等急了。”許成軍給李龍把廣播打開,自己去院子里坐著了。
其實他也已經開始扎大掃把了,就這一項,一年比有些地方農民種一年地掙的還要多,他雖然是隊長,但也缺錢啊。
李龍通知了三遍,把麥克風關掉,出了門。許成軍問他:
“小龍,我聽說你明年要種?”
“嗯,以后種是大趨勢。你也看到了,強強他們幾個今年上初中的,要去兵團那邊拾。以后價格會一直漲的,而且它不像打瓜籽啥的,受市場限制,只要種,肯定就有人要。”
許成軍其實一直想問問李龍隊里傳播的那些關于他們家明年要種的事情是不是真的,現在親口聽他說了,算是落了一樁心事。
李龍這邊從許成軍家里出來,開著吉普車回大院子去了。
第二天早上李龍沒送明明昊昊,九月十三號是星期天,明明昊昊可以睡個懶覺。偏偏這兩個孩子起的早,讓想睡懶覺的顧曉霞也睡不好,氣哼哼的爬起來,吼著讓兩個孩子去洗臉。
李龍一臉樂子,平時看著溫溫柔柔的顧曉霞面對熊孩子也沒辦法免俗,化身母夜叉了,不然的話,鎮不住兩個小家伙。
吃過早飯后,顧曉霞洗衣服,李龍開著吉普車去王明軍他們連隊了。
原本是可以打電話通知的,不過李龍想著還有李強的事情,便覺得還是直接去一趟比較好。
吉普車一路往北,不知道是真修過路還是李龍的錯覺,總感覺這路好像比以前好走了一些了。
因為今天有學生過來拾,王明軍和鄭向陽兩個都在連部,李龍的吉普車過來的時候,他們還以為是團部或者師里的領導過來了。
畢竟學生娃娃過來拾算是大事,早早就有領導打電話讓他們安排好。
這也不是頭一回了,畢竟學生娃娃們都十二三歲,基本上都是頭一回離家住這么久,雖然都是農村娃娃,比較皮實,但還是要注意安全。
他們連隊要來四五十個學生,分到十多家種的比較多的職工家里。這時候沒采機,拾大軍還沒形成起來。
所以職工種的基本上都要自己拾。種的少了還好一些,自家能拾過來,種的多了,九月中旬拾,可能拾到十一月下雪都不一定能拾完。
主要還是因為不是一次性都開的,九月中旬拾頭遍,十月初拾二遍,有的桃子多、長勢好的,到十月下旬有可能還要拾三遍,拾不完還有桃沒開的,那就只有下雪前把桃子捋回家里,然后剝桃子。
價格好的那兩年,剝桃子出來的死都能賣十一塊多——可惜,種幾十年,一共也就那么一兩年高價值得懷念一下。
然后就被資本控制了,價格敢漲一點兒就被聯合壓制了。
于是就年年在六七塊錢,四隊還好,地多,雖然滴灌種地成本高,但好歹自己的地不用租金,每年合作社種其實就賺個地租錢。
其他地少的或者承包別人地種的,大多虧本。
王明軍看到下車的是李龍,樂了。
和孟海的話一樣,他和李龍握手之后,笑著說道:
“想想你也該來了。對了,知道吧,今天有學校的學生到我們這里來拾,就是你們那個鄉的。”
“當然知道,我有一半的原因就是為這個來的。”李龍和他握完手,又和鄭向陽、大老陳握手,“我大哥的兒子也過來了。”
“啥?老李哥的兒子過來了?叫啥?”
“李強,今天下午就到你們連隊。”李龍笑著說,“多的話我不用說了吧?”
“那還用你說?李強是吧?他到這就相當于到家了!咱連隊一大半的職工都認識他爸,當年都吃過他爸做的飯!你說吧,那是不是就相當于到家了?”
李龍笑了,是這個道理。
那時候兵團剛轉地方不久,還執行的是軍事化管理,這些職工其實就相當于準軍人,都是李建國的戰友。
戰友的孩子,大家其實都是一起當孩子的。
(說個聽到了消息吧。去年北疆這邊的西瓜因為一些比較特殊的原因,大批拉往口里,西瓜價格先降后漲,所以一些人看中這個,今年到這邊來種西瓜。
結果種的太多了,有口里的人過來承包了三百畝種西瓜,然而西瓜的價格太低,三百畝一車都沒賣出去,種的地最后直接跑掉了,三百畝地的西瓜扔那里,大家隨便撿了……唉。)(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