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1128章 必定成災
所有的同志都被請進了一間大會議室。
應急管理局名字上是個局,但是級別和部委是一樣的,此時在這里的,還有應急管理局的局長,以及其他部委的同志,其中還包括了防工委、陸軍的同志。
看著這個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人員配置,高振東隱隱約約猜到了什么。
“同志們,先向大家報告一個好消息!就在幾個小時前,我們的第二顆衛星,影像遙感衛星‘實驗一號’,在西北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并且成功傳回了實時遙感影像。”
應急管理局的局長先通報了一個好消息,只是這個好消息為什么是應急局來通報,大家就都不太明白了,無論如何,旁邊坐著的防工委的領導都是更合適的那個選擇。
不管怎么說,這個好消息還是讓大家很高興,第一枚衛星上天才一個多月,這第二枚能干更多工作的衛星就又上天了?
別說別人,就連對“實驗一號”比較了解的高振東,都感到了一絲驚喜,這是真的快!
會議室里響起了一陣掌聲,但是很快大家就停了下來,很明顯,把大家請到應急局來,恐怕不只是這個好消息,還有壞消息。
高振東幾乎能確定是什么事情了,因為自己上輩子那位搞水利的長輩的原因,這件事情他有印象。
“然而這顆衛星拍下來的第一批照片,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同志們請看。”
一臺顯示器顯示出了一張黑白照片。
在京城南方幾個省的上空,是一大片雨云,而且量非常大!
這片雨云,將這幾個省罩得嚴嚴實實!
“同志們都看見了吧,這一片雨云異常的大,可能帶來很大量的降水,把同志們召集過來,就是想和大家商量商量,這件事情要怎么處理。”
雨還沒下下來,甚至下不下來、下來之后有多大都在未定之天,所以同志們還比較輕松,特別是年輕同志。
但是年紀大一點的同志卻是皺起了眉頭。
雨還沒下,但是“水火無情”、“欺山莫欺水”這些老話的含金量永遠都在。
“這片區域太大了,幾乎將整個倒海江流域都籠罩在里面,很難辦啊。”
“如果要做應對,對生產生活的影響太大了!面積太廣。”
“可是如果不做應對,萬一釀成災怎么辦?”
“如果應對了,災情沒有預想中嚴重那又怎么辦?”
“這一看就很大片,成災的可能性不小。”
“但是大片不見得就大雨,如果厚度這些不大的話,問題倒是也不大。”
同志們七嘴八舌,莫衷一是,大家說得都有道理。
高振東舉了舉手:“云量好辦,馬上把最新的防空導彈雷達拉過去,用雷達掃一掃就知道了,或者用青鳥市的別6巡邏機去飛一趟掃一掃就知道。但是……”
雷達云圖,日后很常見的一種氣象手段,雖然防空導彈雷達不是專業干這個的,但是對于雨云的判斷還是有幫助。
部隊的同志馬上就在現場抓起了電話:“通知青鳥市圓島基地的別6巡邏機,馬上出發!”
其他同志對高振東的“但是”更感興趣。
“但是什么?”對于這位年紀輕輕就在上次搶險中出了大力的同志,應急局的領導很是看重,更別說在邊上還有防工委的人在。
高振東接了下去:“但是我建議,現在就騰庫,馬上放空!流域內的所有水庫,全部放空。而且要做好水庫漫壩搶險的準備。”
“放空?這枯水季節眼看再過兩個月就要來了,現在把水庫放空,是不是有點不合適?”有同志有些遲疑。
“是啊,這一片大大小小水庫好幾百個呢,都放空?如果沒那么大的災情,怕是要被老百姓罵死。”
“漫壩?不至于就這么嚴重吧?”
高振東搖搖頭:“我堅持我的意見!”
這話說得很嚴重,作為應急局級別最高的幾位技術顧問之一,高振東的話分量很重。
應急局的領導看向高振東:“振東同志,你看出什么來了?”
我沒看出什么,但是我記起了一點什么。
高振東很清楚這件事情有多大。
“看這里!”高振東指了指照片的西南角。
“這里?這里是什么?”看起來依然像是一片云,沒有什么特殊的。
“西南的低壓在持續產生,而且一直在往這個方向疊加!”
其實這個圖上是不大看得出這件事的,但是現在的高振東可以不需要解釋,我說我看出來了就是看出來了。
而且他說的是一直在發生的事實,如果他沒點出來那同志們不一定考慮到,他點出來了,帶著答案找問題就容易多了。
高振東很清楚,這一次暴雨極大,暴雨中心甚至是我國內陸連續7日累計雨量的最高記錄,高達2000多毫米。
這個雨量有多高?這么說吧,一般降水較為豐沛的區域,一年總共也就下這么多雨。
所以高振東至少要盡量多救人。
“是好像有那么一點意思,衛星有沒拍再偏西南這個方向一點的照片?”有氣象專家推了推眼鏡。
“有的,發現這個問題之后,負責控制衛星的同志連續在周圍拍了多張照片,而且如果需要的話,每兩個小時,衛星會重新回到這片區域上空,可以調用衛星反復拍照。”應急局的同志操作計算機,一張一張的翻起照片來。
啊?我們現在都這么先進了?居然能調用衛星盯著某個區域反復看?
氣象學專家們盯著這些照片看了一會兒,又看了看附近的氣象站發過來的數據,抬起頭來:“這位同志說得很對,這片區域現在受深低壓控制,受山脈抬升影響,冷暖交織,西南的低壓也在一直疊加!特大暴雨的可能性非常高!”
高振東又點了點倒海江的水系圖:“而且從季風風向來看,如果形成暴雨,暴雨雨峰會自南向北移動,這會帶來一個大問題——各支流的降雨產流,還有降雨本身,會在幾乎同一時間到達下游平原!”
倒海江是自南向北流的,和雨峰的移動正好同向。
“嘶”在場的同志們全部都倒吸一口涼氣。
“有這么嚴重?”應急局的領導有些不敢置信。
水文、氣象的同志,順著高振東的話,在倒海江的水系圖上看了一遍,估算良久之后,他們看著應急局的同志,沉重的點了點頭。
“那這么看來,成災幾乎是必然的事情?”
“是的,概率極大。而且一旦成災,這個區域糧食減產、工業受損幾乎成定局。”氣象、水文專家語氣沉重。
“這樣,直接通知這片區域的同志們,能搶收的農作物先搶收!盡量減輕損失。”
“嗯,同時要他們做好防災預案,盡可能的減少損失,至少人不能有事。”
“振東同志剛才說的騰空水庫的工作要馬上做起來,實在不行條件太差的,直接炸開!”
同志們紛紛發言,出起主意來。
高振東也沒拉下:“我認為,這一次,主要是保人,從當前條件來看,這一次的洪水幾乎是全流域、全河段的,要盡量發揮水利工程的功能,但是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水利工程上,因為這一次,我估計洪水指標會超出相當一部分水利工程的設計指標,防不住。”
“振東同志說得有道理,我根據經驗預估了一下,這一次的下游洪水流量,估計不會小于6萬方/秒,非常嚴重。”搞水利的同志經驗很豐富,雖然還沒有觀測數據,但是他還是估計了一個大差不差的數字出來,而高振東知道的數字,甚至比這個數字還要大。
“時間夠不夠?”這是應急局最擔心的事情。
“時間是肯定不夠的,無論多少都不夠。”有同志道。
“什么時候這個雨可能下下來?”
“現在缺數據不好說,但是應該很快了。”
“報告!空軍的別6把雨云數據傳回來了!”
“快快快,給我看看……”
別6畢竟不是專業氣象飛機,上面帶的雷達也不是氣象雷達,但是多多少少還是有些作用,傳回來的數據用兩個字就能概括。
厚、大。
如果說大已經是被衛星照片早就證實的話,那厚這件事實,幾乎給這件事情釘上了最后一顆釘子。
“必定成災!大概率1號左右就會下!”氣象學專家拿著數據,對比衛星照片,算了半天之后推了推眼鏡,斬釘截鐵的道。
高振東放下了心,不用自己找機會預測下雨的時間了,這位專家預估非常準。而自己預測下雨時間的話,會非常奇怪,能躲就躲。
第二只靴子終于落下,同志們不再考慮別的,現在他們只考慮一件事情,怎么減小損失!
“通知鐵道部門……”
“調集防汛物資……”
“調動附近駐軍……”
“就地組織搶收……”
“檢查水利工程和堤防……”
“工業廠礦注意做好抗災準備……”
一條條意見和決定被提出和執行,一個個方案在快速成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