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第1014章 稀里糊涂的軍通所
“尋路轉發?”包括部隊的同志在內都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雖然部隊的同志知道這套通信系統在使用中遇到了轉發困難的情況,但是到底問題出在哪里,他們是不清楚的。
“對,尋路轉發。”軍通所的同志點點頭,舉了個例子:“以通過中繼站轉發為例,當前通過再生中繼站轉發,只能通過無差別接收和廣播的方式進行,如果轉發信息少一點還好說,如果轉發的中繼站點上述兩和數據稍微多一點,別的先不說,各個通信終端僅僅是接收廣播信息就已經捉襟見肘。而且,這種方式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
“什么問題?”
“轉發只能轉發一次,如果轉發層級大于2級,那就有可能發生數據回傳,同一個數據在兩個再生中繼站間反復轉發,完全占據兩邊再生中繼站信道。”
形象的說就是,規定一個人聽見任何話都重新復述一遍的話,那相鄰的兩個人就有可能反復復述同一句話,因為數據沒有方向性,他們從旁邊聽到的極有可能是前不久自己告訴別人的那句話。
廣播性質的組網轉發就是這樣,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就會引起通信網中的數據風暴。
聽見這個,其他同志才意識到這個問題真是個麻煩,但是別的同志并不傻,他們很快就想到了一個辦法。
“那我們在數據里寫上收信人會不會好一點?”
“沒有用處,這并不能讓再生中繼站意識到自己已經轉發過這條消息了,因為只有目的數據。你們之所以覺得這種辦法有用,是因為你們在語音通信、或者是人工干預的通信網中使用過這種方法,但是你們忽略了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部隊的同志很是好奇,自己的同志在通信過程中怎么沒發現?
“那就是在這類通信中,層級不多的時候,通信人員是知道該往什么地方去轉發這個數據,并且他們也知道什么數據是自己剛剛轉發過的會自動忽略接收到的廣播消息,并且我們本來就有一套通信呼叫機制,在處理人工通信中的沖突和重復等問題。但是這對于自動通信設備來說,是沒有這個條件的。”
當人們習慣于自己的環境的時候,有很多細節問題他們是意識不到的。
就在所有人都在他的抽象描述中,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軍通所的同志道:“我們嘗試過在數據包里加上路徑和途徑點信息的方法,但是這種方法只能解決表面問題,對于設備的組網是力有不逮的,而且當轉發層級增加的時候,情況會持續惡化,而且數據包開銷極大。”
這就相當于寫一封信,通信地址欄不只有收件人地址,而且還增加了路過的每一個城市,每一條路口,甚至連左轉右轉都給寫上去了。
這樣倒是能把信件送到,但是這個通信地址欄可能比信件本身要長得多,也沒人會這么寫信。
我們之所以寫信只需要寫一個收件人的最終地址,實際上是因為郵政或者物流系統幫忙處理并且隱藏了這些信息。
軍通所的同志補充道:“實際上,我們遇到的問題,遠遠不止這些,有很多問題我們甚至都沒法用語言把細節總結和描述出來……”
同志們這才意識到,真正的問題,甚至大家都還沒看到。
如果說能說得清楚的問題還能討論解決的話,那連說都說不清楚的問題,就很難去處理了。
這時,他們聽到高振東開口了:“同志,我問幾個問題,你們回答一下。”
終于開口了,軍通所的同志甚至有點盼星星盼月亮的感覺,他現在開始開口,想來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想確認細節。
其他同志也有些欣喜,畢竟這是搞出程控交換機的人,對于通信網這一塊,在座應該沒有比他更熟悉的。
程控交換機實際上就是一個某種程度上的自組網設備,和軍通所的同志遇到的問題,有非常多的共通之處。已經在軍內逐漸開始鋪開的程控交換機有多好用,他們心里都有數。
只是交換機那東西未免有些太過龐大,想要用于部隊的機動通信和中繼節點,無疑是難以滿足的。
他們都很好奇高振東到底要怎么考慮這件事情,至于軍通所的同志更是高興:“好的,高老師,您問。”
高振東開始提問,實際上也是在引導軍通所的同志思考:“你們是要一個能夠自由組織和擴充的通信網,對吧?”
不把基礎網絡的問題解決,什么數據自動分發、自動化指揮都是扯的,最多只能是把數據轉發的層級多增加幾級,但是這離自動化指揮的要求還很遠,甚至連復雜條件下的數據自動分發都很困難。
高振東搞過專用的稀路由設備,實際上軍通所的同志現在的辦法,就是這種設備,但是這種設備的缺陷也很大,效率高,但是組網能力有限,對大型網絡沒用。
“嗯,就是這個意思,作戰過程中通信節點的數量,以及網絡的結構,隨時都可能發生變化,特別是通信終端,它們不像中繼節點還能相對固定。”軍通所的同志感覺有一點點清晰。
“這個網絡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唯一的身份,并且要求是固定不變的?”
“是的。”
“你們的通信節點,可能采取了不同類型的信道,比如可能同時接入了有線、無線,數據可能有線進來,無線出去?”
“嗯,對對對,這種混合組網也是我們很頭疼的事情。”還是高老師能說到我們的心坎上。
高振東笑得越發明顯了:“你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小小的前線指揮,你們想要囊括進去的,是一個最小包含戰役級別,甚至全軍區、全兵種、全軍的超大型網絡?”
搞軍通所的同志聽了高振東的話,豁然開朗,難怪自己老覺得難受呢:“對!高老師,您提醒得對,我們腦子里想的,就是這么大的一個指揮系統,但是現在面對的、有經驗的、能說的出來舉例的,卻只有前線指揮那么一點點東西,難怪總是感覺怪怪的。”
防工委和部隊的同志聞言大驚,你們想特么這么遠這么大,但是經驗卻又這么少,能用來搞研究和改進的內容,層級太低,難怪說不到點子上。
還得是高振東同志啊,難怪剛才他說解決信道沖突阻塞只是小事,原來大的在這里。
一時間,他們都有些擔心,搞這么大,你們軍通所別說解決了,思路有沒有啊?
不過一看高振東臉上的笑容,他們又放下了幾分擔憂。
他能笑得這么燦爛,想來至少思路是有的。
果然,高振東道:“你們這個事情啊,實際上和指揮系統有關,但是也無關,這東西你們就不該放到指揮系統里面來說,這是網絡基礎建設問題,而指揮系統更多是軟件、制度層面上的東西,我建議你們分開規劃,像現在這樣摻雜在一起,那是絕對搞不好的。系統界面不清,不同的層面和子系統之間交織耦合太過嚴重,搞不下去的。”
軍通所的同志感覺醍醐灌頂:“啊,對對對,高總工,您在軟件開發的書籍里提到過,高內聚、低耦合,我們只以為是軟件的要求,沒想到在這上面也能用!”
高振東笑道:“很多道理其實都是共通的,沒有規定哪一種知識或者智慧,只能用在哪一個專業上。你們這個指揮系統啊,我建議你們先分成兩大塊,通信網絡建設、指揮系統建設,通信只管通信,提供足夠低的延遲、足夠大的帶寬、足夠好的可用性和可靠性,指揮系統只管情報分發、戰斗指揮,不要去考慮通信的事情。”
防工委領導笑道:“嗯,剛才一路聽得我稀里糊涂的,振東你這么一說,我就清晰多了,這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這叫術業有專攻!”
“好的好的!高老師,那這個網絡系統,我們該怎么考慮?”軍通所的同志馬上就跟上來,趁著高老師在這里,多掏一點東西出來。
高振東一開口,就讓他們大喜過望:“關于網絡建設,實際上這個很復雜。我在搞出郵件、數據通信、調制解調器等相關技術后,也抽業余時間做過相關研究,倒是建立了一個網絡模型……”
同志們自動把高振東話里的“業余時間”這種非人哉的話從心里略過,要是去想這玩意,非得氣死不可。
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高振東話里的那個網絡模型!
有模型就好辦啊,有了模型,就能跟著模型做出實體,這幾乎是把他們現在最困擾的問題給解決了。
至于高振東網絡模型的專業性,沒有人去懷疑。
沒想到高振東話鋒一轉,一沾即走,來了個一招鮮吃遍天:“不過現在就不說了,太專業,回頭你們來找我我們再聊。但是現在可以告訴你們的是,我還是同樣的建議,把網絡分成兩部分來規劃和建設——傳輸網、交換網,前者的核心是硬件,后者的核心是軟件。”
不論是OSI七層模型還是實際上用得更多的五層等模型,都不適合現在說。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