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1982從香江開始 第478章 龍王發售
“短劇集?”
圈外人抱著看熱鬧心態,影視圈業內人士卻紛紛打聽起這個被翟遠生炒出來的詞匯。
其中不乏有人想找九一娛樂的朋友,咨詢下這是個什么項目,結果無一例外吃了閉門羹。
不是不想說,除了朱延平團隊,其他部門完全不了解《龍王》劇集。
再想找朱延平他們打聽?早放假回寶島了。
九一文娛集團貫徹翟總的‘彈性工作權’制度,該卷就卷,該閑就閑,整個春節假期半個多月,比南韓后來的上四休三更離譜。
同行們都不得不自掏腰包,品鑒這部傳說中顛覆革新的劇集。
佳禾會議室里,
幾個董事經理們神色凝重將《龍王》光盤放進VCD里,伴隨著讀盤聲低聲議論。
“之前說那個港姐冠軍爆艷照,看來也是炒作。”
“一早看出來啦!不過為了部劇集大費周章,風頭把今年賀歲檔都壓下去,不知他又玩什么花樣。”
“總之先看過再講,如果有可取之處,我們也要即刻跟進。”
電視熒幕上畫面亮起,會議室里隨之安靜。
以鄒汶懷為首的佳禾高層們,各自停下手里動作,目光凝聚一處。
比起說用輿論造勢捧紅李佳欣大費周章,這群從業者對翟遠的舉動重視程度,猶有過之。
電視畫面里,
率先亮起是九一娛樂的Logo,下方貼著一行小字,
UFO工作室。
“UFO是九一娛樂旗下新成立的劇集部門,之前那部《天下第一》二次發行光盤時也加了上去。”
旁邊有市場部的人解釋一句。
旋即,屏幕由暗轉為漸變明亮的色調,第一個畫面便是鄭伊建在一家大排檔吃豬腳飯,背心短褲的搭配毫無氣質,一眼龍套形象。
第十五秒,幾個穿著花哨的古惑仔出現在大排檔前。
古惑仔:“靚仔!南省魁首顧爺今晚親臨,他老人家念舊,惦記這個檔口,識相的趕緊滾!”
第四十秒,鄭伊建將幾個古惑仔打翻在地,又出來一位社團大佬替小弟出頭。
社團大佬:“原來是我的人冒犯在先,既然如此,你跪下來磕三個響頭,我就饒了你這條小命。”
鄭伊建:“你跟顧寶明也有一段時間了吧?他就是這么教你做事的?”
社團大佬:“放肆!顧爺盤踞南省數十年,龍殿親封的南省魁首,權勢滔天、富可敵國,你竟敢直呼他老人家名諱,今日沒人護得住你!”
鄭伊建:“就是顧寶明站在這里,他又能奈我何?三分鐘!”
第七十秒,鄭伊建拿出大哥電話撥出個號碼,畫面一轉,一幢停滿豪車的商業寫字樓門口,寶島演員顧寶明畢恭畢敬跟在春秋學院特招生顏仟汶身后。
顏仟汶電話鈴聲響起,里面傳來鄭伊建的聲音。
鄭伊建:“通知顧寶明,三分鐘之內,到南郊的檔口來見我,逾時未到,南省除名!”
顏仟汶掛斷電話,望向顧寶明。
顧寶明小心翼翼詢問:“朱雀大人有何吩咐。”
顏仟汶:“主人限你三分鐘內到達南郊的檔口,否則顧家南省除名!”
第一百三十秒,鄭伊建遭到一群古惑仔的嘲諷。
社團大佬:“小子,你真是不知死活啊,來人,送他上路!”
第一百五十秒,古惑仔們惡狠狠撲向鄭伊建,危急關頭,一排排豪車接踵停在破舊的大排檔門口。
顧寶明打開車門:“放肆,你們好大的膽子!”
在一眾古惑仔們的錯愕表情中,鄭伊建歪了下嘴角。
畫面定格。
堪堪兩分半,《龍王》第一集結束。
沒有冗長的片頭、片尾,下一秒便結束定格,絲滑銜到第二集。
接著是第三四五六集……
半個小時后,鄒汶懷深吸口氣,按下暫停鍵。
會議室里鴉雀無聲。
“這是要做什么?”鄒汶懷摘下老花鏡,抹了把臉:“是不是買錯了帶子?”
在確定電視里正在放映的片子,確實是九一娛樂發行的正版《龍王》之后,眾人再次陷入沉默。
老燕京講話,閉住了。
老東北講話,啥玩應啊這是?
老香江講話,丟你老味搞咩卵嘢啊!
而在2月2日《龍王》發行當天,閉住了的又豈止佳禾一家。
同行同業當中,尤以無線和亞視兩家事先最為忐忑,短劇集也是劇集,鬼知道翟遠會搞出個什么玩意出來。
等各自看完原片,兩家負責人的反應與鄒汶懷如出一轍。
原來翟遠在自家電視臺里插播的不是預告片,就是正片內容啊!
2月3日。
《龍王》發行的第二天,零星開始有幾個唱衰聲響起。
先是些八卦小報口誅筆伐,請了不知哪里來的影評人,將這部短劇貶低的一無是處。
緊隨其后,
又有大報和雜志跟進,筆鋒犀利的點評翟遠這部短劇就是劣質垃圾。
即便是與九一關系親近的影評人也不得不表示,雖然革新值得肯定,但也要考慮質量云云。
《龍王》的口碑短短三天,就變得跟后世某款卡牌游戲相仿,差評如潮。
以至于華恩百貨的經理都打電話給薛婉恩。
電話那頭,華恩的經理匯報道:“薛小姐,現在外面對《龍王》這部劇的風評不太好,繼續宣傳下去我擔心會影響公司形象。”
毗鄰半山的一間咖啡館里,
薛婉恩接起電話,聲音平靜問道:“還有其他事嗎?”
“沒有,但……”
“那就一切照舊。”
掛斷電話,薛婉恩神色不變,抬頭望向坐在對面兩位身著中山裝的中年男人。
“不好意思,處理些小事。”
薛婉恩抿了下嘴唇,從秘書手里接過一沓報告放在桌上,說:“這是廣生電力公司去年至今的相關材料,我們廣生在規模上雖然比不了港燈和中華電力兩家公司,但作為香江目前僅存的獨立電廠,在如今這種局勢下,如果與中港通訊這樣的本港企業合作,再宣布與大亞灣核電共創全港的電訊業務,相信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市民對核電恐慌的輿論壓力……”
“這些報紙真是亂寫,阿遠這部電視劇明明拍的不錯啊,最近熱播的《時來運到》《杜心五》都不知在講些什么,照我看電視臺就應該換這部《龍王》上去。”
除夕夜當晚,趙美珍得知自家兒子的劇集被新聞唱衰,憤憤不平。
“是短劇來的,不是電視劇。”翟瑤向老媽科普,又道:“我也覺得不錯啊,還推薦給班里的同學,剛剛還有同學打電話來問我,幾時出第二部。”
翟瑤雖然二十歲,但她入學晚,同班同學也都是十幾歲半大孩子。
相較之下,海玫表妹在香江中文大學的圈子,又有另一番評價。
“其實還好啦”
自家大飯吃到一半跑來找表哥的周海玫,看了眼翟遠的臉色,見他一副根本沒往心里去的表情,這才說道:“我身邊的朋友也有不少覺得好看,另一部分可能被新聞影響,所以評價不太好。”
翟遠笑道:“是不是男仔居多呀?”
周海玫好奇問:“你怎么知道?的確有這個規律喔,女同學們看得很入迷,仲覺得鄭伊建好靚仔,但她們的男朋友就覺得麻麻地。”
翟遠笑著點點頭,市場跟自己料想的差不多。
翟瑤班級學生里這個年齡段受眾,進影院連Cult片都沒看過,白紙一張,最容易接受新事物并加以模仿,繼而形成童年濾鏡。
這些孩子將來長大了,就算明知道短劇是快餐文化,也得梗著脖子找理由維護。
我們當年看的不一樣!
而周海玫學校里的大學生們,在這方面便差了些。
以文化人自居,可又正處于塑造三觀的階段,是以更容易被媒體的文章左右觀點。
尤其這個年齡段的男生,最喜歡標新立異、彰顯不同,身邊若再有個女生,更是能飛起來咬人。
你說短劇好看?那我可得給你講講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了!
這類受眾雖然人少聲量卻很大,
想當初《來自星星的你》夠火了了吧?
以翟遠為首的男大生們照舊嗤之以鼻孔。
翟遠追憶往昔青春,笑著搖搖頭,心說沒有人比我更懂男生!
就算私下看韓劇我也不能承認。
舍友一進門說:喲!你還看肥皂劇呢?
我也得當場否認:不!我看毛片呢!
但無論是翟瑤還是周海玫,都只能代表學生群體,左右不了市場。
短劇真正的受眾,是對整個下沉市場的深度滲透,只不過是把媒介從手機換成了時下的VCD,把無孔不入的信息流換成了街邊隨處可見的影碟租賃檔口。
翟遠看著窗外燃放的煙花,笑瞇瞇說:“我反而覺得,短劇才是回歸了戲劇的本質。”
周海玫噗嗤一樂,調侃道:“但現在那些影評人聯合起來杯葛你呀!”
翟遠笑著聳下肩,說:“他們老了。”
沒有人知道除夕夜當晚,有多少人在家里看罷了《龍王》短劇,映照了九一娛樂宣發時共度新春的詞。
但接下來春節期間,以屋邨為中心,登門拜年的親戚朋友、左鄰右舍,或多或少都將以往討論電視臺賀歲節目的話題,分流轉移到《龍王》這部短劇上面。
細路仔們模仿起劇中的口頭禪,放肆、大膽聲不絕于耳。
自詡成熟的古惑仔們,則模仿起鄭伊建的穿搭,陳浩南這個角色雖然尚未出現,但鄭伊建的歪嘴一笑卻取代了他掏耳朵的動作,成了新一代的‘江湖標配’。
社畜白領們加班的間隙,碰面閑聊亦不自覺討論到這部劇,電視臺的黃金時段節目與他們無關,加班的空擋時間,看幾集節奏緊湊的短劇成了常態。
街坊涼茶鋪的叔伯阿嬸們,除了看劇情,還計較價格。
“四個鐘頭,一張光盤比兩部電影加起來都長,當然抵(劃算)啦!”
演的是什么反而無所謂,放在麻將房里當做背景音來聽,這個時長還省去了換碟的間隙。
于是,無論華恩百貨的經理們,亦或者光盤租賃的商鋪老板,都發現了個詭異的現象。
報刊雜志將《龍王》貶低的一文不值,
但自從這部短劇發行以后,本來平緩的VCD的銷量,反而又開始增長。
更有上了年紀的老頭老太太走進入門店,在往常這個年齡段根本不在電子產品銷售的接待范圍,可如今對方卻主動詢問:“姑娘,我家乖孫話有個咩《龍王》嘅,是不是在這里買?”
報刊亭和光盤租售的檔口亦是如此,
起初老板們還擔心賣不出去,繼續將熱門電影擺在最上面一層。
短短幾日,
顧客的口風便從‘來套《龍王》,我倒要見識下有多爛!’變成‘丟你老母!《龍王》都沒有你還學人家做生意?’。
沉默的大多數,在這一刻初現端倪。
20號,過完元宵節。
自《龍王》發行以來便沉寂不提的九一日報,再次在頭版刊登出短劇的海報。
‘《龍王》熱潮席卷新春,光盤租售破五十萬張,風頭不輸賀歲巨獻’
‘本港VCD分銷商感謝《龍王》短劇,帶動碟機銷量,份額追平院線大片’
‘租賃鋪頭排長龍,《龍王》碟片熱賣,檔口老板笑稱從未見過咁旺場’
一部低成本的短劇在創作者們都不看好的環境下,逆勢而上。
鄭伊建沒有靠陳浩南這個角色火起來,轉而因歪嘴一笑成為其標志招牌。
“現在可以自我解構了。”
翟遠打電話給負責發行宣傳的同事,交代道:“解構明不明?即是惡搞啦!”
“之后的宣傳文案里,不必從深度上剖析這部劇,著重把鄭伊建、李立群、顧寶明這些演員的臺詞動作炒熱起來,觀眾個個都知道現在鄭伊建的招牌是歪嘴笑,那他是不是應該有個響朵?不就叫他歪嘴龍王嘍!”
‘另外聯系朱延平,拍兩條自家的惡搞短片,放在電視臺繼續宣傳。怎么拍?好簡單的啫。只要鄭伊建有歪嘴的動作,即刻讓反派按住他的嘴角……’
短劇營銷的最后一步,自我解構。
亦是消除所謂文化人、高學歷偏見的一招,用一個相符的梗擴散開來,不管多爛,久而久之也會變成主流,即是所謂的黑出感情來了。
……就不舉例了。
至此,這一套短劇的組合拳才算打完。
(阿茶不禁想起來剛接觸短劇時,資方給了本讓我改編一下,當時完全不懂短劇是個什么,市面上也沒有現象級作品學習,最后這個項目也不了了之,結果過了一年左右,龍王風席卷而來,后悔沒把握機會啊……
短劇的市場邏輯,肯定不像里這樣一蹴而就輕易形成,不過畢竟還是網文嘛,只探討思路和可行性,不能真寫翟總花幾年時間運營、培養受眾、資本運作、騙投資割韭菜……那就成中國短劇史了
請:m.badaoge.or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