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大夏竊神權 第641章 大禮不辭小讓
湖心書院內,姚沁斟酌地問道,“寅時的時候天下氣運似乎有巨大的變動?”
作為三品,他能夠通過自身的道統感應到天下局勢的變化,但是卻無法像一品,二品們那樣感知到具體的變化方向。
沙幼成現在是求人,自然如實告知,“天尊下令佛法南傳,一路師徒五人,越三十萬里,到妙善城求取佛法,沿路建設城隍廟,左供太行陰庭,右供幽冥佛教,猿通就是欽定的護法之人。”
這個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若是以前,姚沁和呂山清一定要大罵荒唐,但是現在他們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含義。
首先是傳的什么佛法,其次這妙善城和這次御駕親征有什么聯系,最后,雖然是傳承佛法,但是卻要給猿通這個護法之人求取浩然正氣,這是不是說明這佛法之中還要有儒法?
呂山清插話道,“我記得蓮花世界有一話本,名為《西游記》,好像是講這件事的?”
書院作為教書育人之地,書籍自然是不缺的,《西游記》影響巨大,雖然是,但是湖心書院也了幾本,崔玉熟練地在書柜中找尋,不一會兒就將這本給找了出來,恭敬地遞到兩位大儒身前。
兩位大儒翻看,當在目錄上一看,瞳孔猛然縮在幾個字上,大鬧天宮!
玉京山可不就是人間的天宮嗎!
姚沁和呂山清對視了一眼,自從鄧振全定下了天命之后,他們這個儒學派系已經完全從朝廷之中失勢,這個時候不鬧一下天宮,倒是顯得他們沒有作用。
姚沁冷笑了幾聲,“原來天命一直都在。”
隨后他目光灼灼看向沙幼成,“方法我知道,不過我們得定下個君子約定,來日猿通倘若復活,大鬧天宮,需要幫我們做成一件事,當然做成此事,我們這一派系也會鼎立支持他!”
沙幼成也看到了那幾個字,大鬧天宮!
他瞬間知曉,這已經不是姚沁和呂山清的意思,而是天尊的意思,想要猿通提前復活,大鬧天宮就是必然的一劫,他頷首說道,“那我代猿通應下此事。”
姚沁和呂山清立馬喜笑顏開,姚沁摸著頷下胡須說道,“浩然正氣是一種‘從己’的力量,如果是不同的浩然正氣,除非是師徒傳承,不然也會相互沖突,就像是儒家內不同的學派一樣,絕對不能夠輕易彌補,但有一種浩然正氣,是儒家所有人都可以繼承的,源自于儒圣。”
他話都說的這么明顯了,沙幼成也知曉意思,“你說的是夫子院的桃李吧?”
一直沒有說話的于洪和周敏敏對視了一眼,盡管已經進入了這種傳奇的歷史事件,但他們卻有一種荒誕的參與感,雖然這個世界沒有王母娘娘的蟠桃園,但是其他的東西也不遑多讓。
姚沁說道,“我明日剛好要和呂公去夫子院詢問一些事情。”
夫子院雖然沒有一品,但是還有一位二品的嗣圣公在,若是沒有儒家內部的人開門,一品都不好進,但是如果有儒家內部的人開門,那就是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我明白了。”
沙幼成拱手一禮,帶著于洪兩人離開。
等他們離開之后,崔玉才開口道,“老師,我們竊取桃李這不好吧?”
呂山清看到弟子笑道,“你之前說我老古董,怎么現在還小家子氣來了,大行不顧細謹,這桃李本來就是儒圣留給天下讀書人的,夫子院吃了幾千年,我們這些讀書人如何吃不得,況且這樹上的果子被吃了,又不是不會再長出來,用來搏一個我們儒家的天命,也算是用在正途!”
沙幼成帶著于洪,坐上虛數機關車,馬不停蹄往平津渡而去。
此時平津渡龍脈口已經大變模樣,這里不僅有一座五指山常年鎮壓一條真龍,同時山前還樹立著儒家的石碑,上面講述猿通這只猿猴是如何學習儒道,舍生取義,救平津渡百姓的。
當猿通這只猴子修行儒法不能夠批判的時候,儒家自然反過來用,那就大力宣揚儒學的優越性,一只猿猴修行了,都知道舍生取義救天下百姓,可見我儒學至善至德。
甚至這個故事的效果奇好,各個儒學教派都將猿通列為圣賢這一行,一縷縷清氣和眾生信念如同飄落的彩帶,映著五指山的奇觀落下。
有著虛數機關車幫助,沙幼成三人直接潛入了地底那隱藏的龍穴之中,這里玄黃之氣凝重如同汪洋之海,一枚枚五彩龍章在海洋中起伏,龍章相互交織,演化出五帝巍峨之相,既形成了封印,又形成了保護。
在這股偉力之下,連虛數機關車都無法直接駛入。
三人下了車,沙幼成恭敬對五帝相說道,“奉天尊之命,今日來令猿通出世。”
他這話就像是唐朝和尚揭開那佛祖六字真言一樣,五彩的五帝相退守兩邊,讓出中間一條大道。
三人向前又行了數百步,來到一處石穴前,這石穴中間有一塊奇石,如同一只小猴子,天生有七竅,不斷吸收著周圍的五色彩光和儒家浩然正氣,百姓至誠善念,地脈玄黃之力與天地功德,共九色。
石猴下方則是一盤龍形狀的托盤,當初平津渡龍脈被鎮壓回去之后,這龍脈殘余的力量還有剩余,如今平津渡大興,殘余的龍脈早就成百上千倍復蘇。
何為龍脈,能夠立下一國,即為龍脈。
所以王朝才會千方百計掌握龍脈,而猿通演化的這只石猴卻悄然之間融合了一條龍脈,這本身就應了儒家口中的天命之說。
見到此情此景,沙幼成三人互相看了看,這是天意,也是天尊的意志,所以才這么鬼斧神工,又處處都有預示。
于洪拿出那朵玄黃蓮花,根本不用他動作,這玄黃蓮花就像是一個胎盤,承接住石猴,縮小之后自動根據道統聯系,落到了沙幼成手上。
然后一股柔和的力量將他們推開,周鐵衣留下的封印再次向內關閉。
沒有了石猴之后,整個五指山會繼續下沉,不過這種下沉極為緩慢,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顯露出端倪。
將猿通的石身取了出來,沙幼成又馬不停蹄帶著于洪返回湖心書院,路上沙幼成看了看于洪兩人,他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于是說道,“等會兒姚沁他們找到開啟桃李園的方法,我們在外面拖住,你們去一起吃些果子。”
于洪和周敏敏大喜過望,連忙拱手道謝,蓮花世界的人誰沒幻想過,如果進入西游世界,一定要跟著孫大圣一起去蟠桃園吃果子,去老君觀偷丹藥,反正都有人平賬,也不差他們那三瓜兩棗,沒想到今日真的讓他們如愿以償,這甚至比吃果子更讓人舒坦。
于洪也發現了機緣,雖然現在佛法南渡看似大張旗鼓,但是知道的都是天下頂尖的人,他們兩個中品如果能夠利用這個信息差,不說成為二品,一品,中間收集到的資源足夠讓他們成為三品中的頂尖強者。
這平賬大圣一定要跟好了,于洪暗暗想道。
沙幼成回來之后,姚沁和呂山清夜沒有多問,事不宜遲,他們連夜架著馬車往夫子院而去。
兩位儒家三品駕馭的馬車也輕松跋山涉水,第二天就到了儒城。
這里百姓人人讀書,尋常街道,如果有一塊狀元牌匾就值得夸耀幾百年,但在這里一塊塊牌匾如同雨后春筍,只有那些一門三代傳承的牌匾才值得讓人多駐足觀看幾分。
兩位大儒的馬車自然輕易過關,放行了幾道關卡,通報了來人,直接開始被邀請到夫子院核心區域。
于洪和周敏敏懷中揣著玄黃蓮花,扮做普通書童,跟在呂山清和姚沁身后。
在客廳用了一會兒茶之后,夫子院下人說李克功已經備好了茶水,請幾人前去。
姚沁十分自然地對崔玉三人吩咐道,“我們和李講師有要事相談,你們就在這里用些茶水。”
于洪和周敏敏心臟撲通撲通地跳,他們從小到大是第一次做賊,但沒想到第一次就這么刺激。
倒是崔玉,十分正常地行禮,“遵命。”
夫子院的人也不覺得奇怪,大人物們有事情商量,將后輩留在偏廳十分正常。
當然,這個過程中后輩們坐累了,到花園中散步一下也十分正常,反正這里離桃李園就幾百步的距離。
另外一邊,李克功燒著水,他也十分好奇姚沁,呂山清帶著沙幼成來的原因。
他的消息自然比姚沁和呂山清多,所以知道周鐵衣下令佛法南傳的事情,但是他一時間沒有聯想到沙幼成身上。
互相拜見之后,入了座,兩邊的人都不著急,兩邊都是大儒,不講實際的,自然是講儒學,這話題一開始,那就真的是坐而論道,不著邊際。
李克功平日里也算是十分沉得住氣,若是平常的時候,讓他談論幾天幾夜的儒經也輕而易舉,但是今天他總感覺心里面沉不住氣,他知道姚沁,呂山清肯定有事,他想要知道這事是什么,但是又不好直接開口,因為大儒們凡是講個‘禮’字,別人上門的都沒開口,只是給你談論圣人學說,你妄自打斷,就很失禮,顯得你修養不夠。
崔玉帶著于洪坐了半盞茶的時間,這半盞茶他也和那接待的夫子院書生談天說地,崔玉的儒學修養自然讓對方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差恨不得今天就要結拜為兄弟,心里對崔玉更是沒有一點防備。
畢竟這里是夫子院,來了一位學識淵博的謙謙君子,怎么會讓人心生防備呢?
于是崔玉開口說去花園走走,這夫子院的書生也欣然答應,崔玉來過夫子院,甚至作為優秀儒生,他是吃過桃李的,知道桃李的位置,這一路上他順帶請教一下這書生艱難的儒學問題,不知不覺間就來到了桃李林。
書生指著面前姹紫嫣紅的桃李樹,“這桃李林一共八十一株大樹,一千株小樹,那八十一株大樹是儒圣親自栽種,匯聚天下儒道氣運,一千株小樹乃是儒家大儒在此地坐化時栽種,可惜現在是冬天,不然小樹開花結果,我為諸位摘幾枚嘗嘗也可。”
桃李樹的小樹也有神異,但是比不上大樹。
“這倒是不用。”崔玉笑著說道。
書生還以為崔玉謙虛,只想要稱贊這位謙謙君子,但下一刻,他后頸一涼,不敢置信地看著崔玉,只見崔玉手中凝聚一根浩然正氣匯聚的教子棒,一下子就打到了他的昏穴,他伸手,但是卻天旋地轉。
崔玉伸手接住昏倒的書生,對兩人說道,“他至少要昏半個時辰。”
于洪,周敏敏目瞪口呆,忍不住指了指崔玉手中凝聚的白色棍子,“崔先生您是不是太熟練了一點?”
崔玉不好意思地笑道,“這是跟別人學的一招,第一次用,還怪好用的。”
他想起了那晚在望舒樓上見到王明義的場景,晚風習習,他當時也很驚詫王明義如此熟練。
他親自將這書生背在身上,然后帶著崔玉兩人進入了桃李林,踏入林子的一瞬間,三人的視野都完全變化了。
這桃李林在外面看只是一座林子,但是進入之后卻是一座以純粹的浩然正氣組成的大陣,每前進一步,都是對儒學的拷問,不然就算是二品也不要想走多少步。
一個個艱深的儒家學問落下,但是崔玉對答如流,輕而易舉就帶著幾人越過了前面一千株桃李,但是在儒圣親手栽種的八十一株桃李之前,他卻停下了腳步。
“義從惡,惡越惡,可為義否?”
這個問題顯然就是說的他今天的行徑。
如果義行偏離了原本的軌道,需要用惡行來伸張,那么還是原本的義行嗎?
這也是儒家困擾了千百年的問題,書面上的正義與現實中的正義總歸是兩件事。
崔玉思考了片刻,手中凝聚浩然正氣,答道,“大禮不辭小讓。”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