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話事人 第七百七十三章 我就蹭蹭(中)
自從性格強勢、蓄意拉幫結派、妄圖成為“第三黨”的大學士張位被罷官后,內閣沒有增補新人,一直保持著三閣老的架構。
此時趙志皋、朱賡、李春三位大學士正坐在文淵閣中堂,討論著什么事情。
首輔趙志皋今年已經七十七歲了,從六十七歲入閣開始算,至今正好十年。
陳于陛、余繼登等只差一步入閣的五十多歲年輕人都被熬走了,但快八十的趙首輔還在為大明辛勤工作。
在原本歷史上,趙志皋就是個皇帝推出的擋箭牌,一直被外朝清流勢力狂罵,自身也沒什么根基勢力,在首輔位置上受盡了窩囊氣。
所以從萬歷二十七年開始大部分時間,趙首輔都稱病不出,一直到明年也就是萬歷二十九年病故。
不過在本時空,趙首輔的日子比較舒心,眼不花了氣不喘了,走路也快了,渾身特有勁。
林泰來走進文淵閣的時候,看了趙首輔精神矍鑠的樣子就知道,趙老頭明年且死不了。
像什么吏部尚書沈一貫啊、戶部尚書于慎行啊,署理禮部的朱國祚啊,掌院翰林學士曾朝節啊,都繼續等著吧。
又看了看另外兩位大學士朱賡和李春,林泰來很謙遜的說:“我欲與首揆共商國是,敢請二位閣老暫且回避于東閣。”
次輔朱賡大度的笑了笑,但三輔李春不滿的說:“我乃閣臣,何事不能與聞?”
隨著年齡漸長,林泰來的脾氣也好多了,被大學士李春頂撞后,也只是溫和的回應說:
“聽聞李閣老故鄉在川東南,看地圖距離播州不過數日里程。
不知道你們家族有沒有私通楊應龍啊,有沒有支援楊應龍叛亂啊?向叛軍販賣鹽鐵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是不是莫須有?”
李春:“.”
你惹他干嘛?次輔朱賡扯了扯李春,就一起出了文淵閣,暫時去東閣喝茶。
在林泰來面前,趙首輔還是很放松的,“明年皇長子年滿二十,朝堂又要不得安寧了。”
連文震孟和馮夢龍這兩個菜雞都能看出的事情,趙首輔怎么可能覺察不到?
他又繼續說:“其次,因為皇上向各地大肆派遣礦監稅監的事情,近期已經民變四起,朝臣少不得要與皇上力爭。
第三,皇上近來與大臣斗氣,故意將一些任用官員的奏疏留中不發。如今朝廷開始出現缺額不補、任滿不升的情況,很多大臣對此非常不滿。
如此多矛盾交織在一起,明年朝堂形勢肯定混亂。”
但林泰來對趙首輔擔心的情況卻毫不在意,輕飄飄的說:“你說的這些都是小事,明年國本鬧劇也該結束了。”
聽到林泰來如此判斷,趙志皋心里大喜,“真能結束?”
林泰來非常肯定的說:“天下豈有二十歲仍不被立儲的皇長子?皇上還能置祖宗于不顧?”
趙首輔便徹底放了心,輕松的說:“若東宮確立,沒了國本之爭后,朝堂就能清靜多了。”
從萬歷十四年開始,持續十幾年的國本之爭幾乎成了朝堂上最大的主旋律。
各方利益不停的夾雜進來,很有規律的每隔三年左右,就要集中爆發一波斗爭,好多大學士和禮部尚書為此而走人。
只要國本這事不解決,就仿佛有一柄利劍懸在內閣的頭上,隨時有可能落下。
想至此處,趙志皋又長嘆道:“若能在我任上結束國本之爭,我這首輔生涯就完整了。”
在他當首輔期間,與林泰來合力打贏了三大征、徹底解決了倭寇之患、緩解了財政虧空,若還能結束國本鬧劇,那就堪稱完美了。
于是趙首輔不由得心生對林泉之樂的向往,似乎可以考慮退休了?
等立了太子后,自己便可以見好就收、辭官歸鄉,就是史書上也可以列名的完人了。
縱觀大明朝,能有幾個比自己更善始善終的首輔?
林泰來察言觀色,便知道趙老頭的心思了,便勸道:“國本之爭完結并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你仍不可松懈啊。”
趙志皋有點言不由衷的說:“現在國本未定,言之尚早。”
林泰來沒再多說什么,與趙志皋聊完明年的情況,就起身告辭了。
周應秋和董其昌仍然在午門外等候,看著林泰來雙眉緊鎖的樣子,就問道:“有什么狀況?”
林泰來說:“趙首輔已有退意。”
對此周應秋和董其昌對此也沒法說什么,人在各階段的追求總會有變化的。
沒當首輔的人想當首輔,當首輔當夠了的人則想的是如何善終。
趙志皋今年七十七明年七十八,開始考慮如何安全退出也是人之常情。
周應秋試探著說:“九元公是如何想的?不想讓趙首輔致仕么?”
林泰來態度明確的答道:“我這次留在京師,就是為了應對各種各樣的變局,趙首輔的問題也在此列。
目前沒有更合適的代替人選,只要他還能動,組織上就需要他繼續當首輔。”
周應秋臉色漸漸凝重,游離在京師之外多年的林坐館這次都要親自坐鎮京師,看來明年很關鍵。
走出承天門時,林泰來又對周、董二人說:“無論是終結國本之爭,還是首輔去留,我心里有數。你們二人不必多想,先過個好年吧!”
周應秋拍馬說:“這大明的天下,真要靠九元公扶保啊!”
臘月過完,就迎來了萬歷二十九年的元旦,不過并沒有大臣去準備元旦大朝會。
果不其然,皇帝按慣例下旨免朝,君臣各自過年不必相看兩厭。
林泰來正在家里接見各路人馬,卻猝不及防的被抓去當差了。
按照規矩,朝廷在正月安排有郊祀之類的典禮。
正常情況下由皇帝親自主持,如果皇帝懶得出席,就由國公、駙馬之類的角色代行,這是慣例。
不過今年萬歷皇帝卻沒選擇成國公或者英國公這種老字號,下旨由帶方侯林泰來代行郊祀之禮。
于是林君侯在最冷的季節里,上天壇地壇吹了兩天寒風,兢兢業業的代替皇帝祭祀天地。
等到正月過完,禮科右給事楊天民率先上疏請求立儲,又一次拉開了國本之爭的大幕。
請:m.minguoqiren.la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