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大明話事人 >> 目錄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歷十三年的年終 |
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歷十三年的年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話事人 第二百二十八章 萬歷十三年的年終 第二百二十八章萬歷十三年的年終第二百二十八章萬歷十三年的年終:、、、、、、、、、最新網址:ishuquge 在老家辦完了流水席,林大官人準備前往木瀆港坐鎮。 高長江也想跟著林泰來去木瀆港,但被林泰來拒絕了,并打發他回南濠街。 高長江不滿的說:“市管所的事務都是雞毛蒜皮的,沒什么意思,哪有稅關或者工程轟轟烈烈波瀾壯闊。” 林泰來卻囑咐道:“你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去城里宣傳張四維余毒,即使不能家喻戶曉,也要做到路人皆知。” 高長江頓感生無可戀,辛辛苦苦奮斗半年,工作還是造謠。 當初散布老盟主的謠言時,好歹還是有理有據,現在說這“張四維余毒”,簡直是張口就來,不要任何證據了。 還有,誰家軍師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散布謠言?簡直大材小用! 等林大官人把散布謠言、承包工程、錢糧征收等各項任務都分派出去后,便一頭扎進了稅關事務。 木瀆港分關開關后這三個月,稅銀征收進度緩慢,如果完不成五千兩的年度任務,林大官人沒法向稅使王之都交代。 對于王之都的新城王家,林大官人是想著做長線的,這不是錢不錢的問題,當然必須要幫王之都把政績刷上去。 目前階段性業績不理想,主要也是因為開關后,各項制度都在草創和摸索,但林大官人這個唯一能決策的人卻總是不在,所以導致稅關工作特別散漫,沒有一定之規。 事到如今,林大官人不得不親自狠抓稅關業務,力促稅關早日走上正軌。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也就是在整個十一月份,林大官人哪里也沒去,老老實實在木瀆港坐班。 對于整年都在東奔西走、南征北戰的林大官人來說,這一個月算是過的非常安穩了。 除了繁忙公務之外,閑暇時間也都用來造人,社團內部戲稱的兩位“娘娘”也都競賽似的的拼盡全力迎合。 先前高長江的諫言沒錯,為了穩定社團人心,必須該有接班人了。 社團跟家族畢竟不一樣,江湖兒女不拘小節,不必太講究禮法,該生就生,只要社團內部認可就行。 穿越者也得入鄉隨俗,不可能驚世駭俗,而且林大官人的時間不多了,明年開春后必定又會安穩不下來。 在這一個多月里,就連最重要的冬至節,林大官人也是在木瀆港度過的。 在農業社會時代,冬至節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在蘇州習俗里,冬至節尤其重要,不亞于春節。 時間已經到了十二月份,萬歷十三年即將過去。 近期蘇州城官場上發生了很多事情,明面上與“遠在”二十里外木瀆港的林大官人無關。 但在懂行人心里,樁樁件件都和林大官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最震動的一件事,就是經過趙巡撫彈劾,朱知府突然被撤職,進京接受勘察后另行任用。 用街頭巷尾流行的話說,就是張四維在蘇州城最大的爪牙被驅逐了。 如今城里人人都知道,張四維余毒最大的就是一府一縣一大王。 一府就是蘇州府知府,一縣就是吳縣知縣,一大王就是東山王家。 這個組合名稱十分簡單好記,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是高長江創造并散布出去的。 不得不說,高長江在宣傳工作中不斷成長,進步趨勢還是很喜人的。 已經從完全依賴坐館進步到,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創作。 現在一府被去除了,也不知道一縣一大王的未來會怎樣。 另外一件大事,就是趙巡撫向朝廷奏請,豁免蘇州府近十年拖欠錢糧,朝廷準許了。 這是一件萬民稱頌的德政,把抗稅風波的怨氣消散了不少。 主意是林泰來出的,但林泰來卻不能站在前臺,他很明白這是屬于趙巡撫的榮光。 還有一件事,這日高長江從蘇州城來到木瀆港,并且帶來了長洲縣知縣袁宏道的書信。 蘇州城里如果有人給林泰來寫信,一般都是送到南濠街施家巷更新書院,然后再由高長江轉送過來。 高長江稟報說:“聽說袁縣尊準備前往工地視察,估計這信是邀請你同去的。” 長洲縣在縣境最南端,也就是臨近吳江縣的地方,開始了古三江口疏浚工程。 第一期工段約為十里,采取了與過往不同的官督民辦的承包方式,由林氏工程二隊承包。 這才施工一個月,知縣袁宏道就迫不及待的打算前往視察,并且要刻文立碑。 面對袁知縣的邀請,林泰來拒絕說:“你代替我出席,而我就不親自去了。 畢竟那是袁縣尊的舞臺,我就不要喧賓奪主了。” 高長江深以為然,與坐館打交道這么久了,他很了解情況。 在自家坐館身上,很有一種“搶風頭”的被動天賦。 經常出現那種明明沒有主觀意識,卻還是自動搶了風頭的情況。 為了避免出現這種情況,還是不去為妙,畢竟袁縣尊是友軍。 隨后高長江又說:“另外坐館托我詳細打聽滄浪亭的情況,現在已經尋摸明白了。” 這段時間,林大官人的日子很枯燥,終于聽到個能引起他巨大興趣的事情了。 作為跺一跺腳就能讓蘇州城晃三晃的人物,連個正式府邸都沒有,簡直就是笑話。 但林大官人又是個講究人,不愿意甘于平凡,而不屬于私人所有的滄浪亭就是林大官人覬覦的目標。 “快說!到底是怎么個情況?”林泰來催促道。 高長江就繼續說:“這滄浪亭地處城南,目前整個園林占地不到二十畝.” 聽到這里,林大官人頓時皺起了眉頭,有點不滿意的說:“如此名園,原來這么小?怎么才二十畝?” 高長江無語,現在滄浪亭又不是坐館伱的產業,你有啥資格嫌棄小啊? 林泰來對比說:“城里這些園子里,拙政園二百畝就不說了,就連那怡老園也有八十畝!” 高長江勸道:“真不算小了,二十畝的園子在蘇州城里,也算的上中型了。 更何況還有歷史加成,這個面積匹配坐館你的地位綽綽有余。” 說完了后高長江也不明白,自己到底在勸什么?勸坐館巧取豪奪也要腳踏實地? 林泰來嘆道:“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萬一再過幾年,二十畝又匹配不上我的地位了呢?” 高長江轉身就走,如果坐館看不上滄浪亭,那還匯報個屁。 林泰來連忙按住了高長江,“來都來了,你先說完!” 高長江動彈不得,無可奈何的繼續稟報: “先前滄浪亭一直荒廢了很久,直到嘉靖朝時,才有旁邊大云庵僧人募資重修滄浪亭。 所以從那以后,滄浪亭一直歸大云庵管理。 現如今的滄浪亭,其實就是大云庵的附屬園林,可以視為整個大云庵的一部分。” 林泰來不禁感慨說:“這幫和尚可真有錢啊,一個二十畝的園子,說重修就修了。 如此歷史級名園落在一群和尚手里,是不是有點浪費了。” 然后高長江又提醒說:“大云庵不只是個普通寺廟,與蘇州文人交游頗多,與很多名士都有聯系。 比如當年大云庵重修滄浪亭時,就是請的一代名家歸有光撰文紀念。” 什么名士不名士的,林泰來完全不鳥,只是問道:“長洲的袁縣尊怎么說?” 吳縣和長洲縣的分界線是臥龍街,滄浪亭在臥龍街東側,所以歸長洲縣管轄。 林泰來的意思就是,袁縣尊能不能幫什么忙,把地方奪取過來。 高長江便答道:“袁縣尊愛惜羽毛,不愿意無緣無故的承擔惡名。” 林泰來點了點頭,這都在意料之中。 袁宏道這種名士都是崇尚佛道的,袁宏道本身宗教觀又比較傾向佛教,讓他去對寺廟下手,屬實有點難為人了。 林泰來便吩咐道:“等我把年底稅關的事務做個收尾,就進城去親眼看看,然后再做計較。” 高長江又想起其他事情,“你大哥也托我捎話,城門接近完工了,你什么時候去看一眼?” 林泰來答道:“再過半個月,我去城里,正好一并看了。” 如此又過了半個月,就到了十二月下旬,真正的年底時間。 在這個時間,大部分衙門都會封印,停止辦公,準備過年。 稅關雖然不會停止征稅,但其他公務也都暫停了。 于是時隔將近兩月后,主要也是軍備競賽的兩位“娘娘”雙雙報喜了,林大官人終于有閑情逸致,從木瀆港稅關脫身出來,前往蘇州城巡視了。 乘坐修復一新的神威烈水號,林大官人先回到了南濠街。 他先在更新書院里坐了坐,與大哥林時來匯合。 然后又沿著南濠街向北走了一里多地,就來到了新城門工地。 遠遠的就看到,有一大群閑人站在那邊指指點點,一座能大幅度改善交通的新城門還是很吸引人的,足以成為最熱門的談資。 整個蘇州城,最繁榮的地方就是西北部分,交通最擁堵的地方也是西北部分。 如果這座擁有水陸兩道的新城門全部修建成功,能在城內外之間,增加一倍水道通行能力,一半以上的陸道通行能力。 更直觀地說,如果坐船進出城,堵在城門的時間至少能縮短一半。 如狼似虎的手下們分開了人群,讓林泰來走進護城河邊,仔細打量著護城河對岸的新城門。 林老大自豪的介紹說:“在最高峰時候,同時動用過七千多工匠差役,緊趕慢趕,終于能按照你的要求,陸門能在年底前完工。 我敢說,咱們這新城門,比老閶門更加雄壯! 現在就缺個題字了,你說城門應該叫什么名字?林門是不是太高調了?” 林泰來隨口道:“關于城門名字,不該是知縣考慮的事情么?” 林老大直接說出了吳縣最大的秘密:“鄧縣尊就是個擺設了,最終還不是聽四弟你的?” 林泰來又走到正前方橋頭,望了幾眼新城門,后世見慣了高樓大廈的他,也不覺得多么雄壯。 再仔細看,又發現了問題所在。 按道理說,從透過城門的門洞看向城里,看到的應當是街道。 但現在從新城門的門洞看過去,卻什么景也看不到,黑乎乎的一片,仿佛門洞被堵住了一樣。 林泰來指著門洞,笑道:“還是不通么?” 林老大很無奈的說:“城里那邊被王家怡老園的院墻堵著,他們又不肯拆,當然不通了。 你又說只管先修城門,不要管王家,所以就成這樣了。 現在還有個情況,如果不拆王家園林,就無法開辟水道,新城門的水門也就無從談起。” 這時候,人群里有促狹的人叫道:“林解元!難道修個城門只是此路不通的樣子貨?” 林泰來修養漸好,沒搭理那些無聊的人,又從胥門進了城,繞到了新城門的另一邊。 結果根本走不到新城門近前,被王家的怡老園堵得嚴嚴實實。 林老大摩拳擦掌的問道:“莫非養工百日,強拆園林,正在今日? 將那些還沒散去的工匠召集起來,轉眼間就能拆平這片,讓王家反應不過來!” 林泰來搖了搖頭說:“不用我們動手,時間到了,這園林自然就會倒的。” 正在這時候,怡老園大門忽然響起了密集的爆竹聲音。 有王家的家奴搬著一筐銅錢出來,給過往人群灑喜錢。 原來年前朝廷封賞老臣,王家頭面人物、王鏊嫡長孫、原太常寺少卿王有壬也得到了朝廷恩典,加到了三品待遇。 林大官人也走上前去湊熱鬧,結果他才站在大門口,就像是捅了馬蜂窩,登時有一大群武裝家奴護衛著王禹聲出來了。 林泰來指著新城門說:“城門已經建好了,包庇你們的知府也滾蛋了,你們王家還不肯行個方便?” 王禹聲依然驕傲,“流水的衙官,百年的世家!就連朝廷施恩,也會記得我們王家一份! 你這種暴發戶,又怎能理解?你能驅逐一個知府又如何?我們王家又豈會怕了你?” 林泰來搖頭道:“你錯了,歷史是由人民群眾書寫的,什么世家都是虛妄。 勸你們王家好自為之,在春節之前拆掉阻礙城門的園林,不然后果自負。” 王禹聲放狠話說:“你若敢動怡老園一磚一瓦,我們王家就敢把官司打到京城! 就算是申閣老當面,也不可能偏向你!” 林泰來“哈哈”一笑,“你以為你還會有打官司的機會么? 勿謂言之不預也!等到后悔時,不要說在下沒禮貌!” 繼續過度,明天應該就能構思好下階段的劇情了。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大明話事人相關推薦:、、、、、、、、、(明智屋中文沒有,更新及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