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混在墨西哥當警察 第640章又搞砸的英國人。
英國倫敦,唐寧街10號內洋溢著一種志得意滿的氛圍。
“干得漂亮,先生們!”首相對著幕僚們舉起香檳杯,“維克托這個莽夫終于頂不住壓力退縮了,麥德林將成為我們展示英國標準的舞臺,讓全世界看看什么是真正的人道干預與秩序重建!”
“也是我們向拉美地區重新展示肌肉的好時候,美國倒下了,歐盟和西方世界需要一個新的扛把子,日不落帝國,終究是日不落,為了我們的帝國,干杯!”
一幫人歡呼雀躍著。
可是他們忘記了一個忌諱。
不能半場開香檳的!
英國媒體更是鑼鼓喧天。
《泰晤士報》頭版標題是《正義的接管:英國軍隊將點亮麥德林的黑暗》。
《衛報》則評論道《從戰爭罪到救贖:英國的責任時刻》。BBC滾動新聞里,評論員們信誓旦旦地表示,英軍的到來將“終結暴力循環”,“為飽受摧殘的麥德林帶來久違的法治與人權尊嚴”。
為了彰顯這種歷史性時刻和道德制高點。
英國國防部和BBC策劃了一場盛大的“入城式”,他們將進行全直播。
一支裝備精良、軍容嚴整的第16空中突擊旅先遣隊,乘坐裝甲運兵車和輕型戰術車輛,在數架武裝直升機的護衛下,沿著麥德林主干道“解放者大道”緩緩開進。
車身上懸掛著醒目的英國米字旗和象征和平的橄欖枝圖案。
BBC的現場直播團隊就在打頭的指揮車上,鏡頭對準了街道兩旁。
首席記者莎拉·瓊斯拿著話筒對著鏡頭:“各位觀眾,您正在見證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曾經被暴力和恐懼籠罩的麥德林,此刻正迎來希望的曙光,英國士兵們堅毅的面龐,代表著國際社會對和平與人權的堅定承諾!看,街道兩旁,有市民在向我們揮手致意!雖然人數不多,但這無疑是黑暗中的第一縷光明。”
“他們等待英國人的文明許久!”
鏡頭掃過,確實有零星幾個膽大的市民在破敗的窗口或巷口探頭觀望,臉上混雜著麻木、好奇和一絲不易察覺的警惕以及仇恨。
車隊繼續前行,駛向市中心廣場。
那里曾經是墨西哥前線指揮部,現在被計劃作為英軍臨時的指揮中心和安全區的象征。
莎拉·瓊斯還在熱情洋溢地介紹著英軍將如何建立安全通道、分發人道物資、甄別和安置放下武器的相關人員。
一切都看上去井井有條。
就在這時!
“砰!”
一聲清脆得如同炸裂玻璃瓶的槍響,突兀地撕破了直播中刻意營造的和平序曲!
直播鏡頭劇烈地晃動了一下,莎拉·瓊斯的聲音戛然而止。
緊接著,是爆豆般的密集槍聲從四面八方響起!
子彈打在裝甲車厚重的鋼板上,發出刺耳的“叮當”聲和跳彈的尖嘯!更多的子彈則呼嘯著射向隊列中防護相對薄弱的輕裝甲車和步兵!
“RPG!!!”一聲凄厲到變形的英語從通訊頻道里炸開!
只見一枚拖著尾焰的火箭彈,從一個黑洞洞的下水道井口猛然竄出,直撲打頭的一輛“FV107“彎刀”裝甲偵察車!
轟隆!!!
劇烈的爆炸在直播鏡頭前發生!
那輛“彎刀”瞬間被烈焰和濃煙吞噬,車身被炸得向上彈起,零件四散飛濺!
灼熱的氣浪甚至讓直播鏡頭瞬間過曝,變成一片刺眼的白光!
“上帝啊!我們遭到攻擊!重復!我們遭到猛烈攻擊!!”莎拉·瓊斯驚恐萬分的尖叫終于沖破喉嚨,刺穿了直播信號,也刺穿了所有觀看直播的英國觀眾和世界輿論的耳膜!
直播畫面劇烈地抖動、旋轉,鏡頭掃過之處,盡是地獄般的景象:
原本“堅毅”的英軍士兵此刻狼狽不堪,有的被突如其來的火力壓制得抬不起頭,蜷縮在車后或路障旁。
有人中彈倒地,痛苦地翻滾、哀嚎,鮮血迅速在骯臟的路面上蔓延開。
一輛運輸卡車被機槍火力掃中油箱,燃起熊熊大火,濃煙沖天而起。
幸存的士兵驚慌失措地尋找掩體,胡亂地向四周可能藏匿襲擊者的窗口、廢墟、巷口開火還擊,槍聲、爆炸聲、慘叫聲、命令與咒罵聲混雜在一起,震耳欲聾。
幾個身影敏捷如鬼魅,穿著平民衣服或破爛的武裝分子裝束,利用下水道口、炸開的墻壁豁口、甚至燃燒車輛作為掩護,用突擊步槍、機槍甚至老舊的霰彈槍,對著陷入混亂的英軍車隊瘋狂傾瀉火力。他們的戰術動作極其熟練,打幾槍就立刻轉移位置,顯然是麥德林地頭蛇,對城市的地形爛熟于心!
“請求空中支援!我們被包圍了!敵人數量不明!火力兇猛!有重武器!重復!請求緊急空中支援!”英軍指揮官在通訊頻道里的嘶吼充滿了難以置信的恐慌和絕望。
直播畫面最后定格在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特寫:一名滿臉是血、頭盔被打飛的年輕英軍士兵,眼神渙散地對著鏡頭,背景是燃燒的車輛和混亂的戰場,下一秒,信號中斷,屏幕變成一片刺眼的雪花。
倫敦,首相辦公室內,香檳杯還舉在半空,但所有人的笑容都僵死在臉上,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靜和屏幕雪花發出的“滋滋”噪音。
首相的臉色由紅轉白,再由白轉青,最后變得一片死灰。
世界輿論一片嘩然!
前一秒還在歌頌“英國標準”和“人道曙光”的媒體,后一秒就被這血淋淋的直播畫面抽得啞口無言!
《麥德林“解放”變“屠殺場”?英軍入城時遭血腥伏擊!》
《直播中斷前的慘叫:BBC記者親歷英軍地獄時刻》
《麥德林毒販將槍口轉向新主人!》
《“安全通道”成死亡陷阱,英國戰略遭致命打擊!》
標題一個比一個驚悚,充滿了巨大的諷刺。
國家宮辦公室內,卡薩雷看著衛星傳回的實時畫面和全球爆炸的新聞標題,之前的憤怒一掃而空,只剩下目瞪口呆,隨即爆發出解氣的大笑:“哈哈哈哈!老大,你看到了嗎?!英國佬!他們的入城儀式上帝啊,這比最好的喜劇都精彩!他們以為他們是去摘桃子的?結果一腳踩進了絞肉機!活該!讓他們嘗嘗麥德林下水道耗子的厲害!”
卡薩雷的笑聲在寬敞的辦公室里回蕩,帶著一種酣暢淋漓的快意。維克托看著屏幕上那定格在雪花前的混亂畫面,他心里的郁結確實消散了大半,雖然不道德,但看對方吃癟,還是挺爽的。
他聲音平穩,“倫敦那些老爺們,還有那些坐在演播室里滿嘴人道、秩序的評論員們,他們根本不懂麥德林,他們以為穿著锃亮的軍靴,舉著和平的旗幟,就能讓這里的豺狼變成溫順的綿羊?”
“西方的圣母腔調,只會讓這些盤踞在下水道里的老鼠覺得有機可乘,覺得軟弱可欺,他們只認一樣東西。”
維克托轉過身,眼神銳利,“那就是血與火鑄成的恐懼,只有讓他們付出承受不起的代價,他們才會知道,誰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仁慈?那只會換來得寸進尺。”
他敲擊桌上的鍵盤,手指飛快地在社交媒體的界面上敲打。
幾秒鐘后,一條簡潔卻充滿力量的信息發布了出去:
“真正的人,懂得知錯能改,很顯然,麥德林的毒販沒有這些,應該送他們全部去見上帝。”
這條信息沒有直接提及英軍,沒有歡呼勝利,卻像一記無形的耳光,狠狠抽在英國政府和那些鼓吹接管的媒體臉上。
它提醒著所有人:你們招惹的,絕非什么能用國際標準輕易規訓的對象。
與此同時,在麥德林那條已化為煉獄的“解放者大道”上,通訊頻道里充斥著絕望的嘶吼和電流的噪音:
“獵鷹!獵鷹!這里是先遣隊!我們被壓制在十字路口!傷亡慘重!重復,傷亡慘重!我們需要空中支援!立刻!馬上!”
“迫擊炮!三點鐘方向!隱蔽!!”
“醫療兵!這里需要醫療兵!該死!擔架被打穿了!”
“彈藥告急!誰還有步槍彈匣?!手雷也行!”
倫敦,唐寧街10號的死寂被急促的腳步聲和刺耳的電話鈴聲打破。首相臉色難看,嘴唇哆嗦著,剛才的志得意滿早已蕩然無存,只剩下難以置信的恐慌和一種被當眾扒光的羞怒。
幕僚們像無頭蒼蠅一樣,外交部的電話被打爆,國防部的指揮中心亂成一團。
“聯系美國佬!他們在巴拿馬不是有基地嗎?!”
“法國!西班牙!他們在加勒比也有力量!快!”
“哥倫比亞政府呢?!讓他們派兵!這是他們的國土!”
然而,遠水難救近火,哥倫比亞政府的回應曖昧而無力。
有人在一片混亂中提出了那個名字:
“墨西哥!墨西哥也是盟軍的一份子!距離最近!他們有能力干預!”
這個提議像一根針,瞬間刺破了首相最后的體面。
他猛地一拍桌子,聲音因激動而尖利:
“不!絕對不行!去找墨西哥人?!絕對不行!”
“向維克托那個屠夫搖尾乞憐?!向那個剛剛羞辱了我們整個國家的人低頭?!就在幾個小時前,全世界還在看著我們接管麥德林!現在你讓我去求他?絕無可能!”
他猛地一拳砸在厚重的紅木辦公桌上,震得桌上的水晶煙灰缸嗡嗡作響,“我的自尊心?不!是整個大不列顛的尊嚴!我們還沒輸!一次該死的伏擊算什么?巷戰本來就充滿意外!”
“讓國防部想辦法!立刻!馬上!我們有的是力量!”
幕僚們噤若寒蟬,面面相覷。
英國防長馬爾科姆·里夫金德艱難地開口:“首相先生增援需要時間空降部隊最快也要24小時才能組織起有規模的投放而且麥德林城區復雜,空中打擊很難精確清除那些分散的襲擊者,平民傷亡會…”
“我不管!”首相粗暴地打斷他,“我要看到行動!立刻!讓在巴拿馬的部隊待命!聯系我們在哥倫比亞的朋友,讓他們的人頂上去!辦法總比困難多!但去找墨西哥人?想都別想!那是恥辱!”
看看,這就是雙標。
現在輪到自己人了,平民也不管了。
嘖嘖嘖……
英吉利老佛爺…
與此同時,數千公里外的墨西哥城,氣氛卻截然不同。
總統府內雖然保持著官方的克制,但難以掩飾的輕松甚至一絲幸災樂禍的氣氛在私下彌漫,而在城市的酒吧和電臺里,則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最新消息!特大新聞!倫敦的紳士們在麥德林踢到了鐵板!還是帶血的鐵板!”一個充滿磁性的男聲在晚間熱門電臺節目里響起,背景音樂是經過改編的、帶著明顯揶揄口吻的英國軍歌旋律。
“BBC的盛大直播變成了全球直播的‘陣亡秀’!讓我們為遠在哥倫比亞,正在下水道里和耗子英勇作戰的英國勇士們…點一首歌怎么樣?”
電臺里隨即響起了一段跑調的、用歡快墨西哥街頭小調風格演唱的《擲彈兵進行曲》:
“擲彈兵們,勇敢前進麥德林的地獄歡迎你!
下水道的老鼠在微笑,RPG為你放禮炮!
香檳的味道如何?不如硝煙來得美妙!
堅持住啊,約翰牛,別讓日不落成了大笑料!啦啦啦”
酒吧里爆發出哄堂大笑和口哨聲。
電視屏幕上反復播放著BBC直播中斷前那混亂血腥的畫面,配上主持人故作嚴肅卻難掩調侃的評論:“看來英國標準在麥德林遇到了嚴峻的本地化挑戰,毒販們的歡迎儀式顯然讓倫敦的紳士們措手不及。”
社交媒體上更是充斥著墨西哥網民的辛辣諷刺和表情包,將英國士兵狼狽的畫面與之前媒體高調宣傳的“秩序重建”圖片進行對比,配文諸如:“人道干預進行時”、“點亮黑暗的正確方式?”、“日不落帝國的全新高光時刻!”。
就在倫敦焦頭爛額、墨西哥冷嘲熱諷之際,哥倫比亞戰場的南線,風云突變!
原本在盟軍持續打擊下,收縮防線、損失慘重、幾乎奄奄一息的卡利集團,敏銳地捕捉到了這個千載難逢的戰機。
“英國人栽了!干死南線的盟軍!”卡利前線指揮官幾乎是咆哮著下達了命令。
積蓄的最后力量,如同瀕死毒蛇的最后一咬,在盟軍南線部隊還沉浸在麥德林突發事件的震驚和通訊短暫混亂中時,驟然發動!
他們不再龜縮防守,而是利用熟悉的地形和盟軍瞬間的松懈,發起了兇猛的反撲。
猝不及防的盟軍南線部隊,尤其是哥倫比亞政府軍,瞬間陷入了混亂,精心構筑的陣地被多點突破,補給線遭到襲擊,指揮所被炮火覆蓋!短短數小時內,盟軍在南線付出了慘重代價,大片之前艱難奪取的區域得而復失,整個戰線岌岌可危,數月的推進成果幾乎化為烏有!
“完了!南線崩潰了!”盟軍內一片絕望的哀嚎,這突如其來的雙重打擊(麥德林慘敗南線潰退)徹底粉碎了之前“勝利在望”的樂觀情緒。
這血淋淋的現實,如同一盆冰水,狠狠澆在了哥倫比亞國內那些原本還抱有一絲幻想、甚至暗中期待借英國之力解決維克托和毒梟問題的反對派政客頭上。
他們看著戰報,手都在發抖。
麥德林那些連英國正規軍都敢伏擊、并且能造成如此慘重損失的“下水道耗子”遠比他們想象的更可怕、更無法無天!
英國人都罩不住!
那誰還能?他們之前的盤算,此刻顯得如此幼稚和危險。
一種深入骨髓的恐懼,取代了所有的政治算計。
而在哥倫比亞北部,由維克托麾下精銳部隊“守衛”的一處設施內,被彈劾的哥倫比亞前總統阿曼多·貝內德,安靜地坐在一張椅子上。
房間里有電視,屏幕上也正播放著麥德林慘劇和南線崩潰的新聞。他的副官拿著不斷震動的衛星電話,屏幕上顯示著來自波哥大、來自倫敦、甚至來自柏林的無數未接來電。
副官低聲請示:“總統先生倫敦的電話又來了,非常緊急,還有波哥大那邊…”
阿曼多眼皮都沒抬一下,“我沒有那么多時間,我現在要和墨西哥的埃里希·曼施坦因將軍和巴西防長談論“哥巴”駐軍聯盟,讓那些小丑…死一邊去!”
他的心里有些酸爽的。
一幫瞎了眼的反對派,下注都下錯了,活該!
他也在等,等著清算他們。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