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學霸的軍工科研系統 第1477章 海龍的爪牙
兩個月后。
當鄭輝乘車停在興城基地門口時,天色已經有些暗了。
降下車窗之后,冬末遼西大地的冷峻海風裹挾著咸濕的氣息撲面而來,逼得他下意識緊了緊身上的大衣。
基地門口的衛兵檢查了他的證件,目光在那張嶄新的海軍軍官證上多停留了幾秒。
“鄭輝少校,歡迎您加入海軍。”年輕的中尉向他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語氣中還帶著幾分玩笑。
由于艦載固定翼航空兵的特殊性,這支部隊在成立時被授權從全軍,而不是全海軍范圍內挑選優秀飛行員。
鄭輝早在2008年底就來到這里開始參與集訓,但卻一直都是以空軍飛行員的身份——
一來是艦載機飛行員的淘汰率不低,萬一通不過測試還要回原單位,所以不可能在結果出來之前就就把身份給換了。
二來,除非是整建制轉隸,否則單獨完成軍種更換的手續相當繁雜。
總之,直到前兩天,他和另外兩名空軍同志才正式完成編制上的變化,換上了代表海軍的藏青色制服。
在接回軍官證的時候,鄭輝心里泛起一絲微妙的感覺。
對于那支駐扎在祖國西北的老部隊,他當然是有感情的。
如果只是單純轉海軍,哪怕會因此而被調往東部發達地區,那他也肯定不會報名。
但這可是艦載機誒。
至少在此時此刻的華夏,恐怕沒人能經受住這樣的誘惑。
車子七拐八繞地進入基地內部,鄭輝下意識地望向遠處的防空區域。
剛剛起步的艦載航空兵還沒到練習夜間起降的階段,因此按照常理,這個時間一般是用那幾架殲15在模擬甲板上進行調度和系留訓練。
不需要飛行員參加,但相比飛行訓練,往往更加熱火朝天。
然而,今天的模擬訓練區域內卻是異常安靜,幾個分別模擬殲15、直12和直9的調度模型全都被蓋上了一層軟罩,以免受到鹽霧環境的侵蝕。
顯然,地勤今天壓根沒有開展訓練的打算。
在另一個方向的停機坪上,8架飛機分別停在屬于各自的機庫下面,而一架運9運輸機靜靜地停在其中一個機庫附近。
周圍,幾名穿著深藍色作訓服的工作人員正忙碌地操作著轉運設備,明顯是在進行卸貨。
稍遠處,還站著幾名荷槍實彈的警衛。
“奇怪……”
鄭輝瞇起眼睛,試圖看清那架運9正在卸下的貨物。
那是一個被迷彩雨布嚴密包裹的長條形物體,從沒有被機艙遮擋住的部分來看,至少有四到五米,甚至更長。
由于距離太遠,他無法辨認具體是什么,但直覺告訴他,那絕不是普通的飛機零件。
興城基地作為海軍航空兵的主要訓練場,備件消耗水平遠超同級單位,因此通常都是由伊爾76這類重型運輸機負責運送航空物資。
中型的運9很少出現在這里。
“咱們又要接什么新裝備了么?”
下車之前,他向坐在副駕駛上的跟車軍官詢問道。
后者搖搖頭:
“你們飛行員都不知道的事情,我一個小車連的連副怎么會知道?”
鄭輝其實是覺得自己近幾天都不在單位,有可能錯過了一些信息。
但想了想覺得對方說的也沒錯,所以例行謝過對方之后,就拎起行李打開車門準備下車。
“鄭少校!”
就在這時,一個洪亮的聲音從身后傳來。
鄭輝轉身,看到一名上尉軍官正快步向他走來。
“李干事,有事?”
“我剛準備到宿舍送文件來著,正好在樓下碰見您,剛接到通知,今晚七點在3號會議室有個會,您需要參加。”
鄭輝看了看手表——17:20,并非正課時間。
一般會議很少會在這種時候召開。
“什么性質的會議?”
他問道,同時注意到李少尉的表情有些微妙的變化。
“具體內容我不清楚,只是奉命通知。”
李干事遞給他一張門禁卡:“這是您的臨時通行證,3號會議室在指揮樓二層,需要刷卡進入。”
接過卡片,鄭輝心中的疑惑更深了。
3號會議室是基地最高級別的保密會議室之一,只有同樣駐扎在這里的特種機團偶爾會用,一般是在針對空自或者韓國空軍的任務之前。
然而,靠通知而非號聲告知,而且他也沒接到提前歸隊的要求,說明不是作戰任務。
再說他們部隊也遠沒有形成戰斗力,就算需要幾架飛機護航,附近也有另外一個裝備殲11BH的海航旅。
他想起那架運9和神秘貨物,隱約感覺到某種重要的事情即將發生。
“我明白了,會準時參加。”
鄭輝點點頭,決定先到臨時宿舍放下行李,然后直接前往會議室。
18:45整,鄭輝提前十五分鐘站在3號會議室門前,刷卡后推門而入。
眼前的景象讓他微微一怔——會議室里只有不到十個人,而且大部分都是基地和部隊的高級軍官,他立即認出了艦載機部隊的王煒參謀長、基地作戰中心的畢奉春主任、還有幾位技術部門的負責人。
沒有職位的飛行員只有兩個,包括他自己和另一名來自東海艦隊的林書巖少校,曾經參與過當年那場對抗F22的行動。
只可惜被分配的巡邏區域過于偏僻,沒能打上照面。
“鄭輝,先坐吧。”坐在會議桌右側首位的王煒大校向他點頭示意,然后轉向另外幾人:“既然大家都這么早到了,那我們就提前開始,不卡著七點鐘了。”
鄭輝迅速走到一個空位前,挺直腰板坐下。
王煒是海軍航空兵有名的“鐵面教宗”,參與編寫了華夏第一套艦載機訓練大綱,現在擔任艦載機部隊參謀長和教官。
會議室的門被警衛從外面關上,隨即響起了電子鎖啟動的聲音。
王煒沒有廢話,直接打開了投影儀。大屏幕上立即顯示出一張標有“絕密“字樣的PPT頁面。
“各位同志,今天我們討論的內容屬于絕密級,嚴禁任何形式的記錄和外傳。”王煒的聲音低沉而有力,“首先通報一個情況:殲15型艦載機起飛載荷譜的編制工作已經接近尾聲,大部分能裝備在16號艦上的彈藥都已經測試完畢。”
就目前的傳聞來看,第一艘航空母艦極大概率會以遼省命名,甚至都沒有第二個競爭者。
但目前還是習慣以舷號稱呼。
“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對鷹擊83K、霹靂12、霹靂13等主要彈藥,以及伙伴加油和電子對抗吊艙的適配測試,起飛降落狀態下的飛行包線也已基本確定。”王煒繼續說道,“但還有一些正在研發中的新型彈藥,未來將主要裝備在彈射型航空母艦上。”
隨著王煒的操作,屏幕上出現了一張全新的圖片——
一枚長約6.5米,外形明顯呈乘波體設計的導彈三維模型。
鄭輝的眼睛瞬間睜大了。
流線型的前體、扁平的腹部進氣口和獨特的尾翼布局……
與他曾經在內部資料上見過的美國X51A“馭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驚人地相似,但又有明顯的區別——這枚導彈的尾部設計更為簡潔,整體比例也更加緊湊。
并且,最前面如同鴨嘴一樣的部分也有不少額外的細節。
會議室里響起一陣輕微的騷動。
林書巖少校小聲嘀咕了一句:“這是什么新家伙事?”
鄭輝的目光無法從那枚導彈上移開。他突然意識到,這很可能就是下午那架運9卸下的神秘貨物。
尺寸完全吻合,而且這種級別的裝備確實需要特殊運輸。
“看來有人已經認出來了。”王煒的目光掃過眾人,最后停在鄭輝身上,“鄭輝同志,你有什么看法?”
鄭輝清了清嗓子:
“報告首長,這枚導彈的外形特征與美國X51A'馭波者'高超音速飛行器非常相似,但氣動布局更為優化,尤其是前體設計和進氣口位置。”
王煒點點頭:
“基本正確。這是一枚吸氣式高超音速導彈的早期概念驗證型號,研發代號……暫時還沒確定,不過與X51A相比,它采用了更先進的超燃沖壓發動機和熱管理技術,理論最大速度可達馬赫數10以上,射程超過2500公里。”
會議室里一片寂靜。
2500公里意味著什么,在座的每一位都心知肚明——
這將徹底改變海戰規則,使航母戰斗群的打擊半徑擴大一倍以上。
當然,這個數字毫無疑問是走高空彈道之下的數據。
但高超音速武器無所謂什么隱蔽不隱蔽。
反正沒人攔得住。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