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535章 大明按察使李自成
“棉田?”
“北地也能種棉?”
孔明率先在意的還是這簡單的兩字。
吳懿平南中之后鎮云南,于秦臧縣遇身毒行商,以綢布鐵器易得身毒特產,其中便有疑似棉花之物。
此物經轉運南中成都,最終送至長安。
玄德公有嘗試召能人研究試種,經半年勞作所得之物與在光幕所見的后世棉花大概只有四分相像。
雖從后世知有擇優而培的育法,但此物究竟是宜淮南淮北,喜旱陽還是喜風陰,皆沒個定數。
目前唯一所知的便是此物產于天竺,從地圖上看天竺整體地處比華夏更南,此物或許宜南方近海之地。
但……天竺南北地跨亦有數千里,風貌依舊不一,誰知道此物究竟產于天竺何處?
雖然有夫人黃月英赴長安接手對棉花的培育,但孔明也還是想要出點力的。
魯肅仰頭想了一下,也大約記了起來:
“這努爾哈赤……吾記得似是那明朝東北的龍虎將軍,那明槐宗似是與其有關?”
“此事應是要提醒那洪武?”
孔明點點頭,覺得此也乃應有之理,自無不可。
等擊敗曹操,或許便能從河北尋得熟悉遼東之人,詢其遼東風俗,察其地方陰陽氣候,從而推斷這棉花何所宜。
不過熟悉遼東之人……孔明忽地想起了避禍遼東的管寧。
那邊魯肅還沒動筆,張飛已經義不容辭唰唰唰寫好直接丟入光幕中:
“此事何須軍師操勞?”
魯肅啼笑皆非,搖搖頭這才轉頭感嘆:
“這理學歷戰火而起,倒是殊為不易,宋興文雖養有庸官,但也果真不缺有大才之士。”
張飛滿眼都是不以為然:
“又有何用?是能說死那趙構還是能說死那鐵木真還是怎的?”
孔明失笑,知曉翼德也不是說真看不起文士,只是身為武臣眼見那兩宋環境隨口抱怨罷了,于是便也緩緩道:
“宋承唐學,其科學之成果大多沿襲于唐。”
“這明多半也承了宋學,這些大才遠志之人,其言其書其學,想必對那明朝也大有裨益。”
張飛正色表示受教:
“軍師說的俺自是要記得,那朱熹能被辛棄疾如此吊唁,可見也是個做事的。”
“那張載的話雖大了點,但能真去嘗試,也是個漢子!”
“不過給百姓田,百姓就餓不死,這般淺顯的道理真還需要去嘗試?”
一直沉默不語的劉備哂笑:
“淺顯乎?若是人人皆懂如此淺顯之理,那兩千年來之大禍至少能消弭大半!”
“你我兄弟此時也多半能在涿郡飲酒理田,自得其樂!”
不過一抬頭又看到義弟所寫,一時間也有點無奈:
“你這般寫得,讓那洪武帝如何答?”
張飛:洪武帝,那努爾哈赤是你大明的龍虎將軍,槐宗的廟號似便是他改的。
張飛:不過洪武帝你跟他隔了也有幾百年,打是打不著啦,殊為可惜。
明天子看到第一句原本還打算感謝一下,然后看到第二句便頓時又住了筆:
“咱說什么來著?那槐宗讓宗之類,果真是那胡賊改之,想要辱咱,呵!”
馬皇后看著夫君此前提筆猶豫不決的樣子也頓覺好笑:
“那桓侯與大明之間隔著千余年,何必如此較氣?”
“不一樣。”搖搖頭的朱元璋也是滿臉糾結,最終還是坦言:
“咱起兵時也聽過那茶博士說三國說宋,知曉就連那岳武穆也是曾想過要如那關張一般烈勇。”
“游歷河南淮西諸地時,也聽人傳過,說桓侯其實面如冠玉儀表堂堂,寫的一手好字還善作畫,頗有儒將之風。”
“怎么此時所知如此……”
“率直?”馬皇后眼見夫君為難,便貼心選了個詞兒。
“妹子知咱!”
“那如此何不直詢桓侯?”
“這樣似是……也行!”
朱元璋琢磨了一下眉頭也漸漸舒展開,不過還是有點猶豫:
“咱就是怕或是有點不敬……”
馬皇后理解丈夫的這種顧慮,畢竟在給其外祖父撰的悼文里寫的清楚要志尊華夏,而張飛怎么著也算是華夏的先人。
但理解之余也是不以為然:
“這屏風光幕殊為神異,說不得寫這些言語的桓侯還沒老朱你年歲大呢。”
明天子一時間不知是該因皇后一席話疑慮盡去而開心,還是因老朱這稱呼憂愁一下歲月如白駒過隙。
于是最終明天子決定諸般想法暫且靠邊,先考慮這大明的問題。
“努爾哈赤這名字……”
在屏風前來回踱了兩步,朱元璋嘴里輕聲咕噥著,嘗試用熟悉的蒙元語調來稱呼。
重復了幾次之后反倒好似有了更多疑惑:
“這名字似是有一些蒙元雜名之意,但似乎又有不少出入。”
馬皇后倒是覺得理所應當:
“胡元危殆百年,那遼東諸胡本也不修文治,百年間難免與胡元扯上關系。”
也是這個理,旋即朱元璋便想起來兄弟:
“徐達應當對此更為熟悉,當也寫于信中一說……不不,當召其早還。”
頃刻間朱元璋也改了主意,此前寫信不過是覺得這個地圖示戰之法很有用,但眼下光幕所言極大概率是真,那便需慎重對待了。
如今已是八月,本來原定徐達應是年底歸京師議政,既如此干脆去信令其早歸。
算上送信的時間,也不過是讓徐達早一個月動身,既如此也沒什么好猶豫的,當即下定了主意:
“該召徐達早還。”
作出這個決定之后,朱元璋才有余裕去關注其他的感慨。
對于兩宋之變,理學之維繼,他沒特殊感情,只是搖頭興嘆了一下。
而對張載更是額外感嘆一下:
“這張橫渠是個漢子,就是執拗了一點。”
但隨即也是帶著一股莫名情緒冷笑:
“這四言說得好,可惜只能掛在廟堂上,那士大夫哪怕只做到一句,也不至于有靖康禍事!”
這話多少有點銳意了,但馬皇后也知曉這是夫君因胡惟庸之事還是難以平心靜氣。
不過朱元璋本身心志也很是堅韌,旋即就擺脫了這些心態,將其統統略過,而是記起了在那努爾哈赤之前提到的另一個名字:
“李自成殺大明貪官以均田……”
“這李自成是咱大明的都指揮使?還是哪方按察使?”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