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  目錄 >> 第377章 最好吃的朋友

第377章 最好吃的朋友

作者:冷泡茶加冰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冷泡茶加冰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377章 最好吃的朋友

隨機推薦:

對孔明等人來說,這是第一次從極其近距離的角度去觀看后世之食物。

飽滿的黃豆被碾碎,再次出現的便是各種各樣的東西,樣子大相徑庭,一時間很難讓人相信這是由豆子制成的。

只不過到了這里沒有完。

接下來這些東西分別被丟進了鐵鍋里,混油佐以其他食材,或微油爆炒,或寬油高溫炸制,或小火薄油慢煎。

最終一碟碟賣相上等的菜肴就被端了上去。

簡雍感覺鼻尖都好似聞到了一股誘人的香味,當然他知道這是錯覺。

但對于平時就頗喜各地吃食的簡雍來說,那早上方才剛剛填飽的肚子,此刻仿佛又餓了起來。

最終似贊似嘆道:

“后世庖人技近乎神也。”

“平平之豆能作此神仙佳肴,恨不能一嘗也。”

任誰都知道,東奔西走向來不辭勞苦的簡先生,這下是真的動心了。

但想想也正常,畢竟如今他們日常所食者單單與這些豆制品相比已可稱寡淡。

更遑論后輩那信口拈來的“八大菜系”,令人難以想象能有多少美味珍饈。

雖不知其味,但此時廳內眾人多少也有些按捺不住了。

“鐵鍋易耳,待會兒俺便去讓鐵匠打制一口!”

馬超第一個跳起來拍拍胸脯應下了此事。

沒辦法,無論是往昔所談的算學,還是此時所展示的庖廚之術,對他來說都足夠令人頭大。

但作為一個再標準不過的雍涼人,偶爾打獵的馬超自然也對珍饈美饌有那么一點追求。

故而他毫不猶豫的攬下了最簡單的活計,這樣軍師若是真的制出了那炒菜,他理應也少不了他一口才對。

“陛下此時定是后悔未召一御廚同觀。”

房玄齡笑的眉毛顫動,與身旁杜如晦道。

兩人對這位年輕的帝王相當了解。

若論馬背平天下可謂天下無雙,但要說到下馬治天下之能,更多靠的還是虛懷若谷和知人善任。

而此刻房玄齡已再清楚不過的意識到,這大豆相關政略若能制定好,說不定可令那“帶明”的興治之功,也加于唐。

如此能令盛唐推至何等景象,房玄齡很難以想象。

后世多言唐朝盡伐關中草木使水土流失之罪,既如此那干脆就推廣大豆與后世增產之法,再配大豆之輪作,想必亦能令天下人果腹。

李世民哈哈大笑,對此不以為意道:

“有立德立本之傳神畫作,讓御廚一觀亦有等同之效也。”

而被李世民盛贊的閻立德則是忙的已經沒力氣去作什么回應了。

光幕展示豆制品的這一段,畫面切換飛快,畫面中出現的菜品又可稱繁多,若非兄弟同心清楚分工,以及短時間有過目不忘的本領,閻立德很難想象要如何才能畫下來。

夸贊完閻氏兄弟,李世民已經在興致勃勃的展望了:

“今歲又有滅吐谷渾之功,等諸夷齊至賀唐,必教爾等知曉何謂盛唐華夏之風也!”

經過后世解釋漢武帝統過年之功績,李世民自然也不愿落于人后。

照貓畫虎誰不會?若論武功他李世民并不覺得將來能輸漢武了。

有此等強悍武功作保,那上國風俗,諸夷必欣然而摹習也。

從臘月二十六起至二十八,各地的過年風俗可以說大同小異,無非就是三項:

燉豬肉,宰年雞,發白面。

現在我們聊起來古代的養豬史,往往也會有類似豆腐缺漢唐正史記載的吊詭之感。

一方面來說,華夏的養豬史非常的長,早在殷商時期豬就是祭祀所用的絕對C位。

周代將按照祭祀規格分太牢和少牢,就是俗稱的天子祭禮和諸侯祭禮,兩個LV的祭品當中,豬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后來從秦漢至南北朝,豬也一直都是民間祭祀首選,而且一般來說古代文獻中如果沒有特別注明,那么“肉”一般來說指代的就是豬肉。

豬這種家畜與古代聯系之緊密可見一斑。

另一方面來說,關于古人到底吃不吃豬肉,也是現在挺常見的爭論,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但這個爭論實際上多多少少也是有點拿今朝的劍去斬前朝的官的意思。

從歷史文獻角度看,在宋代之前,豬作為家畜來說,更多的是看重其功能性,而非可食用性。

比如武周時,武則天的親侄子武懿宗有留下騎豬馳騁戰場退敵的記錄,可見對當時來說雖然跟不上時代,但豬確實曾經有過坐騎的屬性。

另外,史記當中有個對勇猛將軍稱贊的稱號是“烏喙將軍”,便是將猛將比作烏豬一般勇猛。

最重要的是,在缺乏化糞手段的古代,豬還給當時的人提供了一個能持續有效處理生活垃圾的額外選項。

比如《墨子》當中記載,“城上…五十步一廁,與下同圂。”

其中的圂就是豬圈的意思,具體結構是什么樣子就不多展開,稍微想象一下就知道。

從這個作用上來說倒是可以解釋,為什么宋代之前的權貴皆不喜豬肉。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古代缺乏靠譜的肥料,很長一段時間里,豬糞都是最簡單易得的原始農肥。

建國初期曾有一句話說是“養豬不賺錢,回頭看看田”,其中對于豬的作用與古人可稱是異曲同工。

那么豬的功能性改變具體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

毫無疑問是宋朝,或者更確切的說是從宋代出現東坡肉(紅燒肉)開始。

從漢代起就有的豬仔閹割手段在宋朝得到了發展,初步解決了豬肉的腥臊的問題。

而在南北朝時期,先人們也開始初步嘗試解決豬長不肥的問題。

“麻鹽肥豚冢”便是這一時期的研究成果,給豬吃麻子育肥,吃鹽助消化。

而宋代鐵鍋開始大量出現之后,紅燒肉這個做法也給豬肉打上了美味的標簽。

至此,豬在人類社會扮演的角色才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一直到了明代,“圈干食飽”和“少添勤喂”這兩個育豬準則被正式確立。

至此,豬成了人類最好吃的朋友。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目錄  |  下一章
手機網頁版(簡體)     手機網頁版(繁體)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行時間: 0.027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