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373章 老法家熬出頭了
明明十日前方才拿到了對吐谷渾大勝的捷報。
但此刻李世民卻已經在心中盤算如何對高昌國用兵了。
這并非是他欲類漢武窮兵黷武,而是就如后世總結的那樣,若要經略西域,那高昌便需緊緊握在手中不可。
而且他也并非沒有給過高昌國機會。
自頡利獻舞后,在元正大朝會時,李世民便已明里暗里向高昌國的使者表示過:
前隋大業四年時,煬帝設鄯善、且末、伊吾三郡管理西域,并于高昌境內設西戎校尉府震懾西域,且高昌王亦有求娶煬帝之女華容公主,可見高昌乃隋之臣妾。
如今唐承隋統以治天下已十三載,高昌國反倒不聞不問,是何般道理?
那高昌王,竟不愿來親自喚朕一聲天可汗!
話語當中的意思已經極為清楚,但高昌王頗有不為所動的意思。
去歲元正時說身體抱恙,明年一定遣嫡子朝長安,聊表敬意。
而今歲更簡單,所至長安者依舊唯有使者,帶來了毫不意外的消息:
高昌王父子,麴文泰和麴智盛雙雙身體抱恙。
至此也徹底磨滅了李世民對高昌國的最后一絲耐心。
雖然李世民不是很明白,明明后世錄于史冊中的說法是麴文泰親自赴長安,以賀唐滅DTZ。
結果為啥他見到的就只有高昌國的使者?
“皇甫嵩曾孫?”
劉備一怔,隨即便是一嘆:
“皇甫嵩病亡已近二十年矣,唯嘆不能以功名終。”
這些對劉備來說都是再鮮活不過的記憶——黃巾起義后,朝堂內外多的是野心昭昭之輩,權傾朝野者你來我往,其間皇甫義真可稱得上一心奉公。
只不過如今想來,皇甫義真之功績幾乎皆為鎮壓黃巾,再想到后世稱呼黃巾起事為起義,這反倒讓劉備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評價了。
但好在,如今看來其族親尚未沒落,不至于使老將軍缺了血食。
“皇甫義真乃是安定人,這曾孫應能在安定郡尋得。”
法正對此間地理很是熟悉,對這安定更是不陌生——此地恰好便位于小姜維故鄉之北。
“如今安定郡歸雍州由玄德公暫領,正宜撫良臣之后,嘉遺忠之嗣,授學開蒙以全老將軍對漢拳拳之心。”
法正這番話語讓劉備緩緩點頭,隨后更是授意交給法正去做便是,這也引得法正大喜:
讓他法正去辦,那稍微動動手,這文醫雙絕的皇甫謐豈不是能輕輕松松收為弟子?
再想想那被臥龍鳳雛爭來爭去的小姜維,法正一時間簡直有眼含熱淚之感——咱老法家的人終于熬出頭了!
沒人知曉法正的感慨,張仲景更多是盯著那皇甫謐的成就在沉思。
《素問》當中便有針灸篇,但這皇甫謐著作被稱開“針灸學”,恐怕所著之書更為全面,故而有此開宗立派之言。
不過此事他亦可做得,若是在《傷寒論》當中加上針灸篇章,會不會有奪名之嫌?
不然還是等那皇甫謐被尋回后,再看看其年歲醫才如何,稍加培養吧。
而對孔明龐統兩人來說,更在意的還是那養蜂之法。
雖不得見《天工開物》養蜂之法,但如今他們完全可以跳過被后世稱為“古法養蜂”的步驟,去嘗試學習研究后世的養蜂之法。
其中關鍵有兩物——活框蜂箱與搖蜜機。
拜漢字有象形之意所賜,單看活框蜂箱這個名字兩人便已有了個大概試制方向,搖蜜機更難一些,但依舊可以從搖字入手嘗試。
不過這些事都有一個關鍵人物,便是這后世隨口提的人物——姜岐。
“這姜岐,莫非便是天水姜岐?”
簡雍好奇自語,這話被兩人敏銳捕捉到,而感受著兩位軍師的目光,簡雍也不急不緩道:
“姜氏皆居天水,這姜岐亦乃天水之人,早年間曾被太守強令出仕助曹,其人寧死不出。”
“后來這姜岐母親病逝后便徹底隱居曠野,時人其如今以蜂豕為伴,偶有人跟隨。”
孔明龐統對視一眼,皆大喜。
后世所說的醴之失傳,麥芽糖式微,葡萄酒之法等等對兩人來說太過遙遠。
但這又一活著的大才可是近在眼前的。
簡雍眼見兩位軍師的神色也大笑著主動請纓道:
“既如此,明日我便返上邽,入野尋遺賢便是!”
孔明龐統頓時大笑,喜不自勝。
話題重新回到過年上。
既然知曉了如今南北方有過小年的時間差異,那歌謠中的“二十四掃房子”便更加容易猜出了。
說白了就是上古時的祭祀五家神的習俗演變而來。
只不過經過清朝的省事改程序之后,祭祀家神的流程才發生了割裂,灶神更加突出,余下的四家神便逐漸簡化為對房屋住所的清潔。
這方面來說,古人一直做的也不算太差。
《詩經》當中有記載穹室熏鼠之法,《周禮》一樣有記載,逢節日須用名為蜃灰的東西灑掃墻屋以驅蟲
周禮當中記載的蜃灰根據如今的考據來看,應當是將貝殼搗碎成灰,算是沿海地區石灰的下位替代。
只不過古代畢竟還是受限于人力物力,這樣打掃居所大部分來說還是權貴的享受,因此也很難達到咱們建國后全國除老鼠臭蟲蒼蠅蚊子等四害的規模。
另外就是雖然石灰石在古代建筑中應用的很早,但當時古人多將其用作裝飾物,而將石灰應用到驅蟲、戰爭、民生等方面差不多要到隋唐時期了。
隋唐時期冶金技術迅速發展,很快點出了“高溫窯”這個技能點,而這個技術除了用來冶鐵外,也迅速用到了石灰的批量制取上。
也是因此,唐朝才能比較輕松的鑄造起“九天闔閭開宮殿”的大明宮。
而同樣的,到了明朝之后石灰的批量制取技術得以進一步發展,對此依然還是《天工開物》論述的比較完整。
只不過從《天工開物》來看,即使是明代對石灰的認知依然有所欠缺,宋應星記述的石灰石位于“土內二三尺”的記錄在如今看來是完全錯誤的,石灰礦既有裸露也有深埋,并不局限于特定深度。
最典型的就比如湘贛兩省交界處和靠近南邊的地方,裸露在地面的石灰礦俯拾皆是,甚至聳立成石林之景。
(本章完)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