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140章 大唐軍神
即便從融州往返洛陽長安已途徑萬里,也算實際意義上的行萬里路。
但王玄策跟著來人途徑皇城,直入宮城,還是心有惴惴。
陛下要見他王玄策此前不是沒做過此類想象。
去往融州路上,王玄策看三國志打發時間,看太史慈所說的
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
王玄策深以為然。
但他在融州實在很難說有什么功績,洛陽也稱不上什么家世可言,就這陛下有何可見他的
胡思亂想的時候時間似乎過得格外快,還不待王玄策做出什么準備,前方的禁衛已經手搭在刀柄上站在一邊,示意進去。
李世民聽到動靜回首,看著這個臉色曬得有點黑的青年,笑道
“你便是王玄策”
王玄策躬身行了個叉手禮。
“融州黃水縣丞,拜見陛下。”
倒是個可造之材,李世民心中暗贊一聲。
此子的資料倒是簡單的可以,年齡不大,身世清白簡單。
而如今看態度不卑不亢,隱隱自有風骨,讓李世民心中更是有點蠢蠢欲動
要不然上手培養一番試試
大唐從來不缺將星,但大唐從來也不介意有更多的將星。
“融州如何”李世民問道。
這便是要考校了,王玄策心下明白,當即收束心神,謹小慎微力求全面的做出答復。
但很快,王玄策就見識到了這陛下難以評說的一面。
從對交址態度到經營西域,從天竺風情到夷州傳聞,再到高句麗之恩怨,以及倭國的傳言。
這位皇帝似乎想到哪兒就問到哪兒,相當隨意。
而這些問題王玄策也并不清楚,大多數只能勉強回答。
似是也看出來了王玄策的為難之處,李世民干脆拉過地圖,簡單給王玄策講解了一下唐朝四周地理,就繼續考校。
這樣的問答持續了半天,直至王玄策感覺到心力憔悴了方才作罷。
出乎王玄策預料,問策結束后陛下問了他一個問題
“可欲為將”
這是王玄策此前從未想過的問題,領軍為大唐開疆拓土,斬功封侯,這樣的未來他從未想過,但此刻似乎觸手可及。
但王玄策再次行了個叉手禮
“陛下容臣斗膽,有一問。”
李世民點點頭,于是王玄策問道
“此圖,何以真”
也不怪乎王玄策有此疑問,畢竟這幅巨大的地圖上標注的實在太過詳盡。
而他是剛剛走過萬里路程的,對疆域之廣闊有相當清晰的認知,因此實在無法理解這地圖為何能詳盡到這個地步。
只是沒想到的是陛下一笑,道
“朕若如實相告,汝定不信。”
“與其如此,不如在長安稍待半月,彼時自知。”
于是王玄策就被稀里糊涂送了出來,就連那個問題陛下都沒讓他再回答了。
不過既然都如此說了,王玄策索性也放寬心,等著看半個月之后有何變化。
只是腦內想著那副地圖,王玄策就不由自主放慢了回驛站的腳步。
若是那地圖為真,如此廣袤之疆土,唐居一隅,另有千般國家萬種風俗。
為將能征討得完嗎王玄策隱隱有了一種別的想法,一時間連繁華的長安在他眼中都失去了吸引力。
而孫思邈倒是首次覺得長安還挺好的。
這里雖然不清凈,每日前來拜訪拉關系的人很多,但長安果然不愧是京都。
名貴的藥草不再名貴,稀少的藥材也不再稀少。
醫典孤本可以任意抄錄,醫術器械也有將作監的人來幫忙搞定。
而除了研究醫學以及管教一下太醫署的醫學生之外,還有就是李世民請求他診治的兩人。
長孫皇后,以及翼國公秦瓊。
病無輕重,但翼國公相對緊要一點。
因為秦瓊已經臥于病榻近一年了。
孫思邈來長安之前,太醫署對于秦瓊的評價就是如今只能吊命。
這倒也不奇怪,畢竟這位猛將一生歷戰二百余場,每次戰斗也都是沖在最前面的。
重傷次數已經不可數,前后所流之血加起來都有幾斛多
不過對后面這個說法孫思邈持懷疑態度,畢竟就他所知
想要裝滿一斛,需要將四個人身上全部的血放干才夠
不去理會太醫署的太醫們一臉驚悚的表情,孫思邈在診斷過后,則是認為若想要秦瓊痊愈,則非開刀不可。
秦瓊家人不許,認為本就是陳年暗疾,開藥方調理即可,何至于要剖刀。
孫思邈則是一副不開刀就不開藥的架勢,最終還是要李世民下旨意,方能動刀。
最終孫思邈從秦瓊的肚子里切出了一截壞死的腸子后重新縫合,并施藥調理,秦瓊的氣色方才肉眼可見的好了起來。
事后孫思邈給李世民抱怨
“陛下征戰時有名將,有悍卒,有兵甲之利,唯獨無一良醫。”
“舊時諸病源候論有言,金創腸斷者,須以針縷如法速續,研米粥飲之二十余日,百日后方可進飯。”
“秦將軍之舊疾,或是彼時醫者針縷如法之技有紕漏,或是秦將軍未遵囑托,不至百日便進飯食,方致此疾。”
李世民若有所思,他也依稀記起彼時光幕似見過后世打仗時,有不執武器之軍卒,穿梭戰場,救治傷員。
并且作為一個統帥,春秋先秦,漢末魏晉等的軍制他都有研究,彼時就已經隱隱萌生出一個想法,此時聽孫思邈抱怨,于是開口便提出一個想法
“藥王,若是令太常寺下再開行醫署,收錄醫者,僅研習金創及疫病醫治之法。”
“戰時隨軍出征,不登戰陣,僅為醫療傷卒,可行否”
孫思邈一時間有點驚了,一時間還不太能習慣李世民以帝王的身份向他這個太醫令征詢意見。
不過在仔細思考推敲了一下,還是點頭道
“可行,只是如此又需為其量身而作條例,臣不善此道。”
孫思邈明白,想要令醫者心甘情愿隨軍唯有量其醫治,以賞軍功。
但牽涉到具體怎樣算功怎樣算罰,孫思邈就完全不懂了。
李世民大笑“此事自不需藥王擔心,自會有大理寺御史臺征太醫署人員,共制律例。”
孫思邈這才放下心來。
對李世民來說如今第一等緊要的便是光幕之事,畢竟那后輩有說接下來講述的內容方向。
那么合理推測一下,開篇的主角怎么著也是他們這群貞觀元老吧
那么房玄齡杜如晦依然還是必然要帶的,一來是絕對的心腹,另一個也是記錄用。
二閻自然也是不能缺,兩人畫工確實無匹,即使只看過一眼的光幕畫面也能惟妙惟肖的畫下來。
尤其這個月閻立本還向李世民呈遞了一個合訂本
閻立本將杜如晦抄寫的光幕記錄裝訂成冊,然后將二閻所繪之圖縮小到書頁大小,一起裝訂進去。
最終就得到了一個圖文并茂的合訂版本。
李世民很滿意,對閻立本不吝封賞,然后將合訂本束之高閣。
沒辦法,光從名字他就沒什么打開的欲望從世家之禍到安史之亂。
他相信只需隨便翻開一頁看完,他的頭風病就必然復犯。
除此之外,長孫無忌應當也繞不開,病情已經好轉的秦瓊肯定也要召進來,李藥師和李積去歲剛滅了頡利可汗,似乎也很難不帶。
此前高興之下還答應了王玄策
醫術擔當孫藥王也不好意思落下。
大略一數,這便已經十個人了,李世民不由得想擦擦汗了。
此時不由得慶幸過完年后第一時間將侯君集踹出了京師,命他去收集河西軍情評估局勢,否則侯君集多半也很難避開。
而且另一元愛將程知節此時正都督瀘、戎、榮三州,兼瀘州刺史,根本走不開。
于是李世民不由得發出感嘆咱貞觀大唐也真是人才濟濟。
相較于李世民的感嘆,趙匡就顯得有點心緒難平。
愈是接近那個三月之期,他就愈是患得患失。
若是倒時光幕沒有出現,那他就可以當做這是仙家或者祥瑞開的一個玩笑什么的。
再或是當做自己突然犯的癔癥。
但若是準時出現了,那便意味著光幕中所說的比較大概率是事實,如此一來問題就大了。
咱這宋,是怎么變得如此不堪
于是在幾乎是掐著日子捱到了三月之期,趙匡終歸還是命禁衛把守御苑,自己一個人糾結不已的在石桌旁坐下。
而就在他坐下不久,即使有點不情愿,但石桌上光幕如期亮起
從大唐軍神到托塔天王,李衛公是如何封神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