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劇透歷史:從三國開始 第110章 哭錯墳
最新網址:2kk.la好男兒死不旋踵。
這是一件說起來容易,但實際上做起來非常難的事。
對李靖來說,后世總說的唐人尚武之類的,他只能模模糊糊猜出一個意思。
但看到后世這千年以后依然還在尋找盛唐武士作戰英姿的畫面,李靖的心中忽然就明白過來了。
百年盛唐亦如強漢,在子孫的血脈中留下了屬于唐的烙印,故而后世會越過千年光陰之阻隔,只為一窺尚武之唐。
隨即李靖心中涌出的便是強烈的遺憾之情。
若是能親率兵與如此帝國作戰,死國亦是值當!
“唯恨此戰敗于突厥部眾反叛!”這便是李靖最大的遺憾。
李世民同樣也是也是如此,他不說話,只是回憶著那個起自極西,一路擴張的阿拉伯帝國,心中亦是有點躍躍欲試。
擊敗一個帝國!這個念頭,單單只是想想就讓人興奮的身體發抖!
頭一次李世民居然有點嫉妒這玄宗了,就如那后輩所說的穿越之法,你不玩兒那讓朕來啊!
將領們還在研究戰法的時候,閻立德已經眼睛一亮,開始仔細摹畫了。
天才一住言情小說s23us
論作畫技法他雖然不如弟弟閻立本,但是正所謂術業有專攻。
而閻立德目前任職將作監,司將作少匠,建筑、繪畫、衣甲、冶造,都懂一些。
故而兄弟兩人雖然此時都在奮筆作畫,但所用畫紙以及所繪制方向都完全不同。
杜如晦則是從字眼中猜測:
“這阿拉伯帝國之西,亦有帝國,是這拜占庭否?”
房玄齡則是從記憶中扒拉出來一個國名:
“羅馬亡矣?”
如果說此前的張議潮只是讓成都府衙眾人領略了盛唐之武士。
那么王忠嗣與高仙芝則是讓眾人領略了唐將風采。
“真乃……悍將!”
張飛徹底服了。
“不滅國就不配稱功怎地?”
奔襲萬里,士卒不嘩變并能滅其國。
兩萬對逾十萬,還能勇于亮刃。
張飛此前還覺得自己陽平關之戰和漢中打的不錯來著,如今看這帝國與帝國的戰爭,都有點不好意思拿出來了。
而且那一長串滅國戰績……張飛很眼熱。
另一邊,趙云已經在和孔明一起作畫,力求將光幕上這些武備給都記下來。
弓陣、長矛陣、齊射壓制、弓弩輪換等等戰法。
陌刀、鎧甲、渾身鎧甲仿佛小塢堡的步兵、馬匹亦覆甲的騎兵等等裝備。
孔明一邊摹畫記載一邊感嘆如今之貧窮。
就如這一具重騎兵,馬需精糧喂養的駿馬,卒要百里挑一的勁卒。
隨后士卒和馬匹的盔甲需冶鐵、需匠人、需編織之法、需配套練兵之法。
而這些全都需要投入錢進去,而且都是短時間難以見到成效的。
畢竟盔甲這東西絕不是披上一身鐵皮就行了,鎧甲內里如何穿戴、鐵甲如何編織才能更輕等等都需要人來研究、試錯。
因而孔明愈發領會到科技樹是個什么意思,至少冶鐵大成,方有余裕來研究這些東西。
相較之下,反而是武器的仿制,投入更少一點。
趙云不說話,只是下筆更加迅速,作為騎將,他感覺已經看到自己的人生最大追求了。
怛羅斯之戰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它生動詮釋了一句話:
小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
怛羅斯之戰對唐朝來說也只是熱身戰,并不傷筋動骨。
高仙芝因敗撤職歸朝,玄宗欲以他為河西節度使,后改右羽林大將軍。
接任高仙芝位置的是名將封常清,并在次年就率軍強叩大勃律國,迫使其國君出城投降,向西域證明了大唐的手腕依然很硬。
同年阿拔斯王朝遣使入唐,雙方交談融洽,阿拔斯王朝交還了大部分俘虜。
黑衣大食與大唐建交,做起了生意。
而中亞地區的小國以為趕走了殘暴的唐朝,就能迎來青天大老爺了。
但可惜阿拔斯王朝是用鐵騎來統治中亞的,石國、康國接連被滅。
這種情況下,怛羅斯之戰三年后,中亞地區小國們便聯合起來主動入唐稱臣,希望唐朝能出手驅逐阿拔斯王朝,恢復漢家對此地的統治。
但可惜的是,此時已經是安史之亂前夕,且唐朝已經與黑衣大食暫時交好。
那時唐朝的安西、河西、隴右等節度使的規劃都是打算先滅掉吐蕃。
所以這群小國的訴求注定得不到滿足。
而到了現代,怛羅斯之戰則是被阿拉伯史學家有意夸大了。
艾希爾的《歷史大全》中稱:兩軍大戰于怛羅斯,阿拉伯人消滅五萬唐軍,俘虜兩萬唐軍,殘部逃回了中國。
麥格迪西的《肇始與歷史》中稱:唐軍被各個擊敗,殺死四萬五千人,俘虜兩萬五,占領了他們的軍事要地,并虜走他們的子孫,搶去了他們的財富。
這兩位還算相對權威的,阿拉伯民間更有信口開河的稱:此戰阿拔斯盡殲十萬唐軍,僅千人得以生還。
怛羅斯咱們在歷史上確實戰敗了,但也不至于被如此胡說。
真要有這么多兵力的話,高仙芝需要考慮的就不是打贏怛羅斯之戰,而是要考慮派使者聯絡拜占庭,聯手肢解阿拉伯帝國了。
大唐真是將星如云!不過高仙芝也是真的慘,竟然被棒子給強行認祖。
確實,我知道棒子專門給高仙芝拍了歌功頌德的紀錄片時我都驚了,你們祖先是高麗不是高句麗啊喂。
高麗國的前身是新羅百濟,而高仙芝當初有個賺錢的營生就是擄掠新羅婢賣到大唐賺錢……
所以這是哭錯墳了?高仙芝不僅不是棒子的祖先,反而還是一個帶惡人?
反正棒子腦殼有問題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就像拍的電視劇里,二鳳一會兒被射的是左眼,一會兒是右眼,絕了。
甘露殿中的貞觀群臣對于中亞諸國沒有半點仁慈。
這種前倨后恭的行為反而引得長孫無忌輕笑:
“汝輩此遭遇,豈非小國無主權,弱國無外交之言最好注解?”
侯君集出聲贊同:
“大唐已經給過汝輩選擇了。”
李世民對此渾不在意,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光幕上飄過去的文字,有點羞惱:
“這棒子,真該殺!”
同時心里又對那半島打了個叉叉,你們跟朕的眼睛杠上了怎地?
長孫無忌寬慰道:
“大家,如此愚民不敵我唐神威,只能如此自欺聊以自慰。”
“無大家之胸懷,此后亦必將泯入歷史,有何道哉?”
說得倒是也有道理,因此李世民注意力很快轉回正題。
看著甘露殿右邊掛著的地圖,以及吐蕃境內標注著的進入印度的路線。
李世民提出了一個猜想:
“若按這玄宗時節度使所想,滅吐蕃后尋其后徑,直入印度,在此設府,以控制中亞?”
河西戰略已經研究過許多次,如今領兵設府,最大的問題便是補給。
就如這高仙芝僅領兵兩萬,并非不想提五萬乃至十萬大軍,一方面需要留人威懾安西,另一方面也是因西域土地貧瘠,糧草不足而出大軍,如何能行?
杜如晦思忖了一下,首先去掉一個錯誤答案:
“絲綢之路興盛數百年,此商路一途,不懷德善國不知凡幾,若從西域而出,則彼輩視我等要盡控商路,定然反復。”
李世民點點頭,這也是他的看法。
不過現在考慮這些也有點遠,李世民看向光幕上被標注的那塊地方:
“無論出不出中亞,吐蕃必滅!”
大唐定然是要控西域的,而這吐蕃就猶如附骨之疽,向東能威脅河西,向北能威脅西域。
不消除這個禍患的話,便要猶如這玄宗此時,隴右河西都要設重兵防守,如此能輻射到西域的力量就顯得極為有限了。
這件事暫且放上一放,侯君集呻吟一聲:
“怎地又一個名將封常清……”
李靖哈哈大笑,拍了拍侯君集的肩膀,示意他還需勉勵。
對于阿拉伯史學家的記載,李世民不屑一顧:
“都與那棒子一個德行。”
不過這里光幕倒是確認了一個消息,讓貞觀群臣有點好奇:
“這拜占庭帝國,是取羅馬而代之?”
“看來西方亦沒有千年之王朝。”
既然已經大概介紹過這些倒霉的名將,那么咱們重新看回安祿山。
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喊出了清君側的口號。
此時的安祿山有一個效仿李淵的選擇,那就是先攻太原,再過黃河,隨后直取長安。
理論上來此時的安祿山應當要跟其他節度使搶時間,那么直插長安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打法。
但,我們也說過,安祿山不是名將,因此他選擇了對自己來說最為穩妥的方案:
河北南下,先攻洛陽,再破長安。
而這個在事后看來很好的方案,初衷只是因為此時的安祿山無法調動河東邊軍。
王忠嗣與安祿山,除了一個是忠臣一個是反賊,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兩人所處的時間不一樣。
安祿山任平盧節度使時,府兵制已經徹底崩潰,737年,玄宗改府兵為募兵。
而到了738年,玄宗就宣布募兵制大獲成功:邊鎮諸軍招募的長征健兒已經足額,無需再從內地征調。
也就是從此刻起,河朔三鎮的士卒都是本地人,而且榮辱皆憑安祿山一言而決。
范陽平盧基本上都被安祿山借著玄宗滲透的差不多了,全是自己人。
而河東,本地人雖然不是很服中央,但更厭惡雜胡,還有不少硬骨頭。
(本章完)
最新網址:2kk.la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