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我在現代留過學 >> 目錄 >> 第五百二十五章 蠶鹽 |
第五百二十五章 蠶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現代留過學 第五百二十五章 蠶鹽 第二天,韓絳和呂公著在內東門下碰了面。 韓絳很明顯的發現了,呂公著盯著一個黑眼圈。 顯然,他昨夜睡眠不太好。 “晦叔沒有睡好?”韓絳故意問道。 呂公著哼哼兩聲,沒有回答,覺得這個老貨在嘲諷他。 韓絳呵呵的笑了笑,也沒有再說什么,只是看著內東門上的浮雕,道:“聽說官家前兩日下詔,特旨命子進賢侄回朝,真是天恩浩蕩啊!” 呂公著聽著,嘴角抽搐了一下,抬起頭來,看向碧藍的蒼穹:“是啊,真是天恩浩蕩,老臣感激涕零呢!” 實則,他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因為,那位官家太狠了! 招招都沖著他的軟肋來! 老呂家本就人丁單薄。 什么申生在內,重耳在外? 想都別想! 以后,泉州市舶司論功,就有呂希績的一份。 在仕途上也走的四平八穩,一步一個臺階。 四月份,又因蔡確所請,兼任同管勾泉州市舶司。 他呂公著辛辛苦苦養大的三個兒子,在短短一年多時間里,就被卷入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漩渦。 自然,出了問題,板子打下去,十之八九挨打的也是呂希績——蔡確是前宰相,不可能被問責。 但呂希績、呂希純卻早早的考了功名,在地方州郡為官。 說到這里,韓絳明顯用上了些羨慕的語氣。 他辛辛苦苦給兒子們做好的規劃,現在全完了。 而呂公著剩下的那兩個兒子。 也讓呂家和泉州市舶司捆綁在了一起。 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更關鍵的是——坊間傳言,呂希哲、呂好問,都和江寧王安石關系匪淺。 父親呂夷簡,只生了四子——長兄公綽、從兄公弼、他排老三,下面還有個弟弟呂公孺。 想想都是一把淚啊。 哪像他韓絳的兒孫…… 呂希績在今年閏二月,被天子圣旨從淮南路調到了福建路,出任泉州推官。 前幾天,呂公著更是親自請了權知開封府蔡京保媒,給呂好問的兒子呂本中向蔡京的弟弟蔡卞的小女兒提親。 呂希哲這一支的前途,從此無比光明! 年紀輕輕,就都已經是朝官、京官,最重要的是所到之處,官聲都很好。 爹是舊黨宰相,孫子則將成為王安石的外孫女婿。 不僅僅年少成名,早早的考了功名。 三個兒子,都教出來了。 “三子皆受國家重用,呂氏門第當可興盛百年。” 以呂公著的猜度,呂希純在太常寺可能也就是走個過場,要不了幾天就可能被調去其他部門,然后成為那位官家的近臣什么的,被派去做一些事情。 呂公著的家庭教育,確實很厲害! 呂希績卻還自我感覺很良好,寫信回來跟他說什么:蔡相公甚重兒……市舶司諸事,皆與兒商議,然后定奪…… 則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就連呂希哲之子呂好問,也是天子伴讀,跟著天子讀書。 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錢! 呂公著能怎么辦? 只能在都堂,竭盡全力的幫著兒子,協調政策,調配資源。 即使是無心功名的長子呂希哲,現在也被天子欽賜了‘同進士出身’。 成為了事實上的泉州市舶司籌建人。 “不像老夫……膝下諸子、孫,皆不堪重用!” 到他這代,生的兒子就更少。 如今,又是一道旨意,把僅剩的幼子呂希純也給召回來了,送進了太常寺。 呂希哲一直在他身邊服侍他,也沒有去考進士功名。 他一共就三個兒子——長子呂希哲,次子呂希績,幼子呂希純。 很快,兩家就可能定下親事。 而且,還是天子身邊的經筵官。 無論朝局怎么變,呂希哲都屹立不倒。 韓絳看著呂公著的模樣,笑了起來,道:“右揆是有福氣的人。” 再算上早就是王安石形狀的呂希哲。 呂公著聽著韓絳的話,也很受用。 這是他最驕傲的地方了——哪怕是被他天天嫌棄的呂希哲,其實,呂公著也一直為他驕傲只是嘴上不說而已。 可越是這樣,呂公著就越是郁悶。 三個兒子……辛辛苦苦養大的三個兒子…… 眼看著,就要被官家,都變成了推進其政策的先鋒了。 他呂公著,也被迫跟著一起幫忙。 沒辦法——自己的兒子啊,不幫都不行! 這也正是呂公著頭疼的地方。 他現在甚至有些后悔回京了。 在揚州多好啊! 什么事都不用管,也不需要操這么多心。 現在好了。 好多事情都得操心,都得管一管。 還不能撒手——就像福建的泉州市舶司,要是沒有呂希績,他呂公著完全可以不聞不問。 任由蔡確發揮——做得好,是他蔡持正的本分,做差了,那就是蔡持正辜負君父,愧對父老,可以狠狠踩上一萬腳。 現在好了! 只要是市舶司的事情,他呂公著就必須過問,幫著把把關,想方設法的給方便,給政策。 根本不需要宮里面說話,好多事情他呂公著就幫著做完了。 想著這些事情,呂公著就感覺自己麻了。 “左揆啊……”呂公著看向韓絳,道:“你我應該是開國以來,最忙碌的宰相了吧……” 韓絳會心的一笑:“為國盡忠為民請命,自當鞠躬盡瘁。” “是啊!”呂公著黯然的道:“只能鞠躬盡瘁了!” 在他之前的歷代宰相,除了王安石外,那個不是舒舒服服? 就他碰到了這位不講武德的少主。 直接拿著他兒孫的前途來威(誘)脅(惑)他。 就像是看穿了他,不可能不管自己兒孫的前程一樣。 就這么的讓他給趙家的社稷勞心勞力,熬夜爆肝。 宮中的官家,卻在優哉游哉的讀書、睡覺,偶爾才出來管一管事情,日子過的不要太好了。 偏又對他無可奈何——想勸他勤政都不行——人家才十歲! 兩位宰相說話間,內東門下,就走出來一個內臣。 正是當今身邊的近臣馮景。 馮景來到兩位宰相面前,行了一禮,然后道:“大家請兩位相公到紫宸殿相會。” 紫宸殿。 趙煦端坐在坐褥上,看著那兩位走進來的宰相。 殿上一角的屏風后,坐著起居舍人兼給事中范百祿。 這位現在是趙煦的御用實錄記錄者了。 每次趙煦想要裝逼的時候,都會帶上他記錄。 范百祿也很識趣——總是會把實錄文字寫的漂漂亮亮,春秋筆法用的又好又妙。 “尚書左仆射、門下侍郎臣絳……” “尚書右仆射、中書侍郎臣公著……” “恭問皇帝陛下圣躬萬福。” 兩位宰相已到了殿上,持芴而拜。 趙煦微微坐直了身子,微笑著道:“兩位宰相免禮……” “石得一,給兩位宰相賜座、賜茶。” “諾!”石得一帶著內臣上前,搬來兩條椅子,奉上茶水。 然后才退回御陛之上,侍立在殿陛前。 韓絳和呂公著謝了恩,坐了下來。 趙煦就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問道:“兩位相公,今日特地入宮見朕,未知可是有要事?” 韓絳動了動嘴唇,好像是腹誹了一句,然后才持芴道:“臣今日與右相入宮,乃是因久未見陛下,故此特地入宮,聆聽陛下德音指揮……” 呂公著當即做起了捧哏:“然也!” “陛下雖年不過幼沖,然而聰俊仁厚,朝野共知……今雖有兩宮慈圣,保佑擁護,然臣等皆以為,陛下宜當多預國事,多降指揮,以安天下!” 這確實是朝野的呼聲。 早就有人公開呼吁過了,特別是太學生和那些在野的士大夫們。 他們可不在乎得罪兩宮。 直接就說了——天子既然已經具備了可以獨立聽政、斷事、除授官員的能力,你們這些宰執,為什么不天天入宮去御前請旨? 是沒有嘴,還是沒有長腳? 這是儒家的政治正確。 兩宮聽政,只是權宜之計,是天子年幼,不能理政時的‘權變’。 現在,既然天子已經能夠處理國事,除授官員了。 你們這些宰執,不趕緊去御前表忠,歸政于天子。 你們想做什么? 他們才懶得管什么天子年幼,不可操勞,免傷御體這種事情。 反正,就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趙煦聽完,笑了笑,他自是知道,這是兩位宰相在暗示他——官家,您想要做什么就直說吧! 別玩我們了! 趙煦假意沉吟片刻后,就開始道:“國家大事自有兩宮慈圣處斷……朕恭依之便可……” “不過,兩位相公既入了宮,朕倒還真有些小事,想和兩位相公商議一下……” 韓絳和呂公著頓時吁出一口氣,齊齊道:“臣等恭聽德音。” 但,他們同時在心中祈禱著:“但愿只是小事。” 上次,為彈壓御史臺和太學的太學生們。 他們可是舍了老臉出去,將自己幾十年來積累起來的名望都賭了上去。 這才好不容易,讓烏鴉們閉嘴,也讓太學里的那些老學究們半信半疑的相信了他們,選擇出面去說服那些焦躁的太學生,告訴他們——這是一盤大棋,利國利民,諸生可稍等數月,以觀其效。 同時,還用上了強硬手段——若有妄議國事,敗壞大局者,革除太學學籍,發回原籍。 這才勉強壓了下去。 但,這種事情可一不可二。 至少在上次的承諾兌現前,御史臺的烏鴉們還有太學里的那些老學究們,很難再相信他們了。 趙煦微笑著看著兩位惴惴不安的宰相。 “是這樣的……” “朕前些時日,接到了通見司送來的有司奏疏……” “戶部上奏,乞罷‘蠶鹽’……” 兩位宰相一聽這個事情,頓時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因為,這個蠶鹽,可是大問題! “朕看了奏疏不太懂什么是蠶鹽,就命人去戶部、都堂還有崇文院,找來了歷代有關蠶鹽的議論和故事……” “這才稍稍明白了一些。” 說著,趙煦就站起身來。 “祖宗德政,今日怎敗壞成這個樣子了?”他自言自語的說著。 韓絳也好,呂公著也罷,聽完了都是立刻起身,將頭上的幞頭摘下來,放到椅子上,伏地謝罪:“臣等死罪!” “乞陛下降罪!” 趙煦聽著,擺擺手道:“朕沒有追究的意思……” “兩位相公在此事也沒有責任,就不必請罪了……” “朕知道的,蠶鹽乃是積弊,非是一朝一夕……” 蠶鹽,最早可以追溯到后唐時期,是后唐朝廷推出的一項針對非產鹽區的貧困百姓的福利政策。 在五代時期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因為這個政策,解決了那些不在產鹽區的農民吃鹽的問題。 其大體運行方式是——每年春二月,非產鹽區的農戶,可以向官府申請購買廉價食鹽,等到夏季再用蠶絲織成的絹布,抵充鹽錢。 這就是蠶鹽名稱的來歷。 它通過官府向貧困農戶,進行食鹽定點配額銷售的方法,讓那些吃不起鹽的農民,也能吃到食鹽。 同時,蠶鹽的價格很親民——制度,一斤蠶鹽,只需要繳納價值百錢的絹布就可以了,這甚至比私鹽的價錢還低! 最重要的是——蠶鹽還可以給農民提供一種緊急金融救助。 鹽,我們都知道,是可以賣錢的硬通貨。 而官府配屬的廉價蠶鹽,農民申請到以后,是不需要馬上給錢的,可以等到六月份蠶絲織成了絹布后,用絹布抵充。 這樣,農民就可以變賣其中一部分食鹽,換來資金,渡過青黃不接的歲月。 在爭霸天下的時候,為了爭取民心。 蠶鹽制度,一直被有力的推行著。 大宋立國后也同樣繼承了這個福利政策,用來安定民心。 然而…… 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隨著,地方官府財政破產。 蠶鹽就不可避免的被人盯上了。 先是改變了蠶鹽的支付方式——從原來價值百錢的絹布,改成了輸糧。 這下子,就徹底改變了蠶鹽的濟貧性質。 徹底的將之變成了一個掠奪剝削的工具。 為什么? 因為絹布和銅錢一樣,價值相對穩定。 但糧食不同,糧食因其價格,存在波動,所以具備了金融操縱的空間。 各地官府首先將絹布折成糧食,然后再把糧食折成糧價(肯定是歷史最高糧價),要求農戶根據折算后的價格支付——在經過他們的操作后,原本廉價的蠶鹽價格暴漲了數倍,達到了每斤蠶鹽三百錢甚至四百錢的超高價! 這直接導致了蠶鹽制度的徹底崩潰——貧困的農民,只是不識字,但不是傻! 蠶鹽支付方式改變后,蠶鹽的價格,比官鹽還高了差不多一倍! 更不用說和私鹽相比了。 所以,百姓紛紛用腳投票——我不要你的福利總可以了吧? 官府表示:呵呵!朝廷的恩典是你不要就不要的? 你不要了,我們的KPI怎么辦? 是的! 大宋官府,都有著蠶鹽的指標。 這是五代傳下來的,本意是督促地方官,注重民生。 但,當蠶鹽制度崩潰的時候,這個KPI,成為了要人命的枷鎖。 地方官為了完成上級的指標,集體用腳投票——你們可以不請蠶鹽,但我們的指標,伱們也必須完成。 于是,蠶鹽超進化! 所有相關地區的農戶,從此在每年繳納夏稅的時候,多了一個小小的負擔——蠶鹽錢。 官場上,美其名曰:虛納蠶鹽錢。 什么叫虛納? 我可以不給你們鹽,但你們必須給我錢! 這就是虛納! 至此,蠶鹽被完全玩壞,從一個福利政策,蛻變成了一個盤剝工具。 這個時候,可能就會有人問了——皇帝不知道嗎? 開玩笑! 當然知道! 以趙煦上上輩子親政后學習的知識來說,他那位禮法上的曾祖父知道——蠶鹽正是在仁廟時代徹底被玩壞,演變成了虛納蠶鹽錢的。 他祖父也知道——有司上報了無數次。 他父親也知道——熙、豐時代,討論過七八次蠶鹽改革,每次都是無疾而終。 趙煦同樣知道——紹圣時代,章惇曾想過一勞永逸的廢除蠶鹽錢。 然而,善財難舍! 加上地方反對強烈,章惇的改革無疾而終。 趙煦在現代,甚至知道,蠶鹽錢,最終陪著大宋王朝走向了滅亡,他還水過幾篇相關的論文呢! 用他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蠶鹽制的蛻變歷史,充分證明了封建統治者的無恥與貪婪! 也印證了電視劇的名言:上下揮霍無度,便掠之民! (本章完) 請:m.llskw.info 相關推薦:、、、、、、、、、、 如果您是相關電子書的版權方或作者,請發郵件,我們會盡快處理您的反饋。(明智屋中文沒有,更新及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