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 目錄 >> 第五百零七章 國家利益至上 |
第五百零七章 國家利益至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五百零七章 國家利益至上 相比于大宋的如日中天,遼國這些年其實過得非常難受。 重熙年間,大宋通過武器改革,漸漸將冷兵器替換成熱武器,對遼國進行了軍事力量的碾壓。 之后大宋再改革軍制,提高士兵的軍事素養和戰斗力,自此遼宋之間軍事全面逆轉。 遼國在軍隊數量、戰斗力、裝備以及個人素質上,已經徹底落后于大宋軍隊。 在這種情況下,曾經的遼國徹底無法在軍事上打壓大宋,相反,通過析津之戰,遼國還丟失了燕云十六州以及遼東京遼陽。 這些地方一直是遼國賴以為生的賦稅與農耕要地,失去了這些地方,對于遼國的打擊非常大,國力衰落嚴重。 耶律宗真死后,他的兒子耶律洪基年幼,無法掌控大局,就只能由皇太弟耶律重元繼承遼國皇位。 只能說耶律宗真死前至少做了一個還算英明的決定。 耶律重元年富力強,威望足夠,有多次領兵平叛的經驗,因此能夠壓住契丹各部貴族,勉強維持住皮室軍沒有分崩離析。 不然若是耶律洪基繼位,恐怕契丹內部首先就要發動叛亂,到時候對于遼國來說,才叫萬劫不復。 可問題在于,就算耶律重元上位,勉強維持住局面,卻也阻擋不了遼國國力大幅度衰退,全國各地叛亂四起的局面。 這是大勢所趨,就算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復生都沒有用。 首先是軍事力量的衰退,導致遼國已經無法控制住那么龐大的領土,像蒙古草原西部、中部還有東北黑龍江以北就徹底失去了遼國的掌控。 其次是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遼陽之后,由于遼國大部分手工制造業與田地都在這些地方,經濟和農業一落千丈。 這樣的情況下連軍隊都維持不住,更何談維持國家的秩序? 因而為了保障經濟和農業,他們就必須要與南面的大宋進行貿易,通過購買糧食和其它用品,以維系軍隊。 但這樣又會加大與東北各民族的沖突。 因為遼國的大部分自然資源都在東北,皮毛、木材、藥材、礦石等等,遼國需要這些資源與大宋交換。 問題在于東北本地民族并非只有契丹族,或者說,契丹族只能算東北邊境民族,主要棲息地是在后世內蒙赤峰、通遼到吉林長春這一帶的草原。 他們以游牧為主,率先從游散部落形成統一政權,隨后對周邊各個民族的游散部落進行征服,才形成了今天的遼國。 而真正白山黑水間的東北民族,主要以渤海族、女真族、室韋族和奚族等部落為主。 特別是女真族,人數眾多,戰力彪悍,實力不容小覷。 所以契丹族要想維持政權,就必須要從東北攫取資源與大宋交換,可東北本地民族已經愈發察覺到遼國衰落,掀起反抗的浪潮。 雙方剛開始的時候,遼國通過火器還能壓制住他們,有叛亂就去平叛,勉強維持住了遼國的統治地位。 但十多年過去,東北女真部落慢慢崛起,已經逆轉局勢,對遼國掀起反攻號角。 “沒道理呀。” 政制院內,眾人十分詫異。 韓琦說道:“我們不是禁止對周邊國家輸送火器嗎?遼國的火器雖然落后了點,但壓制女真應該沒什么問題吧。” “不。” 趙駿搖搖頭道:“這是個必然趨勢,只是我沒有想到這么快而已。” “必然趨勢?為什么是必然趨勢?” 大家不太明白。 遼國人雖然買不到大宋的火器,但卻能買到原材料。 他們本身就有火器相關的工藝條件,保證了他們的火器有充足的供應。 雖然東北各民族部落從大宋那買去了不少大宋更加落后的刀槍、甲胄、弓弩這類的冷兵器。 可手榴彈、火炮這些原始火器已經足夠他們吊打冷兵器作戰的敵人。 并且遼國壓制了東北各民族,依舊能從他們手里源源不斷地攫取資源,然后通過大宋繼續供應火器,形成循環。 怎么這是個必然趨勢呢? “你們是不是在想,遼國前些年不斷平定叛亂,威懾四方,還是能夠維持住國力?” 趙駿反問。 “是啊,就算各部落有反叛者,面對遼人他們還是不敢公然為敵,遼國只需要保證原材料供應就行。” 鄭戩說道。 “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是這樣,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 趙駿環視眾人說道:“遼人也是人,是人就會腐化墮落。更何況契丹貴族已經墮落了很久,他們已經脫離不了奢華的生活。” “漢龍的意思是?” 晏殊頓時會意,睜大了眼睛道:“遼人自己內部腐化了?被賄賂售賣了火器,或者他們用軍費開支,用于維持奢靡的生活?” 趙駿沒有正面回答,只是淡淡一笑:“如果我們沒有改革軍制的話,下場就會跟遼人一樣。”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以前我們設想的是,如果遼人用從東北攫取的資源從大宋這買原材料跟糧食,那就能繼續壓制東北各民族,繼續源源不斷地攫取資源。東北各民族雖然不滿,可還是跟以前一樣,受攝于遼人的武力,也就只能被迫接受,如此三方就形成了一個平衡。” “哪料到這個平衡卻被遼人自己給打破了,他們自己內部腐化墮落,以至于軍費開支糜爛,軍隊戰斗力低下,縱使有火器,也再難以壓制東北各部。” “而且這樣還有個惡性循環,即你越壓制不住,東北各部就越察覺到你的虛弱,從而減少供給以做試探,越減少供給,遼國國力就弱孱弱,越孱弱就越無法保證軍隊戰力,不敢對各部動刀兵,結果就是往復循環,釀成今日惡果。” 眾人議論紛紛,也很快理解了為什么遼國這么快就衰敗至此,短短十多年的時間,從一個曾經全球第一的國家,到如今竟然被東北的原始部落給擊敗,以至于不得不令人唏噓。 “可惜啊可惜。” 趙駿搖搖頭,說道:“我太高估了遼人的能力,以為他們都快亡國了,好歹能夠勵精圖治,沒想到越是快亡國,越是荒淫嬉戲。” “是啊,我們還想留著它做原材料供應地,誰能想到偌大的遼國,也會一夜之間崩塌呢?” 范仲淹雙手一攤道。 “漢龍,那現在該怎么辦?是看著遼國覆滅,還是?” 晏殊提出了關鍵性的問題。 趙駿陷入了沉思。 這確實難到他了。 他做國家部署,都是有戰略圖謀。 比如在遼國與西夏之間,他滅了西夏,那是因為西夏可以溝通河西走廊,加深與西方的陸地貿易。 但滅遼國沒有太大好處,北方都是蒙古草原和東北三省。 后世東北三省成為寶地,那都是明清時期通過闖關東,上百年的開墾,才總算是把廣袤的東北三省建設出來。 而在這個時候,遼澤還在,整個東三省大片地區都是沼澤地,不然女真人也不會是漁獵部落,有東北平原的話,早就發展出農耕文明了。 所以實際上眼下的東北就是片大沼澤加大森林,開墾起來需要極大的人力物力,遼國中樞的中京至上京都是草原,于農耕文明來說意義也不是很大。 如果要進行開墾的需要,至少需要更加先進的工業文明,通過機械化來解決遼河泛濫成災,處理東北地區沼澤遍地的問題。 到時候治理起來就是個天文數字。 因此趙駿不是不想收復東北,而是為了國家利益考慮,先讓遼國存在,讓它變成一個資源出口國家,壯大大宋的工業化進程。 等到將來大宋的工業能力跟進一步,能夠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就能直接北上滅遼,拿下大片領土。 而這個過程趙駿預計最多二三十年吧。 奈何遼國不給力。 即便這其實也在他預料之內,卻也沒有想到遼國倒的太快了。 這個時候大宋接受,可不是一件好事。 但放任遼國被滅亡,然后女真人在北方建立一個金國,同樣不是一件好事。 兩害取其輕,至少總比一個新興國家出現強得多。 “說真的,我都想幫遼國了。” 趙駿苦笑道:“從后世民族大義的角度上來說,那肯定是要立即收復。我也之前說過,想中華秋葉海棠一統。但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就得考慮國家利益,國家利益至上,哪怕先放任遼國存在,還有東北沒有被收復回來也沒關系,利于我們中華漢人,利于中華民族才是最好的事情,可惜啊” 說著他搖搖頭。 幫助遼國也意義不大,遼國腐化的太快,這次幫完恐怕又是接踵而至,永遠都不會停。 他是希望留著遼國從遼國那攫取利益,而不是在遼國那出人出力。 所以幫遼國也是一個錯誤的選項。 總得來說。 現在北方的局勢就是這樣。 那里沒有漢人,空有土地,拿過來也不能利用。 反而會造成大宋需要花比較大的代價去治理,甚至還可能會有女真部落叛亂,花時間精力去平叛,吃力不討好。 但現在遼國馬上就要轟然倒下,女真人建立的金國先不談會不會與大宋和睦相處,繼續保持之前的貿易關系,就算保持,那也不行。 一個新興的國家軍隊還沒有腐朽,戰斗力還是比較彪悍,一旦他們繼承了遼國的火器,哪怕是落后的火器,也可能會造成邊境摩擦,給大宋帶來一定傷害。 所以為了防止這樣的事情發生,那還不如先下手為強,將金國扼殺于萌芽之中,讓女真部落重新回到部落狀態,納入大宋的統治。 “你的意思是,出兵?” 范仲淹試探性問道。 “出兵吧。” 趙駿撇撇嘴:“勒令,陳兵邊境,把遼國和女真一起滅了。” “你們怎么看?” 范仲淹又看向其余宰相。 普通的事情趙駿一言堂就能辦,但出兵不僅僅需要趙禎首肯,諸多宰相也都必須慎重。 所以大家還是要具體商量,都同意的話,那基本上就再到趙禎那決斷。 不過說是這么說,實際上政制院大家都決定了的事情,趙禎那邊就不會再否決,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政制院所有宰相同意,那就代表了大宋帝國的意志。 “我覺得確實如知院所說,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不出兵的話,眼睜睜地就看著遼國被女真人覆滅,再建一個金國出來就不好了。” “是了,這金國可不是什么好東西,破汴梁擄二帝,如今若不是知院的話,恐怕歷史又會重蹈覆轍。” “那就陳兵邊境,準備出兵吧。不過是不是需要一個理由?如果不戰而宣的話,會不會讓周邊國家覺得我大宋無故入侵它國,而心生恐懼呢?” “嗯,我堂堂中華,王道服人,確實要以有名之師,而討伐無名之亂。這大義名分還是得握在手里,不如說我們有個士兵在邊境失蹤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 趙駿無語道:“都出的什么餿主意,邊境丟個士兵都能想出來。” “那知院有什么辦法?難道要師出無道?” 富弼問道。 古代非常講究名分大義,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這樣名分大義的集大成者。 他畢竟是兵部尚書出身,要為大宋正義之師考慮,這一點還是要過問。 “唔” 趙駿瞇起眼睛,說道:“長春州是遼國腹地,位于上京附近了吧。” “是的。” “那是否就說明遼國已經岌岌可危?” “差不多吧,畢竟打到都城附近。” “遼國沒有派人來求援嗎?” “這倒是沒有。” 眾人互相對視,負責外交部的文彥博說道:“遼使館那邊也沒有派人跟我們談。” “兩個情況,一是遼人覺得能應付,二是遼人覺得與大宋關系不好,不到萬不得已,滅國之時,不能求援。” 趙駿豎起兩根手指頭。 “嗯。” 大家都覺得有道理。 趙駿繼續說道:“這樣一來,還是有說法的,先讓幽燕路的大軍積極待命,我們耐心等待戰機,甚至可以暗中幫女真人一把,賣點火器給他們。” “哦?” 晏殊眼珠子一轉道:“驅狼吞虎?” “不錯。” 趙駿笑了起來:“遼國如果堅持不住,向我們求援,那我們可以作壁上觀,等他們被滅亡,就打著馳援遼國的名義北上。” “這會不會有點虛偽?” 韓琦驚訝。 他沒想到還能這么玩。 “確實看上去有點當婊子還要立牌坊,但問題是國家利益有的時候就只能這樣,不然的話什么都堂堂正正地搞,那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吃肉,我們連湯都喝不到。” 趙駿搖搖頭道:“虛偽說的是做人虛偽,但在國家利益面前那就不叫虛偽,而是叫戰略謀劃,你們明白了嗎?” 眾人互相對視,心中一凜。 國家利益至上。 又何必當什么道德君子立牌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