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第一百八十三章 千金買馬骨
行刑當日,他還在叫囂著趙駿是當今權臣,是奸逆之輩,請官家開眼之類的話。
但可惜的是官家聽不到他的聲音了,很快就被砍掉了腦袋。
郭承祐死不足惜。
大宋官員其實也不能算人渣遍地。
至少北宋前中期的官員還是要點臉面,不會做得太過分。
再加上朝廷的高薪養廉政策,所以史書里的宋仁宗時期,有名有姓的貪官污吏不多。
更多的是像仁宗天團那樣,一個個名留青史,成為歷史上文臣的一段佳話。
但能夠在史書里留下姓名的貪官污吏,基本上都是很過分的那種。
郭承祐光史書里的罪名就一連串,現在根據趙駿的實際查證,這都算是諫官和御史沒有把證據查全了。
畢竟諫官和御史沒有趙駿那么大權力,他們也只能根據民間反應來彈劾,不像趙駿,直接抄了郭承祐的家,在郭承祐家里找罪證。
因此相比于被此人禍害過的百姓,砍頭都算是便宜這廝。
不過他的死在亳州還是掀起了很大的風波,在地上方也掀起了很大的風波。
畢竟一地知州,就這樣掉了腦袋,在以往大宋,真算是少之又少。
特別是郭承祐還是有背景的人,誰都知道他祖上是開國將領,妻子又是趙家郡主,同時還是皇帝東宮官。
結果就是這樣背景通天的人,都死在了趙駿手里,這位知院權勢到底多大?
以至于亳州上下官員都戰戰兢兢,紛紛拿起了行動效率。
原本那些即便不貪不占,卻也是碌碌無為,人浮于事的官僚,一個個都好像勤政起來,上山下鄉,四處慰問百姓。
弄得亳州似乎一下子海晏河清,一副國泰民安的景象。
只是趙駿知道這樣的情況估計等他離開亳州不久就會舊態復萌,要想保持現狀,還是需要朝廷派一個能干的亳州知州過來。
所以他又上書朝廷,讓朝廷那邊好好選人,別整那些亂七八糟的過來禍害百姓,這種人有多少他砍多少。
到二月下旬,趙駿安排了亳州事務,這才重新啟程,往東南進入宿州境內。
由于他的行蹤已經暴露,干脆也就不再微服私訪,大大方方地亮出自己知院衛隊,一路向東。
幾乎是他剛到臨渙的時候,宿州知州王素和宿州通判楊察就已經前來迎接。
王素今年31歲,楊察更是才25歲,但這兩個人卻已經成為了一州的知州和通判,州府的一二號人物,可以說年輕有為。
事實上雖然王素年輕,可已經在官場浮沉11年。
他是天圣五年的進士,跟包拯、韓琦、文彥博等人是同榜登科,歷任通判潁州、懷州、許州,又以尚書屯田中外郎,知濮州、鄂州、宿州,資歷相當老。
而楊察則是景祐元年的進士,現在也在官場上干了4年,后來由于政績出色,又出知潁、壽二州,到慶歷初,為江南東路轉運使。
也就是說,這個楊察從景祐元年考上進士,到慶歷元年短短七年的時間,就從通判當上了一路最高級別長官。
這就相當于后世考公上岸第一年觀政,第二年當副市長,第七年就干到了高官。
什么離譜經歷?
趙駿當然不知道這兩位都是牛人。
王素和楊察都是歷史上相當出色的清廉官員,史書上對他們贊譽有加。
特別是王素,還是與余靖、歐陽修、蔡襄并列的四諫之一,在地方為政時政績都很不錯,只是顯然不如范仲淹、蘇軾這樣的人出名而已。
由于趙駿不怎么讀《宋史》,只對歐陽修、范仲淹、蘇軾、王安石等家喻戶曉的人比較熟悉,倒是不太了解王素。
不過他進宿州以來,沿途百姓安居樂業,雖然也有過得窮苦者,卻至少比應天府、亳州好得多,也讓他對二人頗有好感,充滿了贊賞。
宿州臨渙縣府衙內,趙駿看著下面站著的宿州知州、通判以及臨渙縣令等人,笑著說道:“王素,我看過你的履歷,去年你在鄂州做得很不錯,不僅在朝廷賑災公文來之前,開倉放糧,避免百姓餓死,還取消了計口售鹽制度,令鄂人感汝德,這是好樣的。”
王素并未因為得到夸贊而感到高興,面色依舊不改,落落大方地拱手行禮道:“知院謬贊,所謂在其位,謀其政。任其職,盡其責,這本來就是下官該做之事,并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
“嗯,很好。”
趙駿滿意地點點頭道:“我是來的路上才知道你是王文正之子,王公“柄用十八載,為相十二年”,連官家都稱贊為全德元老。現在看來,伱有你父親的風范。”
“謝知院夸贊。”
王素又拱拱手說道。
趙駿夸獎完之后,才環顧眾人說道:“諸位是不是很好奇,本院堂堂政制院知院,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何會微服離京,前往大宋各地?”
王素說道:“知院這樣,自是有知院的用意。”
“是啊。”
趙駿感嘆道:“我這次出巡地方,并不是為了四處看看,找些什么貪官污吏砍他們的腦袋。而是為了探察民情,了解上下弊端,找出救國的辦法。”
救國的辦法?
下面諸多官員一頭霧水,大宋已經到了快亡國的地步了嗎?
“如今大宋沉疴遍地,邊境敵人扣關,腹地災禍不斷,富者豪宅良田萬畝,貧者卻無立足之地。造反起義者如過江之鯽,很多官員卻沉醉于歌舞升平之中,可謂內憂外患。對此,你們有什么看法?”
趙駿看著下方眾人問道。
王素是未來的新黨成員,歐陽修和范仲淹的盟友,自是因長期待在地方,見識了太多事情,所以立即沉聲說道:“這是因為吏治沒有做好,以至于各地官員尸位素餐,若能嚴刑峻法,改革弊端,就會好很多。”
“哦?”
趙駿笑道:“王太守認可本知院在亳州處死郭承祐,打擊貪刻之徒?”
王素說道:“是的,下官也想這么做。”
歷史上王素做淮南都轉運按察使時,諸使皆以嚴刻為明,素獨不責細過,對貪刻之徒,必窮追細究,繩之以法,故屬下敬而畏之。
意思是王素對犯了那種小錯誤的官員并不嚴苛處理,只有那種貪贓枉法的人,才繩之以法,令人敬畏。
“嗯。”
趙駿雖然對王素了解不深,但很滿意他的態度,點點頭道:“很好,本院記下你了,你去年才擔任宿州知州,我希望你能拿出成績來,對待本州貪官污吏,無需留情。下能安撫百姓,對上便無愧于國家矣。若來年宿州民生更好,本知院親自提拔你。”
在官場上是不能輕易許諾的,一來隨意提拔一名官員,容易被人攻訐,說你權重,引起皇帝猜忌。二來給出去的承諾因種種原因沒有實現,那么你在官場上的名聲就不會太好,以后也會步步難行。
所以官場就喜歡打那種似是而非的官腔,說起話來就跟謎語人一樣聽不懂。
然而趙駿本來就不喜歡這種謎語人腔調,他更喜歡實事求是的態度。你做官要是做得好,真為老百姓辦了實事,把地方治理得太太平平安居樂業,我憑什么就不能提拔你?
因此他也敢于打破宋朝官場的常規,下這種承諾。
并且這次南下,除了下基層看看百姓的生活,抓貪官污吏以外,還有就是考察地方官員,看看有什么可造之材沒有。
不管是地方路轉運使、按察使、提刑司,亦或者各地知州、通判,乃至地方縣令、主簿、縣尉,只要有能夠治理好地方的才能,為人剛正清廉,他就一定不會吝嗇于提拔。
其中最主要的還是能力。
畢竟相比于一個昏庸無能的清官,以及能干實事的貪官,老百姓其實更喜歡后者。
若是本身清廉剛正,又能辦實事,這就是最好的官員了。
王素的資料在趙駿來的路上就已經查過。
名門子弟。
為官清廉,造福一方百姓。
在潁州、懷州、許州、濮州、鄂州等地多有政績。
去年他上任宿州之前,宿州因受淮南大旱波及,情況非常不好。
他上任短短不到一年時間,興修水利,開墾荒田,安置受災百姓,將宿州治理得有模有樣。
這樣的官員趙駿自然是可以欣賞。
給出這樣的承諾,也是起到了千金買馬骨的效應。
除此之外,趙駿也早就知道,要想真正推動改革發展,以一己之力肯定是不行。
必須建立自己的班底。
并且靠范仲淹那幫人,也不一定能成事,比如歐陽修就是個豬隊友。
所以要是遇到了有才能的人,他可以進行提拔,以后到了中央,也能組建自己的勢力。而且都是年輕有為,又對國家目前現狀感到不滿的人,難道還怕大事不能成?
這次巡視,也算是一次人才探尋。
王素得到了趙駿的承諾,依舊是不卑不亢,拱手說道:“多謝知院。”
當下趙駿在王素、楊察等人的陪同下,視察宿州各地。
在宿州待了七八天的時間,雖然只是去了一些地方,但趙駿可不是被地方官牽著鼻子走的傀儡。
這段時間皇城司的察子早就滲透到宿州各縣去了,下鄉四處探察民情。
一個地方的百姓過得好不好,官吏們做的怎么樣,地方官員不一定知道,但百姓們能不知道嗎?
而根據匯總的消息來看,王素和楊察確實是兩員能吏,讓趙駿非常滿意。
于是在勉勵了二人一番之后,到二月底,趙駿再次出發,離開了宿州,向著南面的濠州以及壽州方向而去。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