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老朱,咱說好的不急眼! 第二百九十四章 科舉教育體系
“百姓強,則大明強!百姓富,則大明富!”
朱元璋不斷的重復著蘇的話語,情緒不斷的累積。
大明和百姓之間的關系,朱元璋早就有所理解。
百姓可載舟,亦能覆舟。
這是朱元璋在起義過程中,切身體會過的道理。
“百姓強,則大明強!百姓富,則大明富!”
朱標亦是重復起蘇璟的話語來,臉上的神色也是越發的凝重。
“民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大明天下,最重要的就是百姓,百姓才真正代表著大明。”
朱標看向朱元璋,眼神中滿是堅定。
朱元璋亦是點點頭:“民可載舟,亦能覆舟,蘇璟,你這話說的當真不錯,當傳頌后世!”
蘇璟淡淡一笑道:“大叔,不過就是些尋常言語罷了,大明未來的方向,終究還是掌握在天子手中,天子賢明,則大明昌盛。”
雖然點明了大明百姓的重要性,但該拍老朱的馬屁還是要拍的。
此刻,即便是宋濂,也不得不承認,蘇璟此言,當真蘊含著大道至理。
聽到蘇璟的話,朱元璋笑了,這話他愛聽。
大明能建立和穩固,全是他這位天子的努力,即便他知道蘇璟是故意拍馬屁,但朱元璋依舊受用。
“宋濂,你覺得呢?”
朱元璋又看向了一旁的宋濂問道。
宋濂立刻回答道:“我以為仁遠伯所言極是,不過,仁遠伯描述的雖好,但這職業教育到底該如何推行,具體的方針和辦法,還是需要仁遠伯說清楚的。”
眼見勢不可擋,宋濂并沒有做什么螳臂當車的舉動,而是直接換了個角度,問起了蘇璟具體的執行方針。
在宋濂想來,這職業教育的事情,此前從未聽過,想必是蘇璟剛剛搞出來的,大方向的東西有,那詳細的內容,大概是沒有的吧。
“嗯。”
朱元璋點點頭,看向蘇璟道:“蘇璟,你說說呢,這職業教育到底該如何實施下去?”
對于務實的朱元璋來說,這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不能只談好處,不談執行。
蘇璟立刻道:“大叔,這就要和科舉聯系到一起了,咱們大明現在的科舉,還需要改!”
改科舉!
這才是蘇璟最想做的事情。
科舉固然是一項優秀的制度,為無數讀書人提供了鯉魚躍龍門的通道,也讓無數寒門弟子可以展現自己的才華,登臨高位。
可以說,這是一項無比偉大的創舉也不為過。
自科舉出現以來,歷朝歷代無不認識到科舉對于國家的重要性,無論朝代如何更迭,無論是漢人掌權,還是元人掌權,科舉都一直在繼續著。
蘇璟自然沒有要完全否定科舉的意思,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他的選擇。
“老夫請教仁遠伯,這科舉還能怎么改?”
宋濂立刻朝著蘇璟問道。
事實上,之前朱標就詢問過宋濂科舉的弊端,也知道了蘇璟對于科舉的看法。
宋濂一直都挺好奇的,蘇璟對于科舉到底是一個怎么樣的想法。
畢竟,現在大明的科舉制度,那是他和一眾同事,嘔心瀝血才確定下來的。
蘇璟看了宋濂一眼,笑道:“宋承旨,如果我猜的不錯的話,這大明現在的科舉制度,主要應該就是由你主持確立的吧,大方向是仿照元朝的對不對?”
宋濂點頭道:“的確如此,科舉一事,自隋朝起,到本朝已經700多年,雖然有過改制,但總體的方針路線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我也是依循舊例而已。”
現在的宋濂是學乖了,先不吹牛皮了。
大明科舉制度是我主持確立的沒錯,但不是我想這么搞的,而是一直都這么搞,我照著前人的來。
真有問題,那也不是我的問題。
雖然來到這和蘇璟見面才沒多久的功夫,宋濂已然看出來了,老朱對于蘇璟,那真真是寵愛有加。
蘇璟和朱標的關系,宋濂也早就知道了。
自己這個多年教導太子的老師,比不上教導了太子幾個月的老師蘇璟。
大明的這一代帝王和未來的下一代帝王,全都對蘇璟如此的重視。
可以預見,未來的蘇璟,絕對是大明朝堂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聽著宋濂辯解的話語,蘇璟并不在意,只是說道:“現在的科舉呢,的確已經是延續了七百多年,但有句話叫做與時俱進。”
“時代的洪流滾滾,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夠讓大明始終保持著獨一份的強大。”
“就好像火器,出現也不過就數百年,已經展現出了它強大的威力,科舉也是一樣。”
蘇璟侃侃而談,看似只是在廢話。
但事實上,想要讓朱元璋真正接受科舉的改革,必須要做好鋪墊,思想上的鋪墊,尤為重要。
要讓朱元璋明白,科舉的改變,是為了大明!為了大明的強盛。
“好了,蘇璟,你該說說,科舉具體該如何修改了。”
朱元璋催促了一句,這說明他的內心,已經在期盼了。
蘇璟點點頭,說道:“現在的科舉,只有考試,卻沒有對應的教育體系,這點不好,科舉絕不能單純的只看做是幾場考試而已。”
“童試、鄉試和會試,三級分立,我們便可以將教育分成三個階段,童試我們稱之為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
“全國各地的私塾,也可以按照這個標準,分為小學和中學和大學。”
“但凡是沒有通過童試者,皆在小學學習,主要的學習內容,便是童試的內容。”
“學習幾年之后,便可以去參加童試,考過了那便是進入中學,學習鄉試考核的內容,同樣,學習幾年后再去參加鄉試,通過了便去大學,這就是會試考核內容的學習了。”
“在這個三個階段之中,肯定會有童試、鄉試或是會試不通過者,此時職業教育便派上了用場。”
“若是感覺自己沒通過考核的原因,并不是實力差的太多,努努力還能行的,便可以繼續學習,下次再考。”
“而若是感覺自己差距甚遠,下次機會也不大的,便可以進入職業學塾進行學習,童試未過者能進的職業學塾,可以是一些簡單的職業工種,比如說木匠或是鐵匠之類的。”
“鄉試未過的,那便可以學一些文字類的職業,比如教師之類的工種。”
“至于會試沒有過的,那有可能是志不在此,而不是能力不佳,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進入研究學習類的職業學塾進行學習,比如農學院里。”
蘇璟說了足足一炷香,這才簡單的將一個大概給描述了出來。
這些是前世的教育體系加上與明朝現狀相結合的一個綜合體,蘇璟也清楚,其中定然有不合理之處,但得把事情做了,才能慢慢改正。
這第一步不能怕錯,得做了才有后面的事情。
朱元璋仔細的聽著,眉頭是一會皺起,一會舒展開來。
不得不說,蘇璟講的這個科舉的改制辦法,對于朱元璋的沖擊是巨大的。
他原本以為蘇璟只是在科舉選拔人才的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上做出改變,沒想到竟然是這樣。
按照蘇璟的說法,這是搭建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
“大致就是這樣了,我個人總結一下,就是讓大明的讀書人,都有著自己對應的學習階段,而不是一直學,然后參加考試,過了就是過了,沒過再繼續。不同的人,自然也有不同的情況,職業教育的目的,就是將那些沒能在科舉中一路過關斬將的讀書人,發揮他們更大的作用。”
“當然了,我這些想法還很粗糙,我相信無論是大叔還是宋承旨,定然有了不少疑惑,甚至覺得有些地方是難以實施或者處理不當,更有可能是自相矛盾的。這些都很正常,有錯就改,事情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過我相信,這樣才能讓大明更加的蓬勃發展,更加的強盛!”
蘇璟做了一個慷慨激昂的總結,一方面是提升朱元璋的信心,一方面也是為了掩飾自己方案的不足。
大明不是前世,這樣的教育體系想要建立,可能要花費數十年甚至百年之久。
朱元璋一代不行,還要繼續靠著大明的下一代下下代皇帝繼續的推行改進。
但,事在人為。
不管別人信不信,反正蘇璟自己是信了。
朱標還是和之前一樣,詳細記錄著蘇璟講述的一切,對錯這種事,不是他現在需要思考的問題。
先記住,之后再向蘇璟討教,這才是正確的學習之法。
朱元璋看著蘇璟,問道:“蘇璟,這改進之法,著實奇特,你到底是怎么想出來的?這小學中學大學的分類,也相當有趣。蘇璟,你難道不是早就想好了嗎?”
蘇璟講述的內容,十分新穎,但體系又相當的完整。
朱元璋雖然沒有接觸過,但他不是什么傻子,更不笨。
蘇璟坦然回答道:“大叔,你還記得我曾經說過夢中授課一事吧,我在夢中接受的教育,便是這樣,而所謂的九年義務教育老師,便是指小學與中學的課程內容。”
夢中授課這件事,已經成了蘇璟的金字招牌了。
反正解釋不了的事情,直接用夢中授課來解釋就行了。
“僅僅只是小學和中學,就已經有你蘇璟現在的程度了?”
朱元璋看向蘇璟,詫異萬分道。
他一直都對蘇璟的老師到底多厲害很好奇,哪怕是夢里的老師,一樣很好奇。
這聽著蘇璟簡單的描述了小中高教育的流程,他也大致明白了這套教育體系。
而蘇璟現在告訴他,他的九年義務教育,僅僅只是小學和中學的內容,這實在是太讓朱元璋震撼了。
因為僅僅是學了這些的蘇璟,已經可以稱得上是才智通天了!
蘇璟笑道:“大叔,你可不能這么算,我夢中的九年義務教育,和大明所具備的知識,那是兩碼事,但若是能夠按照我所說的改進,或許我夢中授課的情形,也能變成現實。”
對于老朱的震撼,蘇璟是可以理解的。
但事情也如蘇璟所說,這是兩碼事。
現在的大明,距離那是知識迅猛發展和進步的時代,還有很長的距離。
那傳奇的一百年,足以抵得上人類發展之前的全部年份。
朱元璋聞言大喜,追問道:“蘇璟,你說的是真的?未來的大明,真能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蘇璟這樣一個人才,已經讓朱元璋十分的受用了。
這要是未來真如蘇璟所說,那人豈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了,大明何愁不能千秋萬代呢?
“大叔,誰也不敢擔保身后事,大概到我死了,這情形都出現不了,不過這又能怎么樣呢?至少我們是朝著這個方向在不斷的努力。”
蘇璟淡淡道。
這已經和老朱吹的夠多了,也該稍微收收了。
這種未來愿景的擔保,沒什么必要。
“也是,你說的有理,這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達成的,可能得到了我的后世子孫才能看見了,不過那又怎么樣呢?起碼這事是從我們開始的!”
朱元璋點點頭,此刻已然顯露出了身為大明天子的威嚴。
蘇璟今日所談之職業教育與科舉的改進,朱元璋真聽進去了。
一旁的宋濂也聽的尤為仔細,這聽完了,他的態度也有所改觀了。
蘇璟這職業教育,還真不是讓讀書人去做些低賤的匠人活計。
只有童試都過不去的,那也是學個手藝謀生,而童試都不過去的讀書人,在宋濂這里,還真不能稱之為讀書人。
而過了童試的讀書人,學習的職業教育,則是教師之類的有一定社會地位的職業,相當可以接受。
這里就是蘇璟巧妙的描述了,一開始籠統談的時候說的很嚴重,具體談的時候放寬些,更符合現在明朝的思想方式。
就好比想在屋子里開個窗戶,不要直接談開窗戶,而是說要掀開房頂。
這樣一來,開窗戶就變成可以接受的選擇了。
中庸之道,莫過于此。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