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一人之下,五福臨門 第六章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李承真能感覺到,這幾個兄弟們對他的關心那都是真心實意。
但這好意他確實無福消受,他李承真首先是個異人,是個求道之人,修道先修心,他最認可的是戰國先賢楊朱的思想。
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列子·楊朱
具體什么意思看字面也能理解,大體就是人人都做好自己,既不做有利于自己而有損于天下的事,也不做有利于天下而有損自己的事,那么這個世界自然會變好。
這同時也是全性那幫妖人所信奉的祖師訓誡,不過他們早已走上了歪門邪道,口口聲聲說什么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結果變成了一群縱欲的瘋子。
只記住了不拔一毛,卻閉口不言不取一毫,屬實虛偽。
實際上,先賢楊朱的主張就是貴己,但貴己又并非是利己,而是“己身之最貴重者莫過生命”,說的是人生短促,所以要重視自己,重視自身,不要讓其受到損害,因為沒法從頭再來。
那這重己和貴生該怎么做呢?那就要“全性保真”,何為全性,那就是順應自然之性,既然已經降生,那就要好好的活著,物質可以溫養自身,那就拿來用就行了,不要虧待自己,無需顧慮太多。
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能貪得無厭,要懂得節制,一切足夠即可,不能過度的去追求物質,同時也不能為了物質去做損害別人的事。
否則就會被外物左右,使得欲望膨脹,那又怎能做到“不以物累形”的境界呢?
那么何為保真?顧名思義就是保持生命誕生之初,自然所賦予的真性。
列子·楊朱有言,太古之人,知生之暫來,死之暫往,故縱心而動,不違自然所好,當身之娛非所去也,故不為名所勸,從性而游,不逆萬物之所好,死后之名非所取也,故不為刑所及,名譽先后,年命多少,非所量也。
意思是說遠古之人知道生是暫時而來,死是暫時而往,所以要隨心而動,不違背自然的喜好,不要刻意規避自身的歡樂,從而不受名譽所誘惑,放任本性而游歷,卻不違逆萬物的好惡,所以不會受到刑法的懲處。
所謂名譽的大小,生命的長短,都不是他們所考慮的。
由此看來,雖然楊朱的全性保真鼓勵人們順應本性而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運,卻也告誡了人們,在不違背自然所好的同時,也不能違逆萬物之所好。
所以,真正的全性保真,絕不是毫無底線的縱欲,也并非教導人們自私自利,反而楊朱學派更需要懂得克制,明白知足常樂的道理。
楊朱固然鼓勵人們放縱本性,但本質上是給上面加了一道鎖,人想要放縱自己,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是放縱后想要重新節制,那就是難如登天的事情了。
而現在的全性顯然和楊朱祖師的話完全背道而馳,他們無非就是打著釋放本性的幌子,把自己為非作歹,發泄,縱欲的行為合理化罷了。
久而久之他們已經淪為了欲望的奴隸,又如何能得道的?
所以李承真才會拒絕一眾兄弟們的好意,因為超過他需求的財富,對于他來說就是累形的物,對于他的修行不僅沒有一點裨益,反而是一種拖累。
所以只能心領了。
………………
幾人互相看了看,攤了攤手,這不知道是他們第幾次勸說李承真了,只知道這小子倔的狠,怎么說都不同意。
“得了,得了,不扯這些沒用的了,”金際銀看氣氛有些僵硬,自然的岔開了話題,“老王,你們家是出什么事兒了?前兩天你爹跟我爹發了老半天牢騷,眼瞅著吹胡子瞪眼兒的,又不說給我聽,整得我這心癢癢啊。”
“害,也沒什么大事,”王亦搖了搖頭,咂咂嘴,“就是我三弟,小也,我也跟你們說過,他小時候去過一次武當之后,回來以后就神神叨叨的,喜歡研究那一堆經文,本來也不是什么大事兒,但前兩天他突然鬧騰著說要出家,給我爸氣個夠嗆,我才在旁邊勸了一句,險些連我一起打。”
“嚯,你弟挺有性格呀,”廖云章邊說邊往嘴里塞了根煙,“后來呢?”
“還能怎么辦?我弟跟我爹誰也說不過誰,后來我爹放話,說有本事讓我弟考個清華,要是能考上,他以后二話不說,我弟干什么他都不管,”王亦聳了聳肩,“反正這兩天我弟一回家就窩在房里學習,有時候吃飯都不見人影。”
“嚯,清華呀,你老爹可真夠狠的,”蘇同玄嘖嘖稱奇,“那地方想進去不難,但想考進去那可就不一樣了。”
“害,不說這些了,反正有我爹兜底,他也不愁沒出路,”王亦擺了擺手,“來來來,喝酒喝酒,別養魚啊!”
眾人又開始推杯換盞。
………………
李承真一身酒氣的被送回了梨園,還搖搖擺擺的上了床,想擺出五心朝天的姿勢修行,卻搖搖晃晃的,始終有些坐不穩。
沒辦法,只能動用真炁,把血液里的酒精逼出來了一部分,才感覺好了一點。
我擦,這群人是真想喝死他呀,誰家好人喝酒是伏特加兌威士忌呀!
再一想想,剛剛那幾個狗賊還想拉著他去某個地下的會所去找點樂子,并勒令他每個月至少得和他們出來瀟灑一次。
頓時感覺人生無望。
李承真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春宵苦短日高起……呵呸,此刻正是修行時。
李承真深吸一口氣,強行讓自己從種種外欲中靜下心來,盡管這些世俗的欲望對于修行之人來說是阻礙,但換個角度來說,未嘗不是磨練。
就像一塊石頭到底是絆腳石還是墊腳石,那都是由人來決定的,若是能克服這些環境,對于他的修行是大有裨益的。
這個世界求道之人,最終的追求是羽化,代表著超脫世界,也可以理解為出世。
不入世又怎么能出世?
正是修行時……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