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在春秋當權臣 042 六卿之爭
七月末的時候,周王室終于做好了出使晉國的準備。
大夫萇弘親自執筆,替天子姬匄寫好了一封給晉侯的信。
遣王使富辛、石張如晉。
辛莫作為小行人,也跟隨這個龐大的使者團準備向晉國出發。
臨行之前幾天,萇弘親自將辛莫等人叫到了他的府上。
富辛和石張,都是周王室的中大夫,這一次出任大行人。
辛莫和其余一些小行人,跟隨在他們后面。
“此次出使晉國,務必要說動晉國上卿,這關系到天子之國未來數十年的安危,你們可有把握。”
富辛和石張相互看了一眼,富辛道:“重溫踐土,以令諸侯的方略,晉候一定會同意的,我之前和晉國城外駐軍的晉司馬籍秦說過,晉國也早就想從狄泉撤軍了。”
“嗯,這件事我跟劉公也曾說起過,應該沒有什么問題。現在唯一的問題,是你們必須了解六卿的局勢,免得去了之后出什么岔子。”
萇弘面容凝重。
六卿的局勢?辛莫心中一緊。
他知道六卿爭斗多年,難道最近又出什么事情了。
萇弘嘆了一口氣,對著眾人徐徐道來。
晉國的正卿,是六家按照“長逝次補”的原則,輪流執政。
韓宣子告老退休后,由魏氏的魏舒為正卿,也就是中軍將。
晉文公重耳回過后,建立了三軍制度,晉國的體制就是典型的軍政合一。
最高的執政卿就是中軍將,其次是中軍佐、上軍將、上軍佐、下軍將、下軍佐。
執掌晉國軍政大事。
這六卿,最多的時候由十一個家族輪流擔任。
經過這些家族不斷地努力,如今只剩下六個家族了。
按道理,正卿魏舒本應該是執宰晉國之人,這一次侍者們拜見晉侯之后,主要也是要讓魏舒定奪。
只是魏舒年事已告,而且近年來似乎對執掌晉國并沒有多大的興趣。
倒是魏舒的接班人,中軍佐范士家主范鞅(又名士鞅,范、士為同姓),才是晉國政壇的風云人物。
范氏在范鞅老爹范匄時期,滅了當時同為卿族的欒氏,吞并了欒氏大量土地和人口,勢力極度膨脹。
加上他們堅定的盟友中行氏,范氏在晉國隱隱有第一卿族的苗頭。
故而萇弘的意思是,要想讓這件事順利進行,必須依靠范鞅。
至少過去之后,必須要給足范鞅的面子。
除了這件事,萇弘還告訴眾人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范氏和趙氏如今的形式非常緊張,你們應該知道鑄刑鼎那件事吧,趙氏家主被范氏拉進了這趟渾水當中,又遭到了魯國大賢孔丘的責罵,所以趙氏家主自然跟范氏家主不對付,你們到了晉國務必小心,莫要卷入他們兩家的爭斗。這可是不我們能承受的住的。”
萇弘語重心長,尤其看了一眼辛莫。
辛莫心中也回憶起了范、趙之間的矛盾。
這是一次流傳千年的“大戲”!
春秋之前,諸夏各國并沒有成文法。
貴族們認為刑律越是秘密越好,這樣有利于貴族的統治。。
春秋中后期,禮樂崩壞,貴族們帶頭破壞周禮,不再被國人相信。
各國國家都陷入了混亂當中。
于是鄭國大賢子產帶頭鑄造刑鼎,制作了諸夏第一部的成文法。
成文法出現后,無論貴族還是庶民,都得遵從刑鼎上的法律。
這樣一來,貴族自然不再那么重要了。
這樣的舉動,遭到了卿大夫的猛烈攻擊,他們認為這樣一來國人不再害怕貴族,這將違背了“周禮”統治的根基和意義。
但是子產也沒有辦法,這是他審時度勢后做出的決定。
“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時代,就這樣過去了。
十幾年后,晉國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
只不過更加的富有戲劇性。
晉國執行的法度,是范鞅的老爹范宣子制定的。
在范鞅成為中軍佐之后,開始決心效仿子產,將老爹制定的刑罰公布給所有國人。
但是有子產的前車之鑒,范宣子士鞅并不想得罪太多的人,于是他想了一個好辦法。
那就是找個背黑鍋的。
這個背黑鍋的,自然就是晉國政壇上剛剛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趙鞅。
于是士鞅和同為六卿之一的中行寅密謀,聲稱受了魏舒的命令,讓趙鞅收集民間鐵器,鑄造了一口大鼎,并且將他父親設立的法度刻在上面。
從此晉國成為了第二個擁有成文法的國家。
這件事還在進行的時候,就已經受到了無數士大夫的抨擊。
尤其是遠在魯國的孔丘,甚至喊出了“晉其亡乎?”……
趙鞅承受的壓力,可見一斑。
而身為正卿的魏舒,竟然對著一切毫無辦法!
韓氏和趙氏交好,自然不會出來反對。
范、中行乃是堅定的死黨,這件事就是他們謀劃的。
剩下的荀氏,家主乃是一向低調的荀氏家主智躒默不作聲,最終讓范氏成功了。
“除此之外,因為前幾年羊舌氏和祁氏被滅,魏舒將他們的地盤分為四縣,分別給了魏、韓、趙、智各一縣,范氏和中行氏卻沒有得到,為此范氏一直和魏氏也過不去,所以我才說,這一次一定要同時說服范氏和魏氏,否則直接去找魏氏恐怕那士鞅會從中阻攔。”
萇弘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外交之事,必須對別國的情況了解的清清楚楚,否則就會因小失大。
士鞅強勢,那就要給他面子,即便他不是正卿。
即便是辛莫提出的方略再好,具體行事起來,也要處處斟酌。
萇弘的話,讓辛莫終于明白,為什么他會是王室最依賴的重臣了。
此時辛莫在腦海里大致勾勒出了晉國六卿如今的局面。
范氏、中行氏是一伙,勢力最為龐大。
韓氏、趙氏一向交好,但是勢力并不是很強。
魏氏與趙氏交好,但是魏舒本人卻不是一個英明果斷之人,所以他經常被范氏裹挾,做事已經沒有了年輕時創建“魏武卒”時那般的果決。
剩下的智氏,和中行氏同出一源,都是從荀氏分化出來的兩支。
智氏接連兩代家主早夭,如今的家主智躒繼承家業時,智氏六卿地位已經不是很牢固,辛虧得到了族叔中行氏中行吳的幫助,慢慢站穩了腳跟。
所以智氏雖然低調,但實際上卻受到了中行氏的幫助,很難說關鍵時刻會不會因為這一點做出選擇。
萇弘又講了許多需要注意的事情,總之就是一點,成功與否的重點在范鞅,同時不要卷入六卿的爭斗。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