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國師 第二百七十三章 能歌善舞
“好好好!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我大明怎可能無這般血性男兒?”
朱棣昂然睥睨,儼然是心中有所觸動。
大明養士三百年,在家國危難之際,終究是有人肯站出來,不做那“頭皮太癢”的亡國之奴的。
十萬人慨然赴死,如何稱不上一句闔城忠義?
這“十七朝”人物里,就沒有他朱棣的一份嗎?
雖不能見,與有榮焉。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英雄也。”姜星火亦是感嘆。
正是有了這些硬骨頭,有了這些脊梁的存在,方才有了第二次驅逐韃虜。
若是人人都如錢謙益、孫之獬那般得了“軟骨病”一般卑躬屈膝,又何談巨龍重新飛騰呢?
人的骨子里,總該是有幾分骨氣,有幾分自傲的。
否則的話,豈不是真成了西洋史學家宣傳的,沒有他們這些優秀者的“幫忙”,其他國家不可能進入“文明”?
一住://42zw.la
在姜星火看來,純屬狗屁!
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質變,不過是量變積累到90100時,需要有力量推一把,按下那個質變的按鈕,這與哪個國家有什么關聯呢?
不過是勝者成為王侯后,書寫下來粉飾自己的言論罷了。
如果非要說有關聯,那也是船小好調頭。
或者說,同樣是文明質變,在體量跨過了一個相對門檻后,反而是體量越小的國家,越容易把這100點積累滿。
而體量越大的老大帝國,反而不容易積累滿。
所以,在工業時代鶯歌藍能起飛,其中有一部分因素,不是因為本身的文明程度高,也不是那里的人們有何特異之處,而是因為農業剩余能供養起手工業分離、發展的基數低。
而同樣,為什么南宋和元朝,只在江南發展出了分離后的手工業?
還不是因為其他地方連吃飽飯都費勁,根本沒有那個條件,把手工業從日常的制造與生活中分離出來嘛。
朱棣扼腕嘆息:“可惜朕不能如姜先生一般于歷史長河之中穿梭,否則的話,親眼見一見這位閻典吏,與之對飲,方不負胸中意氣!”
“可惜如此人才,竟然只是一個區區典吏,朕若是.”
朱棣本想說,問姜星火這閻典吏籍貫,留一道詔書于子孫后代帝王,將其重用,可這個念頭甫一浮現出來,朱棣便知道,自己有些上頭了。
二百年的歷史進程,現在只需要稍加撥動,以后就不知道會演變成什么樣子,怎么可能還做得數?
更何況,若是一代代傳下去,被人知曉了,只要叫這個名字就能得功名富貴,那個地方豈不是要多出很多個“閻應元”來?
所以,朱棣啞然失笑,搖了搖頭。
思緒回轉,想起東林黨、想起流寇、想起女真人朱棣不由地由衷感嘆了一聲。
“崇禎,朕的這位子孫,難啊!”
朱棣看向了姜星火,問道:“可是既然北京不可守,為何不南遷呢?朕固然有意遷都北京,可也絕不會規定后世兒孫,到了國祚存亡之際,還不能南遷吧。”
這便是朱棣自從內閣一事后,曉得了自己的許多決定,都有可能給子孫后代造成惡果,有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意味了。
姜星火反問道:“那陛下還記得,當日畫船之上,我所預測的未來里,于謙說過的那句話嗎?”
朱棣微微瞇起了眼眸,思緒回到了那日。
幾息后,朱棣用疑問的語氣說道:“南遷者,皆可斬?”
“不錯!”
朱棣再回想起了昂著小臉的那個倔強小孩,不由地有些唏噓。
這句話若是從于謙的嘴里說出來,真不奇怪。
“所以往后形成了一條無形紅線,我大明后世皇帝和大臣,都不敢主張南遷了?”
“非但如此,而且在我預測的那個未來里,除了最后一次京師保衛戰,其他時候遇到入寇,朝廷憑借著堅城,加上召集勤王軍,京師都順利守下來了。”姜星火答道。
朱棣若有所思道:“也就是說,在不確定會不會跟以前一樣,能守下來的時候,沒人敢主張南遷。”
朱棣話鋒一轉。
“不過,這崇禎作為朕的子孫,倒也還算有骨氣,自我了斷,既沒有受那白衣負荊之辱,也沒有淪落到徽欽二帝坐井牽羊的地步,不辱我大明風骨!”
姜星火聞言,微微頷首。
“在我看到的未來,大明自洪武起至崇禎,經二百七十六年,無漢唐之和親,兩宋之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可當風骨二字。”
朱棣默默地咀嚼著姜星火的這兩句話。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何其壯哉!
可惜,這份悲壯背后,是否也有自己所做決定的影響呢?
朱棣此時真的很不愿意聽到,姜星火又給他來一句“始作俑者,就是你哦”。
思忖半晌,朱棣復又問道。
“那為什么最后一次,沒有守下來呢?”
“這便是剛才我所講述的,第一個和第二個人的故事了。”
姜星火平靜答道:“大明內外兩條戰線的全部家當,都已經在郟縣和松錦兩場大戰里,丟光了。”
“而且,大明朝廷,也早就讓勤王軍寒了心。”
“此言何解?”朱棣有些詫異。
這便是說,在崇禎那個時代,自土木堡之變以后,北京城外有蠻族跑馬入寇,真不是什么稀罕事區別就在于,以前來的是韃靼人、瓦剌人,現在來的女真人。
按照歷史經驗,大明朝廷對京師被入寇這件事,早就制定了一整套勤王預案,誰來入寇都一樣,打不破堅城,那么等各路勤王軍一到,就得哪來的回哪去,但崇禎和朝廷大員們在幾次勤王行動里的騷操作,徹底玩死了這套機制。
譬如,按照明朝的規定,軍隊在到達“汛地”的當天不準開糧也不準進城,“汛地”也就是指駐防地,通常是在城外,抵達當天是不配給口糧的,必須自帶或者自行解決。
其目的,有一部分是為了防止敵軍冒充明軍,借由換防就食的名義,向當地官府騙城,畢竟,勤王軍肯定來歷混雜,當地官府也不知道到底誰是真的勤王軍,如果敵軍聰明點,抓住這個機會,進行偽裝騙城,是很容易的,而如果第二天,一切信息都確認清楚,那么趁亂偽裝騙城的概率,將極大降低。
本來這是勤王機制的一個小補丁,也是堡宗叫門后的產物,但這個小補丁,在崇禎二年己巳之變的時候,被摳門的廟堂諸公們當成惡性BUG來卡了。
千里勤王的山西兵,第一天兵部傳令駐守通州,大家沒什么反應,正常規定,餓一頓就餓一頓;第二天又被調去駐守昌平,徒步走了上百里,又沒吃上飯;第三天又被調守良鄉,軍隊嘩變了。
我們是來勤王的,結果成了環北京馬拉松。
跟著朝廷混,三天餓九頓!不嘩變才有鬼了。
這還勤王什么,卡BUG屬實是讓諸公們玩明白了。
當姜星火把這個不算大的事情給朱棣講述完畢后,朱棣的反應,卻有些出乎姜星火的意料。
“姜先生,遷都北京,朕,真的做錯的決定嗎?”
在第一次聽姜星火講課的時候,關于大明的“三條救命線”,朱棣認可,但不認為自己做錯了。
然而當幾個月過去后,朱棣再一次聽到關于大明,會因為來不及遷都,朝廷被一鍋端的時候,他不由地,對自己產生了一絲懷疑。
勤王軍的小故事,雖然有些荒誕,有些黑色幽默,但真不算什么大事。
可這里面,卻無疑是反映出了,大明如果定都北京,確實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必須依靠勤王軍救命。
這就跟烽火戲諸侯是一個道理。
救得了一次、兩次,勤王軍能保證每一次都能及時來嗎?
即便他朱棣在位的時候能把蒙古人打疼、打垮,也能把女真人像碾螞蟻一樣抹殺,可漠北的草原與遼東的群山中,總是會有一茬又一茬的異族冒出來的。
匈奴、丁零、室韋、柔然、鮮卑、契丹、女真、蒙古.
朱棣,不由地陷入了沉思之中。
不過這種關系到國家命運的事情,顯然一時半會兒是想不明白的,利弊都在哪里擺著,不管是把京師放在南京還是北京,都不是完美的。
“如果只是擔心異族入寇京師的話。”
姜星火的雙手扣在了一起,笑道:“那我倒是有一個辦法。”
“什么辦法?”
朱棣眼眸一亮,看向姜星火催促道:“姜先生且速速說來。”
“還記得在開頭,我說過的那場一萬蒙古騎兵沖擊西洋火銃火炮大陣,撞得頭破血流后,西洋人傷亡無幾的戰例嗎?”姜星火說道。
朱棣點了點頭。
“之前我說的不到傷亡百人,描述的其實不太準確,準確的數字,應該是陣亡了五個人,一個鶯歌藍人,三個發郎溪人,一個天竺人。”
“而這一仗發生的時候,還并沒有殺戮能力更強的馬克沁重機槍出現,鶯歌藍和發郎溪的聯軍,只是依靠裝備了胸甲和燧發銃的火銃手,組成空心方陣,配合12磅前裝滑膛青銅炮(拿破侖炮),就已經跟傳統的弓騎兵,打出了代差優勢了。”
姜星火淡淡地說道:“所以如果陛下真的擔心異族入寇京師,只需要發展重工業,裝備更先進的火銃火炮,那么這些異族,就會變得能歌善舞了。”
這個梗,雖然朱棣沒有第一時間理解,但稍加思索,就在腦回路上達到了異曲同工的效果。
因為朱棣想起了他欲與之比肩的偶像。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曾經在與李淵一同參加的國宴上,命令東突厥的頡利可汗當場獻舞。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