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黃金屋中文 >> 玄德 >> 目錄 >> 二百九十五 今文學派的軍事突破 |
二百九十五 今文學派的軍事突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玄德 二百九十五 今文學派的軍事突破 盧植是古文學派的戰神,皇甫嵩背靠今文學派,這兩個學派任何一個成為重號將軍染指軍權都不是張讓愿意看到的事情。 同樣的,劉宏也不是很愿意看到他們染指軍權,所以答應了張讓的建議,讓宦官集團的勢力在漢軍軍界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壟斷。 面對這種情況,古文學派和今文學派都很不愿意看到,但是他們又無能為力。 他們不是沒有過機會,皇甫嵩當時帶著七八萬的軍隊討伐涼州叛軍,何等威勢? 可是他沒把握住機會。 今文學派始終不能染指軍權。 古文學派也差不多,盧植原先也是帶兵,還有一州軍權,現在則在雒陽城里從事政治工作,看上去權勢滔天,但是并不能威脅到宦官集團的利益。 唯一有點能耐的劉備還在涼州做涼州牧,能力有,兵權也有,奈何不在雒陽。 雒陽的兵權,是完全被宦官集團把持了,不僅如此,張讓還身兼尚書令一職,利用自己靠近皇帝的優勢,竟然能與袁隗、盧植在尚書臺內分庭抗禮,袁隗和盧植不能壓制張讓。 大家稍微一總結,愕然發現這些年來,宦官集團居然不聲不響的把自己的權力擴張到了這個范圍。 他們不僅染指行政權,還對司法權進行了侵略,掌控了中央軍權不說,還有自己的財政力量,儼然成為了一個完全體的內部小朝廷。 劉宏哪怕只依靠這個內部小朝廷都能完成一段時間的行政過渡,外部大朝廷不知不覺間竟然被侵奪了相當一部分的權力。 這引起了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一致的不滿。 但是當前這個局勢下,他們想要重新和過去一樣合作對抗宦官集團已經不可能了,雙方的仇怨已經不可扭轉,古文學派卯足了勁兒想要向《儀禮》發起沖擊,今文學派也是日日夜夜都在想著要把《左氏春秋》給擊垮。 他們彼此不能調和矛盾,面對宦官集團的步步蠶食,頗有些進退失據的感覺。 今文學派就不說了,靈魂人物楊賜死后,他的兒子楊彪需要守孝三年,三年內不能出現在政壇上,今文學派一時之間缺乏可靠的領袖人物統籌指揮。 一開始各大家族打了一陣子各自為戰,結果什么都沒打出來,損失還不小。 后面實在沒辦法,他們只能接受楊賜生前做的緊急預案,即以能力很強的楊氏門人黃琬作為楊彪的傳聲筒和代理人,由黃琬在明面上活動,楊彪在幕后協助,勉強接過之前楊賜的盤。 他們需要在楊彪守孝期間努力推動黃琬登上高位,并且竭盡全力扶持皇甫嵩,爭取讓皇甫嵩再立功勞,從軍事層面開辟全新賽道,展開差異化競爭,避免把今文學派的全部力量局限于學術這一條道路上。 這也算是楊彪在楊賜死后作出的最大決斷。 如此一文一武,大概能夠維持住眼下的基本盤,等楊彪守孝結束正式出山,想必就能迎來一波有利于今文學派的反攻浪潮。 不過目前來看,大家尚且還需要養精蓄銳,韜光養晦,盡量就不要折騰了。 必要的情況下,還能適當的表露一些弱勢的狀態,因為皇權是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古文學派擊垮今文學派的。 至少眼下還不行。 于是今文學派不得不在新的局勢面前茍起來,不再鋒芒畢露和古文學派打對攻,維持學術和政治現狀,力抓軍事層面,想要在軍事層面出現不穩狀態的如今,進行差異化競爭。 今文學派需要武裝自己,需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軍事層面的強大,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強大。 一群人秘密和楊彪展開內部會議,會議中,具有不錯能力和軍事眼光的黃琬提出了一個想法。 古文學派雖然在雒陽城內沒有軍事力量,但是在涼州,古文學派重要人物劉備正擔任州牧,掌握軍事力量,這對于古文學派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補強。 雖然不能在雒陽城中擁有軍事力量,但是如果可以在外擁有強有力的臂助,那么在內,宦官集團也會相對來說顧忌一下外部力量,以免對方魚死網破,秩序破碎。 劉備雖然不在雒陽,卻依然可以為古文學派提供軍事庇護,這一手,或許是當初推動此事的皇權所沒有想到的。 所以黃琬進一步提出了想法,認為他們或許可以利用并州一帶的混亂,經營屬于今文學派的軍事力量,推動皇甫嵩更進一步,進入并州主掌軍事,成為今文學派在外的有力臂助。 不得不說,黃琬的這個提議得到了楊彪的重視。 他也感覺到劉備出任涼州牧對古文學派來說,似乎并不是一件壞事,當時楊賜認為這是今文學派的重大勝利,為此甚至高興的當場去世。 可是現在看來,古文學派莫名有種因禍得福的感覺。 所謂福兮禍之所依,禍兮福之所伏,福福禍禍,禍禍福福,真的很難說啊。 嚴肅的現實危機之下,楊彪開始認為這件事情很值得商討,或許發起對并州的軍事行動,將是今文學派在軍事層面上的一次難得的突破。 而且就算拋開一切都不說,并州目前的問題還真的挺嚴重的,可真要說起來,這件事情和并州本來還真沒什么關系。 這個事情原本是冀州引起的,而冀州的問題又來自于之前影響了大半個冀州的黃巾軍,再要追究到源頭上去找這個事情的直接責任人,劉備又不得不站出來背上這口鍋。 因為張角三兄弟被刺殺,整個冀州太平道組織在黃巾軍成立之前,就崩盤了一半左右。 大量太平道人因為恐懼被朝廷追責、殺戮的后果,所以四散而逃。 一些人逃到了江南,一些人逃到了遼東,還有一些人因為不想離開冀州家鄉太遠,所以向西逃竄,從平地上逃入了太行山脈。 因為地勢問題和官府的辦事效率問題,在山區執行治理政策和在平原地區執行治理政策的難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自古以來就有農民不堪苛捐雜稅而拋棄土地逃入山中避難的情況。 這些人被官方稱為逃戶。 一旦成為逃戶,雖然生命安全沒什么保障,但是官府成功追索的情況也就變得非常稀少了,逃戶可以獲得自由,當然,僅僅是自由而已,要是運氣不好,山上有土匪,自由也未必。 但是不管怎么說,官府的有效管理途徑是通過土地綁定民眾戶口,然后征收賦稅,一旦民眾逃入地勢崎嶇艱險的山區,官府如果不想付出巨大的代價深入山區追索逃戶,就只能默認他們的逃亡是成功的。 這個情況下,官府會算賬,是深入山區追索逃戶便宜一些,還是就此默認便宜一些。 答案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但是在冀州和并州,因為太行山脈的存在,這個答案變得很明顯。 不值,大大的不值,官府絕對不會花費大量的精力進入山區中追索逃戶。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ne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